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河●秋】争娃拉客(小说)
争娃拉客
尚文渊
淅淅沥沥的秋雨断断续续地下了十多天,使得寒露刚过的晚秋又增添了几分寒意。路边、田畔原先绿油油的荒草已经开始枯黄。大片荒芜的果园里,杂乱稠密的枝条上只剩下稀稀落落黄褐色参杂的残叶。还未出苗的麦地远远望去,一片雾气蒙蒙。遗漏在麦地表面的那些浮子经过雨水的冲刷便显眼起来,引来一群群觅食的小鸟。
争娃一大早就开着经过改装的三摩来到了县城,开始了他客运营生的第一天。今天,他把自己收拾得特别引人瞩目,脚上穿着刚买的“老北京”布鞋,上身穿着带有风雨帽的土黄色皮夹克外套,虽然是大号,但还是被肥胖的将军肚撑得饱饱的。下身的保暖裤上套着一条酱红色灯芯绒老板裤。胡子修得整整齐齐,肉突突的大脸盘上方,一双单眼皮儿细缝眼镶嵌在乌黑的倒八字眉下边。争娃虽然年近六旬,仍然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
他之所以开着三摩拉客是有原因的。原先栽植的那几亩桃园连续几年都是入不敷出,还把人累得不行。今年,两口子终于作出了决定,把园子桃树挖掉改种庄稼。虽然他也知道现在种庄稼的利润也是微乎其微,但总比亏本要强。现在庄稼种、收都是雇用机械,人也不是太累,于是一咬牙,叫人把桃树全部挖了。虽然种上了庄稼,可光靠庄稼那点微薄的收入怎么行啊?趁现在还能干得动活,得另寻个门路挣点钱才行。两口子经过商量,决定给原来拉水果的三摩上加装个车篷子和坐板,利用农闲时间让争娃开着在县城及周边拉客挣点钱。
不知道是因为他改装的三摩条件不好?还是因为乘客担心他的驾驶技术不行?临近午饭时分,争娃竟然还没有拉到一位客人。他取出水杯,又掏出带来的蒸馍准备吃午饭。
这时,一个刚下公交车的中年年男子向他走来。这人长得挺白净,棱角分明的瓜子脸庞上,眨着一对机灵的小眼睛,长脖子,细高个儿,身穿西装,左肩膀上挎着一个文明的挎包,一双浅棕色皮鞋擦得油光锃亮。人没到跟前,笑语先入了耳:“老哥,你好!辛苦了!千东镇去不去?”
“去,去,去。咋能不去呢!”争娃放下馍连声说。
“价钱咋算?”细高个儿边说边递给争娃一支烟。
“千东镇也不近呢,按理说得二十块钱,你是我今天拉的第一位乘客,就给十五块吧!”憨厚的争娃生怕丢了这单生意。
“那行!老哥人畅快!我也就畅快!”细高个儿说完,一弯腰上了三摩。
二
车子在宽敞的公路上奔驰着,两个人的话匣子也打开了。“老哥,你是哪里人啊?车开得还挺稳的!”
“烽火小应人!开三摩几十年了。当年在咸阳市卖桃的时候练出来的技术。不是吹,三摩照要是分A、B、C照,我绝对是A二照!”
“老哥不但人畅快,说话还挺幽默啊!我就爱结交你这样的人!老哥,一会儿下了车,我车费照付。另外在镇上有名的小肥羊泡馍馆,我请老哥吃个饭,交下你这个朋友!”
细高个儿几句话竟说得争娃满脸、满心的欢喜,他歉意地连声说:“哎,哎,哎,兄弟太客气了。太客气了!”争娃一边开车一边听着细高个儿说话,心里暗想,今天第一趟活就遇着个爽快的大款了。心里不禁一阵窃喜,不由得加大了油门。
说话间车子到了千东镇。秋收还未彻底结束,加之天气阴冷,偌大一个千东镇上人稀摊少,比平常冷清了许多。
三摩在小肥羊泡馍馆门前停了下来。争娃锁好车,两人便一前一后地走到二楼包间。细高个儿看了眼服务员,不紧不慢地说:“来两碗优质水盆、都来两个馍,多来点糖蒜。两瓶啤酒,再来一盘荤拼。”服务员收起点菜本,就下去忙活了。细高个又和争娃亲昵地天南地北聊起来。一会儿服务员把细高个点的水盆和拼盘一一端上来,啤酒也拿来了,还拿来两个玻璃杯。
服务员“砰砰”地开了啤酒,就道了一声:“都上齐了,二位请慢用。”就离开了。
两个人便狼吞虎咽地吃喝起来。别看这细高个儿人挺瘦,吃起饭来可真不含糊。争娃碗里的泡馍还有一半的时候,细高个儿已经吃完了。细高个一擦嘴,慢条斯理地站起来,说:“老哥,你慢慢吃。不要急,我去趟洗手间,马上就来。”细高个儿说完,抽出一根芙蓉王点着,顺便也给争娃丢出一根,就急匆匆地下楼了。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争娃的泡馍吃完了。芙蓉王都吸了半截,可细高个儿还没有上来,争娃心里就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他便急匆匆地下了楼,去洗手间里一看,哪里有细高个的踪影?急得争娃额头上便渗出了冷汗。他想出去找细高个。他一只脚刚跨出门,前台小姐便喊到:“大叔,您还没有结账呢!”
“啊?是那个细高个子请我吃的饭,怎么叫我结账呢?”争娃的脸胀得通红。
“他说他有急事,账由他的朋友你来结。”前台小姐不紧不慢地说。
这时候争娃已经完全明白了,他今天上当受骗了!事到如今,也只有自认倒霉吧。他迈出去的那只脚只好缩了回来。
“嘿!你算算吧,今天吃了一共多少钱?”说话时争娃通红的脸色已经变成了紫色。
前台小姐笑着说:“两碗优质水盆五十元,两瓶啤酒十元,一盘荤拼三十元,一共九十元。”
争娃把身上的几个口袋都翻了个遍,一共也就四十五元。
他踌躇了一会儿,便硬着头皮对前台小姐说:“我身上钱不够,一共就四十五块。今天我当了棒槌,让人给骗了。剩下的四十五块钱,我回去不停就给你送来,行不行?”
“那不行!我又不认识你。现在生意这么难做,要是个三块五块的我也就不要了。再说我如何相信你?谁知道你们是不是合伙想少钱而故意这样耍的呢?”前台小姐的这张利嘴一下子说得争娃火气直冲天灵盖,想发脾气。可他又一想人家也说得在理啊!谁叫咱脑子一根筋呢,常听人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可一到关键时刻,咋就想不起来啊?可恶的细高个子!争娃强压住怒火,回敬道:“不信就算了。但你也不能那样说我!不就四十五块钱么?好!三摩押你这儿,我出去找钱去!”争娃把三摩钥匙丢到前台,一转身气恼地出了泡馍馆。
争娃在大街上站了好久。他越想越气“这营运生意开张第一天,拉的第一个客人就出了这么一档子事。钱没挣到反而赔了几十块!回家取钱,几十里路呢。车还押着,也碰不着个熟人。”争娃点了根烟,一边吸着一边在街道转悠着。
“争娃,你在这儿转悠啥呢?”眼前一个面馆里,突然飞出一声断喝。争娃转身一看,是同村的旭民。原来旭民的女儿在这里开了个面馆,旭民农闲了,他便来给女儿帮忙照料一下。
两个人寒暄了几句后,争娃便把今天的事说给旭民,旭民听罢笑了个前仰后合。“哈哈哈!你是没吃上狗肉,还让人把拴狗绳给带跑了!”
“旭民叔,你莫笑了。赶紧借我五十块钱吧,让我把车取回来!”争娃催促着。
旭民取了一百元递给争娃。“给你一百,也好记些。再说了,你把钱给人家一还,你身上不留点钱?万一再遇上个倒霉事咋办呀!”旭民一句话说得两个人都笑了起来。
三
争娃还了泡馍钱,开着三摩出了千东街道,便在路边停了下来,想等等看还有没有坐车的人。
时间已经到了下午时分,阴沉沉的天气也变得愈来愈暗了。一辆辆水泥罐车、大卡车从争娃身边飞驰而过,排放出来的烟气夹杂着刮起的尘土扑面而来。这使争娃本来就沮丧的心情又增添了几分酸楚。他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做生意的这块料!
大街上的行人愈来愈少了。争娃心想,看来今天算是赔定了。他正想开车回家去,抬头见不远处有人挥手叫车,心里不禁一喜:“终于有生意了!”
争娃便急匆匆赶上前去。走近一看,见是一对中年夫妇。男人拄着双拐,脸色虚弱,一副痛苦的表情,像个病人一样。女人背着背包,一副凄苦的模样。
“大哥,去凹凸村一趟行不?”女人怯怯地说。
“行!”争娃非常干脆。
“那得多少钱呢?”
“凹凸村路不好走,按理每个人得二十块,两个人就得四十块,看你们这情况就只收一个人的吧,二十块。”争娃爽快说到。
“谢谢大哥!一看大哥就是个好人!”中年夫妇非常感激地说。
二人上了车,车子便向凹凸村驶去。路上争娃和女人聊天得知,男人因脑出血做了开颅手术,至今不能说话,不能独立行走,今天是从医院复查回来的。
女人说:“哎!农民贵贱不能得病,得病进了医院,花钱就像流水呢!为了给孩子他爸做这个手术,还申请了水滴筹,家里的钱和筹来的四万元全部用完了。还借人外债四万,人还没好利索呢。孩子还在上学,苹果、粮食又不值钱。哎,往后的日子,我都不敢想象了。”说到动情处,女人竟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起来。
“是啊!农产品不值钱,农民过得不容易。不过,你们心放大,相信政府会帮助你们的!”争娃边开车边劝慰着女人。
离凹凸村不远时,道路也变得难走了。本来就不很宽敞的土路随着特殊的地形一会儿上一会儿下,颠簸得人心都要跳出来了。争娃的心情也随着起伏的路面在波动着。最后他拿定了主意,免费送他们回家,并且把还了泡馍钱剩下的那五十五元也送给他们!
不觉不易,凹凸村到了。争娃帮忙扶男人下车,取下背包,女人便给争娃取车费。
争娃一只手按住女人的手,另一只手掏出自己兜里还钱后剩余的五十五元钱放到桌子上,然后坚定地对女人说:“车钱我不要了。我身上的这点钱也给你们,算是给这位兄弟的一点爱心吧!”
女人说啥也不要,她看着争娃,含着泪说:“这位大哥,你这么大年纪了还出来开着车拉客挣钱,日子肯定也不太宽裕,车费不要,我就感激不尽了。咋还能忍心收你的钱呀?”
争娃便板起了脸孔,认真地说:“咱都是农民。农民之间就更应该同情!再说了,水滴筹收到的那些钱,绝大部分不都是那些素不相识的、具有同情心的人捐助的吗?这点小钱就当我给兄弟水滴筹了!”
争娃说罢,急急地跑出屋子,骑上三摩一溜烟地开走了。
女人望着争娃的背影,喃喃一句:“世上还是好人多!”说着抹了一把眼睛。
尚文渊
2020.10.15

争娃憨厚的打扮。“他把自己收拾得特别引人瞩目,脚上穿着刚买的“老北京”布鞋,上身穿着带有风雨帽的土黄色皮夹克外套,虽然是大号,但还是被硕大的将军肚撑得饱饱的。下身的保暖裤上套着一条酱红色灯芯绒老板裤。”
细高个“身穿西装,左肩膀上挎着一个文明的挎包,一双浅棕色皮鞋擦得油光锃亮。”把一个精明算计的、在外工作的公务人员形象跃然纸上。
那一对去医院复查的夫妇,这样描写“走近一看,见是一对中年夫妇。男人拄着双拐,脸色虚弱,一副痛苦的表情,像个病人一样。女人背着背包,一副凄苦的模样。”
把他们凄苦的境况通过外貌描写,映衬出来,给争娃把他们送到凹凸村,不收车费,还把自己身上余的五十五元钱留给得病的那个大哥,铺垫得扎扎实实。继而不突兀,又令人感动!写得好!拜读学习了!o(* ̄︶ ̄*)o

争娃说罢,急急地跑出屋子,骑上三摩一溜烟地开走了。
女人望着争娃的背影,喃喃一句:“世上还是好人多!”说着抹了一把眼睛。
把农民对农民的理解,朴素的同情心,写得赤裸裸。感动!o(╥﹏╥)o
感谢尚老师支持山河征文,敬茶!远握!o(* ̄︶ ̄*)o

欢迎大家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