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柳岸•忆】盘阳乡那些日子的点滴记忆(随笔)

编辑推荐 【柳岸•忆】盘阳乡那些日子的点滴记忆(随笔)


作者:乡音 布衣,319.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57发表时间:2020-10-10 11:07:52

往事并不如烟。人生一世,走过的路或长或短,经过的事或多或少,总留下一些深深浅浅的印迹、难以忘却的瞬间、刻骨铭心的永远。那些记忆,它们丰富了我们的生命。
   当有一天渐渐老去,蓦然回首,发现那些经过的事、路过的人,或对或错,或好或坏,都已经不重要了,因为那就是路上的花、路旁的草、路面的石头,或者是忽然而来的风、骤然而下的雨,一切都是有意义的,充盈着我们的生活。
   生命如一条漫漫长路,路上如果没有花、草、石头和上山、下坡,也遇不到风和雨,那么这条路也是一条无趣的路,所以应该感恩那些曾经的岁月和那些岁月里的人。
  
   一
   1992年7月,我中专毕业后,到了一个叫盘阳乡的偏远地方。那时候,县里支持鼓励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创办经济实体。说是支持鼓励,实际上是要求每个乡镇必须要有干部去搞实体。于是,刚刚参加工作的我和比我早一年参加工作的小夏中奖了,乡里发了个通知,让我俩离开工作岗位去搞实体。
   我这个人,性格比较内向,又不会撒谎,搞实体、做买卖,真是勉为其难。而小夏的性格,因为经常在一起,据我了解,也不是个做买卖的料。刚参加工作就要搞实体,单位也不用去了,不会搞经济,那是相当郁闷啊。
   刚开始,是跟文化站刘希怀站长制作各种版面。此前,因为要搞实体,不用上班了,到财政所会计那里预支了到年底共5个月不到400元工资(月工资78元)。刘站长告诉我,你跟着我干,多少投点资吧。我说,我这里就有300多块钱,给你200吧。于是,我又变回了啃老族。
   那个年代,各种制度、规章等版面主要靠手写,刘站长钢笔字、毛笔字都不错,业务主要是他联系老同学、老朋友等开展,我负责打杂。做版面程序不是很复杂,根据墙面大小和客户要求的尺寸,确定版面的块数,找木匠做好版面框,然后自己买来跟壁纸差不多的厚纸,用白乳胶将纸粘在框子的三合板上,四面用压条压住,干了后在纸上根据字数多少打上方格,把内容写在方格中。在方格中写字是个考验耐心的活,因为不能写错,写错就得重做。
   因为多是给熟人做,因此价格还比较好,利润空间不小。有一次,在大关农机加油站做版面。具体多少版面记不清了,总之不是很多,付款也很及时,应该是做完就付款了。但那一次,算下来没多少利润。为什么呢?本来应该3天就能做完的工作,拖了大概六七天,吃住都在加油站。
   做了一段时间后,觉得做版面挣钱太少,工期拖长后剩不了几个钱。后来,又开始流行壁画,家里的正堂或办公室正面,放一块大的山水或牡丹壁画,感觉很大气,很上档次。我们又开始做壁画。做壁画的程序跟做版面差不多,只不过把做版面的纸换成了壁画。壁画的画都是现成的,根据客户的喜好,到商店去买来图画,然后根据程序做。比做版面多了一项内容,就是在壁画上覆一层专用薄膜。这种薄膜,在软皱形态下覆上,然后用热水烫一下,就成平的了,跟玻璃一样,效果很好。后来又加了一项业务,就是做大镜子。那时候,一些户特别是楼房,在客厅放一块跟壁画差不多大的镜子,能显得空间大。
   我们开展的这些业务,在社会上比较受欢迎,活也不少,效益也可以。但自从跟着刘站长干,到年底,除了跟着吃喝外,没发过一分钱。我也搞不清怎么回事,他还借了好多人的钱,不知道挣的钱到哪儿去了。我也不好意思要,就算是学手艺吧。中间去过他家一次,住在木器厂的筒子楼里,两个孩子和他夫妻两个,四个人挤在一间屋中,做饭在走廊里,生活很窘迫的样子。
   好像是后来辞退临时工吧,他就真正自己创业去了。很多年以后,我在路上碰见过他,他还是老样子,头发白了不少。他说在奇石市场卖石头,子女都结婚了。只不过貌似还在那间老房子里住,我也没好意思问。刘西怀这个人其实挺好,热情好客、多才多艺、生活乐观。我以为呢,好人不等于好干部,也不等于好领导,好人不等于会干事、能干事。
  
   二
   虽然搞实体,但是时不时的回来参加乡里的集中活动,因此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办公室,什么事也是先去办公室报个到,然后再去干别的。办公室共3个人,党委秘书张守杰、政府文书徐光斌、公务员谭乐海。
   那个年代的人,大多比较朴实。有什么事到办公室,一是很热情,二是有什么事都帮着办,不会不理不睬,更不会甩脸子给你看。也见过很多单位的领导,实际官不大,但却像电视里演的那些官员一样,高高在上,打着官腔,摆着架子,跟欠了他几百块钱似的。
   后来我也干党委秘书,到办公室工作,不知道是不是他们的影响还在,到办公室办事的,我都是热情相待。你想,一个老百姓,跑十里二十里的到镇上办点事,也许就是盖个章或什么小事,找不到人,干跑一趟。告诉他们个电话,或者是直接帮他们联系一下,对我们来说是举手之劳,但对他们呢,感到得到了尊重和帮助,他们会记住你的好。而干部想赢得老百姓的好口碑,就需要这样一件事一件事、一点一滴地积累。
   乡镇每年都要搞山区建设,治山整地,改善生产条件。一般春季有叫套工程,规模较小,修修路、栽栽树什么的,秋季是大规模的山区建设工程。
   我家在县城,有一天,我在家中,忽然有人敲门。开门一看,是乡党委宣传委员李春成,有些意外,赶紧请到客厅里坐。原来是乡里搞山区建设,需要全乡干部参与,他到县城办事,没打电话,直接就过来了,让我回乡政府参加集中活动。
   正巧我爸回来了,见乡领导来了,非要留老李吃了饭再走,老李说什么也不。那时我家里装着电话,我爸拿起来就给饭店打电话,刚说了一句,老李就把电话夺过来放下,嘴里说着:“还有事、还有事”,转身就走。我们只好送到楼下。
   第二天,回乡政府报了个到,就去了山区建设现场。山区建设的战场在盘阳柳山交界的地方,洪山西边,肖家店子、夏家庄一带。我去的时候,山区建设可能开始了,一溜牌子上写着“盘柳辛白果品基地”,可能涉及盘阳、柳山、辛寨、白塔等乡镇。
   山区建设是个大工程,全乡劳力齐上阵,机关干部、村干部都靠在工地上。乡里成立指挥部,下面有施工组、后勤组、宣传组等小组,施工组有管技术的,有管安全的,反正分工比较细,责任比较明确。
   那时候我是在宣传组,宣传组是由褚书记负责。主要任务一是广播宣传,二是制作宣传版面。褚书记这个人性格比较好,爱开玩笑,喜欢写写画画,也喜欢拍照,那些版面是他设计的,很多照片也是他拍的。
   那时的我对山区建设没什么认识,印象也不深,自己干了些什么工作,也记不起来了。唯一印象深刻的,就是褚书记在形容热火朝天干活或干劲很足时,喜欢用“zhua(蹶着的意思)腚竖毛”这个词,经常说谁谁“zhua腚竖毛”地干活。
   那时候施工全靠人力,先放炮,再施工。工地上每天炮声隆隆,红旗招展,人声鼎沸,劳动场面热烈。扩音喇叭里不是放革命歌曲,就是播放宣传稿,热情高涨。大约一个月时间左右,就全部完工,整出大片土地,栽上果树,建上水池,为群众致富增收打下基础。
   这样的大会战,如果你参加了,你就会体会到人民群众的热情和干劲,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是不会有这种体会的。
  
   三
   生活总是这样,有阴有晴,不会总是阴雨绵绵,也不会总是阳光灿烂。
   1993年初,大概三月份左右吧,乡里通知我和小夏,回乡政府上班,不用再搞实体了。那自然是很高兴。知道当年李白为什么会写出“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句,那是坐船,不是坐动车呢,自然是遇赦后心情喜悦、舒畅的感觉。我当然没有李白那么高兴,但感觉不错。也没同小夏交流过,他搞实体也没能弄出什么名堂来,应该也是很高兴吧。
   人心情好了,看什么都顺眼。就像周立波在《暴风骤雨》里描述的“太阳透过榆树的密密层层的叶子,把阳光的圆影照射在地上。夏末秋初的南风刮来了新的麦子的香气和蒿草的气息,北满的夏末秋初是漂亮的季节,这是全年最好的日子,天气不凉,也不顶热……”。
   回乡政府以后,工资发放全额工资,我是197.3元。这个数字很熟悉,印象也深,我是1973年生人嘛。那时候还没结婚,工资够吃饭的了。工作也作了安排,我是到乡多种经营办公室下面的抽纱站,小夏是到了片里包村。
   乡多种经营办公室在乡政府院内,跟统计站一个办公室。多种经营办公室主任是韩法友,东夏家庄村的,统计站长贺兴斌,营子黄埠店村的。后来参与农业普查,经常跟老贺在一起,发现这个人挺有趣的,这是后话,以后再聊。
   抽纱站也在敬老院里,原来就在那儿还是后来才搬过去的,记不清了,就一间办公室。抽纱站共3个人,一个小赵,一个小宗,一个小夏,都是妇女。小赵是站长,家是房家庄子村的。小宗是古城村的,小夏是小店子村的,谁先来的谁后来的,竟记不清了。
   那个年代,多种经营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主要有抽纱、草编、挂毯和养殖兔子、养蛋鸡什么的。农村妇女农闲时间,干这类手工活,挣个加工费,多少总比闲着强。
   抽纱那些业务我自然不会,帮着管账。小赵她们到县抽纱厂把需要加工的活领回来,各村加工的妇女领下去,加工好了交回来,然后再交到县抽纱厂,根据干的好坏打出等级,按等级发放加工费。
   抽纱这个活,看似简单,实际需要技巧。有些妇女不出手,干了好几年了还是质量上不去。跟烙饼一样,有的烙出来颜色也好,味道也好,有的烙出来黑呼啦吧,一看就够了。
   抽纱站平常主要是她们几个下村放活或指导业务,一般是盘阳大集的时候才开门,发放加工费,往回交货或领活,显得比较热闹。
   抽纱站那个办公室我基本不去,我工作就在自己办公室。一开始发加工费的时候,一屋子娘们挤着我,又热气味又不好,唧唧喳喳还容易出错。后来,发放加工费的时候,我把桌子放在门口,这样她们就进不来了,我可以比较从容地工作了。
   顺便说一下盘阳。盘阳是个历史很悠久的地方,南北朝时期曾在这里设过盘阳县,修长深高速公路的时候,在宝瓶山还发现一些古墓葬,时间跨越秦汉至明清。明代进士傅国有诗描写盘阳洪福寺:微雨般(盘)阳道,凄其感废兴。断碑微有字,古庙破无僧。年以孝昌号,地存拓拔称。悠悠千五百,怀古几人曾。盘阳在旧志上,有时写作般阳,有时写作盘阳,有时写作盘羊,应该是一个意思。
   盘阳一带土地肥沃,县内素有“一孤塘二盘阳三数数着城头上”之说。而盘阳大集,最早记载见于明嘉靖《临朐县志》,可见自古繁华,是个好地方。
   言归正传。
   我在抽纱站不是很忙,主要是五天一个集兑付加工费,数额都是小赵根据等级和数量算好了的。有时也会跟小赵到县抽纱厂去联系业务。因为不在政府院,除了晚上有时到政府办公室,日常过去的比较少,一是没什么业务联系,二是跟别人也不熟。
   逢集的时候,有些村干部到敬老院有事或什么的,因此认识了一些村干部,像八亩地的老于、康家庄的老张等等。有些村民认为村干部大吃大喝,其实也没什么好吃的,无非是炖颗白菜或炖盆豆腐,喝的也不是什么好酒,没那么多讲究,很好打发的。
   1993年6月撤乡建镇,全县由28处乡镇改为23处,其中撤盘阳乡新建卧龙镇,我也被动的从盘阳乡干部变成了卧龙镇干部。
   人这一生,说长很长,说短很短。长的时候,感觉度日如年,长路漫漫;短的时候,感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某一天,原卧龙镇的部分机关干部建了一个“卧龙纪实”微信群,里面人员大部分是机关干部和镇直部门的同志,很多年不见的又在圈里聚在了一起,感到十分亲切。闲聊中,记起那些如丝如缕的往事,觉得十分感慨,因此从脑海里抽了出来。

共 459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随笔《盘阳乡那些日子的点滴记忆》,讲述了脑海中与一个叫盘阳乡的偏远地方有关的往事。这段记忆令作者十分感慨,认为往事并不如烟,人这一生,说长很长,说短很短。长的时候感觉度日如年,短的时候,感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有些记忆,有些事情,充盈着我们的生活,丰富了我们的生命。其实我们应该感恩那些曾经的岁月和那些岁月里的人。文章回忆了自己刚毕业参加工作时,参与乡里干部职工创办经济实体的经历,点点滴滴让人难忘。在作者意念中,当时那些经过的事、见过的人,或对或错,或好或坏,现在看来已经都不重要了,因为那就像是路边的花、草和石头,或者是忽然而来的风、骤然而下的雨,一切都是有意义的。这是一篇有故事,有内涵,有真情,有温暖的文章,写得感情真挚,质朴自然。文笔细腻风趣,情节真实生动,对往事的喜乐之感和怀念之情跃然纸上,显得洒脱灵动,充满蕴意。是的,青春是奋斗的汗水,也是梦想的摇篮。文章忆往昔,看今朝,感悟岁月沧桑,人生如梦,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问候作者!热情推荐文友共赏。【编辑:安平静好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安平静好君        2020-10-10 11:08:45
  拜读佳作,问候老师!
2 楼        文友:安平静好君        2020-10-10 11:09:28
  欢迎您投稿柳岸花明社团!
   祝福老师写作快乐,一切美好!
3 楼        文友:乡音        2020-10-10 11:38:24
  谢谢安平静好君老师的编辑和点评!辛苦了!
4 楼        文友:刘柳琴        2020-10-10 13:36:20
  人生的轨迹,美好的岁月,值得铭记!为佳作点赞!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5 楼        文友:迎冬寒梅        2020-10-11 16:37:57
  生活、工作中总是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可种各样的事,这些都是我们的成长的必不可少的经历。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