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破冰,从打扫卫生开始(纪实散文)

精品 【流年】破冰,从打扫卫生开始(纪实散文) ——道坪村来了一位冯支书


作者:思绪飞扬淡墨痕 举人,3123.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34发表时间:2020-10-25 10:05:27
摘要:回首沐浴在夕照中道坪村,我们似乎看到,须发皆白的愚公正在搬离太行、王屋;而一只小小的蚂蚁也正在滚动着一块巨石……


   秋末,大自然已然呈现出丰富多变的斑驳样貌。
   汽车在陡立又曲折的马路上蜿蜒而行。车窗外,秋阳明媚而清晰,暖暖地映照在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之间。不同的树木,树叶或墨绿或浅黄或金黄或深红,正以各自不同的姿态与色调敞开胸怀迎接冬的到来。
   道坪村,一个小到惟在县域地图上才能显示的小村落兀然闯入我们的眼帘。一条水泥铺就的乡村道路,打扫得干干净净,即便两边的路基,也培着新鲜的泥土。这条路,仿佛一条玉带,横贯于道坪村,将200多户农家小院紧紧串联在了一起。乡村道路两旁,时不时显出几道农耕文明时期的人文景观:一人多高的旧式老水车、层层石阶上蹲踞的老井与辘轳、斑斑驳驳的大石磨、老旧的风扇车……这些,使人不由得有一丝恍惚——是它们重现了农耕文明时期的独特场景,还是瞬间时光穿梭,将我们送到了古老的时空隧道?无论如何,显然,道坪村与我们常见的一些芜杂、破落、衰败的乡村迥然相异,它犹如静卧在大山深处的一位得道高僧,虽历经岁月沧桑,却依旧不改洁净的僧袍与面容,显得是那样心静如水、从容不迫。
   这不禁使人疑窦丛生——是谁让它彻底改变了以往的破败面貌;又是谁,将它装扮得如此洁净清新?带着重重疑问,我们走进道坪村,走进道坪村的“志愿者之家”,走进道坪村党群活动中心和“两委”办公室,见到了道坪村党支部书记冯晓武。
   这是一位个头不高却身形壮实的汉子,一张脸棱角分明,永远洋溢着微笑,却又透着果敢与刚毅;一口标准而流利的普通话,又显示他并非土生土长的道坪人。与他促膝而坐,边喝茶,边聊天,才慢慢了解到其人、其事。
   冯晓武,原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京原铁路建设总指挥、老红军冯福林将军之子,曾是山西省委统战部的一名党员干部,也是迄今为止首个省直机关干部退休返乡担任村支书的老共产党员。就是这样一位有着强烈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和深厚爱民情怀的老党员,在退休后,主动放弃在省城太原舒适安逸的生活,向省市县三级党组织递交报告,请求赴寿阳县西洛镇道坪村,担任村支书一职,并于2020年7月24日如愿以偿走马上任,一脚踏进了道坪村。
   当问及老冯为什么会做出这么一个决定,又怎么会选择寿阳县道坪村时,老冯告诉我,早在25年前,他在寿阳县政府挂职副县长期间,就曾经多次来过道坪村。第一次走进这个既无路也缺水、孩子们无学可上的村庄时,老冯就被孩子们期盼知识的那种眼光淋湿了心肠。那时,是老冯紧急动员亲朋好友和社会力量,集资办起了道坪村小学,才终于使孩子们欢欣雀跃地步入了知识殿堂。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发表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要千方百计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接下来要把乡村振兴这篇文章做好,让乡亲们生活越来越美好……要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加强社区环境整治,开展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爱国卫生运动,确保群众既能住上新居所,又能过上新生活。”
   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已经退休的老冯心里如同照进了一缕明媚的阳光,再次触发了老冯献身“三农”事业、振兴乡村为民造福的万丈豪情。回想当年道坪村百姓企盼过上富裕美满生活的目光,他毅然决然来到道坪村,再次向身边的亲朋好友吹响出征的号角,大力倡导“乡贤返乡、市民下乡、村民住乡、产业兴乡”,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之路,为全国千万个像道坪村一样的乡村率先蹚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道坪村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差,水资源更是严重匮乏。面对71年都没有打出一口井的道坪村,面对依然挣扎在贫困线下的120多户贫困户,面对脏乱差的村容村貌,面对一盘散沙的村“两委”班子,尤其面对被贫困折磨得逐渐丧失信心的乡亲们,“乡村振兴”似乎就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宏大课题。总书记强调,“要把乡村振兴这篇文章做好。”然而,这篇文章该如何入手?又该如何“破冰”?怎样才能让这么一座贫困落后的村庄重新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这一课题,于老冯而言,于全国人民而言,都是一个亟待回答的问题。
   扶贫必先扶志!而扶志的突破口,首先是要改变乡亲们安于现状的生活态度,赋予他们一种全新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那么,乡村振兴的“破冰”计划,就从小小的打扫卫生开始吧。
   打定主意,老冯来到道坪村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挨家挨户走访“两委”干部,动员他们带头打扫家庭卫生,清理村前村后的环境。在村干部动起来后,老冯做的第二件事,就是踏平道坪村所有农户的门槛,深入细致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劝导乡亲们过上清爽洁净的生活。
   短短几周,当干净整洁的家居环境和乡村环境呈现在乡亲们眼前时,有的乡亲竟不无感慨地说:哦,原来日子还可以这么过!
   古人有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千万别小瞧这打扫卫生的作用——正是村容村貌的蝶变,带来了乡亲们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也由此带动了乡亲们渴望过上富裕、幸福、美好生活的极大热情。
   实践证明,老冯的这招棋算是走对了!
   千年之冰已然消融,并逐渐化作欢腾的清澈溪流。
   自此,冯支书几乎成了村里施工队的“包工头”。就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道坪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8月,实施3次打井勘探,并起草完成勘探报告。
   ——8月,村民文化广场动工建设,9月底竣工。
   ——8月,党群服务中心开始改造,9月底投入使用。
   ——8月,村“两委”成员全面担负起村内、村外环路卫生责任。
   ——9月,“以点带片、以片连线”的村容村貌提升项目全面实施,微景观开始布局。
   ——9月,“志愿者之家”开始维修,10月投入使用。
   ——9月,道坪村“两委”驻寿阳工作站揭牌启用。
   ——9月,召开了2次产业项目洽谈会。
   ——9月,自筹资金打出第一眼深井。
   ——9月,架设起全村的监控网络。
   ——10月,已召开7次“两委”会。
   ——10月,已召开3次规划论证分析会。
   ——10月,道坪村已建立起200多人组成的志愿者团队,并有30位志愿者明确要与农户结成对子,共同打造“一户一景、一家一品”的农家院落。
   ——7月至10月间,接待省市县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9批近百人次。
   ……
   借“五地一产”入市改革的东风,以探索新型农业发展新路径为方向,道坪村乡村治理与新型农业集体经济改革发展模式全面启动。
   2020年8月27日,中共晋中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志刚到村考察。在走遍道坪村的每一道街巷后,张志刚握着老冯的手说:老冯,我看到了你脖子上被太阳晒出的红疙瘩,辛苦了!我们要向你学习……
   其实,冯支书从来就不知道什么叫辛苦!因为,在他日记本的扉页上,写着这么一段话:“装着高山仰止的崇敬,问苍天你就信仰天空;揣着波涛起伏的激情,叩大地我就亲吻土地。”
   这,就是一个老共产党员的襟怀;
   这,就是一个退伍军人、退休干部的情志!
   道坪村变样了,道坪村的山水变样了,道坪村的人真的变样了!不知什么时候,与道坪村毗邻的榆次区长凝镇高坪村的老百姓听说道坪村来了一位冯支书,也逐渐认下了冯支书的那辆红色皮卡车。当有一次冯支书的车途经高坪村时,高坪村的老百姓竟然“哗啦”一声围拢过来,拦住冯支书的去路,纷纷扰扰地吵嚷着请求冯支书兼任高坪村党支部书记。虽然由于政策机制等方面的原因,高坪村老百姓的愿望还难以一时实现,然而,受道坪村的辐射与影响,高坪村的村容村貌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在逝去的近百个日日夜夜里,两个村的乡亲们都亲切地称老冯为“冯支书”,但在200多人的志愿者队伍里,无论年长者,还是年轻的小伙子和姑娘们,却都喜欢把老冯称作“武哥”。在汉语里,“哥”字,不仅仅是年少者对年长男性的一种称呼,而且,也暗含着对对方的一种崇拜与敬畏之情,甚而,这“哥”字的背后,还多少隐藏着“标杆”或“榜样”的意味。
   若我们进一步探寻冯支书带领道坪村人民走集体经济发展之路的文化密码,冥冥之中,似乎又与道坪村的“道”字不无关联。
   “道”,从“辵”,从“首”。“首”指“头”,“辵”指“行走”。“辵”与“首”组合起来,表示“从头开始行走”。
   许慎的《说文解字》将“道”解释为:“所行道也。”如果说,《说文解字》的解释较为世俗化、通俗化,那么,《易经》的解释则给予了“道”字更多的哲学内涵。《易经》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即“阴阳交合、对立统一”就是所谓的“道”,也就是说,“道”就是客观事物运动变化的轨迹和规律。
   正是老冯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遵循事物对立统一的客观规律,坚持走生态发展之路,才逐渐引领道坪村老百姓走上了一条新型农业发展的“金光大道”。
   然而,老冯却并不满足于当下的“成绩单”,他有着更加长远、更加宏大的规划。
   他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我们的发展理念;留得下记忆,记得住乡愁,就是我们的发展方向。道坪村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在这里,党支部是乡村振兴的堡垒,党员是脱贫致富的旗帜。我们将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团结带领“两委”班子,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按照中央1号文件精神,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着力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探索“资本深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农村经济发展新路,最终让沧桑变得雄壮,让荒凉化作辉煌!
   基于独特的地理、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道坪村在发展干果杂粮基础上,创办了有机旱作示范园,2020年秋季种植谷子达500余亩;同时,以“春艺园盆景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相继种植苹果、桃、杏、核桃、樱桃、山楂等干鲜果树400余亩。
   目前,道坪村因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红色基因,成为了山西传媒学院的教学实践基地、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山西省朗诵艺术家协会的朗诵艺术基地,正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有识之士。
   “要想容得下自己,就去最小的地方。”在《振兴乡村冯支书日记》里,冯晓武如是说。
   回首沐浴在夕照中道坪村,我们似乎看到,须发皆白的愚公正在搬离太行、王屋;而一只小小的蚂蚁也正在滚动着一块巨石……
  

共 410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要想容得下自己,就去最小的地方。”冯晓武,是首个省直机关干部退休返乡担任村支书的老共产党员,以献身“三农”事业、振兴乡村为民造福的万丈豪情,于2020年7月24日如愿以偿走马上任道坪村党支部书记。冯支书,是道坪村乡村治理与新型农业集体经济改革发展模式的决策人,也是村里施工队的领头羊“包工头”。他以打扫卫生为“破冰”计划的突破口,不到三月时间,村容村貌蝶变,“一户一景、一家一品”的农家院落落成,种植秋谷,种植干鲜果树,创办有机旱作示范园,蹚出一条农村集体经济振兴之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受道坪村的辐射与影响,高坪村的村容村貌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冯支书”“武哥”的背后,隐藏着“标杆”或“榜样”的敬重意味。一篇融着血肉和精神的人物传,集新闻内核、文学性,政论性的思悟于一体,以翔实而真实的细节,再现了一位退休老党员“扶贫先扶志”以振兴农村经济的兴乡之路。读之,感佩之,顿生敬仰,流年推荐共赏。【编辑:芦汀宿雁】【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1030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20-10-25 10:09:10
  须发皆白的愚公正在搬离太行、王屋;而一只小小的蚂蚁也正在滚动着一块巨石……
  
   我也明确感受到了。这是乡村之福,这是农民之幸。
  
   “装着高山仰止的崇敬,问苍天你就信仰天空;揣着波涛起伏的激情,叩大地我就亲吻土地。”一个退伍军人、退休干部的情志与襟怀!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回复1 楼        文友:思绪飞扬淡墨痕        2020-10-25 10:45:29
  感谢牛牛雁这么快就编辑了拙文。编按精准,恰中肯綮,佩服。问好雁子,秋安!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