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暗香文墨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暗香】吃着五谷厌粮食(杂文)

编辑推荐 【暗香】吃着五谷厌粮食(杂文)


作者:贝之纯 举人,3454.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74发表时间:2020-09-27 13:13:53


   现如今作家进校园已屡见不鲜,我所在的学校也不例外。
   近日,听了一个儿童作家在给学生讲座中提到自己不喜欢四大名著,原因在于四大名著过于枯燥,然后又问学生喜欢与否。
   基于这句话,我陷入思考当中,于是有了作文冲动。
   首先听了那位作家的言论,我想到了八年前初涉文字的自己。那时,我为求所写杂文观点新颖,被人惊为天人,也有过否定四大名著价值的话语,这里摘抄一些。
   “明清小说”在歧视与正统的刺激下,才人们也只会学习“正统”文化。故,唐朝诗人众多,并且都出名了。很少有像王勃、柳宗元那样的全才。然而我国文人有个非常好的习惯,那就是借鉴。于是,明清小说家经常诗词常用、联赋并存,搞得现在的读者惊叹明清小说家们是多才,殊不知,这些诗词轻而易举便能拿下。”
   看着八年前的文风,我不禁脸红羞涩,觉得自己妄自尊大;之前无知无畏,现今写诗词却要借鉴前辈作品。现在细想,可能再给我十年时间,我也超越不了明清小说家们的诗词。
   可喜的是随着读书阅历的丰富,我清楚地认识了它们的价值。我以为,四大名著足以堪称中国文学传世经典。
   四大名著诞生之背景非常广泛,经济上来说,明朝中期商业发展异常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在中国出现。此为小说创作提供了经济基础。政治上来说,中央集权开始强化,为小说创作提供了动力基础。社会上来说,市民阶层进入成熟发展期,瓦舍勾栏娱乐场所发展已然成型,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市场需求。从文学发展历程说,明清时期小说的创作借鉴了唐传奇、宋话本、元曲等小说体裁,已然发展成熟。这些小说在当时便被时人认可,也逐渐被后人借鉴。鲁迅先生曾经在《中国小说史论》里就特意点评过四大名著,由此可见他对四大名著的重视。
   其实,我们现今小说创作或多或少都汲取的是明清小说的精华,因为它们是小说发展成型的标志,没有它们也就没有之后的小说。可以不喜欢,但不能否认其价值,更不可以向下一代传扬负面态度。这多少有点数典忘祖。好比吃着五谷杂粮的人在向他人大肆宣扬自己如何讨厌粮食。
   何为经典作品?经典作品便是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后,依旧被认可被传承的作品。四大名著便是如此。或许少年时读之枯燥,但青年时复读,便觉有味。待中年时再读时,或许就读出了生活哲理,读出了人生价值。而如今有几人的作品能被列为经典呢?以笔者为例,笔者少年时崇拜韩寒文采,加之喜欢魔幻题材作品,于是将韩寒奉为皋臬。然而才过五年,我对他作品的欣赏还是有的,但却不将他的作品奉为金科玉律。现实也是如此,纵观近些年作家富豪榜单,韩寒名字已然淡出榜单。曾经风靡大江南北的作品也成为昨日黄花,终究逃不出浩浩汤汤的世界潮流。这是谁的错呢?是韩寒?还是时代?我想二者都没错。韩寒作品是一部分人的青春记忆,而时代的走向也是向前发展,归根结底恐怕就是他的作品不能列为经典。而儿童作品只能成为千万儿童在儿时照亮心灵的一段光明路程,又如何能以博大精深的国粹名著相提并论呢?
   写到这里,我又想到了我的学生。我认为作为公众作家,向儿童宣扬自己对名著的厌倦是欠妥的;首先是不能以自己的喜好代替他人,再有便是小学生的特性不允许向他们宣扬消极的观点。小学生不比中学生,他们的三观还未成型,对教师、父母、公众人物的话语极易信任,没有明辨是非能力,这样宣扬四大名著枯燥的言论势必会对学生日后品读名著造成负面的阴影。
   如今我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只对我学生健康成长负责。当我听到此言论后,我在第二天上课时,又重新引导他们对传统名著的认知,以便他们日后品读名著。
   吃着五谷厌粮食犹如吃奶骂娘,是忘恩负义的表现。我们同为从事文学创作的人群,有必要对传世名著有着尊重敬畏。尊重传统文学便是尊重中国文化,而这正是爱国之体现。
   切莫吃着五谷厌粮食。

共 154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杂文,或是说一篇有关对于四大名著的议论。能成为国家四大名著,必有它们突出的地方,作品内容的异同和读者相关,毕竟每位读者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触。诗词歌赋,是每个朝代的文化产物,而之所以能让后人惊叹,被人们认可而传承,这便是经典之作,这也是属于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一张可以通向国内外的名片!读来如题目所言,不要吃着五谷而讨厌粮食!品读学习,问好老师,期待更多精彩呈现!推荐文友共赏!【编辑:易辞】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易辞        2020-09-27 13:14:28
  品读学习,问好老师,期待更多精彩!推荐文友共赏~~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2 楼        文友:风中求静        2020-09-28 17:12:53
  品读老师文章,赞同老师观点。历史的,是要去糟粕取精华,但“公知”给小学生做讲座,不是学术研讨,是不应该说出那么草率的话,误导小孩子。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