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写手奖励赛】路过一座城(散文)

精品 【晓荷*写手奖励赛】路过一座城(散文)


作者:定远牧人 童生,578.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068发表时间:2020-10-11 10:56:26
摘要:我们生活在物质的现实中,虽然煎熬,痛并快乐着。历史是我们的来路,回望历史可以镇痛,又不会叫自己忘乎所以,更能让我们适可而止。


   因为闰了一月,秋天被耽搁了吧,已是阳历九月的中旬,夏天还赖着脸皮不走。气温依然在三十度上徘徊,太阳一出来,人就不愿再出来,弄得俩儿一对冤家似的。
   每天都会关注天气,先是看十五天的预报——热。转念一想,长期的预报准头不高,到时候也许会有变化呢?等到看了一周的预报,还是——热,心里就有点慌了,眼前似乎出现了自己汗流浃背的狼狈相,于是盼望能不能有什么奇迹发生。然而,什么都没发生,到了出发的那天,仍然——热。
   若仅仅只是旅游,倒还是可以等一等的,但眼看着就开学了,时间便拖不得。临行前,拿着地图反复地研究,希望找一条既方便沿途观景又不耽搁上学时间的路来,然而不可得。如果只是上学去,倒也没什么顾虑,直接坐了车去就行,只是我们想借这次送学的机会,和即将上大学的女儿一道看看外面的世界,给久居校园的她跟社会有次近距离的接触,亲手为她打开进入生活的大门。这计划是早已经制定好了的,原本是做了在暑假里去旅游的安排,只是赶上了成灾的暴雨和雨后让人恐惧的高温,才退而求其次,将纯粹的旅游改成顺带的观光。
   其实我自己便是一个出门两眼瞎的路盲,外面的世界再精彩,于我而言也不过是别人笔下的几段诗文,全然不知是名不副实还是名过其实,只以我耳闻而言,多数游者都是在“不过尔尔”的感叹中完成自己的游历的,好像天下美景都“徒具其名”。也有几个对所观之景表达过“百闻不如一见”的赞誉,但往往被别人怀疑是一种夸饰,是对自己去过别人不曾去过的胜地的吹嘘。事实的情况是怎样的呢?大约还是要看游者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态出游的。若只是为了开开眼界慕名而去,失望总是少不了的。在互联互通的时代,这世界我们早已不再陌生,没去过的地方也许看过,没看过的地方也许听过、读过,先前若是有了几幅绚丽的图片或是几段精彩的文字作铺垫,后来入了你眼的东西是要打些折扣的。若出游只为了散心,那更无趣了,那是对美景的大不敬,不仅是一种辜负,更是一种亵渎。旅游不该是一剂药,生生的吞下;旅游应该是一杯茶,适合慢慢去品。所以,等自己心里有了看山看水的渴望,再打点行装,那才是旅游该有的样子,到时候收获自然超值。
   我特别渴望有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可生活不允许,就连这次捎带的观光,我也只能征询姑娘的意见。姑娘倒干脆,说坐高铁,先去南京。
  
   二
   对一个文科生来说,南京自然有着无比巨大的吸引力,那可是一座是用历史和文化累积起来的城市。
   三十分钟的车程,好似刚一启动还未及加速,车便到了。在几番上下多次弯转后,才寻着车站的出口。一出站,便撞见热情似火的太阳,这时才醒悟过来,自己已身在六朝古都之中。可举目四望,眼前只有盘曲回环的高架桥和林立高耸的楼盘大厦,哪里还寻到一点一滴历史的古朴,嗅到一丝一缕文化的墨香。被囚禁在钢筋水泥的缝隙中,也许历史只是沉睡在书里的故事,孤独地等着来打开它的人。在人烟如织繁华似梦的都市,那些沉寂已久的故事只适合作为背景流落在视线之外,有它没它,丝毫不影响舞台上的一幕幕大戏开演或落幕。
   远道而来,我们只是观众,贸然踏上别人的舞台,惊惶在所难免。置身街边公交站台,面对行色匆匆的路人,我们成了找不到方向的旅雁,不知去往何方。在这样一座只关注速度与效率的都市,有几个人能辨清自己前进的方向呢,他们陷在一大片光影的世界里,形象模糊,甚至不如一个路人明晰自己的处境。
   我们很快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决定前往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选择这个地方,是女儿的提议,这个提议让我深感教育力量的强大。南京,在一个学生心目中,不是“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的秦淮河,不是“石头巉岩如虎踞,凌波欲过沧江去”的紫金山,不是栖霞岭,不是雨花台,在一个孩子心目中,浮光掠影的山水总比不过沧桑沉郁的历史,他们对伤痕的兴趣远大过一朵艳丽的花;也或许,他们自己就是绽放的花朵,身上本就闪着生命的光芒,大自然的一切在他们面前都黯然失色了吧。年轻的好处便是走在哪里都自带着光环,不像咱们这些早已步入中年的人,需借助大自然的美丽与活力来唤醒自己日趋衰老的心灵。
   令人遗憾的是,去纪念馆是需要预约的,许多像我们这样贸然而来的游客都被拒在了门外,里面参观的人是两天前就预约好了的。失望在所难免,但教训也不失是一个收获:凡事都是要做好准备的,不然少不了吃闭门羹。夫人倒没怎么在意,参不参观在其次,总不会对生活有什么影响,关键是自己到了这个地方,就只拿着手机一个劲儿地拍——自拍、摆拍,再用上美颜,一心要把自己的影像留在了一堵镌刻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石墙前。这样拍照留念的还有很多人,他们面对或背对这样一堵坚硬的石墙,有一种风轻云淡的坦然,他们那游客般恬静的面容让我无法释怀。我想,还是尽早地离开吧,去我们该去的地方。幸好,在纪念馆的旁边是江宁织造云锦博物馆,里面隐隐藏有一种盛世的繁华,是适合拍照的地方,于是我们便移步馆前,欣赏着那些绚丽丝绸真丝彩缎来,渐生起一种欢悦的情绪来。
   可是,在博物馆还是见到了曹雪芹,那个生于末世的穷书生。曹氏一族是无法从江宁织造剥离出去的,曹家盛名于此,也败落于此,这中间的故事又岂是一部《红楼梦》所能言尽的。不过,若不是曹公留下这一部书,谁会拿江宁织造这个官职当一回事儿呢,今天又何必建一座博物馆来?
   纪念馆也好,博物馆也好,都是教会我们记住的地方。记着一个人和记着三十万人没有什么不同,也就是心动一回,或愤怒,或遗恨,或悲伤,或惆怅……心动了,历史就活起来,可以不间断地流淌下去,就有了连接,有了继承,有了发扬,有了继续向前的动力。
  
   三
   走出博物馆,是正午时分,烈日当空,街道上已经很少见到人影,我们便躲进水西门大街边一家宾馆。宾馆很小,其实就是一般的旅店。也许是开店的虚荣,也许是市政的统一要求,叫宾馆给人的感觉没有什么不妥,南京总概算个大都市了,市民的地位都上去了,给一个小旅馆戴上如此的冠冕也算合情合理;再说叫宾馆显得大气,也提高了入住者的身份,总不能教人说去了一趟南京城就住了一间小旅馆吧。住哪儿不是重点,关键是舒适,若给人生出了宾至如归的感觉,就是最好。宾馆的服务很周到,当我们询问起附近的好去处,前台介绍起来不遗余力,热情满满,颇显出一个南京市民的风范。
   距离住处最近的是莫愁湖。
   沿着水西门大街东行,经北圩路进入汉中门大街继续东行,尽头便是莫愁湖的大门。
   在汉中门大街,我对街边粗壮蓊郁的法国梧桐感了兴趣。那些树生长得有些年头了,树干斑驳,枝丫交错,每一株都显出一种难以言明的龙钟老态来,我估摸着是民国时期留下来的。据传当年因宋美龄对法梧情有独钟,蒋介石便要求南京城的街道两旁都种上法国梧桐,以讨得美人欢心,而今街道上存下一些也是有可能的。一个独裁者为一己所爱,不惜动用行政的力量,在历史上他绝不是第一个,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败家者败家的方式有很多种,但结局往往都是相同的。周幽王为讨欢褒姒而燃的那一堆堆烽火戏弄的难道只是诸侯?唐明皇为尝鲜的媚娘奉上的一颗颗荔枝跑死的难道只是驿马?陈后主为藏娇金屋而起的一栋栋数丈高阁费尽的难道只是金银?前朝梧桐今犹在,物是人非时不同,行走在幢幢的树影里,我如同穿行在历史隧道之中,古今之界已然模糊难辨,若不是女儿说“前面就是莫愁湖了”,我还沉浸于隐隐绰绰的故事里抽不出身来。
  
   四
   这一次能与莫愁湖结缘是我未曾想到的。
   南京这么大,人文荟萃,钟鸣鼎盛,金陵四十景哪一处不闻名于世,偏偏莫愁湖与我住处为邻,招手即见;若不是女儿惦记着大屠杀纪念馆,我们又怎么能走进水西门,寻得这家宾馆住下?这不就是缘分么,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缘来当牵手,错过空遗恨。想来也是,红尘万丈名利路,江山千古去来人,漫漫人生途中能与一个它相见相识,便是上天给予你的礼物,当看重,当珍惜啊。
   莫愁湖,我仅限于闻其名,如果说有点什么印象的话,也只是很久很久以前听过一首关于她的歌。“莫愁湖边走,春光满枝头,花儿含羞笑,碧水也温柔……”没有比这更“治愈系”的歌了,任你满心的狂涛巨澜金戈铁马,旋律一起,歌声一漾,顷刻间你便会明月千里水波不兴。
   扫码,测温,进园。对着园门的竟是一堵墙,若不是有游客带路,我们竟不晓得往哪儿走。不知是园子整修,还是有意为之,这样的布局倒是特别,像是故意吊你的胃口,磨你的耐性——明明进了园子,可就是不见风景。倒是门里右侧亭台上的匾额引人注目,上书“到此莫愁”四个鎏金大字,隶体,见出古朴的意蕴,想来是提醒诸君,既来之,则安之,放下烦扰,但享美景吧。不急不慢,沿墙右行,忽然远远地见着几株垂柳,柳枝披拂,临波照影,莫愁湖便在眼前了。
   称莫愁为湖,似乎是夸张了点,她不过是大一些的池塘罢了,南唐时就称之为“横塘”。她原是秦淮河入江之口,因泥沙淤积而成,又依傍着石头城,格局自然大了些,于是便成了湖。可惜的是,如今的莫愁湖再无调蓄水的能耐,已是一池死水,成了名副其实的池塘。水,不过是依托,到莫愁湖的人,有几个是奔着水来的呢?若欲见识浩渺的烟波或是滔滔的巨澜,去长江去秦淮河好了,也何必来这拐角旮旯?
   围绕着这一池水的,自然是廊桥亭台楼阁轩榭了。循着湖岸,一路走去,便会遇着抱月楼、追思亭、胜棋楼、莫愁女故居,还有一些我是记不住名字了,在我眼里不过是些建筑物罢了,经过了也没什么印象。所有的什么湖公园大底都如此,一律的廊桥亭台,一律的楼阁轩榭,再种些花草树木,架子就搭出来了。然后呢,填入内容各异的文化,有历史故事,有风土人情,有神话传说,有名人轶事,最好都是涉及园子本尊的,若是没有本地也行,若本地的也寻不着,只有借着历史发挥了。
   莫愁湖是不愁填不了内容的,南京可是六朝古都,再添上大明一朝,风情民国,那得有多少人物多少故事呀。单是莫愁女的传说就令人无比的唏嘘慨叹了,更不必说莫愁湖公园本就是明朝魏国公徐氏别业、金陵名园。可是,故事多了也不好,芜杂繁琐,缠绕在一起,虚实难分,毁誉难辨,想着都头昏。再说,因为故事耽误了游园,真的是一种损失,故事可以回去慢慢地看,园子却就只在眼前。
   沿湖一圈走下来,印在我心里的只剩下海棠了。
   海棠又称女儿花,花中仙子,自古以来都以绝色佳人相配,连大观园探春结个诗社都叫“海棠诗社”,自是象征了贾府一干红颜佳丽。莫愁女与海棠花自然是绝配,1960年代初彭冲主政南京期间,就提出在莫愁湖栽种海棠,以后每年都会引进新的品种,并在海棠花盛开之时举办海棠花会,这一盛会如今已经成为南京城的文化大餐。海棠是周总理生前最钟爱的花卉之一,北京中南海西花厅内广植西府海棠。周总理在南京期间曾多次悄悄地带着邓颖超前往莫愁湖,只为静静地一赏莫愁海棠。
   昔人已去,故事泛黄,莫愁湖边海棠依旧,只是少了读懂她的人。
  
   五
   出莫愁湖公园,踅回水西门大街,往东便进了秦淮风光带。
   秦淮河,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更是南京的母亲河,在她的滋养下,春秋时期的南京就出落成城市的模样。秦淮河轻轻伸出臂膀,温柔地将南京揽在怀中,她一边收集着历史,一边涵养着文化,然后把它们融进吴地的风土人情,以此养育着南京。于是,南京成了金陵,成了帝都,成了“天下文枢”;于是,南京有了“梨花似雪草如烟”的春天,南京有了“花灯明灭夜徘徊”的晚上,南京有了“烟笼寒水月笼沙”那如梦如幻的诗境。秦淮河便是南京,南京便是秦淮河,她们已然合二为一密不可分。
   进入秦淮风光带完全是误打误撞,因走出莫愁湖时间尚早,我们便打开手机寻找自己的位置,竟发现我们竟然进入了夫子庙景区,而夫子庙又在秦淮风光带的核心位置。
   既然来了,看看也无妨。可看什么呢?自己也不清楚,跟着人群走吧。
   走着走着,忽地发现街边的一个门面变成了门洞,门洞上挂个牌匾,上书“无相城”,很是诧异。“无相”一词倒是听过,释、道两家似乎都钟情此词,并赋予了玄机,可那岂是凡夫俗子所能参透的?然而这毕竟是在夫子庙前,难道儒家对此也有了兴趣,这倒未曾听说。伸头看去,却见洞门一侧挂一吊饰,印有“网红打卡地”的字样,终于明白,“无相”却原来是个噱头!待到进去一看,里面别有洞天,商铺如林,商品琳琅满目。看来这商家脑洞不小,想着法儿招徕顾客,套路够深呀。只可惜了咱们博大精深的文化,如今只被人用来作为赚钱作弊的道具!只是我们这一家子钱包看得紧,不吃他那一套,任店员们十分殷勤,我们也只是观光拒绝扫货。

共 674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对于我们来说,去旅游,南京是一个避不开的地方,如果要发幽思,追古意时,那个地方应该叫金陵,一声“金陵”,多少远古的故事,多少帝王将相,红粉佳人,穿过历史的尘埃,扑面而来。如果叫南京,那是一场鲜血铺就的历史,那是历史深处的呻吟,我们曾有30万平民,手无寸铁,在日本人的高举的屠刀的下丧生,那种惨相不忍目睹,真是“万户萧条鬼唱歌”,那一段历史,我们应该铭记。感谢作者用优美的文字,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一起游览,在金陵和南京之间切换。佳作推荐共赏。【编辑:千骑卷平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1013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千骑卷平冈        2020-10-11 10:57:46
  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祝秋安。
回复1 楼        文友:定远牧人        2020-10-12 14:41:52
  辛苦千骑老师编按,感谢。
2 楼        文友:定远牧人        2020-10-12 14:42:41
  谢谢老师编按。
3 楼        文友:何叶        2020-10-14 05:08:36
  恭喜精品!期待老师更多精彩!真棒!
何叶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