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书香南北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书香】郓城(散文)

精品 【书香】郓城(散文) ——故乡记忆之二


作者:北方天马 举人,3451.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67发表时间:2020-10-25 12:45:23
摘要:郓城地灵人杰,从这片黄土地走出的郓城人,无不打着水浒的烙印,无不“义”字为首。一部水浒传天下,千年精神写春秋。唐塔历经风和雨,郓城后代有风流。

【书香】郓城(散文)
   一、
   山东的历史非常悠久,文化积淀极其深厚。历史名城很多,我的故乡郓城小城就是其中之一。
   郓城县城,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背靠黄河、梁山,西邻兵圣孙膑的故里,南是古有“大泽野”,曾为“齐鲁会盟”筑台之处的巨野县,东望是文圣阙里曲阜。华夏民族自古就生活在这带黄土地上,千秋万代创造出中国五千年的文明。郓城也占一席之地,有地灵人杰,历史文化极其深远。
   宋金河和京九铁路夹城而过,一古一新改变了老城新貌。文圣、兵圣两位先人左右加持,一文一武影响了人文民风。千百年来,文武之风,深深植根在郓城这片沃土之上,文武之道,逐渐渗透进郓城人的骨血之中。弘扬武道,千年传承发展光大,演化为爱文习武之风,世代永远发展向前。
   文武之道的影响,造就出郓城很多历史名人。会盟聚义的精神,使郓城涌现出很多传奇故事。郓城就是一部史书,记载着春秋往事,记载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
   俗话说:“梁山一百单八将,七十二名出郓城。”可以说一部水浒传,多半是郓城人。郓城是《水浒传》的起点和发源地,晁天王七星聚义,智取生辰纲,上演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因地理之利水泊梁山成为《水浒传》的大本营,但其中的核心人物宋江、晁盖、吴用等都是郓城生人。郓城才是水浒的根。
   郓城地的土,来自黄河,黄土中有黄河的雄魂大气。郓城的水,同样来自黄河,黄水中隐藏坚毅不屈的精神,是黄河造就了郓城,郓城又造就了水浒,反过来,水浒精神又影响着郓城的千年发展和日渐兴盛。
   走在当今郓城的大街上,水浒文化渗透到各行各业。水浒酒厂,宋江武校,英雄酒楼,好汉宾馆等等,到处可见。地名,街道,说唱、故事,与水浒有关的事迹,更是代代相传,举不胜举。侠义精神,郓城人皆有之,尚武之风,郓城千年传承,代代发扬光大。旧时出门在外,一时马高镫短,随便找一村庄,报出行辈师门,就会有酒菜招待,问题轻松得到解决。江湖行的是侠,凭的是义,天下武术是一家,人不亲,武亲,地不近,义近。酒桌论辈分,拳脚识英雄,好汉互相结交,共同行走天下。
   境内至今保留很多古代文化的遗址、特别是一些与《水浒传》有关的遗迹、遗址,记载着千年之前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演绎着春花秋月。水浒好汉“义”字的精髓已融在郓城人的血液中,水浒英雄侠肝义胆的精神已印在郓城人的骨子里。
   古城是故乡的骄傲,每每与人谈起水浒之时,总有一些自豪之感涌上心间,会骄傲地宣称,“自己是文武圣地的水浒人。”水浒的故事,家喻户晓,里面的人物,个个称得上是英雄好汉,一个“义”字,演绎出慷慨悲歌,江湖豪情树起了红尘楷模。正因为郓城的水浒文化十分丰富,曾被评为山东省首批旅游强县,荣获“中国好汉之乡”的称号。
  
   二、
   说郓城必须先说及时雨宋江,他是城西二十公里的水堡集人,与兵圣孙膑故里旅游城,相距不过两公里。也许孙膑精神的影响,据说宋江智勇双全,会些武术。以致在后来的梁山寨中,风生水起,成为群雄领袖。兵武是一家,相辅相成,纵横天下,有人说,山东应该出皇帝,我说:不会。山东人的侠义耿直,就缺少成为帝王的狡猾奸诈。没有心机,重情重义的郓城人,难以成为帝王,只能做忠臣良将
   几十年前,我多次赶过水堡集。此集镇紧依黄河古堤所建,街道呈东南、西北走向,房屋也朝向东南,众多小胡同,因地势和房屋建设,而朝向不同,后来的拓展,呈现不规则走向。所以人常说“水堡集,真稀奇,十人来了九人迷”。进入水保集里面,任谁都会迷路转向,分不清东南西北。但是,晕头转向也千万别问路,越问会越迷。
   传说这里是孙膑当年摆下的迷魂阵,后代仍依其阵势修建房屋,安排道路,沿袭至今,造成这种特殊的村庄建筑格局。村中至今还留有孙膑“牛舔碑”(石碑上有很深的牛舌舔痕和牛蹄足印)遗迹,和“黑风街口”的传说。
   水保集的神秘,真实原因何在,谁也说不清楚,但历史上伟大人物的传奇故事,反映了人们对他的认可和怀念。“牛舔碑”,也许是自然造化的巧合,衍生出的神话故事,无论真假,都是家乡后人对家乡先贤的敬仰和纪念。
   宋江家的故宅现在是一大土坑,当地人都叫它“忠义坑”,说:宋江在梁山聚义后,属造反贼寇,全家抄斩,诛灭九族,房子被烧光,宅地被掘土三尺,日久沦为土坑。
   可见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对农民起义的镇压是多么的残酷,他们为了自身的统治目的,绝不会心慈手软,不会管你是“替天行道”,还是为义为民,皇帝杀人从不需要什么理由。
   宋江义字当头,骨子里又心存愚忠功名,到头来害了自己,也葬送了水浒英雄,人们在赞颂之余,对他的愚忠既感到气愤,也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被残酷无情镇压感到惋惜。义、孝、忠三个字,宋江一生紧守。但他,至死也没悟透“忠”字的精髓所在,空负一腔“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的豪情壮志。空负“郓城及时雨”的英雄美名。
   一个不到三千居民的乡集,周围计有古迹二十四景之多,实属罕见,也说明了此地历史的悠久,见证了此地岁月的沧桑。听说,现在乘改革开放的春风,加上盛世旅游的浪潮。近几年郓城政府投资入巨资,修建修复了一大批仿宋建筑,使宋江故里再现辉煌,成为郓城水浒文化旅游的一大亮点。宋江有知,必定痛感流涕,感激现在的新农村、新时代,新盛世。我也几次想再去水保集去一看,但终没有成行。
   宋江不过是一个小人物,不甘心在郓城县衙,做“押司”小吏,结交英雄好汉,干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一个“义”字,凝聚了众多英雄,占山为王也好,落草为寇也罢,他们的举事,使王朝震惊,动摇了腐朽的封建社会。被用计谋镇压,在所难免。他们也曾为穷苦百姓呐喊,仗义疏财,为世人称颂,其轰轰烈烈的事迹,通过施先生的的妙笔,风生水起,惊天动地,传下千古绝唱,千古留名。影响历代后人。
   国人皆重情重义,郓城人更是“义”字当头,义字值千金,义字重于山。陌路相遇起争端,抱拳一礼释恩仇,以武结友,情同兄弟,肝胆相照,行侠仗义。举酒论英雄,视义大如天,义气传千古,出拳为好汉。义薄云天的水浒,豪情万丈好汉。这就是郓城人,千年水浒的遗风。
  
   三、
   郓城自古以尚武、豪爽侠义而出名,为武林志士云集之地,是江湖好汉英雄辈出之乡。
   宋江时代的城市是什么模样,我不得而知,只记得儿时的小城不大,破旧陈腐,街道狭窄,每到农历逢二、七集会之日,拥挤不堪,凌乱不洁。却也十分热闹,有买的有卖的,骡马大市上鸡鸣羊叫,木材粮食市场上讨价还价,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叫卖吆喝声,见面打招呼的拉呱声,嘈嘈杂杂,此起彼伏,处处显示是千年的古城古集。古色古香的小酒馆,也许就有当年水浒英雄喝酒结义的身影,唐塔脚下,也许就有宋江刺配江州,晁盖、吴用等英雄暗中目送,密谋营救的场面。
   集市上,我最欢喜看的,是沿街乞讨的叫花儿,一身滑稽打扮,手打竹板,逐摊乞讨,现编现唱“莲花落”,满口跑火车。唱词触景生情,又紧跟形势,贴切还不失幽默,唱水浒,唱时代,唱实时情景,唱逸闻趣事,唱的人们眉花眼笑,或啧啧称赞。引的不少人一路跟观,还有的商贩故意先不给钱物,非要唱一段,再唱一段,然后掏出一毛、几分钱,打发走人。
   还有那打拳,杂耍的卖艺人,嘴一套,身一套,手一套,嘴上说的谦恭恳切,天花乱坠,身上拳脚虎虎生风,硬功炼的惊心动魄,手上功夫更是精湛,戏法变的出神入化,绝技演得令人瞠目结舌。真是养眼,入心,又长见识。
   郓城的集市,热闹了千百年,演绎出很多故事,很多风俗湮灭在历史的烟云中。常听老人说,早先集市上大牲畜交易,一般不当时付钱,待牵回去,养用几日,确定要买,至下一个集日,两人凭借各自手中的瓦片,对合后付银子,交易成功。古朴的民风,诚实的郓城人,凭义行事,以真诚交易,是古人的真善美,是人性的道德准则。
   那时的小城还残存一些古城墙,上面长满野树荒草,颓废残缺的黄土,诉说着昔日悲壮的故事。唐塔也屹立在水坑芦苇丛中,虽然荒凉,但透露着古城的气息,和历史的沧桑。
   到了现在,历史不经意间转身。如今的郓城,已今非昔比,高楼林立,街道宽阔,车水马龙,透着几分现代城市的气氛。几十年后回故乡,我几乎不敢相认,努力搜寻记忆中的痕迹,已寥寥无几。集市日,已不太明显的热闹,大街上整天车水马龙。商店、饭店门庭相连。骡马大市早已消失,据说以前每逢集日“羊抵头”的热闹风俗,已职业化,时间化,平时难得一见。
   好在,看到唐塔依旧,水浒精神依旧,尚武风气依旧,义字的理念依旧,心感欣慰。好在,现在城市更美,街道更阔,风貌更新,人们的生活更好,心生感激。感谢盛世年华,感谢社会发展。
   郓城地灵人杰,远的不说,近现代就人才济济。彭丽媛、轩尼诗、马兴瑞、陈进行、王殿玉、夏继泉、张宪周等。他们都是郓城人的骄傲,是郓城的天之骄子。从这片黄土地走出的郓城人,无不打着水浒的烙印,无不“义”字为首。行侠仗义,古道热肠,心直口快,不畏强暴,是郓城人的本质,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是千年的传承,是千年水浒精神侵润的结果。
   一部水浒传天下,千年精神写春秋。唐塔历经风和雨,郓城后代有风流。

共 366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山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孔孟之乡,是国学,更是儒家发源地。深受儒家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的传统文化熏陶,山东人历来豪爽耿直,讲义气,重信誉,而山东郓城更是其重最有名之一,或许在外人看来,郓城便是水浒,提起水浒,便想起郓城及时雨。郓城孕育了水浒,更孕育了一个“义”字当头。散文《郓城》以稳健温厚的笔法,从郓城历史,文化,传统,人情世故等多方面立体地呈现了一代文化古城,历史古城的厚重。正如作者所述“郓城地的土,来自黄河,黄土中有黄河的雄魂大气。郓城的水,同样来自黄河,黄水中隐藏坚毅不屈的精神,是黄河造就了郓城,郓城又造就了水浒,反过来,水浒精神又影响着郓城的千年发展和日渐兴盛。"郓城有着特有的地域文化特征,而这些文化养育了郓城人特有的精神和礼仪。时代更迭,岁月轮替,但不论社会发展如何,城市变化如何,郓城人的精神一直传承至今,古道热肠的郓城人便是郓城最好的名片,“从这片黄土地走出的郓城人,无不打着水浒的烙印,无不“义”字为首。行侠仗义,古道热肠,心直口快,不畏强暴,是郓城人的本质,是千年水浒精神侵润的结果。”作品立意深远,能量浑厚,给读者展示出了厚重的中华文化底蕴的根基,以及山东,郓城人和地的深厚底蕴,有此故乡,值得众生自豪。佳作,倾情推荐文友共赏。【编辑:雪凌文字】【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1031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凌文字        2020-10-25 12:52:55
  很高兴看到老师的故乡记忆之二呈现给了大家。
   郓城是我一直想去,但没能去的地方,或许是收到了水浒传自小留下的印象,一直以来非常仰慕水浒英雄的豪爽,一直水泊梁山的义气当头,那是男儿该有的本色,更是国人该有的胸襟。通过老师的《郓城》让我更深刻地了解到了郓城,谢谢!
著文写诗,记录生活,更是记录人生!
2 楼        文友:雪凌文字        2020-10-26 12:20:55
  佳作,已申报江山精品审核组
著文写诗,记录生活,更是记录人生!
3 楼        文友:宁夏旅行者        2020-11-21 20:04:09
  老师立意之高,多角度把郓城活生生的呈现在人民面前,一部水浒,一段历史,一种精神,都融入到郓城人的骨子里!文笔精彩,拜读!
回复3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0-11-21 20:35:58
  谢谢朋友来访,并中肯留言。是郓城历史的厚重,成就了此文。共同学习,以励提高,书香欢迎朋友。祝安。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