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夜访一斗水(散文)
一斗水,一个藏在云台山深处充满传统气息的古村落。
来修武十多年,早就听说一斗水的名字,却未曾谋面,而关于她的故事一直在心底珍藏,向往已久。去年八月份,倒是陪客人路过一次一斗水村,可惜没有去村里停留,不能不算作遗憾了。
上周末下午,虎哥相邀县作协文友和《百家岩》的作者一同去一斗水采风。于是,欣然前往。五点半左右,从城里驱车直奔云台山脚下的七贤镇。因为,到那里还要与朋友王永生会合。
六点多,我们顺利抵达七贤镇,见到了王永生。寒暄几句,他说,他朋友给他取棉袄了,一会就走。听后,我暗自好笑,心想这才几月天啊,至于穿棉袄吗?王永生见状,似乎看出了我的心事,倒是很平静地说,山上气温比下面低呢,到了山上你就知道了。
逗留了片刻,我们接着继续上山。此刻,天色已晚,车窗外的群山黑黝黝的,远没有白天那样的苍翠挺拔,却愈加神秘莫测。越往上走,车辆越少,可能十一黄金周之后,景区旅游人不多的缘故,除了偶尔对面呼啸而过的车辆外,盘山公路上车子很少。
开车的王永生文质彬彬,做旅游工作。同车的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姓崔,名恒浦,在县医院工作,兼任《百家岩》平台编辑。一路上,永生侃侃而谈,聊了许多关于云台山和一斗水的故事。
据他介绍,一斗水村位于修武县西北部的太行之巅,云台深处,距茱萸峰景点向北五公里,系修武、辉县、陵川三个县的交界处,海拔1100多米,犹如世外桃源。小村群山环抱,风景秀丽,许多石头房子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小河曲折,石桥古朴,四周山坡上有开辟的梯田,好像一幅风光旖旎的油画。全村有3个自然村,55户、200余口人,平日里鸡犬相闻,民风淳厚,因村西北处坐落在豫商旅古道----白陉上有一泓清泉,深二尺许,如斗粗细,行人至此,人困马乏就此汲水取饮,虽然一次只能取水一桶,但常年不干涸,故村名为一斗水。自古以来便是清口古道上的重要客栈,原有出口店、中间店、后店、李家大院、贾家大院、关帝庙等古建筑。现遗存有斗水泉、神女洞、牤牛山等旅游景点,是一处难得的户外休闲之地。2013年8月,一斗水村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为中国传统村落。如今,一斗水与长岭、平顶窑、双庙等“藏在深闺”的几个古村落在修武“美学经济”引领下,在全域旅游带动下揭开了神秘面纱,百年古宅、老家味道、乡愁情思引来省内外游客络绎不绝。
听了他的叙述,让我更进一步加深了对一斗水的认知,真想早一点一睹她的芳容,感受一下她的静怡和闲适,眼前仿佛浮现了那炊烟袅袅的山里人家,还有那古桥、老树、黄狗……当然,尽管相见心切,可这次是夜里来访,也只有等到天明了。
虎哥、进才、末已、建设四位老兄同乘一辆面包车,巧合的是四人都姓王,大家戏称他们为“四大天王”。两辆车是一前一后,在群山中穿行。问宿山村里,人烟断复连。晚七点多,终于平安抵达目的地----一斗水。另外几个文友已先期抵达。等进了村边的停车场下了车,才发现永生说的对,山上的确冷许多,后悔自己真是没有经验,提前也没多带些衣服来。环顾四周,感觉山村真的不大,灯火很少,四下里很是寂静,远没有城里热闹喧哗。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安歇的云水农家宾馆早早就生起了一盆炭火,围着红红的炭火而坐,顿觉增添了几多暖意。别说,不大的小院一下子来了十几个人,顿时热闹起来。农家宾馆的女主人慌着下厨炒菜做饭。进才兄特意从山下捎来一条别人送他的八斤多重的大鱼,据说是从丹江口水库里面钓的。看来,晚上有口福了。听说,进才兄他临来前还在采风群里赋诗一首,道是:晚上居深山,朋友设鱼宴。深秋气节爽,畅叙求美满。
晚上八点半左右,终于开饭了。由于人多,安排两桌坐下。等菜上齐,倒酒开吃。酒是行生兄捎来的衡水老白干,酒香四溢;菜有末已兄带来的黄瓜和烧鸡。看吧,灯光下,群贤毕至,美酒佳肴,山村夜宴,觥筹交错,快哉美哉,真是不负此良夜。我与田兄、乃谦、末已、建设、虎哥、恒浦和永生同坐一桌。由于虎哥这两天因小恙不能喝酒,永生也不喝酒。对面的小玲、艳琴和红卫三个女文友与行生、保利、进才、陆成几个老兄坐另一桌,倒比我们这一桌热闹。推杯换盏,酒过三巡,田兄因还有朋友等他,提前离开。随后,几个人轮流敬酒过圈,喝得是人人逸兴遄飞、红光满面,个个神采飞扬、妙语连珠。
不觉中,又到了每天百家岩群“老槐树下讲故事”的时间,本期主讲人红卫通过手机在群里声情并茂地开讲了:“百家岩的各位老师,各位文友:大家晚上好!今晚有幸在一斗水村给大家讲一讲一斗水黄龙潭的传说。话说,一条季节性河流从一斗水村中穿过,顺着河道出村,向南行约三里左右就走到了河的尽头,这个地方叫大龙口。河水在这里跌落,形成瀑布,叫大龙口瀑布;瀑布下注成潭,潭水呈深蓝色,深不可测,这就是黄龙潭,为什么叫黄龙潭呢?因为据说里面住着一条掌管此地降雨的黄龙……好啦,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这里,感谢大家的聆听,谢谢大家,晚安。”红卫的故事带着太行山村浓郁的味道,飞越了崇山峻岭,传递着、感染着听故事的每一个人。说真的,在一斗水村聆听有关一斗水黄龙潭的故事,真是让人难忘和幸福。
故事结束了,大家还余味未尽,不知是谁提议,大家又一致推举王永生讲故事。毕竟,永生在百家岩群讲故事是出了名的。于是,十几个人又围着炭火,饶有兴趣地听永生讲《白猿复仇》的传说。此情此景,让人不由得想起了昔日围炉夜话的温馨场景。期间,好客的女主人拿来了几个蒸馍和小红薯让我们烤着吃。由于我当天中午喝了点酒,晚上又连续作战,不胜酒力,困意来袭。在红红的炭火映衬下,蒸馍焦黄焦黄的,等蒸馍烤好了,我学着他们也吃了半个烤馍,虽然有点烫手,但烤馍真是香啊。而永生的故事情节曲折而精彩,让大家听得是如醉如痴。临近夜里十二点,寒意阵阵,我终于坚持不住,有点昏昏欲睡了,遂起身回房间睡觉,并与大家约定明天一早起来,到村里转转。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在山村一斗水留宿,现在想来也是件挺惬意的事。此刻,不由得让人想起李白的《夜宿山寺》,高卧于海拔一千余米的一斗水村,多少有点“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了。也许,真是太累了,进屋后我躺在床上,盖了两床被子和衣而睡,也没有感到山里的冷。
啊,一斗水,期待今夜在梦中与你相会。
202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