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敏思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敏思】用生命证明(散文)

编辑推荐 【敏思】用生命证明(散文) ————纪念志愿军战士我的父亲


作者:彭楠 秀才,1679.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52发表时间:2020-10-22 08:53:30
摘要:以此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一
   打小,我就以父亲是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而自豪。而且,父亲的这段光辉经历,也是照耀我出身不好阴霾天空中的阳光,支撑着我脆弱的童年时光。父亲身着军装的英俊的照片,是我儿时的炫耀。
   那是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支持南朝鲜政府,发动侵略北朝鲜的战争。同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打响了抗美援朝的战争。
   24岁的父亲,是在1950年冬,响应国家“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欣然与同乡邓纯古、陈光盛、丁清廉、刘欢乐、刘祖德等人报名当兵,参加“抗美援朝”。
   据我母亲说,父亲出征时,母亲正怀着我的姐姐,与我大姑母一起把父亲关在屋里,不让父亲参军。是呀,父亲这一去,是在异国他乡跟美国鬼子打仗,生死难测。父亲也是泪流满面,一面是娇妻的挽留,一面是祖国的召唤,最后,父亲破窗而出,毅然决然奔赴朝鲜战场。因为,出身不好的他,更是需要用行动,不,是用生命来证明自己。因为,父亲的祖辈都是受苦受剥削的贫穷人家,只是在我爷爷手里,经商有方挣了些钱,过多地买了些田地耕种,并没有去剥削过其他穷人。没想到这些田地,把家里人带进不好的成分中。
   父亲于1951年3月跨过鸭绿江入朝,被编入47军139师参加指导培训,约8月份,父亲因文化高,被分配到415团通训营。入朝后,在美帝国主义发动1951年秋季攻势的战斗中参加了三次战斗(3381二次攻击战,一次反击战)。
   在战斗中,父亲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出生入死。父亲亲眼看到在身边倒下的战友不少于十人。这时候,心里才不像战斗刚开始时那样害怕了,哪管他枪林弹雨,端起枪,瞄准敌人就打,直到打得眼睛都发红了,才解恨。战斗结束清理战场时,发现一个现象,有的战友纷纷从敌人炮轰时炸起的泥土中冒了出来,与敌人横尸遍野形成强烈的对比。有战友形象地总结为:有人死了没土埋,有人土埋却没死。
   后来,父亲得知,同乡刘欢乐在战斗中牺牲,刘祖德在一次战斗中腿部负伤被送回了祖国后方,更是激发了父亲的战斗激情,发誓要为同乡为死去的战友报仇。
   秋季攻势结束后,随部队退出战场,进入整训。军委号召部队进行学军事、学文化,扫文盲运动,我父亲那时还算是一个有文化的兵,当上了“文化学习辅导员”,但汉语拼音,还只能是“现买现卖”。学员们都亲切地喊父亲为“刘老师”。
   在学习时间之外,父亲还清晰地记得最有趣的事是玩游戏刮鼻子。游戏的赢家刮鼻子,输者被刮鼻子,玩得非常开心,特别是在节假日。当官的输了同样要挨刮,不过可能被刮得轻一点。而对其他战友就不一样了,有时刮得对方出血,不过,大家还是以此为乐。
   在野外作业时,父亲和战友们一起克服滴水成冰的冬春;熬过汗充夹背的酷暑,还唱着响亮的歌。“通红的太阳火热的天,志愿军练兵在朝鲜,从这边到那边,从山沟到山巅,嘿嘿!练爆破,练投弹……”只有歌声响彻山谷,没有叫苦叫累的声音,并且纷纷喊出口号“要练好本领打好仗,来感谢祖国人民。”因为,那时候志愿军的物质生活待遇,远远超过了尚在解放后百废待兴中的祖国人民。
   1953年,美帝国主义疯狂叫嚣,要在朝鲜西海岸登陆。我父亲跟随部队经过七日七夜奔跋到达西海岸的最前线,海岸沿线,暗礁林立,有的是钢筋水泥建筑,有的是被志愿军打坏的敌人坦克做的,有的是用水泥石块围砌而成的。
   父亲是个高中生,有文化且喜欢写点诗歌,有浪漫主义情怀,在战斗休息之余,在日记中写了一首《纪念‘七一’歌颂汰香山》的诗歌:
   汰香山、汰香山,朝鲜西海岸的最前线/七天的奔涉,七天的疲劳,心间盼望着汰香山/当我投入您的怀抱,靠到您的身上,我感到无尚的荣耀/当我看到您的雄伟,闻到海水的声浪,我心里有无穷的感想/啊!久闻的汰香山,您是站在大地的当央,海水的身旁,高高耸立,巍峨雄壮/啊!可爱的汰香山,军事要地的汰香山!/敌人在幻想,美帝在叫嚣,时刻想进攻北朝鲜……/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和平的保卫者,哪能让“六·二五”重演,/我哥哥的仇未报,同胞的恨未雪,我哪能让它的血手最来伸张/啊!世界人民在支援我,和平的旗帜在向着我/啊!祖国人民在盼望着我,马特络索夫式的黄继光在推动着我/我决不能忘掉千年的仇恨,/也不能辜负人民的寄托/我要坚决守住汰香山,与敌人英勇博斗/几时消灭了敌人,几时就下山
   在朝鲜那似长又非长的四个年里,在敌人的坦克大炮、溜弹炮、飞机的狂轰滥炸朝鲜的土地上,可以说没有什么后方与前方,到处都可以闻到火药味,随时都有牺牲的危险。可在父亲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今天没死,明天仍要继续战斗,不打败敌人,赢得胜利,决不退兵。
   那时,我父亲拟了一副生为自勉、死为自挽的对联,表达了自己的决心:
   我要生,被迫以生,赖人以生,在旧社会受欺压,如牛似马二三代,何足以生,生不如死。
   谁怕死,抗美而死,授朝而死,为新中国谋幸福,保家卫国亿万年,正义而死,死亦犹生。
   父亲命大,没有牺牲在朝鲜战场。
   1954年9月25日,父亲随47军凯旋而归。胜利回国告别朝鲜军民时,朝鲜人民扶老抱幼,争相与中国志愿军战士握手、拥抱,热泪流尚相送的温景,使父亲也是忍不住热泪盈眶。
   当父亲跨回鸭绿江祖国的土地时,祖国人民挥舞各色新旗,高举“热烈欢迎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归国”的红幅,高歌欢唱的雀跃形象,使父亲和战友们感到无比幸福与欢畅。
   祖国亲人亲切的面孔,不由得勾起了父亲的思念之情。想起了家乡,想起了四年杳无音信的亲人,老母亲,妻子,还有小宝宝,其实应该不是小宝宝了,而是四岁的孩子了,只是不知道是男孩还是女孩,会不会叫爹爹呢……父亲的心里顿时百感交集,而又归心似箭。
  
   二
   父亲在朝鲜的这段历史,四年的时间,经历了无情战争生与死的考验,磨练了他军人的使命感,形成了军人以服从为天职的良好意识。他把这种天职带到了后来的工作之中。
   父亲于1956年3月编入复员团,期间因肛门浓肿,病情一天一天加重,被送进了169陆军医院做手术。因为住院治疗,耽误了随复员团分配广州某工厂的机会。听到战友们随复员团奔赴新的工作岗位去了时,父亲十分着急,要求立即出院,跟随复员团的战友们去工作。可是,师队列科的答复是:“你出院后,是要安置的,当前你还不要考虑工作问题,以防病情加重,应安心休养好……”一个多月后父亲出院了,没能随复员团分配到广州,而是带着工作介绍信到长沙“转建委员会”,当天由长沙“转建委员会”批转湘潭市“转建委员会”,被分配到了湘潭市。父亲服从了这一分配,于1956年6月1日,愉快地到湘潭市建设银行下摄司支行报到,开始了新的工作。
   1957年,在社会主义再教育运动中,父亲被派往湘潭专署工作组,奔赴茶陵县七地乡搞社教工作,再教育完成后,专署的同志回潭去了,把我父亲一个人丢在茶陵多干了近一个月,父亲还是服从了,没有任何怨言。
   1959年,财政税务银行合并,统称湘潭市金融局,安排父亲搞税收工作,父亲欣然接受。1961年财税分家,父亲被安置在税务局下摄司税务所,后又成立岳塘税务所,下摄司仅是一个征收点,父亲在点上工作,征管范围很大,有长城公社、昭潭公社、先锋公社,三个公社共20多个大队的社办企业(红砖厂、碾米厂、榨油厂、猪宰厂)。可税收工作人员由原来建所的三人减少到二人,工作任务很是艰难,父亲不但没有别的想法,相反,还拟了一副对联勉励自己:潜在力量挖不尽,龙腾虎跃干革命。把自己的名字镶嵌在其中。同时,税收热情不减,有诗歌为证:
   太阳当空照,暴晒似火烤;
   空气如窒息,树梢也不摇。
   汗珠任你淌,路途何惧遥;
   税收任务重,万难排九宵。
  
   以上父亲的工作经历,是从父亲的回忆录中摘取的。
   我出生以后,同样感受到父亲服从组织的军人习性。
   1968年12月,由于地主出身和曾被国民党部队抓过“壮丁”,政治运动的浪潮把我父亲下放到攸县网岭五七干校进行劳动锻炼,后又转到攸县二中进行思想检查交待。在清队回家近五年的劳动锻炼中,大部分的时间父亲被安排在外参加兴修水利、公路等。其实,这种工作离家远,劳动强度很大,队上社员不习惯在外的生活,一般不愿意去。只好安排父亲去,让父亲得到更好的思想改造。父亲却很乐意,他觉得这样工分又赚得多,比在队上出工的全劳力的工分还多。在这段劳动中,父亲生活照样过得很舒畅,有诗为证:
   胸怀壮志修河坝,
   天大困难脚下踏;
   不怕石块如刀锋,
   那怕巨石千斤大。
   钢钎铁锤叮当响,
   万炮齐轰震地塌;
   装呀推呀日夜干,
   定把石山搬掉它。
  
   1974年3月落实政策,父亲重又回到了税务局,安置在郊区财税站,负责霞城公社内的税收工作。我看到父亲依然精神抖擞、依然平和如初地投入到税收工作当中。父亲的这次服从,是最愉快的一次了。
  
   三
   我不记得是否要求过父亲给我讲朝鲜战场的英勇战斗故事,因为在我的印象中,没有这些记忆。或许父亲是个低调而沉默寡言的人,不懈于跟儿子胡吹什么;或许父亲当年参加志愿军去朝鲜的动机,被那个突出阶级斗争的时代所歪曲,不想过于渲染吧。
   虽然父亲没有把在朝鲜战场的故事拿来在生活中给我讲,但是,父亲挂在家里墙上的志愿军战士的照片,一直是在证明着父亲的军人身份,而且,军人作风在我的生活中却处处体现。
   有人称父亲是最可爱的人,才让我想起,父亲曾经也是志愿军战士呢,也在朝鲜战场浴血奋战,为的是保家卫国。父亲的这段历史我是很清楚的,也是我引以为荣的;而且,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文章,也曾在教材里学习过的,写的就是志愿军战士在朝鲜的英雄事迹。然而,我却从来没有把参加过抗美援朝,像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一样的话务兵的父亲,与“最可爱的人”联系在一起。现在想来,觉得很不可思意。
   如果一定要找出“没有想到”的理由,那就是,父亲太严肃太严厉,没有感觉到他的“可爱”之处。
   我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从小到大就只觉得父亲对我很严。虽然是父亲中年得的儿子,可是并没有多少受宠爱的样子。记忆中能够记起的还是那些板着脸孔的训斥,被其追赶的场面,再就是动粗的时候等。那些场面实在说不上有何可爱之处。
   凭我幼小的理解,天下父亲或许都是这个样子吧。因为,我们那时候的小伙伴,几乎没有不挨父亲打的。有的已经成家立业的儿子,尚要被老父亲拿扁担追打,像这种不用工具仅用手打的,算是无伤大雅的了,就像是家常便饭一般习以为常。或许,天下父亲就应该是这个样。所以,尽管对父亲说不上“可爱”,可也没觉得“可恨”。
   稍稍长大些,知道父亲当时的历史处境,那种心境下的情绪都是可以理解的。母亲说,不要记恨你爸爸,他的心情不舒畅,他是希望你有出息的。
   再大些的时候,知道父爱如山的道理。父亲的感情总是很深沉,他信奉的是“严是爱,松是害”的家训,还传承着“不打不成材”的思想。所以,当他的手举起来打时候,认为是神圣的责任;当他保留着军人的威风时,认为是保持威信与尊严的需要。
   尽管心里明了父亲的行为出发点是善意的,可是,并没有因此而增加多少亲切与可爱。
   时光荏苒,儿子家成了业立了,父亲满意了,脸上的笑容才多了起来;或许是父亲的年纪大了,没有那么些精力来训斥来动粗,也就温和了许多;也或许是“老小老小”的规律,使得父亲的脾气性格变得像孩子一样了吧,父亲对很多小事情感到满足,且由衷地高兴。
   直到有一天,女儿说我像父亲一样严肃严厉,一点都不可爱,我才想起父亲。我想起,在我23岁入党时,父亲笑了;我在28岁升职时,父亲笑了;在我实现人生每一次跨越时,父亲都会笑,似乎是完成了他没有完成的人生使命,从而发出满意的笑容。
   我早应该悟到,我是父亲的独子,是父亲生命的延续,他对我的严厉,实际上是在寄予某种希望,是生命的证明。我应该明白,军人出身的父亲,总是坚毅、刚强,甚至是不近人情。其实,父亲的心格外的柔软,情感十分地丰富,对妻、儿充满了爱和责任。可是,父亲的表达方式是军人式的,就像战场上看似无情而生硬的面孔,其实蕴含着大爱的成份。

共 490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汰香山、汰香山,朝鲜西海岸的最前线/七天的奔涉,七天的疲劳,心间盼望着汰香山/当我投入您的怀抱,靠到您的身上,我感到无尚的荣耀/当我看到您的雄伟,闻到海水的声浪,我心里有无穷的感想/啊!久闻的汰香山,您是站在大地的当央,海水的身旁,高高耸立,巍峨雄壮/啊!可爱的汰香山,军事要地的汰香山!/敌人在幻想,美帝在叫嚣,时刻想进攻北朝鲜……/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和平的保卫者,哪能让“六·二五”重演,/我哥哥的仇未报,同胞的恨未雪,我哪能让它的血手最来伸张/啊!世界人民在支援我,和平的旗帜在向着我/啊!祖国人民在盼望着我,马特络索夫式的黄继光在推动着我/我决不能忘掉千年的仇恨,/也不能辜负人民的寄托/我要坚决守住汰香山,与敌人英勇博斗/几时消灭了敌人,几时就下山”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日的前夕,我们读到了这首一位志愿军战士在硝烟滚滚的战场挥笔写就的充满革命英雄主义豪情的诗歌。没错,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诗歌,好过那些无病呻吟百倍、千倍!同时,我联想到了一部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的代表作《钢铁是怎样练成的》。是的,这位豪迈的战士,正是作者的父亲。他因为自己家庭出身不好,因为被国民党抓过壮丁,同时因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自觉,不顾身怀有孕的娇妻的挽留,毅然报名参加志愿军,拿起钢枪打击侵略者并主动投身革命军队和战后新中国和平建设的大熔炉,自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和大多数那个时代的知识青年一样,因为历史的原因,或者因为阴差阳错,他并未成为英雄,但他以自己的方式,以自己经历过的战斗、磨难和在困境之中的坚持以及平淡人生中的自律、低调,向自己的儿子,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革命战士的形象并诠释了一个质朴的真理: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在那个伟大的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将我们的全部热情、尊重和敬仰,敬献给作者父亲这样参加过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以及在大后方为战争做出过奉献和牺牲的志愿军战士和各行各业的无名英雄们。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好文共赏,推荐加精!【敏思编辑:乞颜若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乞颜若风        2020-10-22 09:04:37
  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三十八军万岁!——彭德怀
他们和她们去了哪里,我的族人……
回复1 楼        文友:彭楠        2020-10-24 20:51:26
  非常感谢若风先生激情澎湃且让人泪目的编按。
2 楼        文友:狼烟月        2020-10-22 17:14:26
  热血铸就的年代,每个生命都值得敬仰。向老战士们致敬!
回复2 楼        文友:彭楠        2020-10-24 22:35:47
  感谢点评,感谢致敬
3 楼        文友:绿袖子的田园        2020-10-24 11:38:46
  读了作者父亲的《纪念‘七一’歌颂汰香山》,和若风一样,感觉我们的文字都有无病呻吟嫌疑,本想用文字证明我们曾经来过,瞬时觉得和父辈们相比,是多么幼稚和苍白。
我爱,故您在!
回复3 楼        文友:彭楠        2020-10-24 22:39:08
  父辈们的苦难经历,让我们惊愕,震撼,也影响了我们。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