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我是老人的闺女(散文)
几年前,我婆婆还在敬老院住着的时候,我每个周五都去看望她老人家。她住在双人房间里,里面还有一个96岁的老太太和她一起住。那个老太太没有儿子和闺女,脑子有点糊涂,听说是“脑萎缩”症患者。是村委会将其送到敬老院来的,由于她没有儿女,费用都是政府给敬老院的。
记得有一天,我上了二楼,径直地来到婆婆的房间,给婆婆沏了一杯红茶,开水倒下去的时候,精致的茶叶慢慢地在水里舒展开来,好像一个个舒展姿势的泳者。我看看婆婆,婆婆看看我,我们有瞬间的沉默,然后就不约而同地笑了。婆婆用嘴努了一下对面床铺上的老太太,很显然,老太太有点失落。多少年了,老太太的亲人们从来不探望这位老人,似乎将其遗忘了。
婆婆说:“没有儿女的老人实在可怜啊。”我说:“谁说不是呢?这个老人天天都盼着有人来看看她呢。”于是,我从茶叶盒里捏了一小撮茶叶,放在老人的玻璃杯里,然后倒上暖瓶里的开水,随着茶叶在水中舒展腰身,老太太紧锁的眉头也舒展开来了。她感激地看着我。
我拿出新买的苹果,用清水洗干净,又用小刀子慢慢地削了皮,在小木板上切成小块,用牙签插好,一个个放到盘子里,端到老人的面前。她带着疑惑望着我说:“你是谁啊?怎么对我这样好?”
这时候,一个服务员进来了,说:“她是您小闺女,从深圳回来看您来了。”听了这句话,老人带上老花镜,仔细地打量了我好久,突然哭起来,一边哭一边带着责备的口吻说:“你这没良心的闺女,是不是把老娘忘记了?这么久不回来看看我。”我感觉有点莫名其妙。婆婆小声嘟囔着说:“她总是问服务员闺女为啥不来看看她,服务员们骗她说,小闺女在深圳打工挣钱呢,其实啊,那个闺女早就死了。她儿子也死了,只有一个孙女,在外地打工再没有回来。”这一下子,我明白了,于是,就将计就计地说:“老妈,您别生气,我这不是回来看您了吗?我还给你带来面包呢。”于是我把给婆婆带的面包给了她一个。她一边吃,一边说:“对面的老奶奶,经常给我好吃的东西,你把面包给她尝尝吧。”我一听,心里一颤:这么一个脑子有毛病的老人,仍然忘记不了报恩,可见她是一个心地善良的老人。是的,婆婆经常把我们送来的好吃的给这位老人吃,她竟然还记得回报我婆婆,实在是太难得了,可见老人脑子没有糊涂的时候也是个心地多么善良的人啊。怎么老年的时候就落得这么令人心疼?
老人用她粗糙又骨瘦如柴的老手招呼我到跟前来,拉着我的手说:“闺女,你说的话当真吗?是专门来看我的?以后会经常来吗?”我使劲儿点点头说:“放心吧,老妈,我会经常来的,每周五来,你看着日历牌记着,我每个星期五都回来。”我给了老人一线希望,我知道,为此我应该兑现自己的承诺。
没想到,这个糊涂的老人果真向服务员要来日历牌,巴望着一个礼拜,盼着我这个冒牌的闺女来看她。还好,我回到家里以后,找了几件九成新的衣服,下周五去敬老院带给了她,同时给婆婆带的食品都带来双份;给婆婆一份,给“老妈”一份。老人看见我十分高兴,那天是婆婆生日,我给婆婆一个信封,里面是1000元钱。我事先没想到老人,临时急中生智,跟服务员要了一个信封,装了500元钱给老人。由于现在都用微信了,身上真的只有那么一点儿现金。不过老人是个实心眼,她没有看里面有多少钱,只是说谢谢,就收下了信封。才免去了我的尴尬。我想,她要是打开信封数一数里面的钱数,要是知道500元比1000元少,那么我不是太尴尬了吗?
从那里后,我无意中多了一个“老妈”,每次看婆婆都带着双份食物,老人也像盼亲闺女一样盼着我。我和老人之间有了一种默契,那就是我会一直把她当做老妈,只要她还活着,我就会来看望她。可是她96岁了,已经到了风烛残年,有一天早上,服务员叫她起床的时候,发现她已经去世了,她在夜里在睡梦中静悄悄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不知道她临走的那一刻,是否想到我这个冒牌的“闺女”。
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流泪了,似乎她真是我的一个亲人。再后来,疫情开始了,我们都没有机会探望婆婆了,婆婆在想念儿女的日子里,迅速地老了,先是瘫痪在床,不能自理了,后来不久也去世了,享年93岁。虽然她也是高寿了,人们都说是喜丧,但是我心里总感觉空落落的。
我的老伴儿在婆婆前头早早走了,我替老伴儿给婆婆养老送终,一直坚持烧了“七七”,我才离开烟台。在我心中婆婆也是母亲,我也是她的闺女。闺女不一定是亲生的,只要我们心里牵挂这她,给她快乐和抚慰,那么我们就当一次闺女吧!
安息吧,我关心过的老人,安息吧,我的婆婆!我是您的闺女。这辈子有缘与你们相逢,有缘陪伴你们变老,也是我的福分吧!敬老院是老人们的家,每一个来看望的晚辈都是他们的亲人。我是老人的闺女。
老人和我的婆婆去世以后,我也到了老年,这几年一直跟儿孙在一起生活,我感觉生活得很幸福。这时候,我就想:随着我们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许多养老问题摆在政府和年轻人的面前,一般说,将老人送进敬老院,有吃有喝的,有人照顾起居,就感觉是善待老人了。可是大家想过没有?老人也是人,除了生理对物质的要求以外,还有心理对亲情的需求,他们需要亲人的关注。可是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发展速度快,生活节奏快,你不可能每天陪伴老人,但总应该抽出时间来探望老人。对于那些失去亲人的老人,比如“失独老人,”社会应该给予一定的关怀,比如倡导年轻人和老年人“结对子”,充当他们的儿女,定期来敬老院看望老人,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等,这样做会更加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这才是社会和人类进步的体现。您说,对吗?当50后,60后老人扎堆进入老年的时候,对老人的心理关注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希望我的散文能被各级领导正面的理解和给予适当的关注。


1楚风作家公众号13973273499ml@sina.cn
2楚风作家杂志1720154020@qq.com
3信阳文学1400432323@qq.com
4散文选刊原创版sanwenxuankan2008@vip.163.com
5飞天512047735@qq.com
6红豆hongdouxs1972@163.com
7浙江散文13947948@qq.com
8当代人小说ddrshishuo@sina.com
9.17732171343@163.com
10当代人散文ddryuedu@sina.com
11诗歌ddrshishuo@sina.com
12艺术河北ddryuedu@sina.com
17732171343@163.com
qlwbrwql@163.com(齐鲁晚报人文齐鲁栏目)
海燕月刊大连
小说:hyxs1954@163.com散文:hysw1954@163.com诗歌:hysg1954@163.com
1楚风作家公众号13973273499ml@sina.cn
2楚风作家杂志1720154020@qq.com
3信阳文学1400432323@qq.com
4散文选刊原创版sanwenxuankan2008@vip.163.com
5飞天512047735@qq.com
6红豆hongdouxs1972@163.com
7浙江散文13947948@qq.com
8当代人小说ddrshishuo@sina.com
9.17732171343@163.com
10当代人散文ddryuedu@sina.com
11诗歌ddrshishuo@sina.com
12艺术河北ddryuedu@sina.com
17732171343@163.com
qlwbrwql@163.com(齐鲁晚报人文齐鲁栏目)
海燕月刊大连
小说:hyxs1954@163.com散文:hysw1954@163.com诗歌:hysg1954@163.com
1楚风作家公众号13973273499ml@sina.cn
2楚风作家杂志1720154020@qq.com
3信阳文学1400432323@qq.com
4散文选刊原创版sanwenxuankan2008@vip.163.com
5飞天512047735@qq.com
6红豆hongdouxs1972@163.com
7浙江散文13947948@qq.com
8当代人小说ddrshishuo@sina.com
9.17732171343@163.com
10当代人散文ddryuedu@sina.com
11诗歌ddrshishuo@sina.com
12艺术河北ddryuedu@sina.com
17732171343@163.com
qlwbrwql@163.com(齐鲁晚报人文齐鲁栏目)
海燕月刊大连
小说:hyxs1954@163.com散文:hysw1954@163.com诗歌:hysg1954@163.com
1、它要坚持用自己的思维、自己的眼光、自己的笔触来描写所看到的世界,表明自己对这个世界对这个世界发生的事情的态度(除书评、影评外,其它文章两千字以内引用他人文字不能超过五处,字数不能超过文字总数的1/8);
2、要文笔突出,要有哲理,不就事论事,而是站在一定的社会高度和人文角度来透彻地观察事物的本质;
3、要形成自己的文字性格和语言特色,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要有可辨识度,令人一看就能知道大体是谁的文章;
4、文字要流畅自如,万字以内错别字、不通顺语句不能多于8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