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归】冷眼看世界(随笔外一篇)
过去看书看电视,往往会被其中情节打动,跟着文字和演员哭得稀里哗啦,现在,很少这样了,不是作品的问题,是我自身的改变。
现在遇到煽情情节,我会从生活逻辑上分析它的合理性,从艺术高度分析它的影响力,从作品诞生的目的分析它的功利性,如果有任何一点不符合真情实感,我则不会为之感动。如果是这样,文字越是催情,表演越是煽情,我越是淡定,越觉得可笑。只有真真正正的好作品,不带任何功利色彩在内的好作品,深入骨髓的好作品,才会打动我。正如面对一个为了讨好你极力夸你文章写得好的人,我则是淡淡一笑,面对认真指出我文章存在问题的人,我则深深感激一样。
所谓冷眼看世界,并不是对这个世界的冷漠,也不是对这个世界失去了热情,更不是对这个世界失望,而是客观、冷静地看问题。正如“喜欢”和“爱”两种情感的不同。比如喜欢某个人,便想拥有他,而爱一个人,却是希望他过得好。即使他是别人的丈夫,别人的妻子,也不会改变对他的祝福。
我常常不喜欢周围人、周围环境,但是我爱他们,希望他们好。我常常喜欢所谓的自己家乡华阴风光,但是我并不爱它。而那个远去的老家蒲城,总是破败落后的印象,没有特别吸引人的景点,让我喜欢不起来,可是我热爱它,真心希望它好。如果我有能力,我愿意投资建设蒲城而不是华阴。因为那里有我的老师,有我的同学,有我爱的源泉。
因为张老师要小猫,我抓住一只关在笼子里,给它喂了馍花和火腿肠,先给他养起来。小猫咪被关了,它又饿又急,它一边匆匆吃着馍花不理睬火腿肠——它大概不认识火腿肠吧,一边叫着。可无论它怎么愤怒,怎么大声求救,都没有谁来救它。它的妈妈,还有哥哥姐姐,都正在吃食。等它们吃完了,都围拢过来,但是它们看到的只是它笼子里的火腿肠。它们从笼子眼伸进爪子,抓火腿肠出来,吃完了就散了,没有谁来救它,包括它的妈妈。悲哀吗?
跟猫打交道好几年,我对它们有一些了解。猫的世界是适者生存,强者霸道,弱者让道。有爱吗?当然有,但前提是吃饱。我亲见我家猫吃了它流产的胎儿,见它的孩子从它嘴边抢去鱼头,当然,也见它搂着小猫咪,爱抚地舔舐它们的全身。人比起猫,谁更有爱,您说呢?
被误解了,被冤枉了,被诬陷了……委屈吗?愤怒吗?解释吗?分辩吗?……有用吗?所谓“克山中贼易,克心中贼难”,弱者屈服别人,强者征服自己,内心强大的人,早就戒掉了情绪。他不会向人哭诉,不会暴跳如雷,不会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把自己折磨得血压升高、头痛欲裂、悔恨交加,相反,他举重若轻,泰然处之,风轻云淡。
《庄子•逍遥游》云:“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意思是全社会的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奋勉,全社会的人都责难他,他也并不因此而更为沮丧。他能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分际,辨明荣辱的界限,不过如此而已啊。
内心真正强大的人,对外不卑不亢,对己无为无我。这样才能“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才能在看清世界的本质后,仍然热爱这个世界。
◎断章三则
一
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个集权国家分裂以后造成了很多冲突,有时候晚上是实行宵禁的。有一天夜里两个士兵在街上巡逻,远远地就看见有一个人沿着对面街角很匆忙地在赶路,其中有一个士兵端起枪,一枪就把他撂倒了。边上的士兵就说,现在还不到12点,还差一刻钟呢,你怎么就把他打死了?这个士兵说,这个人我认识,他住得很远,一刻钟肯定回不了家的。
到底该不该把他打死呢?您说说看。
二
有个人站在一口井边念念有词:21、22、23,21、22、23,21、22、23……另一个人很好奇,走上前去看,他走过去就掉进井里了。那个人继续念:22、23、24,22、23、24,22、23、24……国庆假期,每每遇到结婚的,我便想起这个井边故事。主持婚礼的司仪多么像那个在井边念念有词的人啊,那些冠冕堂皇的语句背后,其实只有三个字加一个标点符号:跳井吧!不过这次掉到井里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人。
三
我在打字,福娃在门外抓门,我开门去看,原来猫咪抢占了它的暖巢。哄走猫咪,把福娃安顿好,刚坐下,它又抓门,又怎么啦?开门看,猫咪又霸占了福娃的暖巢,干脆把它和它的暖巢都抱进来,于是我和福娃共居一室。这是昨天晚上的事情。今晚到这个点,它又在抓门,一打开它就跑进来,我出去看,并没有猫咪,怎么轰也轰不出去,我明白了,它大概觉得住进我卧室比在外面更暖和吧?狗呀狗,你怎么也跟人一样,买了两室一厅一卫的还想买三室两厅两卫的?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