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浪花】永远的地平线(散文)

精品 【浪花】永远的地平线(散文)


作者:岚亮 探花,12327.5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86发表时间:2020-10-10 16:37:46


   也许是浮躁太久急欲回归宁静,近来,我老是在想念一本书和一个地方。那本书,叫《消失的地平线》;那个地方,待会告诉你。
   诗人说,有的地方,只有诗歌能去。因为,那里路窄,只有诗歌那么瘦窄的身体,才恰好侧身而过。
   我说,诗歌能去的地方,最好大家都去走走看看。因为,那里的大地很高,离天很近。就算是一个最野蛮冷血的人,只要到那个梦里的“香巴拉”走上一趟,原本逐渐消失的地平线就会在心中蓦然升起,然后人人皆成为一个心身自由,大慈大悲的诗人。
   我所说的那个只有诗歌才能去的地方,就是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藏语意为“心中的日月”,又称中甸、香巴拉、人间天堂,乃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首府。
   盘亘滇川藏边的横断山脉,南北纵贯,东西骈列。清末,江西贡生黄懋材,受四川总督锡良的派遣,从四川经云南到南亚次大陆考察“黑水”源流,因看到澜沧江、怒江间的山脉并行迤南,横阻断路,遂给那一带的山脉取名为“横断山”。
   香格里拉处于横断山脉的腹地。我想,黄贡生的足迹一定会到过当时尚称中甸的香格里拉。但他草率了,居然没有在意那个雪山拥簇的“天上人间”,三江并流的“人间天堂”。谁能想到呢,多少年过去,一个外国人却凭着自己超常的阅历和想象,把目光投向遥远的东方,照着它的模样,创造了一个西方的世外桃源。
   八十七年前,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在其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用梦幻的笔触,虚构了一个神话般的存在——蓝月谷。他所描述的蓝月谷,是一个隐藏在我国西南部的充满祥和、宁静、永恒和神秘色彩的藏族生息之地。那里,有巍峨的高山,成茵的草甸,幽深的峡谷,飞舞的瀑布,林间的湖泊;那里,雄伟的卡拉卡尔雪山俯瞰众生,金碧辉煌的寺庙耸立在悬崖边缘,三条河流在锦绣的大地上竞相并流;那里,是宗教的圣土,人间的天堂,有着生长不朽的奥秘……
   希尔顿说,人到了那里,太阳和月亮就停泊在你的心中。那里——就是传说中的香格里拉。
   十几年前,我从丽江出发,沿着蜿蜒曲折的滇藏线,来到了香格里拉。
   我不是诗人,但自从见识了那一片永不消失的地平线之后,一颗流浪的心,竟也充满了诗情画意。
   自那以后,我的心里就耸立着一座座雪山,生长着一棵棵云杉,荡漾着一个个湖泊,盛开着一簇簇花朵,回旋着一阵阵风铃,长住着红的日,蓝的月。
  
   二
   那是在万物葳蕤的盛夏,经过一天的翻山涉水越岭,汽车终于驶入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里。
   车窗外,掠过的是一道道无与伦比的风景:黄昏、夕阳、草地、长靴、藏袍,还有村寨边彩带飘扬的玛尼堆,溪流旁永不停歇的转经桶……
   地平线,在遥远的山那头,天地一色,一片蔚蓝。灿烂的夕阳下,路边的一大片花儿开放了。绿油油的茎叶上,摇曳着一朵朵红白相间的花,烂漫得犹如天边的彩霞。
   导游说,王扎西,香格里拉到了。
   我问,路旁的那些花,是什么花?
   导游是个云南通,她瞄了一眼说,那是狼毒花。
   我说,哦,意外的收获。
   她介绍过,这个季节,正是香格里拉杜鹃花盛开的时候,说那杜鹃花呀,真是不得了,上百个品种,五颜六色、姹紫嫣红、漫山遍野、铺天盖地地开,真是不得了。
   真想不到,来到香格里拉,第一个欢迎我的,竟然是狼毒花。
   这就是香格里拉的奇妙之处,它总是让人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导游把眼睛眯成一条缝,得意地说。
   当晚,我就在一藏民家中喝上了青稞酒、酥油茶,欣赏了热情的锅庄,脖子上多了条洁白的哈达。希尔顿说得一点也不错,香格里拉的乡亲就是热情友善。回到宾馆刚一躺下,我便酣然入睡,想不到那青稞酒也醉人。
   之后几天,我分别去了普达措、梅里雪山和松赞林寺。
   在普达措,我看到了被森林环抱的湖泊——碧塔海。湖泊似明镜,湛蓝湛蓝的,映着湛蓝的天空、雪白的云朵、黛色的森林。那一刻,我感到自己也成了一个蓝色的湖,湖里住着人间最美的心跳,岸边的杜鹃花,在湖面发出似蓝月亮般的体香。青青的牧场,从山那边绵延到山这边,深绿浅红的,像一匹巨大的织锦,像一片芬芳的彩云。一群群哞哞叫的牛羊在彩云上投宿,这里是它们最理想的落脚处。
   那梦幻般的风光,比希尔顿描写的景象优美多了。
   碧塔海,不是海,也没有碧色的塔。它是蓝月亮白天的栖息地,月亮值夜班太辛苦,白天就躺在深水里睡,睡醒了,就水灵灵地爬到天空上漫步,染蓝了一帘幽梦。
   据说,在碧塔海的柔蓝深处,生活着一种神秘的鱼——碧塔重唇鱼。导游说,如果能见到碧塔重唇鱼,是非常幸运的人。我没有这种幸运,这鱼属于蓝月亮,它躲到蓝色的月宫里去了。不是传说,碧塔重唇鱼是活生生的存在。此鱼乃一种很古老的鱼类,为第四纪冰川时期留下来的古生物。在香格里拉,藏民是不吃鱼的,那些鱼就那样自由自在地生活在碧塔海里,没人捕捞,自生自灭,被藏民奉为神鱼。
   于是,我就想,在香格里拉,不仅居民是幸福的,就连鱼也是长生不朽的。
  
   三
   当我一路跋涉,看到白雪皑皑的梅里雪山,像一头长鬃披白的大獒怒峙在那一畔时,内心一片安宁,几乎忘却了自己的存在。
   我在那待了一个下午。整个下午,我变成了流逝的时间,站立在虚烟幻雾之中,直至傍晚从雪山顶上飞来,才仿若一楫寂寥的归舟,悄然离去。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捎回一丝云彩。
   梅里雪山,又称“太子雪山”,在滇藏交界处,自北向南磅礴逶迤三百里,是一座庞大的雪山群。它与西藏的冈仁波齐山、青海的阿尼玛卿山和朶朵觉沃山一起,并称为藏传佛教的“四大神山”。
   说实在的,在这座山面前,我惟有把自己化成半日的时间,半日的清风,半日的雪花,半日的小草,朝它仰望,朝它膜拜。因为,这座山,过于圣洁,太有个性,有太多太多的文化和传奇。
   梅里雪山的主峰名卡瓦格博,藏语为“白色雪山”之意,俗称“雪山之神”。它海拔6740米,为云南最高峰。
   在古老的传说中,它原是一个生有九头、长有十八臂的凶神恶煞,后被莲花生大师教化,受居士戒,皈依佛门,成了千佛之子领乃制敌宝珠雄师大王格萨尔麾下的一员神将,从此统领边地,福荫雪域。在一神殿的神坛上,我看到了卡瓦格博的神像。但见他威风凛凛地手持长剑,骑在一匹白马之上,俨然如一位保护神。
   卡瓦格博峰四周,雪峰簇拥,一片冰雪世界。
   导游真会导,她把手指向南侧那座线条格外优美、山巅云雾缭绕的雪山说,那山叫面茨姆,是卡瓦格博的老婆。又是美丽的神话。相传,当年卡瓦格博跟随格萨尔王远征恶罗海国,恶罗海国想蒙蔽他们,遂仿三国的王允施起了“美人计”,将大海神女面茨姆假意许配给卡瓦格博,不料他俩一见钟情、互相倾心,便生死相依、永不分离了。他们永远地站立在地平线上,成为一对永恒不朽的情侣。
   梅里雪山在藏民的心中是一座圣山,更是一个多宗派、多教派的藏区。在这里,除了藏传佛教,还并存着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一山之中,诸多宗教共存共荣,其博大包容的胸怀,实属罕见。
   梅里雪山,让人感受特别深刻的是:一是博大,二是和谐。正因为它的博大,才会招来湍急的澜沧江、怒江、金沙江在它广褒幽深的雪域峡谷间奔流不息,出现了“三江并流”的绝世奇观。
   导游告诉我,说站在卡瓦格博山下,人是不能淡论它一切细微之处的美丽的。因为藏人认为,在雪山之神面前,任何微瑕之美皆是极其微小的,谁若妄言,会被视为对卡瓦格博和大自然的不敬。因为,卡瓦格博的心胸比天空还要宽广高远。
   它就是如此崇高。据说在拉萨还有这样的说法:登上布达拉宫,便可在东南方向的五彩云层之中看到卡瓦格博的身影,可见其巅之高,其辉之远。
   雪山之神不容沾污。然而,人类总想征服它。
   据记录,自1902年至今,人类已组织了十多次攀登卡瓦格博峰的活动,但皆以失败而告终。最悲催的是,1991年,中日联合学术登山队,组织了17名队员对其发起了冲击。当他们登至海拔5000米处时,雪山之神愤怒了,横空泻下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雪崩,所有队员全部遇难,无一幸免。
   梅里雪山并不是世界之巅,但它却有着独特的尊严。登山界有一说,迄今为止,攀登者已经把全世界十几座海拔在8000米以上的山峰,全部踩到了脚下,惟卡瓦格博是一个例外。它以其独一无二的崇高和威严,在保持着圣洁的“处女峰”的同时,也向人们诠释着一种秘语:在香格里拉,万物皆平等,和谐共处乃天理,谁敢违背,则必将自食其果,走向死亡。
   这就是梅里雪山的自然法则,放眼世界,又何尝不是如此。
   因此,在香格里拉的日子里,我不想做一朵在天空飘来飘去的云,很想成为一颗坚实的石头。云虽然处得高,但在天上也站不住脚,时不时地刮过一阵风,就会迎来一场雨。而石头总能落地生根,虽默默无语,却日夜泊着日月,和山川河流为伍,和小草野花作伴,与世无争,多惬意。
  
   四
   读过《消失的地平线》,已经很多年了。
   走过香格里拉,也已经很多年了。
   这些年来,我的心态原来就像故乡的一棵老树,一直非常美好平静。我欣喜地看到,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东方大国走上了一条绿色和谐发展的阳光大道。我们的家园,山变得更青了,水变得更绿了。大江南北,塞外边陲,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犹如香格里拉般的城镇乡村。对此,我感到很欣慰。
   现在,我之所以想念那本书,想念那一抹人间最亮丽的地平线,是因为近年来,这个世界太喧嚣、太不平静了。
   不是吗?当下,新冠疫情袭卷全球,人类正处于重大的灾难之中。然而,总是有那么一些跳梁小丑,置自家处在倒悬之中的国民而不顾,反而为了个人的利益和野心,在全球四下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总是有个别不知亡国恨的商女,在隔海那畔不知廉耻地犹唱后庭花。总是有不知天高地厚的无知小人,欲投井下石,扰我边疆。
   于是,我就想起了《消失的地平线》,想起了香格里拉。
   《消失的地平线》诞生于一战结束不久的经济危机期间。当时,战争的伤痛仍未褪去,二战的阴云亦是密布,整个西方社会处于一种空前的沮丧,恐慌和动荡之中。工业革命为社会发展带来进步的同时,也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人们赖以生存的地平线消失了。在绝望之下,渴望光明的希尔顿创造了香格里拉——西方的世外桃源。
   希尔顿之所以要创造香格里拉,其真实用意是:将它作为借以超越残酷的现实和逃避灾难的场所。他要借助爱好和平的东方文明古国,借助香格里拉与二战即将爆发的西方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并暗示——向来以老大自居、自以为是的西方人应该清醒了,看看太阳和月亮升起的东方吧,东方有神奇的地平线,有人类为之向往的香格里拉。
   决非是杞人忧天。当今世界很不太平,战争和灾难的幽灵正在四处游荡。不敢想象,一旦战火燃起,当千万颗核弹在天空绽放出千万朵耀眼的蘑菇云之后,我担心的是,消失的不仅是地平线,而是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蓝色星球。
   到那时,哪里还有他乡和故乡,哪里还有嚣张跋扈的你和心地善良的我。
   所以啊,我要大声疾呼:一切善良的人,一切失去理智的人,都到香格里拉走走吧,趁着地平线在没有消失之前。
   何必呢,不管你是金发或碧眼,说透了,你我都是共同生活在一个村子里的人。何苦要学那么几声狮子吼呢,吼过之后又变成爬地的毛毛虫。
   所以,就让我们不分彼此吧,都到香格里拉看看。现在,那里的路很宽,天很蓝,任何人,都不用侧着身进去,它容得下整个世界。或许,去时你仍忧伤、愤怒、悱恻,出来,就成为一个诗人了。
   假如那样,地平线就永远不会消失。
   不管怎样,我始终坚信,东方的那一道地平线,永远屹立在苍穹之下,大地之上!
  

共 466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构思极具艺术的散文,作品精心布局,“两线并驾”,即是一篇精美的游记,也是一篇眼光独到的“赏析文”。作者用灵动的笔墨带领读者来到美丽的“香格里拉”,领略那里的祥和、宁静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作者开篇埋下伏笔,增强了文章的神秘性与可读性,用充满浪漫色彩的笔墨描绘了“那个地方”,吊足了读者的胃口,笔峰一转,巧妙引出“香格里拉”。香格里拉乃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首府。清末,江西贡生黄懋材经云南考察“黑水”源流,见两江并流阻断去路,取名“横断山”。黄贡生草率了,没在意那“人间天堂”。可多年以后,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凭借阅历和想象,照着他的模样,创作了一个“西方的世外桃源”——《消失的地平线》。文章第一章节作者没有直接用笔墨描绘香格里拉,而是借助詹姆斯·希尔顿的笔墨来烘托香格里拉那片净土充满祥和、宁静、永恒和神秘色彩。作者的艺术构思,令人叹服!十几年前,“我”从丽江出发,来到了香格里拉,自那以后,“我”充满了诗情画意……作者用倒叙的方法引出香格里拉,用灵动的笔墨对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进行了相应的描述,让读者沉浸在一幅幅唯美的画卷中。在普达措,有被森林环抱的湖泊——碧塔海。那梦幻般的风光比希尔顿描写的景象优美多了。此段描写,深刻突出了自然环境的优美。文中提到的重唇鱼,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我”在梅里雪山待了整整一个下午,惟有把自己化成清风,雪花,小草……体现了作者对雪山的虔诚与敬畏之情!文中穿插了民间故事与神话故事,对丰富其思想内涵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增强了神奇色彩。登上布达拉宫,便在东南方向看到卡瓦格博的身影,突出了山之高,给足了人的想象空间。1902年至今,人类组织了十多次攀登卡瓦格博峰活动,都以失败告终,登山者把全世界十几座海拔八千米以上的山峰全部踩在脚下,惟卡瓦格博是一个例外,凸显了雪山的圣洁、威严与神秘,也告诫了世人,不要以为自己可以征服一切,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渺小甚微的。作者采用虚实相生的写作手法,联想到当下新冠疫情的袭卷全球,人类处于重大的灾难之中,联想到人类还有诸多的丑陋现象……文段起到警示世人,催起自省,从而促动对自身人生观意识形态的调整和改造作用。全文语言优美灵动,文章铺陈有致,主题深刻,令人思考,读来生发神往之情!倾力推荐再三品读!问候作者祝安!【浪花诗语编辑:李湘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1012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李湘莉        2020-10-10 16:52:10
  这是一篇构思精巧的美文,不容错过,力荐赏读!感谢投稿浪花,辛苦了!遥握问好,谨祝笔健创丰,精彩不断!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10-10 17:29:10
  一个好的散文家,就是一个金牌导游,如此,最终文章里的那个导游就很没有必要了啊。不过,为了这个职业,暂时保留着吧。最终说,必须是诗人身份的人才可以侧身而入,实在美妙,最终说自己不是诗人,矫情了吧?我觉得你比那些所谓的诗人看得更诗意,更通透。这篇散文文笔精美,格调高雅,所描写的日月之地,美妙无边啊。文章是厚重的,不能消失的地平线,不仅仅是一道风景了,一个桃源,而是一个不朽的精神丰碑,她属于中国,她也属于世界的榜样。作品语言灵动,文藻优美,读之便醉,思之如饮过的甘醇,美哉!对于我而言,可能是一生的遗憾了,彩云之南,石林,苍山洱海,香格里拉,每一处都是诱惑,尤其是岚亮老弟的美文,写得这么浪漫煽情,我受不了了,想去。怀才抱器拜读。
怀才抱器
3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0-10-10 19:24:54
  以魔幻的笔法展现东方的地平线,以香格里拉的美,衬托祖国的神圣壮丽。东方有神奇的地平线,有人类向往的香格里拉。珍惜和平,珍惜人类赖以生存的星球,是万年大计。欣赏正能量的好文,加赞。
4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0-10-10 20:06:30
  香格里拉一个梦幻的地方,一个充满神奇得地方,一个不容许消失在地平线上的地方。这里汇集着美,这里是和平得象征,世界太浮躁,地球村实在不安宁,有一片净土显得尤为可贵。一篇游记,一篇美丽的诗行,整篇美文充满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得正能量。点赞,欣赏。
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10-10 20:09:03
  记得习之先生的文章写泰山的螭霖鱼,岚亮老师的文章里有碧塔重唇鱼,双绝啊。让我这个海边人都觉得不解了,精品的鱼儿斗跑名胜古迹那去了啊。生态的美,就看山水之间是否有鱼儿。一个细节让我都生出感慨,想想这篇精美的散文,看点十分多,真羡煞人也!
怀才抱器
6 楼        文友:罗莲香        2020-10-10 21:53:36
  文字精妙绝伦,描写的景致令人心驰神往,又上升到爱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高度,真是绝美上乘之作!岚亮老师乃风雅、才华横溢之人,不仅饱读诗书,且有悲天悯人之心,关注世界局势,关注和谐共生!大赞,问好!
7 楼        文友:雨中太阳        2020-10-10 22:50:34
  去过香格里拉,草草经过 ,没感受到什么特别的美。如今,岚亮大哥这篇深度美文中,把个香格里拉描摹得神奇又梦幻,令人神往,东方永远的地平线 。改日,再游,重新领略香格里拉的美,以补遗憾。本文构思精巧,用语奇崛,才情了得啊。大赞鼓掌,顺祝秋祥!
女人不仅要丽质更要励志!
8 楼        文友:岚亮        2020-10-11 00:00:52
  此文不短,多线并进,我自己写得很辛苦,我想,编辑起来肯定更辛苦。欣慰的是,湘莉老师慧眼敏思,用才情绘出了一如同“香巴拉”般美好的编按。向你献哈达,以示敬意!
9 楼        文友:岚亮        2020-10-11 08:03:15
  看了怀才老师的留言和点评,心里甚感欣慰。丽江我去过好几次,但香格里拉仅去过一次,这已是十几年前的事了。那里值得一走,风光旖旎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可以感受她的博大、包容、仁慈、和谐的人文。感谢大哥的支持鼓励,问候秋祺!
10 楼        文友:岚亮        2020-10-11 08:05:25
  十分感谢天马老师的留言。老师毎每前来为我助兴,让我很感动,问候老师,向你敬茶!
共 15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