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传奇小说 >> 【八一】张思德(小说)

精品 【八一】张思德(小说) ——永远的张思德! 永远的二十九岁!


作者:陈惠方 布衣,215.3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724发表时间:2020-10-19 11:51:26
摘要:毛主席把在张思德追悼会上的讲话,压缩整理成一篇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文章,第一次发表于1944年9月21日出版的延安《解放日报》上。从此,“为人民服务”的声音传遍了延安,传遍了陕甘宁边区,传遍了全国各解放区战场。不久召开的党的七大,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写进党章,第一次明确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一切行动的指南。张思德的形象,成了“为人民服务”的代名词、一种全新世界观的纪念碑;张思德,作为“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已经成了“为人民服务”的楷模。 永远的张思德! 永远的二十九岁!

【八一】张思德(小说) 第一章、苦水里泡大
   天,黑沉沉的,仿佛要塌了;地,乌蒙蒙的,仿佛要陷了,整个韩家湾,仿佛到了世界的末日!
   韩家湾,是位于四川省仪陇县六合场乡(今思德乡)西北方向约4公里的一个小山村,它坐落于坐东朝西的雨台山半山腰的沟壑坡谷之中。
   “三沟四梁六面坡,元滩小溪绕曲壑,田少地薄产量低,唯有杂树满山窝。”这正是韩家湾的真实写照。在土豪劣绅、地主老财的残酷统治和无情剥削下,山中,那六个自然村里,稀稀落落地散居着200多户穷苦人家。在那个黑暗的年代里,他们在这偏僻的山沟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胼手胝足,拼命干活,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长年累月在饥饿线上挣扎着。
   就在韩家湾高观寨下的湾根里,有一座长方形的中式板壁矮平房,两厢转角稍短,中间正屋最长,为清代道光年间修建,当地人都称它为“长瓦房”。长瓦房坐南朝北,左可望雨台山和滥寨门,右可见快活岭和陡石梯,屋后紧倚高观寨。长瓦房门前,层层梯田,由高渐低,伸向元滩河边。19世纪末,长瓦房是财主张二老爷的住所,后来卖给朱、胡二家。张思德生父张行品,从朱家地主手中,租佃长瓦房西厢转角的四间破旧小屋和10多挑薄地,赖以居住谋生。张行品一家,农忙时,在租田佃地里,勤劳耕作,挥汗如雨;农闲时,给地主无条件地服劳役,或抽身外出卖苦力,过着吃了上顿不知下顿的穷日子。
   这天清晨,已是太阳快要上山的光景,但漫山遍野,浓雾紧锁,天昏地暗。赶大早上坡放牛、上山打柴的佃户们,因天太黑,赶牛,牛上不了坡;砍柴,雾太重,柴湿砍不了。于是,他们只好三五一伙,四六一窝地圪蹴在山坡崖坎上,抽烟聊天;有人哼起了那首他们哼唱了千百遍的歌谣:“苦竹叶儿呀,一头尖;
   咱庄稼人哪,苦到哪一年?
   苦竹叶儿呀,一头圆;
   咱穷苦人哪,出头到哪一年?”
   就在这春寒料峭、晨昏不辨的清晨,正当佃户们起劲地哼唱着那首凄凉悲怆的歌谣时,在高观寨下,那座低矮窄小的小厢房里,骤然间传出一阵婴儿的啼哭声,这哭声是那样地孱弱,那样地短促,只是“哇啊、哇啊”地鸣叫了那么几声,那婴儿就再也没有力气哭出声儿了。
   这婴儿虽然是个男孩,但他的诞生,却没有给这穷家寒舍,带来些许喜气。
   原来这是个多子之家的难产儿。
   这个难产婴儿后来的名字,就叫张思德。
   这一天,是农历乙卯年谷雨节(1915年4月21日)。
   那天清晨,和别的佃户伙计们一起,正欲出门割草的张行品,一听到自家房里传出了妻子临盆难产的呻吟声,便三步并做两步地飞跑回家。
   妻子朱氏,自从有了身孕之后,几乎没有停过一天农活。直到临产前,肚子疼痛难忍时,她才瞒着丈夫,悄没声儿地提前从坡上回了家。她低头跨进小厢房,就躺倒在事先铺好的稻草铺里,一阵剧烈的临盆阵痛之后,这个小生命却始终没有出来。阵痛使她不时发出有气无力的呻吟声。由于家里一贫如洗,纵然是临产的日子,也没能吃上一顿饱饭,更不用说买上一点补品,补补身子了。由于母亲身子极度虚弱,临产时十分艰难,痛苦不堪。
   已逾不惑之年的张行品,回家一看妻子正经受着难产的折磨,面色焦黄,冷汗淋漓,心里既痛苦,又很焦急。他郁闷而无奈地蹲在小厢房门口,神色凄惶。听到妻子一阵接一阵的呻吟声,更是心似刀绞,可又没钱请乡里的郎中来为妻子助产,真是六神无主,只好唉声叹气。
   张行品的大孩子思成(小名长生子)、二儿子思忠(小名捋包子)和三儿子思明(小名孬狗子),听到妈妈的呼喊声,也都慌慌张张地跑回来了。妈妈难产的痛苦表情,那一声紧似一声地呻吟,使他们一个个吓得脸如土色,神情呆滞,也不知如何解救妈妈,为爸爸分忧。父子四人,心急如焚,又无可奈何。
   张行品是个老佃户,其父10年前流落到汉中做短工,久无音信,最后尸骨异乡;他母亲哭瞎了眼睛,不久病死。从此后,他常年给地主扛长工、打短工,过着半年野菜半年粮的苦日子。三个娃儿,虽然都是男孩,但因缺乏营养,一个个瘦骨嶙峋。大儿子思成和二儿子思忠,长不到半人高,就叫他们跟在自己身后,在佃种的几块薄田里劳动。三儿子思明,刚刚能在田坎上蹒跚学步,因吃不饱饭,也是瘦得皮包骨头。眼下,这第四个娃儿又将来到人世,又将添一张像燕子一样张开的口,嗷嗷待哺。想到这里,张行品那愁苦多皱的脸上,更是凝上了一层厚霜。他望着奄奄一息的妻子,心头像坠着一块秤砣。
   正在此时,胞弟张行忠的妻子刘光友,刚刚从舅舅家串门回来,听说嫂子正处在难产中,顾不得进自己家门,就直接赶过来看望。她看见嫂子身子软绵绵的,神智昏迷,也甚是焦急。她想,嫂子缺营养少元气,怎能把孩子生下来呢?就对张行品说:“大伯哥,老辈人说过,孕妇临产前要吃一点好的,补补身子,助助元气,临产才能有劲呀!”
   刘光友的话正巧被在一旁驱“产后鬼”的白大爷听到了,就连忙说:“刘女子言之有理,行品,不要光顾驱‘产后鬼’了,快到我家来吧,我家老母鸡这几天正好下的有蛋。前两天,我女婿来看我和老伴,又送的有面。你快到我家,去把蛋和面拿过来,好给你媳妇煮碗面糊糊,补补身子,扶扶元气。”
   张行品一听感动不已,真是亲帮亲,邻帮邻,枯死的毛竹一条根呵,不禁向白大爷连作几个揖,便匆忙跟着前往白大爷家。
   刘光友见遇到了及时雨,急忙烧锅燎灶,做好准备。等锅里水刚打滚,张行品已取回了面和鸡蛋。刘光友利索地往锅里打进两个鸡蛋,煮了满满的一碗面糊糊,给嫂子朱氏一口一口喂下。不多时,朱氏那苍白无力的脸色,果然有些好转,渐渐地见了点血色。她似乎感到四肢有了一点力气。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更何况像朱氏这样缺乏营养的产妇。她喝下蛋花面糊糊后,不到一个时辰,破厢房内便传出了婴儿呱呱坠地的哭叫声。朱氏脱险了,一个小生命诞生了!
   笼罩在张家的阴云,一扫而光!张行品也从忧愁里,回过神儿来了。刘光友忙把婴儿洗呀,包呀,拾掇清爽后,才微笑着向大伯哥大嫂子报喜:“恭喜呀,是个带把儿的,张家又多了一个放牛娃!”
   长生子、捋包子、孬狗子三兄弟听说生了一个弟弟,也都格外高兴。惟有他们的父亲,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他满脸忧愁地对三个娃儿说:“你们的肚子还填不饱呢?拿什么来喂养你们的弟弟啊!”他又转过头来对着妻子说:“孩他娘啊,你坐月子又吃什么?”他觉得好像双肩又压上千斤重担一般。
   幺娘刘光友说:“先别发愁了,快给这细娃儿起个名字吧!”
   赶来看望的房族中一位年长者说:“今天是农历三月初八,正好是谷雨节,这个娃儿的小名,就叫谷娃子吧!”
   大家觉得这个名字挺吉利,拍着巴掌都说好。
   于是,在韩家湾就传开了:张家添了一个娃儿,小名就叫谷娃子!
   在那个黑暗的年代,佃户小家度日如年,生活比登天还难。由于张行品穷得无力偿还债务,所以,地主老财纵然有钱,也不肯借他分文。张行品处于借贷无门、求生无路的艰难处境。
   朱氏坐月子期间,生活过得十分凄惨。她身体本来就十分虚弱,再加上营养极差,不幸又偶染凉寒病,常常卧床不起。没钱买药,无米下锅,哪里还有奶水喂孩子。她只好拖着重病的身子,东家讨一把米,西家要一点豆,捣碎熬成糊糊喂给娃娃吃。谷娃子在饥一顿饱一顿中,成长到7个月的样子,他母亲的病更重了,已是奄奄一息。
   这一天,浑身乏力的她,像筛米一样,不断颤抖着,只觉得天旋地转。她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便撑起身子,拼着全力叫着:“行品,行品!”丈夫张行品赶快趋步向前,俯下身子,把脸紧贴近妻子耳朵问:”娃子他娘,你要说什么?”
   朱氏极力地努了努嘴:“你——快——把——幺娘——光友——叫来!”
   张行品呼二儿子思忠:“捋包子,你快去叫幺娘来!”
   一会儿,幺娘刘光友快步来到朱氏的床前,俯下身子轻轻问:“大嫂子,你是怎么啦?”
   朱氏挣扎了一下,竭力地要坐起来,被刘光友轻轻按住了:“大嫂,你有什么话,就吩咐吧!”
   朱氏口里发出极为轻微的缓慢如丝的声音:“幺娘,我眼看是不行了,谷娃子他爹怕是养不活他了。我就把这细娃儿托付给你了,好歹喂他点米汤杂食,把他拉扯成人,我在九泉之下也就瞑目了!”
   话音未落,朱氏就闭气了。
   长生子、捋包子和孬狗子兄弟几个,纵然是哭天嚎地,他们的娘再也听不见他们的声音了。
   朱氏离开了人间后,张行品因无力抚养谷娃子,就按照妻子的嘱托,决定将出生才7个月的谷娃子,过继给弟弟张行忠弟媳刘光友两口子为子。过继的那天,还按乡间习俗,正儿八经地举行了过继仪式,经过张姓族人,书立了抱子文约。在举行仪式时,刘光友说:“给谷娃子起个正式名字吧。”
   族人们议论说:“这谷娃子的名字,还是要顺着同胞三兄弟的辈分字号取名为好。”
   刘光友说:“这孩子是喂‘千家奶’穿‘百家衣’养活的,长大了不能忘了众乡亲的情义,要时刻思念众乡亲们的恩德,我看就叫‘张思德’吧。一方面呢,我看同他的三个哥哥的名儿接字;另一方面呢,也正合了我的想法。”
   大家一齐拍手称赞:“这名字取得好!”
   原来,张思德养父张行忠,家境虽然同样贫穷,但张行忠夫妇俩忠厚善良,与邻里关系和睦相处,互相帮衬,别有一番患难与共的同情心和怜悯情。每当刘光友抱起谷娃子去求奶时,不管走到哪家,家家都是有奶的喂他奶,有粥的喂他粥,使这个小生命在东家进,西家出,这家抱,那家喂中,渐渐长大。
   当张思德刚会记事时,养母就不断地叮嘱他:“小思德啊,你可知道我给你取这个名字的意思吗?等你长大成人,有了出息,一定要好好为大家伙儿做事啊!”
   张思德坚定地点点头说:“妈妈,你的话,儿一定牢记在心!”
   这一年,张行忠父子俩,在佃种的水田里,放养了一些鱼子,到了四月插秧的时候,果然看见田里有一团一团的小鱼群,特别是出太阳的天气,游来游去的鱼群,煞是好看。可是,当小思德和大人们把水田里的鱼儿养得成串儿时,那地主范有万,也是张行忠的佃老板,耳朵根早听到风声,都说佃户张行忠在水田里养了不少鱼,鱼长得不错,早就垂涎欲滴。范有万不管三七二十一,唆使几名家丁,闯到张行忠养鱼的水田,不分青红皀白,就放水捉鱼。
   小思德在坡上割草回来看见了,心里非常着急,便急忙将牛草背回家,立即跑到水田,立在缺口处阻拦,他大声地说:“田水不能放,鱼是我家养的,谁也不能捉!”
   狗腿子眯了眯三角眼,恶狠狠地威胁道:“你这小家伙不识相,这水田是谁的?你以为是你小子的吗?莫说范老爷要捉鱼,要是喊你滚,你也不得立足!”
   小思德毫不惧怕,理直气壮地说:“这田虽是他的,但是我家租佃了的,想夺佃,期限未到,你们有啥理由占吃霸赊地来捉我家养的鱼?你们这是狗仗人势!”
   小思德的话传到地主范有万那里,范老板一听,气冲斗牛,骂道:“小杂种,这田是我的主权,我捉不得鱼,谁捉得?就是你家老头儿和你妈也不敢阻挡老子。”回头对狗腿子说:”快去给我挖田坎,一挖到底,把水给我放个一干二净,连田里的小鱼子也给我捞光,看他翻得了天不!”
   狗腿子气势汹汹地又来到张家的租田前,在那田坎处,举起锄头就开挖,小思德气得两眼冒火,急上前去堵口子。狗腿子挖得凶,小思德堵得快。但毕竟人小力弱,累得喘不过气来,小思德恨不得咬那兔崽子几口。
   此时,范有万也匆匆赶来,这个心比蛇蝎还狠毒的地主老财,趁张思德弯着腰堵缺的工夫,大步抢前,一脚将小思德踢下水田。这时,小思德像被激怒了的一只小老虎,翻身从田里爬起,不顾一切,猛地一头向范有万撞去。范有万哪里防着这小子有如此胆量,如此厉害,一个仰绊,跌坐在田坎上。小思德随手忙在田里捧起一大把稀泥,朝范有万头顶摔去,稀泥摔到了他脸上,糊得他上不见眉目,下不见嘴脸,成了一个泥巴脑袋。范有万朝着他的狗腿子“哇啦哇啦”直嚷:“我眼睛睁不开了,快!快!扶我回去!”
   范有万两手不住地直抓脸上的稀泥,稀泥灌进他的眼里,沙得他双眼如钻进无数小毛虫子,他“痛死我啦痛死我啦”地直叫。狗腿子看到范有万这般光景,啼笑皆非。范有万气得胡子打颤,对着小思德,一迭连声地骂:“狗杂种,转天我来收拾你!”
   小思德一肚子怒气,无处发泄,一脚又将他们准备装鱼的笆篓踏破,又一飞脚,把笆篓踢得老远:“范有万,你就是一头老虎,我也要摸一摸你的屁股!”
   张思德15岁了。
   张家房前的老槐树黄了又黄,连刮了几阵西北风,村街上的树枝都变成光面条棍儿了。元滩河边的衰草也由金黄转成灰黄,这里那里地出现一块块焦黑砣砣,像盖着一个个窝底一样,那是顽童们放的野火。稻场上,只露出那光秃秃的稻茬子。整个韩家湾,一眼望去,只是灰蒙蒙的一片,全村就同死了一样的寂静。

共 38998 字 8 页 首页1234...8
转到
【编者按】任何编按都无法抵上那一篇光耀千秋的《为人民服务》,张思德是一个里程碑,是我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独立自由解放斗争的过程中一个里程碑,正是他的普通却又不提到张思德,大家都很熟悉,毛泽东同志曾为张思德作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也有不少人看过《张思德》的电影,也都为平凡的英雄交口称赞。张思德是一位平凡的战士,也是一位平凡的英雄。任何英雄的成长,都有其成长的土地和轨迹,本部小说系统讲述了英雄成长的历史轨迹和战斗足迹。张思德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六合场乡的一个穷苦人家,儿时家人给他取名,就是告诉他要时刻思念众乡亲们的恩德。小思德从小就在苦水里泡大,这也磨练了他不怕艰苦、不畏强霸的性格。当他得知红军来了,穷人就有了翻身的日子,便决定参加红军去……故事就此展开。平凡的一生,开创了我党在革命过程中寻求自己真正的革命目的和目标!为什么为人民服务能成为我党的宗旨?因为,每一个共产党人都应该像张思德同志那样无私地想到更多劳苦大众的苦难,心中永远树立起为劳苦大众服务的决心。这样才能让我们这个党成为真正的人民的党,真正带领绝大多数人民群众走向幸福美好的生活!小说从张思德出生开始叙述,让读者了解了一个真正的张思德,了解了张思德的成长历程,了解了张思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标杆的真正原因,每一个阶段的故事都真实,感人,令人感动,令读者不仅对张思德同志肃然起敬,也令读者在张思德身上学到了很多高尚的品德,无私的行动,在不知不觉中修正自己的不足,下定努力改变自己的决心。好文共赏,感谢老师对八一文学的支持!【编辑:八一文学编辑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1012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今生何求        2020-10-11 09:22:20
  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我拜读了这篇小说,张思德同志那带着微笑的面容仿佛就出现在我的眼前,那么迫近,那么亲切,那么熟悉。那浓重的湖南口音一直在耳边回响:“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命,提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这个评价已经不只是一个评价,它已然成为了每一个共产党员应该遵循的标准!张思德同志能够成为这个标准的创造者,首先是因为他苦难的出身,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能让他心怀翻身改变自己命运的理想,而共产党让他认识到了不仅应该然自己翻身,还应该看到这个世界上还有更多的人和自己一样处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都是自己的同类,都是和自己一样,迫切需要改变自己得命运的人。张思德从改变一个人命运上升到把自己化为众多为了改变人民命运的革命者的一员,这不是偶然的,这是一个有思想,有理想的人成长的必由之路!
   说什么都无法抵上那一篇光耀千秋的《为人民服务》,张思德就是一个里程碑,是我党我军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独立自由解放的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正是他的普通造就了他的伟大,正是他的平凡成就了他的光辉。他用自己的短暂一生,开创了我党我军在革命过程中寻求的自己真正的革命目的和目标!为什么“为人民服务”能成为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因为,每一个共产党人的骨子里都应该像张思德同志那样无私地想到更多劳苦大众的苦难,想到他们摆脱自己悲惨命运的迫切希望,心中永远树立起为劳苦大众服务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这个党成为真正的人民的党,真正带领绝大多数人民群众走向幸福美好的生活。
   这是一篇值得认真阅读的小说,它就像一篇报告文学,把一个真实人物的真实的一生展现在了读者面前,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张思德,也让我们更加深刻的领悟了《为人民服务》的真正蕴涵。不禁心潮澎湃,泪流满面。向作者致敬!欢迎来到八一文学,祝您在八一文学创作愉快!
今生何求
2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20-10-11 09:47:58
  因为张思德,这才有了《为人民服务》这个传世名篇,只是现在有很多共产党人忘记了《为人民服务》。因而,张思德才更加令我们怀念。欣赏佳作,问候陈惠芳先生。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3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0-10-11 12:40:08
  小说饱含深情,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读后让人热血沸腾,肃然起敬。张思德从小受尽苦难,但他思想觉悟高,加入红军后,渐渐成长为一名勇敢的战士。他是优秀的共产党员,不怕苦不怕累,先人后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值得学习。语言自然流畅,情感真挚,富有激情,选取典型故事塑造人物形象,立体饱满,活灵活现。让人感动得泪奔的小说,学习了!祝老师创作愉快,期待更多精彩佳作呈现八一!
淡淡的云彩
4 楼        文友:上官欢儿        2020-10-11 16:36:50
  终于从头到尾,认真细致地阅读了一遍。忍了很久的眼泪终于在最后,在张思德同志牺牲的时候滚滚而下。感谢陈惠方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深度好文,谢谢!
上官欢儿
5 楼        文友:上官欢儿        2020-10-11 16:59:54
  张思德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家,还在襁褓中母亲就病逝了,父亲将他过继给自己的亲弟弟。养母抱着张思德走东家进西家,张思德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孩子,养母从小就教育他长大了不要忘了乡亲们的情义,要时刻思念乡亲们的恩德。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张思德从小跟在养父母身后,学会了各种农活,当红军来了的消息传来时,张思德毫不犹豫地参加了红军,从此走上革命的道路。
   无论身在何处,无论处在何种岗位,张思德都牢牢记着那是革命的需要,他从不挑剔,从不抱怨。他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他善于思考,大胆创新,想方设法地改变工作方法,改善工作环境;他积极团结同志,无私的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他只是一个平凡的人,然而他用他年仅二十九岁的生命铸造了自己的不平凡!毛主席亲笔为他写了挽词,慷慨激昂地为他做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专题报告。为人民服务,从此写入党章,成为每一个共产党员的铿锵誓言!
   张思德同志虽然牺牲了,但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为人民服务,熠熠生辉,永不褪色!
上官欢儿
6 楼        文友:赵淑敏        2020-10-11 23:25:05
  今天上午在看到这篇作品时就很惊讶,因为他打动了我,他们是一个民族的荣耀,如果没有这一代人的崇高,没有他们伟大的付出,我不敢想象什么,真的。由此,想起我的父亲。看到这篇作品我止不住眼泪,可以说眼泪能把地面砸出窝窝,没有这一代人的付出,就没有现代的生活。有些过去该忘记,有些历史该铭记!这部作品为啥让我泪流满面,想到了我的父亲,想到他们的信仰必须传承。是的,老一辈革命家的思想必须传承!我们不能因为某些人的恶行,就否认整体,要客观对待,反正,这篇作品让我泪流满面。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7 楼        文友:小小莲儿        2020-10-12 18:07:26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学习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忘初心,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感谢老师辛苦笔耕,赋予我们深刻的教诲与心灵洗礼。敬茶。
小小莲儿
8 楼        文友:极冰        2020-10-12 23:30:31
  拜读了陈老师的这篇小说。了解了张思德的成长历程。也了解了张思德的聪明才智和勤奋机灵。“张思德眼明手快,来个‘先发制人’,举枪一个点射,就把那重机枪手击毙了。”不管在哪个时代,张思德这样的战士在部队都会被领导喜欢;他的谦虚慎行,也会受到战士的爱戴;他吃苦在先,任劳任怨;为人民利益奋斗不息。在危急时刻,首先救护战友,把危险留给自己的舍己救人精神永远闪现革命的光芒!一篇正气凛凛的小说。一个伟大思想武装的张思德,站立了起来。向您致敬!向您学习!(=_=)
  
   这样的小说,容易流于形式。但这篇小说中,张思德这个人物是写活了。从他贫苦的出生,过继给叔叔家的无奈;还有少年时,和吴姓地主在水田坝的斗争,展示出“硬骨头”的人格构成,非常个性鲜明,鲜活;您的小说,我记住了张思德!为您点赞!向您学习!(=_=)
极冰
9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20-10-17 15:45:02
  恭喜老师小说摘精,先来点个赞,留个言,找时间好好读一读,欣赏一下。感谢老师赐稿八一社团,期待更多精彩。问候老师下午好,遥祝秋安,并祝老师创作愉快。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怀。 ——杨绛
10 楼        文友:老匪        2020-10-22 18:02:04
  张思德英雄的三个哥哥以子孙们情况如何?
文章本天成,笨手偶得之。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