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丹枫】大塘印象(杂文随笔)

编辑推荐 【丹枫】大塘印象(杂文随笔)


作者:田禾 秀才,1052.3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18发表时间:2020-10-09 20:49:06
摘要:经检索为原创首发丹枫诗语

【丹枫】大塘印象(杂文随笔)
   一
   大塘,过去是利川县大塘公社机关所在地。原集镇并不大,是利川城西的一条老街,说是老街其实并不老,从解放之后建成。西南两公里处,便是两山交汇之处,将大塘圈入其间。两座山一东一西高峻挺拔,有其独特风景。东边的叫钟灵山,山脉从东北向西南横贯而来,末端在官屋基村落脉;西边的叫甘溪山,山脉从西向东延伸而来,末尾也在官屋基村落脉(官屋基:大塘西南五公里,清朝初期,驻过把总,设过衙门。建有官家住宅,后官屋虽废,屋基尚存,故名)。大塘由西城路贯穿其间,由东北往西南,跨过东西貫穿的南环路、沪渝高速路、宜万铁路,然后直插官屋基方向而去,直到远方的沙溪乡及咸丰县河龙镇。
   东北靠主城区都亭,隔清江相望,一座宽阔的西门大桥贯通东西。西去三十公里便是巍峨的、被喻为万里长城的齐岳山。
   大塘可谓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地理位置甚为独特,西南青山巍峨,东北清江围绕。有说法叫,“山上有四季,十里不同风”之说。又可谓是:“清江吐翠漾碧波,润泽沃土;甘溪披绿舞蛟龙,辉映青山。”
   大塘这块地已成为文化之地,利川市最出名且出人才的利一中已搬迁至此,其规模比原址大了三倍;职业中学也于近年建成,培养了大批有职业技能的学员,有的已取得好成绩走向高等学府,有的怀揣技能,陆续地走向全国各地大显技艺。
   大塘的过去,集镇虽然不大,但麻雀虽小,肝胆俱全,有公社首脑机关、派出所、财政所、税务所、邮电所、供销社、粮管所、食品公司、医院等一应俱全。
   随着拆社并区及城市的发展,后来编制为利川市西城区。再后来成立东城开发区时,便又拆销了西城区。于二零一一年,经市政府批准为大塘社区,并入都亭镇辖区管理。
   现在不同了,自从合并到都亭以来,这条普通的土路,在镇政府、社区的领导下,奋发图强,抓住时机建设,通过几年的努力,将小镇离城中段两公里的普通路铺成了水泥路面,将一个郊区变成了宽阔的街道,街道两边拉起了路灯。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城郊,从利川的西门跨过清江,一直接拢到主城。
   从此增设了公汽分站,使人们去来十分方便,远客来此,乘车时别走错地方,直接坐上一路、九路、十八路、十九路车就可到大塘社区的各个村巷。
   学校有高中,后来改成县师范(中专)现在又还原成了利五中,每年高考中有许多优生被录取到全国各大高校。中学、小学全都集中在这条街上。还有好几家幼儿园,歌唱声与朗朗读书声不绝于耳,就近方便社区居民送孩子入园。
   目前,还有市行政部门机关也陆续搬来这里办公,城管局、种子推广站、路灯管理局,还有都亭卫生院等服务单位,取代了过去收废品、修破车等杂乱无章的现象,取而代之的是,这条街已成了农贸自由市场,原先长期在都亭解放路做生意的人,大都来到这里了,使大塘街道成了热闹异常的商贸街。也是都亭镇西段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二
   清晨,天未明,很多人都还在睡梦中,大门外便响起了车流声,陆续的阵阵“请注意倒车”声与刹车声之后,便是从车上往地下,啪啪卸货的响声,生意人像邀约了的,都先后在这一时间段到来。
   我被这杂乱声惊醒,不想睡了,也不能再睡了,我看了看表,还不到五点钟。原来,是来街道上摆摊的生意人,他们要趁早前来占领地盘,迟了就没地方摆摊。无论是晴天还是刮风下雨,是三伏酷暑,还是严冬数九,他们都从不懈怠。三天一场,按步就班从不耽误,总是按时到来。
   每当听到这些杂乱声响起,我打开大门那会儿,站在路灯管理局门前观看。在街的一排排路灯照射下,两边少则三米、宽则五米不等的人行道阶沿上,全都摆满了货摊。
   这大塘街沿习着老规矩,老习惯,每三天赶一场。我喜欢第一时间目睹这赶场天的热闹场面,他们来至四面八方。各乡镇都有生意人,卖东西的,买东西的共同凑成这热闹场面。
   卖东西的生意人习惯赶转转场,每天都换个集镇,去碰碰运气。他们多数是自己开车来去,远点到来的有货长安、有双排座小货车、皮卡车、方圆车;近处来这儿的,是脚踏三轮车与电动三轮车等。他们一到,有的互相抢占地盘、有的相互帮忙卸货、有的指挥着刚到的车辆倒车。不然,有时还发生碰撞,会出现争吵,到那时吵架会耽误了生意。尽量不出事,和气能生财,协商划定摆摊位置。私人老板住房门前是须要收费的,愿者交钱摆摊,便无人相争。而我们单位门前不一样,不收任何费用,谁来得早都可占领。
   为了方便做生意,他们什么都自带,工具等东西齐全,案板、凳子、阴阳大伞、简易折叠货棚;有那卖猪、牛、羊肉的,带上挂环的木架,还带上燃气罐,有不爱自己烧洗的顾客,便交上五至十元钱,让摆摊匠人将猪皮、猪头、猪蹄烧好、洗净、剁成小砣,然后用塑料袋一装,方便顾客只管拿回去炖炒。有的卖水产品,活鱼、活虾、螃蟹、王八等应有尽有。
   卖手工面、大米、包谷等粮食等,全是邻近村村民上市的有机粮食。大豆、胡豆、云豆等,各种豆类应有尽有。
   还有附近的菜农,挑着菜篮筐,带着古老的杆子秤,有的妇女用背篓背着要卖的菜蔬上街,春有萝卜、白菜、波菜、芹菜、青葱、蒜苗、大篷青椒、鲜黄瓜、西红柿、食用菌、生姜等等,水果类要有尽有,苹果、梨、柑橘、脐橙、柚、香蕉、芒果等。山货类就更丰富了,不须细说,除了以上有的外,各处来上市的有葵花子、板栗、核桃、柿子、银杏、八月瓜、红枣等等,国内国外的都有,让你看都看不过来。
   附近农村女人、和不愿待在家里身体还硬朗的老人,很爱做小菜与水果生意。她们大多是蹬着三轮车上街,卖不动时她们便很快又换个地方打游击,她们载着几十上百斤菜蔬、水果,见缝插针,或推着、或骑上车满街叫卖。有时也有把车蹬坏了的,天黑了还没回家。不管认识不认识,车坏了便给街上住户们打声招呼,寄存一下,明天再来推车去修。我这儿曾经就碰着过好几次。有的人回家三五里路,谁也不会让他们推着车赶夜路回家。人家有了困难,愿放就让他放,就一个晚上,不等天亮就领走了。农村人很朴实,第一次领略了老板们的善待,很快记住了你,下次再碰着你,当面说不尽的感激话。
    
   三
   我初来大塘,是二零零八年初。那时的路还是坑坑洼洼,天晴满街灰尘,下雨满街泥水凼。没通公汽,上下班骑自行车,个別路段还得推着车行走,真是苦不堪言。有时得花上半小时步行,侧面看,虽然可以锻炼身体,但每日去来走两三个来回,走得精疲力竭,总感觉辛苦。长年累月下去谁也吃不消,还耽误时间。骑自行车既可赶时间,身体又能得到锻炼,这也是唯一的选择。可恨的是路难行。五至六年里我骑坏了三辆自行车。后来干脆住下来,不再常往家里跑。
   城市在飞速发展,几年以后,这条路终于动工改建,夯实扩宽,主车道、自行车道、人行道全都划线分开而行。大车小车行人等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尽管去去来来的车辆川流不息,但却按章有序,交叉路口还设置了斑马线、红绿灯。开始了文明行车,礼让行人。
   记得最初时段,出门买东西很不方便,想买酒或打酱油,称肉买盐,须花时间走很远。单位附近没商店没人做买卖,买东西得去主城区,非得耽误半天不可。有时不愿走路,想就近进馆子嗨一顿,也不可能,因附近没有做生意买卖的。那时还没人开发出送盒饭的经营方式,肚子饿了只能自带康师傅等快餐面兑付一顿。除此之外只有辛苦走远点才能一饱肚腹。
   现在不同了,附近村民没田地了,开发商征了他们的耕地后,虽然补了不少钱,但他们不能没有职业,只好在街道上另谋生计。有地基的修门面,没地基的买或租门面。在短短时间中开启了店面,做起了生意,有一技之长的可开理发店、开饮食店、磨豆腐、推合渣、蒸包子馒头、开冷饮店等等,各尽所能。
   会搞的,在短时间里生意渐渐做大了,便开起了超市。最近,我不时去东西街头走上一遍,不过两公里的街道,数过来,光有超市就有十来家。零售店面更多,他们全都开启宣传机器,宣讲着新到的商品名称,及商品价格,有的还加高声音分贝来压制对方,比声音大小,比价格差异,尽管每斤或每样低两分钱,也叫做便宜。也能显示商家的价格战策略,显示利润看得薄,用种种手段吸引顾客。
   我倒想看看他们谁更会做生意?无事时在附近走了三四家,先是走看对面最近的“悦丰购物”超市,刚开业不久,柜新货齐。
   当走进店中,第一印象是货物琳琅满目,虽没电器一类等大综商品,但全是生活中所需的,除了带有包装的商品摆满货柜外,其余是新鲜蔬菜,洋芋萝卜白菜等都有,任由你挑选,价格比市场零售价还低,可谓物美价廉。但看他们服务水平还算过得去。不短斤少两,没有冒牌假货。就是售货员稍欠那么一点轻松之感,可能是没经培训罢,就是脸上少了些笑容,没有迎送客人的意识,没人说欢迎再来光顾等语。但就清洁卫生、就组织的商品质量等还算不错,顾客就爱这一点。所以他们生意还算不错。
   接下来我便向右手边的“一家人”超市走去,顾名思义,这家超市没与他人合伙经营,对货物质量应该有所保证,我便买了一盘子(30个)土鸡蛋,拿回家迫不及待的打开来看是否真假?还好,最后证实,白心蛋只有两枚,占黄心蛋比例为0.7%,假不完。
   再下次我又去左手边“天之蓝”购物超市,她们与前两个超市很不一般,不仅进出买东西的人特别多,有的东西去迟了还买不上。我观察后总结出两个原因,一是他们进货大多是别人没有的,别人有的他们价格更优惠,比如洋芋,别的超市都卖九毛八分钱一斤,而这家超市只卖八毛钱一斤,明显便宜一毛八分钱。人往利边行,买东西的人当然愿买更便宜的东西。再看他们的服务人员,除了打杂的以外,收银员是位年青女子,大概是老板自己吧,她逢人一脸笑容,收完钱还嘱咐一声,“您慢走,欢迎再来。”
   难怪顾客盈门,有趣的一幕被我撞见了。当有位老大爷买了五十多元钱的东西,付了一张百元钞票,不等找零钱便匆匆离开,大约走了三十米远,这收费员才赶上他,把余额找给了老大爷,老大爷皱褶的脸绽开笑容,举起了大拇指头。
   而就在这家的附近一家,相隔不过二十米远的“恒天”购物超市,虽也开动喇叭在喊叫,但进入超市见到的却是冷冷清清。忽然来了一位顾客进店,然而,老板同老板娘像呆木头般,坐在店门边面无表情,用监督的眼光扫视着顾客,好像防贼般眼神,让人难受。后来,没几个月这家便关门了。可见,一样的生意,一样的开着机器宣传鼓吹价格,他在经营时,就缺少点信任与活泼的笑容,缺少灵活的经营方式,顾客们就不愿走进他的超市,以至出现买卖差的状况,直至经营不下去。所以,只好关门倒闭。
    
   四
   现在好了,我所在的单位出门便是市场,无论热场冷场,买东西都不用跑路了。若是嘴馋,想吃啥,街上附近都有卖的,小饭馆、小面馆附近有好几家,不时的便有馨香味窜入你的鼻孔,勾起你的味觉来,想吃,一个电话过去,不要十分钟,盒饭便端了过来。简直比在家里还方便,吃完后碗都不用洗,将塑料饭盒往垃圾桶里一仍,感觉多么轻松舒适。
   对我来说,什么都爱就近,特别是理发,虽然有的店面很洋气,但没三五十元理不了头发、刮不了胡茬。年青的女理发师们有的根本不会拿剃刀,或者刮得你难受。
   我只好选择了一家最土的老师傅理发店,当我坐上他那老式转椅上,他并不多说话,麻利的开始为我剪头。这时,我便详细打听他家情况。他已七十八岁,还在继续着他的手艺。他看上去不过六十多岁人。他老家在柏杨镇,原来是教师退休在家,因儿女在市里工作,修建了房子,才来跟儿子一起过的。因年青时学过剃头,老了觉得无事,便又拿出行头干起了理发师。
   当剪完头结账,他只收了我五元币。我对他印象极好,倒不是价钱便宜之事,而是他那剃刀刮胡子的感受,简直就没多大感觉,就像抹过一遍,胡茬便不见了。当他收捡工具时,我用手指轻抹一下,没粗糙之感,脸与下巴像孩童时那样光滑。比起豪华店的那些初学师傅强多了。将来,只要他继续干,这儿便是我按月光顾的地方。
   从此,我就像成了大塘街上的老住户,爱这里都不思回家去了,回一次家只是在过年过节时,在家人召唤时或须回去拿我所需要的东西,才回去一次,回家就像做客一般了。这条新兴街市真的方便既热闹,附近村民变成了市民,大家都变得富裕了。大塘这条街还在变,在向着更加繁荣的方向变!

共 488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描写大塘街今非昔比的文章,温馨温暖,令人感动!作者初到大塘街上班,路面尽是坑坑洼洼,天晴满街灰尘,下雨满街泥水凼。上班三年,作者就骑坏了三辆自行车。后来干脆就在大唐街住了下来。几年后,大唐街开始修通了水泥路面,交叉路口还设置了斑马线、红绿灯。后来又有了摆摊的,他们起早贪黑的抢占最佳位置,虽然忙碌但井然有序,因为大家都知道和气生财的道理,所以在一些小节上,大家都是彼此相让又各显其能,特别是三个超市相互之间的竞争,利薄又热情的人才会迎来回头客。作者常在大塘街,对大塘街已有了很深的感情,见证了大塘发展始末,深悟和气生财的哲理以及大塘发展给人民带来的伟大贡献!全篇文字精炼,语言流畅,讴歌了大塘经济发展,抒发自己对大塘街深深的感情!力推欣赏!【编辑:梦锁孤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20-10-09 22:42:16
  作者见证了大塘街发展始末,并深深地爱上了它。文中平实质朴,温馨暖人!为佳作点赞1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2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20-10-09 22:45:34
  善意提醒,文中多处没有的没字错误,小编已改正,沒字的正确应为没。再次感谢老师!祝身体康健,佳作多多!
梦锁孤音
回复2 楼        文友:田禾        2020-10-10 11:51:29
  感谢@文友:梦锁孤音社长编按与提醒并鼓励,慰问辛苦!遙祝秋安!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