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宁静•秋】不可居无竹(随笔)

精品 【宁静•秋】不可居无竹(随笔)


作者:鸿鲲 举人,3476.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47发表时间:2020-10-27 09:25:39

【宁静•秋】不可居无竹(随笔) 小时候,鲁西北平原家乡的农村,较少种竹。
   竹子适应温暖潮湿的环境,北方冬天的严寒和四季的干旱,不是竹子喜欢的。讲究的公园中,也许会给竹子留一席之地。但夹杂在习惯了北方气候的杨槐树中,得不到特殊的照顾,总长不出南方竹子的青翠。除非能像郑板桥一样,对竹情有独钟,下了功夫创造它喜欢的环境。
   出生、成长于南方的郑板桥,自小就与竹为伴,家里茅屋的南面,就是竹子。夏天在竹荫下乘凉,看竹子被日光映在白墙上的影子;有月之夜,坐在院落里,看竹子在风中摇曳。白日、夜间的竹影浓淡不一,却是天然的画图。秋冬用竹枝做窗棂,上面糊上匀薄洁白纸挡风。太阳、月亮把竹子的影子映照在窗纸上,别有一番姿态。大自然,成了郑板桥墨竹画的老师。
   后来去潍县做官,又把竹种在官衙之中,朝夕与之为伴。风吹竹叶的飒飒声,听在心中就成了对百姓疾苦的担心。四十几年的苦思冥想,不断挥毫。把眼中竹变成胸中竹,把胸中竹变成画中竹,郑板桥对竹的思索比苏轼还要专注一些。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对竹子的喜爱,苏轼可谓直抒胸臆。苏轼一生爱竹,刚直如竹,不屈似竹,气节像竹。其创作的竹石图,潇洒刚劲,应对郑板桥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读过了苏轼的文章,看过了郑板桥的墨竹画,就有了种竹的想法。遗憾的是,那时还是学生,所处时代的物质、精神生活都比现在贫瘠了太多。当时的北方小县城,很难见到竹子的身影。种竹的愿望只能暂且搁置。参加工作后,一直东奔西颠地忙于工作,住处换了几回,却都不是自己的。好容易安定下来,住的却是楼房。欣喜的是,县城的苗圃已经有竹子了,有院落的爱竹人也已在自己的院子里种竹。只是我因为没有院子,种竹的愿望,竟一直没能实现。
   禁不住养竹的念头,我就买来一盆文竹,放在办公桌靠近窗户的一角。在电脑前坐的时间久了,眼睛乏累之时,就欣赏一会文竹。细叶密密地排列在纤细的茎上,茎秆紧紧依偎着,虽然只有几根,可那苍劲的绿色,似有无尽之意,像是能生出云雾来。虽不是真正的竹子,但一棵文竹带来的观感,已足以慰藉一颗渴望种竹的心。
   前几年的阴历年末,已是腊月中,有急事要到温州。看天气预报,华东的降雪范围大,路上肯定会遇到雪。果然,车还未出江苏,雪已经飘落下来。冒雪行进到杭州,已是天黑。湿滑的雪水,不适合夜间行车,只能住下。第二天早起冒雪赶路,车辆继续南行,慢慢地,车玻璃上,雪片变成了雨点。路边小山上的树木被微微的细雨淋洒得舒展,最显眼的就是竹林。青翠成葱郁,竹子用自己的清丽出尘创造出的生机,让我这个北方人完全忘记了已是春节将近。这四季常青,越冬而不凋的竹子,一下又勾起了我种竹的愿望。
   来年的春天,植树节前,买了几棵竹苗带回老家种上。老家的院子大,父亲把空闲的地方都种上了菜。那天父亲不在家,我根据自己的想法把竹子种在菜地边的院墙下。很认真地浇了水,就等着青青的翠竹满院了。
   可再次回家的时候,发现竹子已经被父亲挪到了远离菜地的南墙根下。种的离菜地太近,竹子的根很快就会扎到菜地里长出新竹,菜就种不成了。父亲解释。我能说什么呢?看来父亲也是懂竹子的,知道它的根会在地下蹿串冒丫。而且知道北方不适合长粗大的竹子,因经济价值有限,也就没人去种。过惯了苦日子的他们,衡量一种植物的标准,就看它是否能带来效益,而非是否好看。这也是北方的竹,多只能长在公园、爱竹人的小庭院里的原因吧。
   不知什么原因,那几棵被挪走的竹子一直没有长好。虽没有死,却不见长高,怎么浇水施肥也不见起色。看来在家中欣赏竹子婆娑身影的愿望,怕是难以实现。我心里有点失望。
   好在单位搬迁到的新办公地点,园林设计者竟专为竹子留了一个角落。没两年,竹子就已成林,清幽的环境,引得鸟雀在竹间婉转啼鸣;引得同事们常常驻足观赏、拍照。我更是竹林的常客,常爱在下班无人后去竹林的石凳上坐坐,体会一下独坐幽篁里的感觉。虽不能朝夕相伴,自己的视野之中,终于常可见到竹子的身影。一棵渴望亲自养竹的心,也算得到了安抚。
   和一位擅长画竹的检察系统的朋友闲谈,说起苏轼、郑板桥对竹的喜爱,没想到引出了他的关于竹的话题。虽然没有画作流传,但白居易对竹子的了解,比这两位诗人画家要全面得多,他说。白居易曾写过一篇《养竹记》,文章里说:“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没想到,白居易也是竹子的痴迷者,早在千多年前就对竹子给出贤者的评价,道出了国人喜欢种竹的原因。
   见我也是爱竹人,朋友走到画案前铺纸挥墨。不到十分钟,一幅墨竹图就展现在我的面前。疏密有致、浓淡相宜的丛竹,微侧着身子,立在一块嵯峨坚石的旁边。像是有飒飒的风声在画中传出。自此,我的办公室里就多了一幅清风图。
   为什么不用绿色颜料来画,而用墨笔来画竹呢?后来的闲谈中,我说出心中的疑问。朋友说,也有用绿色画的。但中国画是写意画,用简单的墨汁更能表现被画之物的神韵。靠墨色的浓淡,就能描画竹子的远近疏密,更好的刻画出竹子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的特质。其实,不光用墨,用苏轼首创的朱砂画竹,效果也非常好。红色的竹更能体现清廉的官员一心为民,给百姓办实事的丹心。
   用竹养心,以画言志。我终于明白苏轼、郑板桥们爱竹原因了。竹的形态美好,他们种竹为伴,以悦身心;竹的寓意深刻,他们赏竹自省,保持正直的气节;风过竹林的声音让人警醒,他们闻竹思民,时刻让自己保持一颗勤政的情怀。
   前不久回家,发现院子里新栽了几棵竹子。是你爹从邻居家挪来的。咱村的人们,盖了新房后,很多人在院子里种了竹子。竹子四季常青,没有落叶,和新盖的房子般配。他们都说,日子好了,菜要吃,竹也要种,这样才能活出情调。母亲解释说。
   看来,爱竹是国人的通好。只是受原来条件的限制,人们只能像我一样,把种几棵竹的愿望憋在心头罢了。
  

共 245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自古文人墨客喜竹者甚多。作者也是喜竹之人,难怪文笔如此出众。作者家住北方,不适合种竹。可是,作者却对竹情有独钟,这一点应该和作者骨子里渗透出来的气节有关。作者经过几次搬家,只能买来一盆文竹暂且代替爱竹之情。后来买了竹子栽到老家院子里,可是父亲却把家里剩余部分种上了菜,因此,买来的竹子只能种在菜地边上。通过这一细节的描写不难看出,人们爱竹还是要从实际出发。居家过日子有句老话:“养花不如种菜,吃喝不如还债”。正如苏轼所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文中最后正是此文点睛之笔,意思是想告诉读者,国人爱竹之心不难理解,但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此文以小见大,借物喻人,乃佳作一篇。推荐文友共赏。【编辑:想飞的企鹅】【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1027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想飞的企鹅        2020-10-27 09:27:55
  拜读老师美文,期待精彩不断。悄悄滴告诉您,我也喜欢竹子,并且家住北方。
告诉你多少次了,1+1=3,怎么还成天2、2、2的?能不能长点儿心?
2 楼        文友:鸿鲲        2020-10-27 11:47:42
  感谢企鹅老师辛苦编按。敬茶。
人生如逆旅,吾亦是行人
3 楼        文友:淡泊宁静社        2020-10-27 18:17:59
  佳作欣赏,已向江山精品组申报!
淡泊宁静社
4 楼        文友:木文子午        2020-10-27 21:58:53
  谈古论今话翠竹,它不但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明志。爱竹,首先在其美,而后在其义。
记录时代特色,反映历史痕迹;记录生活现实,反映百姓心声;记录风土人情,反映生存状态。
回复4 楼        文友:鸿鲲        2020-10-28 07:22:50
  感谢子午老师的关注。正如老师所说,国人对物的深刻含义的探索,就像对食品,不厌精。
5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20-10-28 06:24:37
  竹心空,空以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
   人文与个感融合,别有一番竹的清香与气节。好文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6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20-10-28 06:29:25
  苏轼、郑板桥爱竹探因:竹的形态美好,种竹为伴,以悦身心;竹的寓意深刻,赏竹自省,保持正直的气节;风过竹林的声音让人警醒,闻竹思民,时刻让自己保持一颗勤政的情怀。
   卒章显志。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回复6 楼        文友:鸿鲲        2020-10-28 07:27:40
  原意正是如此。感谢芦汀宿雁老师关注小文并给出精准评价。
7 楼        文友:铁禾        2020-10-28 07:35:23
  置身竹林,全身心都会有特别的感受。
铁禾
回复7 楼        文友:鸿鲲        2020-10-28 21:53:24
  很高兴铁禾老师看文留言。看来都是竹子爱好者。
8 楼        文友:菁茵        2020-11-02 17:56:27
  文如其人,读此文,可知鸿鲲老师乃淡怕雅致之人。娓娓道来,清雅之作。
心若草木,向阳而生~~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