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书香南北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书香】南北秋雨(散文)

精品 【书香】南北秋雨(散文)


作者:雪凌文字 举人,5235.1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97发表时间:2020-09-29 14:55:39
摘要:迎合外物大势,方能求存求生,这也是自然法则,迎合一场秋雨,是一种接受和融入,不论北方秋雨的清冷,还是江南沪城秋雨的绵柔。

【书香】南北秋雨(散文) 如果说秋雨是隆冬即将来临前的信使,我想这句话至少用在沪城是不合适的。沪城的秋雨好比是一场盛宴,纵然有着温润如玉,柔情如丝般江南少女的熨帖,却少了北方秋雨的轰轰烈烈,铺天盖地,更没有北方秋雨的仪式感,在我看来,这样的秋雨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可能缺的是心态上的接受,或者念想里的某种认可吧,我总是钟情于北方的秋雨。
   年少的时候,每当入秋,总是可以从父辈们那里听到一些与秋和雨有关的寒暄来代替那句“吃了没”的问候,诸如“真的是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一场秋雨一寸凉”这样的谚语类的句子。这些寒暄随着节气的流转,年年重复,却从不显得刻意或厌烦,反而总能激起听者的高度认可,随后总会回一句“是啊是啊,真是一寸秋于一寸凉哦”。
   在我看来这种跟着季节的变换而变换的寒暄语,恰好像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来自于自然,发自于四季。不过这种寒暄我倒是早就习以为常了,特别是对于那句“一场秋雨一层凉”的谚语,如今倒是佩服得很。
   北方的秋雨是捎着口信下下来的,这是一种关于冬天的信息,关于三九寒天即将来临的信息,也是关于一个盛夏彻底结束的信息。每一场秋雨,似乎都是带着一种诀别而来,诀别的是悄然离去的盛夏,或者已经缓缓而去的关于夏天的所有话题,诸如“五天不雨一小旱,十天不雨一大旱,一月不雨地冒烟”。北方的每一场秋雨都像一把打在了冰块后面的扇子,下得真真切切,凉得实实在在,直到某一天把秋雨变成了秋雪,不论冬季是否在节气的概念上真的到来,属于北方的冬天都是真正地开始了。
   记得以前,那确实是很久以前了,每当秋雨来临,我都会十分开心,这种感觉有点像是意外得到了家长的表扬,或者像是偷到了被搁在房梁上的红糖而没被家人发现,有几分窃喜,还有几分庆幸。每每那时,我总会一个人蹲在屋檐下,亲眼看着院子被一丝丝牛毛一般的细雨洒湿,继而会有稀稀拉拉的廊檐水在头顶上滴下来,那是一种难得的惬意和舒爽。不过我想这种心情主要是源于每每遇到这样的天气,就可以不用赶着家里的三五只羊去放牧了。如此说来,也许我至今对秋,以及对秋雨的钟情,可能就起源于此,毕竟任何事情,总有个缘由的,而我对秋的钟情,追溯来去,也就只能追溯到这里。这种痴情,似乎在我走进了南方的第一个秋天就被打破了,时至今日,我才恍然,原来一样的秋天,在不同的地方竟然有如此大的区别。
   仔细想来,我自打十年前开始做市场维护与开发工作至今,进出沪城、穿梭沪城的大街小巷,已经足足有十年时间了,沪城最初给我的印象,便是阴雨连天,似乎连空气中都带着水。所以以前只要出差去沪,妻子总会在我临行前再次叮嘱一句:“带伞了没有?带了几双鞋?”妻子这样的叮嘱实际一点都不多余,一来我是个转眼就能忘事的人,二来我确实因忘记带伞或者少带了备用的鞋子而在沪城的马路上被江南的细雨搞得狼狈不堪,且不止一次。我想这也和我出生并长大的环境有关。北方雨少,但只要有雨,在雨降临前,总会有一股大风做前哨,所以,说北方的风里带着沙子的话是一种偏见,或至少是缺少亲身体验的以讹传讹,实际上它还能带来雨,且往往带来的会是一场惊天动地的大雨。北方人出门前会看天、听风、观云。北方人出门要么不带伞,要带伞那也是确定会有雨,不过一般而言,被莫名其妙地泡个落汤鸡的次数并不会很多,因为北方的雨确实没那么多,即便是突然有点雨,那也能躲一躲,毕竟它来得轰轰烈烈,去得也干脆爽快,这点像极了北方汉子干脆利落、耿直倔强的个性,当然也缺少了江南姑娘们委婉柔情的一面。鉴于很多理由,我以前从来没有出门带伞的习惯。
   自从陆陆续续出差沪城,我才意识到,身在沪城,出门随身不带一把伞在包里,那一定是有风险的。沪城的雨,却总是悄然而来,姗姗而去,期间绵绵三五日都不是稀罕的,有时候在沪出差一周,都见不到沪城的太阳是什么颜色的,这真的不夸张。
   记得又一次出差带同事来沪,连续住了四天,返程的高铁上,同事感叹道:“哎,你说说,我们搞技术的人,难得捞到一次出差机会,难得进一次大城市,这倒好,连大城市的天儿是啥色儿的都没看到,这叫啥事儿?”感叹中有不甘,也有抱怨。我呵呵一笑,道:“这很正常,没把你泡到发霉就算很好了,沪城的天,也是蓝色,但你得看运气,就像沪城的雨能不能躲得过,也得看运气……”同事听之,呵呵一笑,不再言语。
   北方的秋雨,真真切切做到了身为寒冬前哨的“职责”。每当清晨秋雨来临,大风便赶着提前刮过去,随之秋叶纷飞,天空中刚被吹掉的叶子随风飞舞,地上早已掉落的黄叶,也赶着追着,随风而去,继而雨滴三五点,七八点,最后变成如水瓢打翻了一样,哗哗啦啦、铺天盖地而来,此时冷风还在继续,冷雨一波赶着一波,一个、或两个时辰后,冷风先停,随之冷雨如被收住了的口袋,骤然而止,这个时候如果你贸然出门,绝对会被冷气冻得打一串寒颤。北方秋雨来得快,走得猛,每一场秋雨都会把气温拉下一大截,并且很难再恢复上去,一场秋雨接着一寸凉意,如此周而复始,直到把气温拉到零下七八度,寒冬便来了,想等到温暖的阳光,那得看来年的春风来得早还是晚了。不过即使这样,我依旧酷爱北方的秋雨,似乎这是一种仪式,迎接寒冬的仪式感,也正是有了这样的过程,秋天才变得真实而具体,压在箱子里的秋装才有了它们的存在性,秋风,秋叶,以及秋天的山林所该有的颜色都变得自然而然,理所当然,所谓四季分明,在北方因此而变得有棱有角。
   北方的秋雨像是文人手中的笔墨,它划出的线,就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季节分界线。秋雨只有带着冷气,才能给哺育了一个年轮的、疲惫的土地充足的水分的同时,将土壤中寄生的害虫和细菌逐一杀死,而不需要过多的、人为的杀虫药物做辅助,所以秋雨带着冰冷,在一定意义上,它绝不仅仅是滋润大地那么简单了。北方的秋雨,它能养人,还能养一方土地的康健。对于依靠农耕和靠天吃饭的北方人而言,秋天雨量的多少,直接关系着来年的收成好坏,老百姓们把秋天落进土里的雨叫“墒”,而秋雨的多少即为“墒情”,秋雨充足,墒情自然好,一年一茬种植的西北大地,春夏是为播种收割,而秋冬则是大地储存能量,积攒墒情的时节,墒情的好坏,完全得靠天的恩赐,得靠秋雨,甚至冬雪的关照。秋雨充足,土地才能“吃饱喝足”,就像冬天必须严寒,土壤里那些专门吃粮食的虫子才会被冻死是一个道理,前者负责给予土地营养,而后者负责给土地治病,等来年开春,种下去的种子能否顺利发芽、茁壮,看得不仅仅是三月春雨,更要看八九月的秋雨以及三九天的积雪。墒情好,那是秋雨好,而墒情不好,则是秋雨不够。至此我开始思考,我爱北方的秋雨,是否也出于这个宏大的缘由?也未可知,毕竟我是北方的黄土地养大的人。
   旅居沪城至今,也有近三年了,如果加上之前十年里的往来差旅,我所经历或者目睹过的沪城秋雨也数不胜数。起初我烦透了沪城的秋雨,那种感觉就像置身于一片刚洗完晾起来的床单下,头顶的水滴,没完没了、滴滴答答,让人只能低头前行,而无暇顾及两侧美景,因此只要有北方人问我,沪城的秋天啥感觉,我的回答只有一句话:“湿哒哒的,没完没了,毫无兴致。”然偶有一次,将这样的话说给了沪城长大的朋友后,朋友笑笑,回答道:“兄长,您是只想着看太阳了,其实沪城的美,往往就在这雨里哦!”一句点醒梦中人,自此我开始有些刻意地去找寻雨中沪城的样子。
   也许随着在沪城生活的日子越来越多,随着我的年龄越来越大,我对沪城秋雨的认识会随之而变化,不过就目前而言,沪城秋雨,在我的眼中,像极了沪城本身,以及沪城里生活和打拼的男男女女,甚至有点像我、这位来自北方的汉子。
   沪城秋雨不分昼夜,不分早晚,更无长短之说,它不像北方的秋雨那般来得轰轰烈烈,走得干脆利落,相反,沪城的秋雨来得悄无声息,去得柔情而不舍,这像极了水乡女子的回眸百媚。飘在沪城上空的每一朵云彩,似乎都是用细密而柔软的杭州丝绸织就而成,看似悄无声息,看似似有似无,但总会在不经意间,悄悄摸摸地洒下一场雨来,如若只是一朵云那也还好,但沪城的云似乎有着过高的团队意识,他们追着赶着,围成一团,再凑成一片,直至将整个沪城遮盖起开,秋雨如丝般,随着微风,顺着每一条沪城的高架路,以及每一栋高耸的楼宇,盖头一般将整个沪城遮在下面,自此,这场秋雨何时结束,以及何时能见到艳阳高照,都不得而知了,也许是一两日,也许是半个月。绵绵沪城秋雨,时大时小,时密时疏,陪伴着深夜里加班的年轻人,跟随着掌伞夜行的姑娘。所谓“不夜城”者,是否也该有这秋雨的一份功劳?毕竟秋雨养了这座城,才有了这座城里不顾日夜而行色匆匆的男女。
   我转而酷爱沪城的秋雨,始于漫步在沪城秋雨里。沪城的秋雨,往往细如发丝,无风,更无寒气,身着夏日的短袖和短裤,不觉丝毫冰冷。细密而柔软的雨丝像一张网,围在我的身前身后,如此景致下,一个人趁着尚未安静下来的城市,漫漫然信步于湖畔石子路,瞬间会有一种灵魂的超脱感,似乎这一片天下瞬间都归顺于我一个人,生活里的烦心事,工作上的坎坎坷坷,似乎在这秋雨里显得微乎其微、不值一提了,我的眼前只有丝丝秋雨,心里空无一物,这感觉能使人不由得将灵魂与肉身分离,各自接受秋雨的洗礼。
   今天,如果问我最喜欢的沪城在哪里,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我喜欢沪城白天的车水马龙,但更喜欢沪城浅夜里的秋雨。
   从最初单单酷爱北方秋雨,到如今也爱上了沪城秋雨,这种心态上的转变,前前后后算下来用了近十年时间,而这十年的时间,我从初出茅庐、涉世未深的社会求生者,变成了一位略懂世事,身负家庭与工作双重重担的中年人,想来也是感慨万分。四季棱角分明的季节轮换,来去干净利落的北方秋雨,像极了韶华伊始,血气方刚的那些年中的我。而如今的沪城秋雨似乎更符合当下的生活与人生状态。想到这里,我又一次确认,人一生的偏好与钟情,确实会随着年纪、社会阅历以及生活状态的改变而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这是一种主动迎合的状态,红尘世事,连山形水流都会随风雨而变,何况我等芸芸众生呢,迎合外物大势,方能求存求生,这也是自然法则,迎合一场秋雨,是一种接受和融入,不论北方秋雨的清冷,还是江南沪城秋雨的绵柔。
   今日沪城又是秋雨绵绵,听母亲说,北方的老家今天也是秋雨来袭,听之,我竟有些激动,莫非这场秋雨是撺掇好了,故意让我雨中夜行不可?也好,也好,莫论南北秋雨,皆是心中所依所喜,如此,很好。

共 417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适逢深秋,再遇秋雨,品秋雨,读秋雨,一种清净雅致的感觉便油然而生了。散文《南北秋雨》开篇便给了读者一种莫大的文字享受,笔者运用娴熟的文笔,深厚稳健的文风,让人人皆眼中,年年都经历的秋雨,变得诗意而幽雅。笔者生长在北方,酷爱北方清秋的冷峻与仪式感,为此而依恋这种北方深秋的感觉。北方的秋,在笔者的笔下显得异常高洁而清雅,纵然有着清冷使人难挨,但正因如此,北方的秋有了不一样的味道,而在笔者的笔下,更显得韵味十足了。而今生活在了江南水乡的沪城,沪城棉柔而漫长的秋雨,让笔者从开始的抵触,到今天的有所感悟,并随之而转为深爱。沪城的秋雨,被笔者描摹得如江南女子一般柔情似水,温婉动人。这是一种用文字做一副素描的功力,文章末尾是为全文的点题之处,爱一方秋雨,实际是爱一种状态,一种对生活和人生状态的接受和热爱。全文笔法自然,文字优雅灵动,如一幅幅接踵而至的山水素描画,展示在读者的眼前,静静品赏中,可以安静心灵,思考人生。佳作,倾情推荐文友共赏。【编辑:西贝木卯】【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0930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西贝木卯        2020-09-29 14:56:58
  品读雪凌社长优美,优雅,幽静的精美散文,享受万分。笔法优美,文风清雅,真的是好作品。问候老师秋琪!
回复1 楼        文友:雪凌文字        2020-09-29 15:00:49
  非常感谢木卯老师优美快速的编辑与鼓励,谢谢,问候秋琪!
2 楼        文友:林间风吟        2020-09-29 16:43:31
  确实,南方的秋雨缠绵、纤细,北方的秋雨干脆、利落,但无论南方北方,都属大自然的怀抱,所以,莫论南北秋雨,皆是心中所喜,如此,甚好!美丽清新的一篇佳作,欣赏学习了!
回复2 楼        文友:雪凌文字        2020-09-29 16:45:19
  谢谢林间老师百忙中的赏评鼓励!问候秋琪安好!
3 楼        文友:空山月影        2020-09-29 23:14:36
  一场雨,写到了红尘俗世,迎合外物大势,雪凌老师有着包容的心态,雨落到了心田,开出了绵柔,甚好!
回复3 楼        文友:雪凌文字        2020-09-30 07:58:02
  谢谢空山老师!所谓既来之则安之嘛,哪里的山水都养人,需要的只是我们一个好的心态和接纳接受的状态!问候安好,祝老师万事顺意!
4 楼        文友:想飞的企鹅        2020-09-30 12:26:39
  欣赏雪凌老师美文。一场秋雨一场寒一点没错,有时候,觉得北方的一场秋雨就能把夏天和秋天的分界线撕出一个大大的口子,使得两个季节分开得特别明显。
告诉你多少次了,1+1=3,怎么还成天2、2、2的?能不能长点儿心?
回复4 楼        文友:雪凌文字        2020-09-30 12:53:55
  谢谢企鹅兄!是,咱们北方的秋雨是快刀子,季节划分太明显。不过现在气候变了,似乎也没那么厉害了呵呵。问候企鹅老师,期待看到您更多的佳作.
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10-06 09:45:57
  能够和雨谈一场几乎一辈子,起码十年的爱恋,情深意切,真叫人羡慕啊。十年一场爱,所以感慨之深,用情十足。文章具有深度,是情感的深度,表达质感,只有融入秋雨里的人才可以慢慢体味这场南北的雨交加的味道。精美散文,不俗的文笔。怀才抱器拜读留墨,问候雪凌先生。
怀才抱器
回复5 楼        文友:雪凌文字        2020-10-06 23:13:06
  谢谢怀才老师的鼓励和鞭策!我发现人成熟的过程真的是一件很奇妙的事,包括看待身边万物的眼光和感受都回随之而变,思及此,有喜有悲啊!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