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浪花】三游长城记(散文)

精品 【浪花】三游长城记(散文)


作者:习之乐哉 举人,3396.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90发表时间:2020-10-20 19:58:51

【浪花】三游长城记(散文)
   很想把游长城的一些经历和感触记下来,作为多年后,年老体衰爬不动长城时的饭后谈资,当作一种美好的念想。总算起来,先后三次游长城。一而再,再而三,看看我对长城的这份登临之情,多么执着,多么神往。
   小时后常听爷爷讲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对长城有了太多的好奇和神秘遐想。上学时,又在课本上读到毛主席的诗词:“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诗句激情豪放,澎湃倾泻,一股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深深触动着一颗少年火热的心。爬长城始终是我永远的向往和梦想。
   梦想成真的那天,心里能不高兴么!一生有了登临长城的记忆,足够壮怀啊。
  
   一
   第一次游长城,于六年前的初秋,天气依然炎热,和我的心情一样。与大妹夫松一同来北京,看望先后来北京工作的外甥和女儿。两天后,松因事与外甥提前回去。我必须趁着这个机会,实现我游长城的心愿。
   没有经验,是从街面小广告上的“长城一日游”的电话里,联系上一辆旅游车。第二天一早,车到住宿处,车上已有三十来位旅伴了。当时心情是愉快的,精神是饱满的。车从海淀区航天桥一出发,导游便开始介绍去的景点和来回路径。开始一路算顺,车直达居庸关长城停车场。按导游安排路线和时间,根据体力自由活动两小时,上午十一点准时到停车场集合。
   前面就是仰慕已久的居庸关长城。据介绍,这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距北京市六十公里,距八达岭二十公里,是长城重要的关隘。关城所在的峡谷,以险著称,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远在八百年前的金代,就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称为“居庸叠翠”。
   抬眼望去,城墙内外,游人如织。当飞檐碧瓦门楼上镶嵌的“天下第一雄关”映入眼帘时,我立时被其宏伟气势震撼。爬上城墙第一道关口的城门上的“居庸关”三字,赫然在目,蔚为壮观,叹为观止。城墙上的游人仿佛是天上飘落下来的长长彩带,似波浪起伏,绚丽多姿。我在其上,颇有持着彩带舞的豪迈感。
   我攒足了劲,在游人中穿插而行,捷足先登,一口气爬到了西侧的第三个烽火台,也是最著名的烽火台。站在高处,凭栏而望,大峡谷,蕴藏着深深的幽秀;山峦重叠,树木葱郁,山花烂漫,景色瑰丽。脚踏在这威武壮观的古长城上,目视山下,心若波澜,澎湃起伏。看长城内外群山耸立,林海苍茫,思古幽情油然顿生。也许,我们已经忘记当年这个古战场上飞扬的胡笳羯鼓,闪烁的刀光剑影,但我们不会忘记,在历时两千多年间成千上万修筑万里长城的先人。他们惊人的智慧、坚韧的毅力、辉煌的创造力,再次让我感到了巨大的震撼和自豪。
   我在想,爷爷讲的孟姜女哭长城的凄美爱情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我望着长龙般,迂回而上的绵延无际的古长城,仿佛穿越到孟姜女那个朝代,看到了新婚三天的孟姜女,在长城哭喊寻夫的悲怆场景。我又矛盾了,孟姜女好在那时没有哭倒这万里长城啊,不然,一段历史奇观可能就荡然不存了。但调集多少民夫,耗费多少财力,牺牲多少生命,孟姜女之怨,又是千千万万人的眼泪啊。我在历史里冲撞徘徊,也许,历史就是这样给我们留下思考就足够了,想改变,都是枉然。
   我抚摸着历经千年沧桑的长城上厚重的城墙,深感有多少悲壮的故事在这里发生。孟姜女这个鲜活的形象,穿越历史依然那么生动感人。孟姜女能够枕着丈夫的尸体哭泣,可见这一女子的坚强的性格,人们欣赏的正是孟姜女身上这种坚贞不渝的爱情观,孟姜女理所当然地赢得了节义的光环,成为“英烈女神”,接受着人们的顶礼膜拜。一个烈女光辉形象在人们心中的确立,以及她对爱的痴情带给人们的震撼,也与长城同在。
   我在充满古韵的风景里,饱受感染,历史文化、绝世无双的风景,都令我震撼。在哪一个地方,哪一个国度,可以打开这样丰厚的历史典籍,可以用精美的风景包围自己啊,我爱你,源远流长的中国。
  
   二
   第二次游长城是2015年的初秋,在北京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结束后。我与来京执勤的同事小梁,休息时间搭车到朝阳区看望一下,在那里工作的女儿。虽然孩子来京多年,由于忙工作,一直没有抽出时间游一次长城,正好小梁也是初次,游兴正浓。上午十时许,我们三人轻装简行,驾车一个半小时行程,便到了居庸关长城脚下。
   开始,天气还是一片晴朗,没有看出一点变脸的迹象,三人兴致勃勃。一边沿城墙台阶攀爬,一边选择好景进行拍照。在第一个烽火台处,竖立着一块牌匾,上面有毛主席手书的“不到长城非好汉”,女儿拿着自拍架杆,我们三人在碑前留下了具有纪念意义的瞬间。
   正当快爬到第二烽火台时,天气忽然阴沉下来,似乎有雨的征兆,但看到很多游人还一直往上爬,小梁和孩子也正在兴头,也就没考虑很多,等爬到第二烽火台时,雨果真下了起来,先是蒙蒙细雨,烽火台避雨的空间不大,早被先上去的游客挤满,我们三个都没带伞。经商量,我们趁着雨不算大,赶快下山避雨。带着这个想法,我们三人没走来时的台阶,而是绕到城墙下,沿茂密的林间土路而下,这样可下得快些。雨中也忘不了仰视长城,那段足迹,留给了长城脚下,我们感觉这样游览长城也是很有纪念意义的。忽然间,大雨倾盆而下,瞬间看不清眼前的路。没地方避雨,参天古树下也显得无济于事,既然如此,赶紧冒雨而下。一鼓作气,等到了山下小旅游商店时,已淋成了落汤鸡,虽是初秋,暑气未消的季节,这时都冻得瑟瑟发抖。我们赶紧买了雨伞和厚实的衣裤,到卫生间换了下来。在原地避雨,望一片大雨渺茫的长城兴叹。等雨停了,已是下午三点来钟。算起来前后爬了有一个半小时的长城。
   这次游长城,小梁和女儿还是有些遗憾。我想,能够在游龙一般的长城上冒雨游走,就像随龙入海,起码也是沐浴清心了,我总是不想让遗憾破坏了游兴。其实,人生的行走,未必都是晴空万里,阴雨连绵,也是一种状态,想想,可能更难得了。
  
   三
   第三次游长城是去年十一月六日,正是秋寒渐冷的时节。我与第一次来京的老家大哥同行,算是陪大哥作向导,同游长城。不过这次准备游的是八达岭长城,我也是第一次。
   按预定计划,一早从永定门坐特12内,到德胜门转直达长城的公交车。六十多公里的路程,用了大约两个多小时,到了八达岭景区。由于初次来,结果提前一站从八达岭古长城下了车,以为这就是心目中攀登的长城。路边下车后,沿着路牌“八达岭古长城”的指引,哥俩一路徒步而进。遥望远处,崇山峻岭、深沟险豁,路两侧,茂密的枯枝败叶,荒草萋萋,没有游人,没有过往车辆,没有醒目的旅游标志,没有房屋建筑,没有看到心目中的游人如织的长城的模样。这时,越往里走,越寂静,越走越感蹊跷,大哥倒没怎样觉得,以为还没到地方,因为知道有弟弟做向导,错不了。心里正在犯嘀咕,一辆山东车牌的轿车,从身边呼啸而去,也许前边就会有了人迹。正好从树林里走出来一位老者,我顺便打听,前面是不是长城,由于我的模糊询问,老者一指前方,脱口说出:“还有二里来路。”
   这无疑增加了信心,二里路程,哥俩很快走过,在眼前闪出一个牌坊,上面写着“八达岭古长城”,为什么有个“古”字呢?为什么没有看到游客呢?前面接着是一个排球场大小的停车场,只有一辆刚才驶进的那辆车,和从车上下来的一对男女。过去一打听才知道,这确实八达岭古长城,平时没人来旅游,只有喜欢考古的人员,才在这里买票进去。这时,我也看到了眼前的一个孤零零的售票窗口,经过询问工作人员,才彻底弄明白,我和大哥走错了地方,包括那对开车进来的男女。望着身后那片幽深的大峡谷和那遥远处断壁残垣的古长城,情不自禁地一阵摇头唏嘘。
   既来之则安之,我和大哥在一面醒目的墙上,看了古长城的一段介绍,这里是八达岭古长城风景区,位于八达岭长城景区西南5公里处,这里崇山峻岭、深沟险隘,长城城关相连,墩堡相望,由于保存原始,虽然残缺,雄峰犹存,那断壁残垣,定位在一个“残”字上。残长城是历史的见证。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亲自率领大军东征,过黄河进山西,经大同克宣府,长驱直入,兵临雄关八达岭,冒死冲杀,死伤无数,久克不下。正愁肠百结,当地老者献计,转而偷袭石峡关,首将唐英中计离关,李自成趁隙破关而入,兵逼北京城。后人将此历史事件编成京剧,名为《三疑计》,广为流传。八达岭残长城风景区不仅见证了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也见证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为浩大的军事防御工程的修建。
   我和大哥说,咱不能算白来,这毕竟也是一段有历史传说的古长城。从山下也隐约看到了高山峻岭之巅的那段传奇古长城。可谓风光无限,正如《野“长城”》诗句中描述的,“昨天今日此山中,古长城上盔缨红。沙场征伐今不见,自然依旧笑东风”。我和大哥在这里留了个影后,旋即赶回来时下车的公交站,等原路车已到,哥俩才又坐了一站的里程,来到真正攀登的八达岭长城景区。
   我想,虽说以为误入古长城景区,走了弯路,其实,真正的收获,正是这次古长城之旅,让我知道了更遥远的发生在古长城上的那段春秋历史。我想起了“曲径通幽”的词语,越是少有人至的地方,可能被发现的东西就多。读这段古长城,仿佛翻阅了一页蒙尘的史书,自己有着从古代而来的行程体验。
   我想起了曾经读过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一段话: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我明白了,之所以游古长城者少,那是因为山高路险,而真正给人震撼,奇伟和风光无限的,正是这人迹罕至所在啊!我突然萌生了下次单独攀爬古长城的想法,去寻觅那千年遗留的辉煌与悲壮的历史。
  
   四
   到达八达岭长城脚下,已是近中午十二点了。景区停车场和周围卖旅游品的店铺,小吃部,琳琅满目,游人如织。我和大哥商量先随便找个馆子吃点饭,再爬长城。天气开始变凉,找了个附近看似比较正规的店,里面吃饭的人却稀稀拉拉,没多少人,也没过多考虑,找了个地方坐下,就要了两碗炸酱面,毕竟也算北京的名吃吧。登长城,吃名吃,一碗炸酱面,与长城结了缘分。记忆就是这样奇怪,每当想起炸酱面,一定会在眼前蜿蜒一段长城。吃饭时,老板凑过来,说道,当年修建这长城的民夫就是吃着这炸酱面干活的。我知道这是戏言,找个乐子而已。我想,民夫能够啃个凉干粮就不错了,哪得这美食啊。我们想到民夫的吃饭,的确也算是最深刻的“怀古”了。
   据介绍,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是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八达岭长城为居庸关的重要前哨,古称“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防守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守疆保国的战略,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摆出去的阵势,一目了然。就像我们看到的“楚河汉界”的中国象棋的棋盘,智慧在鲜明的拼杀里,而非在阴沟暗槽中。长城,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形神具备的壁垒。
   虽是到了太阳偏西,这里的依然人山人海,上山的,下山的络绎不绝。哥俩跟着上山的游人,一路边走边看,沿路两旁的店铺很有地域特色,长城饭店,长城纪念品店,长城衣帽,长城手套拐杖……皆冠名“长城”二字。我不把这些看作是单纯的商业行为,能够为宣传长城做点事,多么好啊。大哥兴趣很浓,不时用手机拍景自娱。有名的望京石赫然出现在八达岭关城东门外,天然的花岗石上“望京石”醒目耀眼。由于没有找导游,哥俩就随着游人,开始进了关城。
   关城设东、西关门。万历十年立西门,门额书“北门锁钥”,均保存完好。关城内登城入口处的马道旁,有五尊铁炮,介绍说是为明代崇祯十一年(1638年)制造。大哥欣喜地站在铁炮旁,让我给他用手机留下了一个个很自豪的瞬间。
   登上关城的城墙,这时,天气突然冷了起来,但游客沿东西城墙分两路而上,明显看出,向西的人少,背阴,太阳照不到。向东的人多,朝阳,相对比较暖和,后来才知道,之所以向东的人多,因为东面这段长城,是万里长城最具标志性的一段。在书本画面上,在人民大会堂的壁画上看到的,都是这段长城。
   我和大哥沿东面城墙拾级而上,崎岖蜿蜒,忽高忽低,平缓路段过后,接着又陡峭险峻,由于我的恐高,紧紧抓着城墙铁栏杆慢慢攀登,大哥走得快,边走边手机拍照。放眼远望,山连山,城连城,既像地球上的飘带,又如银色巨龙挥舞,威武壮观,恰似一幅华夏民族壮丽的不朽画卷。
   大哥提前爬到最高处的烽火台,我随后战战兢兢地也登了上去,夕阳西照,景色迷人,回首俯瞰长城,犹如天梯,直入云霄,天梯的每一节段,都是密密麻麻的游人。这时一股冷风吹面,顿感满身凉飕飕,不觉已在长城上漫游了两个多小时,眼福尽享。
   不见当年烽火狼烟起,但心中深刻记着在冷兵器时代,曾经遭受的侵扰,如今,守疆保国,再也不靠这些烽火报警了,但警惕强敌亡我之心,还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或许,这就是那些烽火台还幸存着的象征性作用吧。
   下午三点来钟,哥俩准备原路返回,在城墙内走的途中,大哥说,刚才来时,看到了城墙下的一游览处,是一块竖立的碑文,上面仍是毛主席的“不到长城非好汉”碑文,大哥想去留个影,但不知什么原因,唯一下去的通道关闭,只好在城墙不远处,大哥手机拍下了具有纪念意义的“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雄壮碑刻。
   回到景区售票口附近,我和大哥又参观了“长城纪念馆”,对八达岭长城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三游长城令人难忘,但游兴未尽。如果有机会,我还要重游长城,而且,更想去的就是那段古长城。
   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是智慧和力量的结晶,是人类建筑史上罕见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是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和平的坚固屏障。万里长城的修筑虽然给当时的劳动群众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但并未因此而失去它重要的历史意义。它是劳动人民用血汗和生命换来的,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卓越的创造力量,不愧为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更是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
  
   记得美国诗人佛罗斯特有一首诗,说到森林中有两条小路,他选择了一条,却不免好奇,如果踏上的是另一条路呢?会有更迷人的风景吗?会有更平坦的地面吗?会有更柔软的落叶吗?会有更响彻云霄的鸟鸣或更为柔和和芬芳的清风么?啊,我要感谢我登临长城走过三条路,每一条路上都有精美的风景和惊奇,起码有过我的足印,没有了遗憾,没有了选择的恐惧症,有的是丰富的经历。阅尽长城秋色,不虚此行,不枉前行。
   “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三游长城,顶三个好汉了。
  
   原创于2018年4月3日,2020年10月20日首发江山文学
  

共 582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篇游记,写法特别,不仅表达出对长城的人文思考,还让我们见识了每一次游览长城的不一样见闻和经历,读着,有身临其境之感,有随行一路的痴情。第一次游长城,解读那个哭长城的故事,感受长城所包含的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目睹震撼心灵的精美风景。第二次游长城,天公不作美,一路大雨倾盆,但在却悟出了深刻的人生道理。多少次游长城,哥俩无人带领,盲打莽撞,居然去了古长城,,读出了一段历史之“残”,翻开了被蒙尘的一段历史。折返回来,终于在午间抵达很多人都游览的长城段。商品,沾着长城字样的光,好卖。看到了“北门锁钥”,还有具有历史感的五尊大炮。还有那句最让人生发出自豪感的“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名句。是啊,作者三到长城,足够虔诚的,起码做了三回好汉,值得啊。与一般的“游长城”散文相比,作者的写法真实,写了三次游览,每次都要新颖感,不雷同,真实很难得的。每次游览,都有发现,更有感悟。体现出好的散文的特色。我也游览过长城,是在北京的慕田峪一段,至今难忘,我为那烽火台,为那屯兵池叫好,至今不忘,很多创造,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好文章,推介观赏。【浪花诗语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1025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10-20 20:20:15
  一女哭长城,去看泪河滂沱;冒雨登长城,见识了古长城;登上八达岭长城,真实地当了一回好汉,值得了。经历足够丰富,俺羡慕了,因为俺就登了一段慕田峪长城,小巫得看看大巫了啊。好文章,力荐之。感谢投稿浪花,希望精彩不断。问候作者,谨祝笔健。
怀才抱器
回复1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0-10-20 20:29:26
  怀才老师辛苦了,牺牲晚上休息时间为习之精彩编按并给与悉心修改。习之鞠躬致敬。这篇小文虽不成熟,但也倾注了真心写实。三游长城,虽然过去几年了,那情那景依然历历在目,我只想记录下来,与文友分享。文中还有很多不足指出,还望老师多多指点修正。遥祝老师保重晚安,有礼敬茶了!
2 楼        文友:罗莲香        2020-10-20 20:53:38
  三游长城,三次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体验,不同的感悟,真棒!初游,风轻云淡,望断南飞雁。怀古抚今,雄奇壮美的风景尽收眼底。再游,天公不作美,大雨滂沱,雨中的长城让你沐浴清心,进而产生哲思。三游长城,误打误撞,到了古长城旧址,游人稀少,乃探险者去处,却觉得别有胜景,蒙尘的历史重读,也是难能可贵的收获。习之文笔灵动,词采丰盛,表达酣畅,读来尽兴,回味弥甘!赞美文,问候习之晚上好!
回复2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0-10-21 08:49:30
  非常感谢香香老师到访小文并精彩点评。没去北京前,最令人向往就是长城了,梦想有一天登上长城,该是多么自豪。游长城如愿以偿,而且三游长城,每一次游,都有不一样的感受。有机会还要去,希望在八达岭长城遇见香香老师,哈哈!遥握秋安!
3 楼        文友:岚亮        2020-10-20 20:57:05
  不到长城非好汉,去了三次长城,顶三个好汉,让人信服。小时候,常见有唱长筒的人(又说唱道情的)来院子里声泪俱下地唱道:正月里来是新春,家家户户挂红灯。人家夫妻团圆聚,孟姜女的丈夫筑长城。唱毕,大家就给她粮。大人告诉我,那叫哭长城,真可怜。后来,我去了一趟八达岭,走过没留下一个文字。今见大哥佳作,有重游三次之感。多谢分享,点赞!
回复3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0-10-21 08:54:27
  谢谢岚亮老师留言雅评。是的,我们这个年龄,小时候都有一种长城情节,因为上学时读过毛主席的“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诗词,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家喻户晓。登长城时一种梦想,梦想的实现,更是一种自豪。遥祝老师笔键文丰!
4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0-10-20 22:12:02
  都去了三次了,我还一次都没有过,真的挺遗憾的。老师的三次游览,都各有不同,心情上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热爱长城的初心始终不变。长城是我们国家的标志,无论从精神上,还是从人文上,老师的一颗心也正是基于这一点上。我也想去感受一下,争取第一次。心中有风景,风景在心中,还是先从心里出发吧。读老师的好文,先感受一下,做一下准备。
回复4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0-10-21 08:59:03
  谢谢孤独老师分享长城小文。孤独老师时大森林的守护者,对茂密的森林有着浓浓地深情。而且写出那么多发自肺腑的森林美文。老师有着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赤心。我想,等老师实现登长城的愿望是,肯定会有大作奉献,期待这一天。遥握紧紧!
5 楼        文友:李湘莉        2020-10-21 07:41:11
  “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话不知激励多少人非要去长城看一看。我也曾经到过长城一次,遗憾的是我没有爬上去。当时还是二月份,天冷,刚一到长城下,只听得风呜呜呜,我刚好感冒过后,脚还在发软,听到这风声脚更软心也虚,我只好坐在山脚下帮大家看行李。现在回想,我真是孬种啊,当初为啥就不咬紧牙关爬一爬呢?哪怕在周围转转也好啊。后悔呀!瞧习之老师孜孜不倦,三爬长城,三次不同的见闻、经历与感悟,真好!看来习之老师一定还会去爬那“残长城”,到时又会有一篇别样的长城文呈现给我们,期待!遥握问好,谨祝秋祺!对啦,再游残长城里别忘了吆喝一声。
回复5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0-10-21 09:04:53
  谢谢莉莉老师真诚点评。莉莉去过长城,但没有亲自攀爬,真替莉莉遗憾。毕竟见到了雄伟的长城,也算如愿。可以说,最美应是古长城,只是习之也没有亲自攀登,只在山下仰望轮廓。希望有一次,能在攀登古长城时,偶遇莉莉,那该是多么浪漫无比的幸事啊,期待梦想成真。遥祝精品再现。
6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0-10-21 18:53:41
  三游长城,仍余味未尽,看来长城的底蕴不是走马一观,就能了解的,想那先人,炉火烈日,子承父业,筑长城壁垒。想那金戈铁马,英雄儿郎,鏖战长城脚下。想那戍边将士,舍家离妻,坚守寒风雪野。我们无不震撼,无不敬仰,无不赞叹。长城是国人的骄傲,是民族精神,是国魂。本文三去长城,探寻的就是伟大,历史和民族精神。不到长城非好汉,三上长城,神往执着,为“当做一种美好的念想”,为当一回心理上的好汉,感悟中华民族伟大历史的史诗。欣赏本文,感情丰富,笔墨生花。
回复6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0-10-21 19:36:28
  感谢天马老师到访并作精彩点评。是的,长城是民族的精神体现,是国人的骄傲,能够登上举世闻名万里长城,作为本人,深感自豪,有一种壮志凌云的英雄好汉之感。长城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史书,三登长城,只是万里长城的开始,是这部书的扉页开篇,我们要世世代代地读下去。致敬秋安!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