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花】溪流深处(散文)
一
一切河流皆源自山的深处。
走向河流的深处,其实就是去触摸生命的浅澈时光。
大源溪,富春江上一支流。它的生命路程并不漫长,从百脉千涓聚成一股清流汇入浩浩荡荡的富春江,二十几里水路而已。然而,却也淙淙潺潺,哗哗啦啦,时而激昂,时而委婉,九曲回肠,蓝瀑碧波,浪花朵朵。
只要有生命存在,就有生命的歌唱。大江东去如是,细水长流亦然。
两爿青山,一条阔溪,两岸人家。起初,大源溪留给我的画意有些简约。
惟知道它叫大源溪,河口的那个小城叫大源镇,就是不知道那两爿连绵起伏的山峦究竟名啥。我问董特,这山就是富春山吗?董特说,这山应该属于富春山的一分支,它逶迤至每一个地方都有一个小名,其大名究竟叫啥,我还真没注意。他的故乡就在大源溪深处,属此青山绿水间的一土著。但他不是文人,毕生专攻教学,可能对此还真的没在意过,遗憾了。
猛然想起,作家麦家的家也在这条溪的岸上住。麦家在其新作《人生海海》中描述自己的故乡道:爷爷讲,前山是龙变的,海一样大,丛山峻岭,像凝固的浪花,一浪赶一浪,波澜壮阔,所以也叫海龙山;后山是从前山逃出来的一只老虎,老虎有头有颈,有腰背,有屁股,还有尾巴和一只左前脚,所以也叫老虎山。
那么,我就且将这两爿山叫做海龙山和老虎山吧。
大源溪是由龙和虎孕育而生的,它穿行在龙虎之间,流淌着龙吟和虎啸,没有故事和传奇才怪呢。
二
国庆前夕,我到杭州“花家山庄”参加一场浪漫的婚宴之后,转道走进大源溪深处。
麦家的老家就在大源溪深处,一个叫蒋家村的地方。但是,此行我不是去慕访麦家的,我的目的地在这条溪的更深处。
天气很好,秋阳妩媚,天空一片湛蓝。董特和我,再加上开车的杨深根夫妇,一行四人,坐在杨深根的豪车上往董家村行去。
车子一出镇子,眼眶里就掠过了一幅画。画中有如墨的青山,淌玉的阔溪,雪色的白鹭,浓彩的稻田,梦幻的村庄。
杨深根是董特执教富阳中学时的首届学生,一个很英俊的小伙子,他是特地到杭州接我们回富阳的。一看到路旁斑斓的秋色,便不由赞叹说,这乡下垄上的风景,真的是美,我已经多年没见了。他的老家在镇上,大家毕业后,就一直在上海创业,几年前回到富阳经商,生意红红火火,平时忙得像个陀螺,与这富春山居久违了。
前面就到麦家的老家了,要不要先下去逛逛?快到蒋家村的时候,董特问我。
我不假思索地说,不,咱们直达董家村。
此次,我之所以要往这条溪流的深处走,不是为了寻幽觅胜,主要是为了去探望一位年迈的母亲。说具体点,是去探望董特的母亲。
溯溪一路走来,发现一件很有趣的事,沿路上的村庄,皆名随人姓。蒋家村的人清一色姓蒋,杨家村的人清一色姓杨,理所当然,董家村的人清一色姓董。
车过蒋家村,又过杨家村,拐过凤凰桥,便到了董家村。大源溪流经蒋家村时,尚可称得上是大青龙一条,但到董家村,就只配是一条小青龙了。
董家村不大,百来户人家,却异常的清纯美丽。但见龙虎两山之间,大源溪两畔,泊着一个比黄公望画中还要诗意的村庄。清一色的别墅,粉的墙,黛的瓦,尖的顶,花的窗,错落有致。小桥流水边,庭前院后间,长满红的树、黄的树、绿的树,开着紫的花、蓝的花、白的花,一派现代世外桃源的景象。
这里就是董特的故乡。他家处在村头的小桥边,一幢三间三层的别墅,委婉在花林之中。后靠海龙山青翠的竹林,前临轻歌欢语的大源溪。房子四周围着人高的围墙,前院种树养花,几棵丹桂开得正闹,枝头金米聚敛,地下一片金黄,芳香阵阵扑鼻。后院种菜养鱼,还有一溜矮屋,是厨房间。
房子有些岁月了。董特说,这房子自建好后,我顶多在此只住过十夜,一直闲着。
还好,这房子还有一个主人。别墅是他和二弟董平共有的,兄弟俩各占一半。董平是个大孝子,他长居于此,陪伴照顾年迈的母亲。
董家村我熟悉,之前曾经来过一次。前次,我来得悲伤,离得愧疚。这次,我不想重蹈覆辙。
三
我与董特的相识,开始纯属偶然,后来就必然地成为了朋友加兄弟。说实话,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才。因为优秀,当初我才忽悠他。因为忽悠,他就上了我的当。因为上当,他就被我整惨了。
那是在八年前,我还在县教育局当差。当时,文成的高考惨不忍睹,偌大的一个县,能考上一本的每年皆在二三十个人之间徘徊,老百姓很不满意。为了提升当地高中的教育教学质量,在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富阳中学与文成中学实施了新一轮的帮扶结对和深度合作。县里决定,在本县创办武阳书院,要求富阳中学派出骨干教师来文支教,并派遣院长人选。
富阳中学的领导对此很支持,随之就派出了五位各学科的骨干教师。但在院长的人选上,丁校长对我说,院长的人选我不好指定,得你自己去选,工作也得你自己去做,只要你看上,他本人愿意,我就支持。
我说,既然这样,我向你要个人。
丁校长说,谁呀?
我说,董特呀。
丁校长一听,愣了,说,董特,不可能吧?
是的,在一般人眼里,叫董特离开杭州,只身到远在千里之外的文成来支教,简直有点天方夜谭。杭州人,生活在人间天堂。富阳中学,全省响当当的名校。文成在哪?在浙南西部山区,贫困落后,偏远闭塞,全省两个唯一不通高速的县份之一,谁愿意来呀?
董特的真名叫董军,他是浙江省高中化学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杭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他长期在教学一线工作,是富阳中学理综教研大组的组长和宝贝疙瘩,学校舍不得且不说,更关键的,是他本人会愿意吗?在富阳中学,他执教的是实验班,历届学生高考,不是上清北交复,就是浙大南大的……
大家都说不可能,但我却颇有信心。我是在董特到文成中学讲座时认识他的。他与我同龄,属兔,五官长得极其端正,大帅哥一枚,样子显得比我年轻十岁,却理着一个大光头,很有意思的一个人。也许是前世有缘,我们一见如故,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我忽悠他说,你的两个双胞胎儿子现在都在浙大工作和读博士,这是你潜心教书育人的福报,假如你能到文成支教几年,你就会积大德,将来你的孙子孙女全部都可以上清华北大。
当然,这是笑话。我了解董特,他是一个很纯粹的人,是一个很讲义气的人,更是一个有着很深教育情怀的人。结果,他被我忽悠成功了。
他到文成创办武阳书院种种不易和艰辛,我就不多言语了。我只想说,现在的武阳书院办得很好,去年,文成高考上一段线达一百六十人,其中考上浙大以上的就达十六人。
这是学子之福。百姓笑了,我也得了丝欣慰。但每每想起董特,我就不免心酸。最让我感到心疼的,是正值武阳书院首届学生高考的前夕,他的老父亲突然病重。我劝他回家看看,他噙着泪水说,马上就高考了,我咋走得开呀,父亲的事,只能拜托家里的老母和兄弟了。由于他的坚持,结果给他留下了终生的遗憾。待高考结束,董爸已经走了。
那一次,我专程去了一趟董家村。见到董妈的时候,我无比内疚地说,对不起,都是我们的错,让董特不能尽孝。
泪眼婆娑的董妈说,不会不会,我儿做的好,当老师的,没有比学生高考更重要了,他爸也很理解,我们都很理解。
董特自从来到文成,就很少回家。转眼六年过去,其他支教的老师们都在三年前返校了,只有他仍留在文成。因为,他是武阳书院的灵魂,他与文成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离不开他的一手打造的团队,离不开他的学生。
四
前些日子,有不好的消息传来,董特八十三岁的老母亲病了,被确诊为绝症。因此,这次我不想再留遗憾,得趁早去看看那个居住在大源溪深处的老人。
来到董家村,已快中午。
我先去拜见董妈妈。老人一头银发,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她一看到我,脸上就笑开了花。她不怪我把他的宝贝儿子忽悠到文成去,还握住我的手,一味的对我说感谢的话。
我说,婶子,瞧你这气色,真好,越活越年轻了。
她说,不好,我最近的身体不太好。
我说,上了年纪,身体偶有不适是正常的,只要你开心一点,一切就会都好的。
她说,是的是的,我高兴,我开心。
说完,我们就哈哈大笑。
中饭时,董平烧了一只土鸡,一只甲鱼,还有那菜这菜的,满满一大桌,请我喝用野生弥猴桃根泡的白酒。董妈妈也倒了一小杯,说是要陪我喝点。
我很担心地看了看董特。董特说,没关系,我妈的病,我们都瞒着她,她不知道的,医生说,老人家是客人了,她想吃啥就让她吃啥。
我听了,强忍着泪水,强作欢颜,与董妈妈干了一杯。
一吃完饭,我们就告别董妈妈往文成赶。董妈妈想留我们住一夜,最后她放弃了,说董特还得赶回去给他的学生上课。离别时,她一路小跑追到前院,跟我们道别。
车子驶出院子,便看到了那条清清的溪流。车子开出好一会,我回首望,看到白发苍苍的董妈妈,仍然站在院子的门口向我们挥手。
那一刻,我不由地百感交集。
从董家村再往里走,就是大源溪的源头了。我想,任何一条大河的源头,都是默默的,细小的,涓涓的,脉脉的。但最终都会汇流成河,奔向大海。
董特来自溪流的深处,但他心中有一片迷人的海。那片海——就是他理想的学校,他一茬又一茬心爱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