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蜀秀蓉城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蓉城】《中国诗歌史略》自序(随笔)

编辑推荐 【蓉城】《中国诗歌史略》自序(随笔) ————《从关关雎鸠到春暖花开》


作者:乂二 白丁,4.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66发表时间:2020-10-18 22:21:09
摘要:2000年动手筹备到2014年完成60余万字的《中国诗歌史略》耗时十余年,无机会出版,且将自序发于江山。

《中国诗歌史略》自序
   ——《从关关雎鸠到春暖花开》
   1
   从小学读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开始,每个国人差不多都读了几十首甚至几百首的诗词,每个人大概都会背诵几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之类的脍炙人口的诗歌名句。在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文化和历史的国度里,诗歌始终是一道绚丽的彩虹。令我们祖祖辈辈的从中汲取我们生存的给养和艺术的灵感,至今不息。诗歌——始终是我们民族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的支柱。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写作之间,偶尔会有意识,或者更多是无意识的引用几句,来增加我们语言或者文章的说服力或者其他作用。抑或是情感升华,抑或是画龙点睛,抑或是借题发挥,抑或是文采奕奕。功效不一而足。
   诸如此类: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篇》
   “蒹葭苍苍,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篇》)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国风•邶风•击鼓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大风起兮云飞扬”(刘邦《大风歌》)
   “山有木兮木有枝,我悦君兮君不知”(越人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上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纵酒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杜甫《赠李白》)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秋思》)
   “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于谦《石灰吟》)
   “人生若只是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拟古决绝词柬友》)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徐志摩《再别康桥》)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断章》)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顾城《一代人》)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北岛《回答》)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诸如此类脍炙人口的名家名句,如果需要说上三天三夜也无法说完。
   2
   诗歌起初是贵族的专利。
   也是贵族之间相互认定的一种方法。比如《诗经•国风•秦风•无衣篇》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伍子胥白发过韶关,逃到吴国,助吴王阖闾夺得大位之后,阖闾九年。吴王派伍子胥合唐、蔡之兵大举伐楚,五战五胜进入郢都,楚昭王逃亡。
   伍子胥的朋友申包胥到秦国求救兵,日夜痛苦,秦国不为所动。申包胥竟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终于被感动,后秦国兵士唱起《无衣》,申包胥立即擦干眼泪,整理衣衫,准备朝见秦哀公,因为他从这首诗,知道秦国同意发兵了。
   如果,你不是贵族,你就无法理解这种诗歌的含义。秦国用这首诗答复了申包胥,因为这首诗基本相当于秦国的军歌。
   虽然诗歌不断平民化的过程中,逐渐的“飞入寻常百姓家”,但是诗歌却在平民化的过程中,逐渐的迷失了自己。我们把我们伟大的诗歌丢失了!
   我曾经读过《诗经》、《全唐诗》、《千家诗》、《李太白集》等古代人的灵动,也读过徐志摩、戴望舒、席慕容等一帮现代人的跳跃,但是近三十年来,顾城新西兰自杀,海子山海关卧轨,北岛移民国外之后,眼下之中国谁还敢妄称诗人。
   《诗经》三百篇大多数作者已不可考证,仅有几首可以考证的,但是并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所以说,《诗经》时古代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但是到了《楚辞》和《离骚》之后,诗歌才有了个人名片。屈原之后,诗歌才明确有了个人的标签。可以说,屈原是中国第一位碑历史记载的诗人。
   诗歌从出现到春秋时期成熟,从《诗经》的首篇《关雎》开始中国的诗歌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体式从诗经到汉魏,又到唐诗、宋词、元曲中国诗歌的巅峰,唐诗该是中国诗歌巅峰之巅峰。又到五四后的现代诗,再到文革后,海子、顾城、北岛朦胧诗的是懂非懂,乃至今日之没落。中国的诗歌经历了怎样一个演变的过程,希望从这些阅读中给我启示,但是,没有。我只听见我内心的声音,诗在消亡!歌在迷茫!
   3
   那么什么诗诗歌呢?
   "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摘自赵缺《无咎诗三百序》。
   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而诗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孔子认为,诗具有兴、观、群、怨四种作用。陆机则认为:“诗缘情而绮靡”。在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后世将两者统称为诗歌。
   古时候,古代信息技术不发达,所以人们从这一个地区到那一个地区传递信息都非常不方便,于是他们将写好的诗编成歌,而诗歌就从人们的口中传递。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记载:“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记载:“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以入乐与否,区分歌与诗,入乐为歌,不入乐为诗。诗从歌中分化而来,为语言艺术,而歌则是一种历史久远的音乐文学。《诗经》是入乐歌唱的,严格地说它是歌,正因为如此,《诗经》被学者称之为我国音乐文学成熟的标志。
   诗歌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它来源于上古时期的劳动号子(后发展为民歌)以及祭祀颂词。诗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
   中国诗歌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诗经》→《楚辞》→乐赋→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近代诗、现代诗
   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其间有一个绝句叫:“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中的《关雎》《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
   4
   诗歌按音律分类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题材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机构,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后人统称为汉乐府。后来乐府成为了一种诗歌体裁。(1976年在秦始皇陵区出土了一件钮钟,上书错金铭文:“乐府”,2000年在西安秦遗址出土“乐府承印”封泥一枚,进一步肯定了这一史实,而非始于汉武帝时期。)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再如,绝句仅为四句两联,又称绝诗、截句、断句,平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从上到下,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共 943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篇《中国诗歌史略》自序:与其确切的算是诗歌史略简介吧?若要从短短的几千字和百余位诗人来摘录如作者所说的,窥一斑而知全豹,谈何容易?因为据历史记载的诗作,多为官方文献,且是有限的名人名章,太多的民间作品早已流失,比如一些经典的曲谱如今更是找不见光研究诗歌不惧穿透力,作为“史略"它就具有历史脉络,都有言简意深的特点,它不足以提取当时所有历史的全景及格局文学理论,其实作者本文文案它都属于中文系大学本科专业的必修课,我从年后听课记录的文史论笔录都多达20多万字文献量。当我看到这样的一篇史略简介,猛然吓了一惊,如若作为框架去补肉,我想没有一百万字恐怕阐述不全。因为中国文学诗歌,它走过了非常坎坷不平的道路,它包含着民族的兴衰与历史的演变。感谢赐稿蜀秀蓉城,祝笔丰词健,秋祺安康!【责任编辑:上官蓉儿】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官蓉儿        2020-10-18 22:25:42
  欣赏“关关雎鸠”开始到海子的“春暖花开。”
2 楼        文友:铁禾        2020-10-18 22:46:06
  时代在发展,诗歌在民间,虽说泛滥,却也有发光的好作品。
铁禾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