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摆渡·冬】万物的本源(随笔)

精品 【摆渡·冬】万物的本源(随笔)


作者:梅楚酒 布衣,490.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46发表时间:2020-10-02 15:20:22

【摆渡·冬】万物的本源(随笔)
   一
   数字,是很玄妙的东西,它蕴含了丰富的意义。
   在数学家眼里,数字就是叠加的公式;在音乐家眼里,数字是跳动的音符;在我的眼里,数字则是闪烁着光辉的文字。
   从一到多,数字增加的过程就像是由一个字慢慢组成一个词、一个句子、一篇文章甚至是一本书的过程。这其中最玄妙的数字,却又是“一”。“一”为伊始,万物之初,老子《道德经》中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理名句,老子从数字的多寡,来诠释“道”生万物是一个从少到多、不断繁衍的过程,万变不离其宗,万物根底不外乎于“道”。由此可见,这不仅仅是数字的玄妙,更是一种自然规律,它存在于宇宙的每个角落。
   道生一,是道演化万物过程的第一个步骤,“一”意为最寡,却又最是丰富。在每一个生物的演化过程中,“一”是最美的代言,它既是起点,亦是终点。作为起点时它没有太多的丰富的内蕴,但它是万物之始,明白如纸,不染尘埃,却又不可或缺;作为终点时,它又是万物的集合体,所有事物都会包含进去,成就最丰富的“一”,成就一个整体的世界。所以说它最寡淡,亦最精彩。
   “一”是道派生出来的第一个名字,或许我们可以用呱呱坠地的婴儿来形容它。不染世俗尘埃、不懂世事浮沉,这才是它最开始的原状态。《淮南子》中有言:“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无敌之道也。”这句话在我看来最能诠释“一”的意义。一,是万物的本源,是一个永恒的整体,不论如何折腾、修改、变化,都是完整的个体,是万物的开始。这是一个无限大的整体,大到兼容并包,包括了道法自然的万千规则,还有万物有始有终的一个过程。如这个婴儿,出生时性格奇好,极致温和,却又包纳万千事物,和谐出整个世界。这个婴儿不需要太多俗世规则和约定俗成的束缚,它存在于世界,引申为一个过程,演化出一个名字,成就了一段人生。
   “一”在有形的“象”、无形的“道”中成就义理变化,“一”的韵味,存在于无限变化、义理的集合中,一阴一阳为中和,一平一仄为变化,造就出看似单一实则丰富的世界,衍生出原始的状态以及无暇的本源,所以它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数字,不再是最小的整数,而是世界的本源,道义的初始。
   道是“一”之母,所以这些规则里,“一”是新生,亦是根本。我们可以用来形容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比如历史上是秦国统一天下,打破乱世局面,带来平和安宁的世界。而秦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等等,可想而知,这个“一”是一切的始终和根本。
   数字的玄妙,起始于一,终结于一,在这个整合分解过程中,“一”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包纳万物。
  
   二
   生活里,“一”是丰盈的状态,是目之所及处的慢慢具体。
   在日常生活里,一屋、一餐、一人,带有“一”的名词,在代言着温馨小生活,在一方小世界里,只需要一餐一饭,一桌一椅,就能把日子过好,不孤单、不寡淡。因为日常所需源于一,陈设不会太过纷杂,餐次不会周而复始,就是在这个玄妙的“一”里,能够看见世界美好、人间皆安。
   我们会在一定时间成就自己,再从一定时间去遇见一家人,这份亲情,是由“一”来延续的。女娲造人时,或许会有多个人重复出现,但一家人,是由一到多的过程,一个人和另外一个人的结合,造就了一对夫妻,夫妻子嗣绵延,成就一家人。“一”,是亲情的维系,小屋子里,这么多人,是单独个体的“一”,亦是整合起来的“一”,一个个人和一家人,成就了一份亲情。
   在一方小世界生活,我们不再安然于孑然一身,而是羡慕并期许着“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浪漫。爱情是生活必需,而一双人是所遇之美,我们把生活过得有仪式感,所以不可以再说两个人如何如何之类的口语,这样会没有任何暧昧气息或是浪漫色调,所以我更喜欢用“一”来表达期许的一双人,这是爱情的美好,用一来概括,用一双来诠释,用一双人来证明。即使“双”才表示爱情美满,但在有情人眼中,“一”何尝不是爱情的模样,一个人和一个人相遇、期许、相知,造就一双人的浪漫,这是双,更是“一”。
   友情以上,恋人未满,充满遗憾的台词,虽造就了一群人的惋惜,但本质上却还是形容友情。如果说一双人的浪漫叫爱情,那么一群人的浪漫则是友情。“人生一世,难得有一二知己,三五好友”,这是最浪漫的情书,知己不在多,可能就有一个而已,就这么刚刚好和“一”休戚相关。《高山流水》遇知音,是伯牙、子期友情的见证。钟子期亡故,所以伯牙摔琴,因为这知音世间仅有一人,所以也再无一个俞伯牙会去弹琴,也再无一个钟子期善于聆听。友情的极致存在于“一”里,一知己,一江湖,一友情。好友不在多,知心就好。我们不需要锦上添花的狐朋狗友,却是需要雪中送炭的知交,而知交是“一”,是所有寄托,是全部友情。
   从一到多,“一”是开始。这个玄妙的数字已经囊括了世间所有情感,大凡爱情、友情、亲情,皆由“一”来牵头,一个人连接了其他人,成为了一个整体,一双人、一家人、一群人,已是情感的囊括、情感的寄托。
   我们可以去有很多人的地方,遇上数不胜数的风景,见证不胜枚举的感情,可最终,还是会回归到“一”,回归到感情最初,成为多,合成“一”。它并存在于生活本真里,无处藏匿。
   由一到多、由多到一、由内而外、由外及里,是“一”在生活里,在亲情、友情、爱情里慢慢丰盈的样子,是一屋一人一餐一饭的简约,是目之所及的丰盈。
  
   三
   诗词里,“一”是极致的浪漫,是情之所及处慢慢内化。
   文字的玄妙在于“趣”,数字的玄妙在于“理”。“一”的玄妙,在于名词、动词皆生动;“一”的玄妙,在于动物、植物都是景;“一”的玄妙,还在于诗中、词上尽是情。
   一江春水,东流而去;一程山水,风雨交织;一汀烟雨,一片春寒;一川烟草,满城风絮……这样的描述数以千计万计的诗词里。一,是以自然景物奠基,亦能以自然景物描摹自然现象的变化。从无到有,从一到多,目之所及处,有无尽风景和万千气象,但在古典文化中,一显然胜过多。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是一群人的浪漫,那么一枝独秀才是一首诗、一阕词的浪漫。我们需要从大多数景致里去寻找特殊,还需要从成群连片的烟雨中寻找一汀。这个“一”,可以是一朵花、一江水、一小舟、一壶酒,这是独乐乐的“一”;这个“一”,还可以是一行白鹭、一枝梨花、一片蛙声,这是众乐乐的“一”。可单一景致,亦可以一代多,都尽在一个数字“一”中,成就了苏轼、李白等不知凡几的诗人、词人,于佳句名篇中,带来“一”的乐事。
   北方有佳人,是一个人的倾国倾城。“美人亡国”这样的例子自然屡见不鲜,但美人的美,却在于遗世独立,这个独,恰恰是一。美人不会有多个,就像褒姒、武姜、妲己、媚娘都只是一个人,生在一个朝代遇上一位良人或是非良人,成就一段佳话亦或是风月不堪的往事。“独”的精妙和浪漫,是一段旖旎爱情,或是一种感时伤事,在数字“一”里悄然绽放,一顾倾城的夸大,一笑一回眸,是美人眼波流转,情怀独具。李延年写《李延年歌》,一咏三叹式的慷慨陈词,夸大史实的同时,却展现出“一”的风采。
   一种相思、一片春愁、一片伤心……这个“一”,是情感的迸裂,是愁情的寓言。诗人的世界里,会须一饮是酣畅淋漓,那么一寸相思一寸灰则是婉转柔情。“一”在自然之物中见证情感的丰满。“一弦一柱思华年”,是李商隐的浪漫,《锦瑟》一诗,是五十根弦,亦是五十种大相径庭的岁月年华。一弦一柱之中,每一个“一”,都是一种情致,这个“一”,倾诉了惘然的追忆情怀。“一片冰心在玉壶”,是王昌龄的诚挚,友情的衔接、离别的苦闷,诠释出一片赤子之心,交付于离别人。这个“一”,冲淡了离别的悲伤氛围。“一曲新词酒一杯”,是晏殊的感慨抒怀,喝一杯酒作一阕词,是对酒听歌,亦是潇洒安闲。无可奈何是似曾相识,一阕词的感慨,囊括了人一生的深广意念。诗人词人从一首诗或是一个词牌里端坐着,见证一季花开花落,目睹一生人来人往,成就“一”的浪漫。
   诗人眼里有岁月,词人眼里有风雪。在一江春水、高歌一曲、一种相思、一片蛙声里,见证宇宙的玄妙。本源万物是道的无敌,更是“一”的玄妙;亲情、友情、爱情于生活里举足轻重,是“一”的丰盈;而自然景物及人,再由人衍生到人的情感,是“一”的极致浪漫,有具体实物到抽象心情,慢慢内化。
  
   四
   格律里,是“一”的独一无二,是心之所及处慢慢落定。
   从《平水韵》到《词林正韵》,亦或是到《中华新韵》,一部部韵书的产生、韵部选择、平仄变化,都是格律中独一无二的景致。
   从四言发展到五言、六言、七言,诸如此类的诗歌,要么绝句,要么诗歌,都在一里变成了多。诗里第一句格式可以是平起平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或是仄起仄收,每一种起句方法,都会有独特的起伏变化和音韵谐和。而若是在词里,每一个词牌都有各自的格律要求,平仄、对仗、押韵、单调、双调、单叠、双叠、三叠等等,又将各类词牌区别开来,字多字少,或者是小令、长调,都是“一”的开始,由一成多,所以会有从诗过渡到词的经历,会有小令慢慢演化为长调的风致。寡者为一字千金,多者为情景皆融。一首诗、一个词牌,其间穿插着“一”,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或是每一阕词,都在这些独一无二中成为多,变为“一”,有始有终,有来有往。
   而谈起押韵,诗或者词都不论,需要押韵的每一句里韵脚字只会有一个。一百零六个韵部里,一东、二冬、一先、二萧等等,每一个韵部各有定势,更有甚者,还有阴阳上去之分,每一个韵部独立于其他韵部之外,每一阕词或是每一首诗选定的韵部又不可增减变换,这些韵脚字在创作一个作品时不能重复运用,而韵脚字又成为了独一无二的字。这些过程,无一不在诠释一个“一”,它们在特定的时期成为特殊。
   研究格律过程中,会发现既定的格律中又有正体和变体之分,即使它们会有相同的名字、近似的格律,但是正体和变体依旧不一样,甚至可以说是大相径庭,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它们在看似相同的世界里成为了自己的独一无二,抑或是丰富多彩,人会各式各样,格律也会各式各样,但是最终,它们会殊途同归,会从一到多,从多到一。即是精彩纷呈的多,亦会成为绝无仅有的“一”。
   带着些许谬论的看法,来论证格律变化,大凡所见,皆是独一。再深入一些,谈到声调。中国汉语中的声调,也会在逐渐演化中成为填词写诗的必要知识补充、从最初既定的平、上、去、入,变为后续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字消弭,使得今人作古韵难上加难,这些声调上的字,会在诗词格律中特定位置,发挥其特定作用,决定其平仄变化。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格律变化中,每一个平声字、仄声字、可平可仄字和韵脚字,都是“一”的衍生,都是“一”的内化。
   “一”的变化,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一个过程。日常生活中,一是一餐一饭的丰盈,目之所及处是由寡淡形象的“一”成为亲情、友情、爱情的化身,变成一家人、一双人、一群人的代名词;而诗词中所见的一寸相思、一江春水等,都会在特定时间、地点慢慢内化,心之所及处便是具体的“一”,赋予诗人、词人心之所向;最后,这个“一”变成了抽象事物,变成独一无二的格律,变成不可随意更改的既定规则。
   玄妙的数字,独特的韵律,带给我们无限光彩。我们不仅能在日常所需里看见“一”的丰盈;见证一餐一饭一屋一人;还能在经典古籍里窥见“一”的浪漫,见证一寸相思一寸灰;又能在创作中运用“一”的特殊,造就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最后我们都成为读者里的哈姆雷特、观者里的莱布尼茨,从简单的丰盈,到达规则的落定。
   万物本源的“一”,具体到生活,形象到诗词,抽象到格律,我们在见证从一到多的繁盛,又历经从多到一的整合,不论何总情致,不论是对本源“一”的注解,还是我们引申到生活的温馨,抑或是文学的独特,这都将与本源的“一”息息相关,甚至不可分割。这个“一”,是从多彩中见独一,于无色处见繁华。
   (原创首发)
  

共 479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关于“一”这个简单数字的随笔文章,带有一定的哲学性质和理性思辨。作者围绕“一”,从“道生一”开始,多维度进行阐释和描述,包括哲学、人生、生活、爱情、婚姻、友谊乃至诗词格律等方面,可谓涉猎广泛,展现了知识的渊博和思维的活跃。选题角度也不错,从大家熟知的“一”开始,新颖独特,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其实,这是一个不太好写的东西,应该说,越是常见的事物,越不好写。说浅了,人家都懂;说深了,又都不懂。这个尺度很难把握。作者敢于涉猎,诉诸文字,非同一般。这也提醒我们,其实写作未必要选什么高远的东西,离自己越越好,可谓“近取诸身”。如果作者表述再深透一些,逻辑联系再清晰密切一些,这是一篇很优秀的随笔了。感谢作者赐稿摆渡,推荐阅读。【摆渡物语编辑:沙漠孤月清】【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1011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沙漠孤月清        2020-10-02 15:23:15
  如卷有心,善于思辨,一以为元,兼及万物。欣赏,继续加油!
2 楼        文友:你好样的        2020-10-03 06:54:48
  作者这篇随笔,既有女性的慎思,又有男子的豁达;有年轻人的活跃跳动,还有成年人的沉稳老练。文章从以“一”为题,内容丰富,有深度,有广度,足见功底之深厚,储备之丰富。很好的文字,学习了!问好作者!
3 楼        文友:南国的红豆        2020-10-03 14:22:48
  想不到,一内容如此丰富,学习了
4 楼        文友:图娅        2020-10-05 22:24:24
  惊讶作者能把“一”写得这么丰盛,佩服!
美好的文字是曼妙的音乐。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