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浪花】“鬼医”金奎的往事(散文)

精品 【浪花】“鬼医”金奎的往事(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29602.5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10发表时间:2020-09-28 05:25:01
摘要:闹鬼的,怕装鬼的。鬼事有“鬼术”,捉得住,才救人一命。在那个文化科技不发达的年代,能够有人敢捉鬼,救人于鬼事,也是难能可贵。最近,江山文学在进行“鬼故事”征文,这个故事是驱鬼的故事,反复思考,不能入列,所以写成散文,追忆那段村民与病魔缠斗的岁月。双沟村,是我的邻村,本名“沟曲家村”,相邻不足一里地。

【浪花】“鬼医”金奎的往事(散文)
   一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被村民称为“鬼医”的金奎,有着一点传奇色彩,尤其是在“鬼”出现的时候,人们都想到了他。去年回老家,一位老人还绘声绘色地讲起他的往事。
   把“丁板凳”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案例,最有说服力。
   “帮俺堵住东墙的窟窿!”卧“坑”不起的“丁板凳”闭目吆喝。
   老妻红子眼盯着墙壁,看不出有什么鬼门道。
   “手!小墙缝,怎么伸得出!”丁板凳睁开眼,眼眸僵住死盯着墙壁,“快,都来抢钱了,鬼才知道我个钉板凳的卖几个钱!”
   “抢不走的,红子给你藏得严实着呢!”红子安慰着,半个月不见好转的“丁板凳”居然还闹起了鬼事,她吓得要命,手似乎被丈夫说的那些鬼手勾住,哆嗦着,身子也抖得如筛糠。
   丁板凳常年有病,队上对其打制板凳到集市贩卖也默许了,几年下来攒了些零钱,大约赚了几个钱,他想攒够了给儿子娶媳妇。
   “嫂,鬼事,得找金奎了。”丁板凳的弟弟提醒嫂子。就像迷途里轻喊一声,回头是岸。红子本来还想去找村医,半个月了,村医无奈,她的确失去了信心。那个年代,农村缺医少药,治疗疾病,多半使用安乃近、去痛片之类的药,药不对症,很多可以治愈的病,都被耽搁了。
   “弟,里屋挂了钟馗像,唬得住小鬼。”红子曾经找金奎拿主意,金奎赠像,可打鬼神汉钟馗没有镇住家里的小鬼。
   方圆数百里,金奎大名如雷贯耳。有人说他是阎罗,有的说是最大的鬼,小鬼没有不惧的。知底细的人说,他是医术“鬼术”兼施,小鬼闻声便退。
   双沟村东有乱葬岗,长三里,无人敢夜晚经过。可金奎曾经夜宿乱葬岗,安然无恙,还得了“鬼见愁”的外号,越发声震遐迩了。
   他是胆子比天大的人。在人前曾说,想干驱鬼人,拜师于我的,先在乱葬岗住宿一晚。
   “睡得着?”有人怯怯地问。
   “毛骨悚然。”金奎说,“不过千妖洞,怎见如来佛!”
   人们相信这是炼狱,过不了恐惧关,那就不能吃驱鬼这碗饭。
   “你们想啊,布谷鸟、乌鸦,还有喜鹊,都夜宿岗上高枝,有作伴的你们怕个鸟!”金奎这样说得轻松,但还是没人敢“犯鬼”的。
   金奎不想把自己的名声弄玄乎了,但对人们说他有驱鬼的法门,还是有点喜欢。
   金奎对所谓的与鬼打交道的事做过真诚的解释,不过没有人相信。他住两间逼仄的草房,那年昆嵛山来了一位懂得道术医术的老道,是父亲生前的好友,无处留宿,便借居乱葬岗南坡的果园小屋。金奎与之品酒问道,夜里未眠,哪里敢独自躺卧荒凉之地。
  
   二
   金奎的捉鬼之举,还是得到远近村民的认可。一孩子,皮瘦如骨,时常蜷曲着闹肚子痛,发病时,张牙舞爪,口中念念有词,晚上孩子说能见鬼火,如繁星流坠,孩子便抠墙皮找星星,将脏兮兮的老墙皮吃掉。
   这金奎也是略施法术,给了孩子灌下宝葫芦仙水,果然此后不再罹犯。他“施法”时不准别人在跟前看着。
   五六十年代,村人几乎都信身体有病是因为有鬼,就连中医开点草药,都不相信。金奎的师傅就告诉他,治病先捉鬼,一味地教育村民,宣传无鬼论怕是不济事的。金奎曾经看到村中有几个人得了“大肚子痞”的病,他的师傅说,是肝大脾大,多半是肝腹水,或者就是肚子里有蛔虫,可村民不求医只求神驱鬼,请法师设坛念咒。谁家不这么做,村人都看不起,师傅告诉金奎,先驱心鬼。师傅交给了金奎几个“绝密”药方,对付常规病,当然也教了简单的切脉医道。所以金奎的“鬼医术”一时很见效,村民逐渐疏远了那些专门做法骗钱的神汉巫婆。尤其是金奎驱鬼,用不着花钱,但必须交草药的钱,大家也都可以接受。
   红子进门求金奎一展身手。
   金奎并未给红子满含希冀的许诺,只是交代她回家扯三尺红士林布,裁成11个布条,悬于鬼伸手的墙上,留一条红布挂在屋子正中的顶上。
   “这鬼太多……”金奎啜一口茶,皱皱眉说道。
   红子听了怕得心都跳出了胸腔。
   “能不能行,等明天申时再跑一趟看看,我得问问土地神,看看是哪个岚子上的小鬼闹腾,我是不是可以施手相救……”金奎总算没有封口,其实,每次有人相求,他都是这般回复。
   第二日午后,红子早等在门外。
   金奎开门迎她进了庭院。金奎在地上摆了一堆黄表纸。道:“红子,你见纸烧着飞起便赶快捉住,晚了……你知道的……没救了。”红子只顾点头,伸出双手。
   红子也听说,燃起的那张纸上会有钱模子凿出的圆眼,一般是十几个,不能等火将纸烧完,要手疾眼快。
   金奎突然念念有词,用缠了金箔纸的铁棍上挑那张纸,红子顾不得什么,一个箭步,便捉纸在手,赶忙扑灭了残火,一看纸的一角圆眼皆在,心中一块石头落地。
   一张黄表纸,表达的是希望。其实,这张纸从来不会被烧成灰烬的,只是金奎“法术”的一部分而已。
  
   三
   傍晚,阴云密布,微雨纷纷。红子有些担心这鬼天气是否对捉鬼不利,撑一把油纸伞将金奎接进屋子。
   金奎交代红子把一葫芦药水保持温热,等他招呼,便从窗户递进来。
   炕上的“丁板凳”睁开眼,然后闭上,喉咙结处吞咽几下,金奎急忙将早就扎进穴位的数根银针拔出,敲了一下窗户,早就严阵以待在窗外的红子闭眼将葫芦递给金奎。
   金奎拨开丁板凳干燥的嘴唇,一咕噜灌进去。然后拍拍手,走出屋门。
   “明日去问我家‘药吊子’讨一葫芦水给凳子兄弟灌下去。”金奎知道这是多此一举,凡是经捉鬼大事的人都知晓这个程序。“药吊子”是金奎老婆的代称,真名王婉。
   “吃墙皮的你用锄头的铁锈,人家什么病,你让我胡乱煮药?”王婉在枕头边问。
   “那是孩子命中缺铁。”金奎听师傅说过这个病,果然方子好使。其实,按现代医学理论,是缺少微量元素所致。
   “老盛(村中的赤脚医生)说,他是急性黄疸型肝炎,晚期了,消炎针不管用,直喊着有鬼,我觉得有救,应该祛毒补虚。”金奎原来在红子走后去了老盛家打听丁板凳的病况,算是“会诊”,觉得应该是手到病除,现在,他只等着红子送“妙手回春”的锦旗了。
   金奎睡不着。王婉推了一把。
   “我是大枣和金鸡根两味药的剂量不足,你再放些金鸡根,下个重方子。”金奎忧虑道,“明天你去后山挖些穿心草,加进三两。”
   “11道红剑光还不把讨钱的小鬼给刺死?”王婉给金奎鼓劲,“老金,丁板凳属狗的吧?你没搞错吧?”
   金奎伸出手指头数:“子鼠丑牛……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戌狗……是排11啊。”金奎是怕这些细节弄错了,坏了自己的名声。
   “这病,得十五副中药,不知还能不能拿住。”金奎很担心。
   “那你就收五块钱,我的工夫钱白搭是吧?”王婉觉得一贯精明的老金突然犯糊涂。
   “举步常看虫蚁。”老金开始引经据典了,王婉都学会了这是文昌帝君(是中国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的话,金奎常挂嘴边,“蝼蚁之心可以克鬼,鬼也同情弱者,红子那男人病恹恹的,没几个钱,收多了岂不是要了他的命,小鬼掏他的钱,他病中都吆喝不给,我收多了,成大鬼了。”
   “不收怕红子觉得我们糊弄她,是吧?”王婉明白,老金是一个善良的人,当年嫁给他,就是因为这一点,那时并未展现出捉鬼救命的绝活。
   第三日上午,不到取宝葫芦的时间,红子就拿着那张纸来了,金奎一眼就看透了红子的心思,是想退还这张纸,五块钱也不想白白花。
   金奎不言语,照例让红子拿药汤回去。
   到第十日,红子和丁板凳一起来了,面色甚好,红子手中攥着两个十块钱,金奎说,别那样,小鬼也没有要你家多少钱,我要多了,我成鬼了。就收下五块钱。走时,王婉还把剩下的一包大枣给红子带上,说,回家用枣养着。
   很多人都看好金奎驱鬼的活,抓了鬼,还医好了病,都说金奎是“鬼怕手”,就是用手一摆,鬼魅都要悄悄退避三舍。
  
   四
   某年,村中刘姓一家来请金奎驱鬼。金奎只答应在乱葬岗给看看,不能扫了人家兴致。王婉看着刘家的礼物和三十块钱礼钱,被金奎退回,也生气,到嘴边的肉给吐出来,金奎犯傻。
   这刘姓一家儿子不算孝顺,名声很不好,老爷子离世有人听到儿子高声呵斥。这话传到金奎的耳中,就觉得不舒服了。
   “刘家兄弟啊,你啥时听说我给老去的人捉鬼了啊。小鬼给命收了,谁要得回来?”金奎婉拒。
   “我找风水先生看了,是说宅处有小鬼。”刘家儿子据理力劝。
   刘家儿子走后,王婉说,那根拂尘不就是这个时候用么?其实,王婉是想让他将就一下,别太较真。
   “病中鬼,可以捉。可心上有鬼,只能自己捉。”金奎说出要害,王婉并不懂得这些有什么区别。
   金奎不好拒绝,刘家吩咐一个孩子到家门口守着,金奎只好去了北岚山,手里提一根拂尘,装装样子。
   回来后看见刘家的礼钱,便打发儿子送过去。要儿子跟刘家说,鬼是惹不起刘家的。
   王婉不再给金奎理论这个事,可金奎觉得没把意思解释清楚,还是唠叨起来:“无神的地方就没有鬼,神鬼是一家的。”王婉听了更是如堕云雾,怪眼看着金奎,似乎不认识了他。
   “你想啊,他连孝敬这尊神都不当回事,那还有鬼么?要是有,只有他心底有鬼,怕祖宗的鬼魂来纠缠。”金奎可算是把鬼神捣鼓清楚了,王婉说,我就知道老金你是有神论者,又是无鬼论者。人家说你是“鬼医”,也不对,你就是哲学家。怪不得人家这么尊重你……
  
   五
   我离开村子有四十年了,听说金奎的寿命也不长,不到70就去世了。人们都说,小鬼不饶他,我们心中想着他。
   金奎死时,妻子要布排一个场面,为金奎驱鬼招魂。金奎有气无力地说,算了吧,我讨厌鬼,见鬼去吧!
   六十年代初一个“鬼医”,行驱鬼之事,治病救人,有着无奈的背景。他没有装神弄鬼,捉鬼只是他的行头一样,他自己常常揭穿自己,强调是自己的药方子管的用,可大家还是不信。他说自己这颗善良的心,就没有人懂。在我心中,他是一个有底线有仁心的江湖郎中。
   愚昧需要猛药治,未必。在医疗知识和文化贫乏的地方,一般的药物是不能治疗愚昧的,金奎这个鬼医,只属于那个时代,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他没有名医的名气,但他在鬼和医的夹缝里,选择了明驱鬼暗治病的策略,挽救了患病求鬼的村民,真的是难能可贵。
   回到老家,蹲在那些晒太阳度晚年的老头堆里,他们还常常讲起金奎的故事,已经成了笑话。我记得一个老人说,打鬼的人必须心中无鬼。是啊,无鬼无私,仁爱为本。
   六七十年已经翻篇了,天翻地覆,物换星移,如今治病成为全民的福利,如我的老乡那些病,可能就是几盒“易复康”、“龙胆泻肝丸”就可以解决的事。熄灭那股蓝色的鬼火,用了多少年的时间啊。
   如今我们看过往的事,都成了笑话,但这个笑话饱含着人们的心酸。医学发展至今,不是靠“鬼医”的,但告别愚昧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金奎如果现在还活着,他可能也会嘲笑自己。
   金奎的医术也并非什么祖传秘方,用今天的眼光看,简单得就像小孩子弄沙雕摆积木,也称不上“神医圣手”,人们只能记得曾经有这么一个人,一个驱鬼的民间医者。他的那些治病方子,可能也难上医药法典,他不断摸索,毕竟救治了一些病危的人,人们信服他,也记住了他。
   老天没有教过我们怎样面对死亡的一课,这一课的残缺,需要人来补上,在漫长的岁月,这一课都是由鬼神做主讲,我们只有虔诚地听课,“鬼医”金奎,想改变这一课的课堂内容,借了个壳子,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课。
   “鬼医”的名号,虽上不了正史,但在一个地域的野史里,他的名字响当当。
  
   注:大枣、金鸡根、穿心草治疗急性肝炎的方子被金奎传给了很多人,在六七十年代,村民受益不少。
  
   2020年9月28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462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此作品是一篇写人叙事性的散文。文中刻画了一个善于用科学办法给人治病,用迷信办法解决人们心灵问题,且性格淳朴、仁善的人物形象。文章以“丁板凳”的“鬼话”开篇,直入主题,夺人眼球。丁板凳弟弟“锅圈”提醒嫂子说,哥得的是“鬼病”,得找金奎捉鬼。金奎,方圆数百里,大名如雷贯耳。他夜宿乱葬岗,安然无恙,得了“鬼见愁”的外号。金奎“捉鬼”挣了不少钱,按当时来说盖两套房没问题。金奎说要拜师学艺,得在乱葬岗住一晚,但没人敢“犯鬼”。也有人说金奎怕断了他财路,不收徒编出的瞎话。其实金奎也解释过,是父亲生前懂道术、医术的好友在乱葬岗留宿时教的。不过没人相信。金奎捉鬼之举,得到过村民认可。一个犯病就说“鬼话”并抠墙皮吃得孩子,金奎略施法术,灌下宝葫芦仙水以后,不再罹患。丁板凳通过金奎“捉鬼”,十日之后面带红润好了,和妻子红子一起拿了二十块钱上门道谢。可金奎只收了五块钱。走时,妻子王婉还把剩下的大包红枣给捎上。文中通过金奎与妻子对话,说出小孩其实犯的是“异食症”,缺铁。喝的那宝葫芦仙水,其实是补铁元素。丁板凳患的是急性黄疸血型肝炎,消炎针不管用,应该祛毒补虚。金奎用十多副中药拿下的,体谅丁板凳家境贫困,只收了五块钱。村中刘姓一家请金奎驱鬼,一出手就三十块还外加礼物,被金奎退回,原因是刘姓一家儿子不孝,不给“驱鬼”。体现了金奎是一个有个性,爱憎分明,疾恶如仇之人。文章构思精巧,内容紧凑,用灵动活泛的笔墨刻画出当时的时代背景,把六十年代,科技文化还不发达,乡村人还处于思想落后、迂腐,只相信迷信,信奉神灵的现象,表现的栩栩如生,如场景再现,给人有如临其境之感。文章语言风格活泛幽默,让众生百态鲜活的一个个跃然眼前。作者用细腻的笔墨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个个,个性鲜明、血肉丰满的人物,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作者善于提出问题,制造悬念,让文章渐入佳境。文章主题鲜明,意旨深远,充满了人文精神的闪光,启示读者去思索人生的价值,令人读来回味悠长。力荐品读,问候老师祝安!【浪花诗语编辑:李湘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1001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李湘莉        2020-09-28 05:39:20
  这是一篇情节生动,故事性很强的散文,让我们跟着怀才老师的笔墨去了解不为人知的“鬼故事”吧。感谢投稿浪花,为我们带來精彩,遥握问好谨祝生活愉快!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9-28 05:45:32
  谢谢湘莉老师精彩编辑推介。编按言说尽致,鼓励心领。这篇散文,也是有意想打破散文写作的沿袭格局,增加可读性,也想给读者提供一个认识一个时代的窗口,了解我们的医疗福利从那时走过来的历史。金奎这个人物,尽管是与鬼事有关,但他的很多品质受到村民的肯定,他是一个时代下的产物,他的身上记下的是历史上特别的一页。这么早就起来啊,遥握,劝君再回去来个回笼觉吧。问候秋安。
2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0-09-28 07:20:33
  与捉鬼相关的事,我最先知道的是钟馗,在内地,这方面流传下来的知识非常丰富,可以说是一种文化了。我们这里就没有这方面的东西,大概就与文化底蕴的深厚有关吧。老师文中的昆嵛山,我是有记忆的,那里的文化积淀自不必说。金奎这个人物非常典型,爱憎分明,光明磊落,是值得一写的人。文字精彩,可读性很强!祝老师年丰笔健!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9-28 07:43:03
  谢谢孤独老师解读美评。民间为驱鬼,也是挂钟馗的画像,但落后的农村,面临着疾病的困扰,人们无法治愈疾病,只能求助于不能给人帮助的鬼神,于是装神弄鬼的人就出现了,这个背景下的金奎,应该是更有积极的意义,这个人物身上的人性力量,给贫困的农村带来了曙光。昆嵛山与伟德山,都是有着深厚历史的大山,这些地方道观寺庙很多,对传播教义文化做出了贡献,也是为文明曙光做出了努力的教义。孤独老师地域文化知识这么丰富,令我敬佩。遥握。
3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0-09-28 08:33:49
  鬼故事,从小到大听过的不少,也知道都是装神弄鬼的鬼话,知道不可信,但又没有理由不信,有时自己做起鬼梦了,会吓出一身冷汗。到底世上是否有鬼,有阴间,有阎罗,恐怕阳间的人没有见过。老乡蒲松龄老人的聊斋故事,可谓鬼故事大全。但只是现实不平的虚构。读了怀才老师的“鬼故事”似乎豁然一亮,原来高人都是出自民间。金奎老先生才是“挂羊头卖狗肉”的无神无鬼的智者。怀才老师的“鬼故事”大大胜于聊斋啊!点赞,精彩已分享。遥握!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9-28 15:48:40
  本来想写成一个鬼故事,可这是驱鬼故事,是处于医疗相当薄弱的建国初期,金奎这个人的出现,是在夹缝里行医,鬼事是幌子,他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不敢与我们的老乡蒲翁相比,我是不入流的故事啊。谢谢鼓励。遥握。
4 楼        文友:岚亮        2020-09-28 14:41:31
  金奎乃鬼医,是一个悬幻之人。鬼医金奎,乃一篇奇特的文字。用小说化的方式,去写一个神奇的人,合适。鬼医金奎,看似荒诞诡异,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就是我们生存成长的文化背景之一。鬼医的名号,虽上不了正史,但在一个地域的野史里,的确响当当,而且烙印深深。精彩的故事,大赞!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9-28 15:29:27
  鬼医金奎,看似荒诞诡异,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就是我们生存成长的文化背景之一。岚亮老师的这个店铺,切中了我所要表达的意思,非常精辟,谢谢啊。这样的人物在那个年代是常见的,我们往往忽略了题目的存在,其实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是有着曲折的过程的,我们不应该忽视这个低谷阶段,的确我是用小说的手法来表现这个人物,是否成熟,难说,是个尝试,谢谢岚亮老师的鼓励。
5 楼        文友:罗莲香        2020-09-28 19:49:33
  怀才老师编鬼故事也是一绝啊!“鬼医”金奎,好厉害的“鬼医”,那个年代那个医学落后的背景下,人们相信“鬼医”是一种精神寄托,也是对病体祈愿康复的全部希望和期待。文中“鬼医”善良,“医术”高明,令人敬若神灵。怀才老师知识面太广博浩瀚若烟海,各种草药名、各种法术神招,描述翔实可信,读之进入情境,且人物形象鲜明,各人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完全符合人物身份。同时也渗透了哲学思想,令人茅塞顿开,大赞!问候老师晚上好,创作愉快!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9-28 19:57:35
  罗老师的美评,让怀才抱器一点飘飘然了啊。这个故事为什么我急于写出来,是那日老乡去茶舍喝茶再度说起这个故事,我做了一点思考,过去了六十年了,人们还记得,为什么?如果当作一个笑话,新鲜的有的是,不至于,我觉得是一株怀念,因为我们又说起了现在的全民医疗,颇有感慨。记下这段历史吧。对医道我一知半解,一些偏方我也注意收集,所以写起来,这些中医药知识还想得起来。新鲜罗老师百忙之中留墨。遥握,谨祝双节快乐。
6 楼        文友:李湘莉        2020-09-29 05:55:58
  此作品是一篇特殊的纪实散文,通过几则故事反应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如实反应了人性,有丑恶,有迂腐、有自私更有人性美好的一面!读此篇作品能引起一代人的回忆,有一种慢镜头回放的感觉!湘莉再次拜读佳作,为佳作点赞!遥握问好,谨祝一切安好!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9-29 06:00:46
  谢谢湘莉老师的解读。您所言极是,这个作品也是在表现人性,金奎这个鬼医,也不忍诓骗,凭着薄技一点,尽量施救于村民,精神可嘉。我想,也应该可以触及现代人的灵魂,希望这种文明的走向不会改变。遥握,问候秋祺。
7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0-09-29 06:29:07
  鬼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不能一概而论为迷信。鬼医就是很好的证明,鬼医并没有鬼,相反现在的正医,,才是大鬼,一点小病,没有万儿八千的,走不出医院。苛医猛于虎也,何无鬼乎?我想本文反映了这种社会问题。大赞。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9-29 06:31:45
  谢谢天马对本文的解读,深刻。也是想给那些庸医看看,守住仁德,不为妖魔之事。谢谢美言,期待您的佳作。遥握,问候秋祺,双节快乐。
8 楼        文友:蓝色创想        2020-09-30 16:56:21
  好文章,随感写得有声有色。顺祝老师双节愉快,阖家幸福。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9-30 16:57:03
  谢谢蓝色老师留墨,谨祝双节快乐。
9 楼        文友:孙巨才        2020-10-23 22:54:44
  这篇文章情节生动,引人入胜,既好看又有用,开卷有益,获益匪浅。欣赏佳作,热烈点赞!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10-24 06:50:24
  谢谢巨才老师留墨鼓励。这篇文章是真实记录一个乡村鬼医的故事,还原那个时代的医疗状况,感恩今日医疗福利。遥握,谢谢留墨。
10 楼        文友:孙巨才        2020-10-23 23:04:05
  金奎这个“鬼医”,心中没鬼,既迎合群众心理,又科学治病,是个堂堂正正的好医生;而现在有的冠冕堂皇的“名医”,才是心里有鬼,手上有鬼,治疗有鬼,药里有鬼,心狠手毒,杀人不眨眼的鬼医生!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10-24 06:51:39
  心中无鬼,才不怕鬼。医道热心仁心,或许这个故事这个人物,对那些心中有鬼的庸医骗子是一个警示。谢谢巨才老师留墨,遥握。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