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梧桐记(散文)
校园有两株梧桐,长在教学楼前,各守一片绿地,周无杂树,自在有年。
梧桐枯槁低矮,枝叶稀疏,虫洞密布,与街上同类相比,俨然“三等残废”。要材没材,要型没型,说待毙,也不过份。但师生晨来暮往,熟视无睹,任其生灭。
忽一日,来园工若干,于树周栽竹。那竹不知来自何方,属何品种,但见有青有黄,根根修长,被细铁丝粗麻绳链接,均匀排列,直角直边,众星捧月般把两棵桐树圈围起来。
竹子有干无枝,形如栅栏。栏内梧桐,如国宝稀珍。欲窥栏内真面,非探头侧目不可得。
国画教授路过,告园工,竹子乃清高之物,喜独处、好清静,与梧桐为伍,不类。
工长翻着白眼,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竹子再清高,能与梧桐相伴,与有荣焉。
教授无语。
文学院夫子闻知,甚为惊诧,欲发飙,又怕棍子小鞋,便偷桐换柳,借诗抒怀:
水性扬花枝叶繁,绳牵铁链锁千竿。
孤竹缘何媚杨柳,泯性悖理又逆天。
是晨,夫子将诗配上图片,发至朋友圈,引发热议。
或曰,杨柳者,心中无竹之直,胸中无竹之节,另类也。
或曰,杨柳婀娜姿万千,直杆正好作护栏。是非颠倒非天意,心无敬畏才这般。
或曰,杨柳枝干形难看,修竹围栏为遮掩。
或曰,夫子一向温良不语,清早而鸣,必然情动于衷。是否又遇小人了?
工长闻知,禀报上峰,言夫子偷桐换柳实乃指桑骂槐,建议校方扣除其当月奖金。
夫子因诗得祸。
可怜那竹子被铁丝链着,被麻绳缠着,被宽大的叶子罩着,不见日月,难得风雨,只有苦熬。眼见竹竿青者变黄,黄者变枯,三两枝绿叶支楞,甚至有向外弯曲的趋向。师生走过路过,无不惜之怜之,有呼“松绑”者,有喊“要空间”者,更有引申发挥大喊“为自由而战”者,但园工不为所动,冷笑道,约束成习惯,习惯成自然。
时光如白马过隙,转瞬数载已去。两棵梧桐日渐衰朽,不仅未有凤凰光临,连麻雀也少见落足。倒是那四围竹子发生奇变,捆绑的铁丝锈了,缠绕的麻绳烂了,竹们牵手并肩,枝繁叶茂,挺拔的竹梢越过梧桐,几近楼顶,似乎铆足劲要插到云霄中去。两棵梧桐窝于竹林,委琐地呆立着,勉强吐出些嫩叶,说青不青,说黄不黄,给人以苟延残喘之相。
参天竹林困梧桐,成为校园一大景观。
人们指点着,嘲弄着,嬉笑着。
园工犯了傻。
工长说,竹困梧桐实非初心,如今梧桐衰微,若除掉竹子恐惹众怒,干脆把梧桐迁出吧。
园工们说,满院花圃鱼塘,各有其主,哪里还有空地?
工长说,办法总比困难多,梧桐虽然矮丑,但有资历,忘记历史就等于丢掉初心,就意味着背叛,我们要申请上级划拨地皮,重点保护。
决策遂定,迁桐计划放在来年。
师生闻讯,奔走相告,纷纷于树前留影。并说,等到明年,就好景难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