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心小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文心】忆我的书们(散文)

编辑推荐 【文心】忆我的书们(散文)


作者:默白一丁 白丁,2.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43发表时间:2020-10-28 07:27:23
摘要:回忆书给我的帮助,心里加倍感谢作者和借书给我的人

【文心】忆我的书们(散文)
   我爱书就像爱我的孩子们。但我妻子不爱,总叨叨它们碍手碍脚。一个不爱读书的人哪里知道读书的乐趣儿。时间一晃过去几十年了,但我既没有书房,也没有书柜,甚至没有一个书架。可怜那些陪伴我的书们了,你们在我这里受委屈了!
   我过去的那些书都哪去了?现在除了床头柜上的,手头正在看的,其他的都不知道藏在哪里了。我不是一个不爱惜书的人,小时候可读的书很少,所以我对书籍格外珍惜。
   我是从三年级开始爱上读书的。那时候我已经认识许多字,也学会了查字典,并一点一滴用文字记录起我周遭的一切,我如饥似渴地读能读到的书,从此对书的热爱便一发不可收拾。
   那是在1972年,已经到了“文革”的后期,读书无用论还有市场,可以让小学生读的书少之又少,基本就是小人书吧。因为实在读不到有插图的书,我很快过渡到读只有文字的书籍,我仿佛被一块磁铁吸引,并沉湎其中,幻想着有一天也成为写书的人,自己的书也让别人读,那该是让我多么骄傲的事啊!
   我其实很早就有了“成名成家”的思想。不是早慧,而是出于好奇。昏暗的煤油灯下,围着饭桌,我常听父亲讲他本家叔叔给报纸写信(写稿)的事,报纸给他回信,用的是又长又大的信封,和我们常见信封大不一样,很是新鲜,公家的信和私人的信连信封都特殊,真是稀奇。我便幻想,假如有一天,公家也给我来信,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信封呢。父亲还说,给报纸写信的人有时还能得钱,真是想想都让人高兴的事!因为父亲没文化,他不知道那是稿费,也说不清那是什么钱,但我因此也萌生了写文章挣钱的念头。
   要想写好文章,首先就得多读书,可惜的是,哪有那么多书让我来读?家里除了《毛选》,就是母亲夹鞋样的《反杜林论》,我看不懂,读着也无趣,只能到处找书借书看。
   那时的农场生产队文化贫乏,适合小孩子读的书基本没有。没有办法,只能找到啥书读啥书了。我记得,我读过文革期间出版的一本厚厚的革命文艺,里面快板儿,歌词,诗歌,戏剧什么都有,就是不太好玩儿。我喜欢的书只有一本,没有封面没有封底,没有书名,而且是油浸过发黄破烂的旧书。这本书借来不易,是我上四年级时从一名女老师那借来的。老师说,要不是我的作文好肯定不会借我。因为里面有搞对象的内容,而且是禁书,老师还反复叮嘱我保证不弄丢,不外传。当我读到书中有关爱情的描写时,心里直打鼓,真是“黄书”,连书页都是黄的!就是在那本书里,我读了《荷花淀》《水生》等孙犁的作品。那书应该是孙犁的作品集,现在回想,我那个年纪就读到孙犁的作品,应该是非常幸运的事。
   我在小学五年级买的第一本书,名字叫《幼苗集》,作者是浩然,花了大概是六毛六分钱。那是我到场部参加全场小学生运动会,从分场供销社买的。我在柜台上看到这本书,简直就爱不释手了,买与不买的思想斗争反复了多次,最终还是没有抵住诱惑,就自作主张挪用了家里让我买别的东西的钱,把这本书买下来了。我作好了挨说甚至挨打的准备,还找好了这本书非买不可的理由,“就剩这一本了,不买就让别人买去了”。父母并没有说我,也没打我,默认了我的行为。那个年代,买本书花六毛多钱,就是巨款了。这本让我读了无数遍的书,如今早已不知去向,但与这本书有关的事却镌刻在了心里。
   上初中后,能找见借到书比小学时多了,主要是文革前的高中课本。读着老课本,惊奇还有这样的文章,那种文字的美好涤荡了我的心灵。这就是文学吧,我的心开始狂喜,如饥似渴般,一头扎进这些文学课本中。
   由于对文学方面的书的偏爱,造成自己偏科,数学成绩不好,上中学以后没得过高分。
   没文学书看的时候,科普书我也喜欢看。诸如《十万个为什么》,只要是借到的书都读了好几遍。多年以后,自己参加工作了,还为儿子买了一套《十万个为什么》,但无奈,儿子没兴趣看,于我又重温了一遍。如今这套书已经不知去向,多次搬家,不知压在哪个纸箱子里了。
   恢复高考后,因为学习资料奇缺,我还抄过很长时间的报纸,自己订的笔记本有10本,都抄了文章,估计也有50多万字。工作量不小,耗时不短,事后自己再看,也惊异自己当时的毅力。但收获也很大,现在自己的简洁文风,也是在不断抄写中潜移默化形成的。
   这种“另类”的书应该还在吧?!
   我买书的一个小高峰,就是在外地求学的那两年。因为家里的条件比过去好多了,又赶上文化的复兴,各种书籍大量出版,文学期刊、文学著作层出不穷,我就省吃俭用,在有限的生活费中,挤钱买了不少的书。学校图书馆的书已经满足不了我的个性化需要了,只能自己买了。这些业余的书,与所学专业无关,只关注爱好兴趣,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我的专业。但没有办法,一个喜欢做木匠的人,在铁匠学院注定是不会取得好成绩的。
   到了毕业参加工作了,自己有了收入,买书就更多了,读书的范围更大了,眼界也就更宽了。国内的,国外的,文史哲的,科地经的,庞庞杂杂,俗奇冷雅。但最多的,还是文学类的书多。伤痕文学,意识流写作,《红高粱》、《一地鸡毛》等等,兼容并蓄,吐故纳新,收获多多。开始写些东西,也开始发表东西,但不是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反而是一些经济类文章和论文。当文学不能当饭吃时,必然沦为茶余饭后的消遣。谁说的“著书不为稻梁谋?”那都是理想,没有经济基础,说什么都是白搭,这个理,信不信就由你了。
   结婚生子之后,生活重担加重,书越买越少,后来几近不买了。有了电脑手机之后,都是网上阅读,书买不买更不在意了。
   然而,随着年龄大了,眼睛花了,看手机费眼睛了,才又开始想读书了。但是现在的书字都太小,没有眼镜都看不了了!真想念过去的大字版,虽然信息量少点,但老少皆宜,多好!
   书到用时方恨少,搁在眼前又嫌多。现在书是多了,但精品太少。好多好龙的叶公,写了很多注水的书,出版社不给出,就自己花钱出版。地方文史掌故也好,学术专著也行,受众面窄,不得以自费也可以理解,但偏偏是无病呻吟的散文啊,诘屈聱牙的诗集呀,并没有什么启示意义的自传回忆录等等,然后就打着这作家那专家的头衔,到自己有影响力的单位学校去“送书”(公家当然不会白要),然后在收回买书号的成本之余,还小赚上一笔。有人乐此不疲,写了一本又一本,俨然成了专家学者作家了。这样的书,书店你肯定是买不到,不是紧俏,而是没销路书店不经营。这种书我也有不少,都是朋友送的,却之不恭,只好束之高阁!
   古人说,文章千古事,不可戏为之!虽然现在我们不再强制要求每篇文章都“载道”,但也不能都随意为之,自由滥觞吧?精神产品实在不应该堕落为精神的垃圾!
   我想我的书们了,那些大师之作,精品之作,真让我如品珍馐美馔,如饮琼浆玉液,百读不厌,回味无穷!
   书兮归来!
   2020/8/7夜
   写于林港村

共 272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总有些事物陪伴着我们,让我们的人生点亮星火,书籍是其中之一。爱书的人自有渊源,从儿时的小人书,到如今各种板式,款式不同,精简不一的成套的,单行的书。书是一种记记,是一种生活方式,是承载代代人梦想的东西,书也是伴人一生,诲人不倦的良师益友。《忆我的书们》,其中的感情色彩无疑是饱满的,从字里行间,读到一个少年,一个青年对文学的渴求。希望着,书写着,如此便是大半生。那么,那些书们呢,如今在哪里?它们是否安静地躺在一个角落,等待主人,从经年的蛛网中,为它弹去灰尘?读此篇散文,读到一个执着爱书的人,从童年的启蒙至饱览书卷,无论时代怎样变迁,人们的意识形态如何改变,对书的热爱却始终如一。文章千古事,不可戏为之,我们的书们,在等着我们与它们的邂逅。推荐阅读!【编辑:雪飞】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飞        2020-10-28 08:10:16
  读书爱书是一辈子的修行。我们都是爱书人,问好默白老师!
回复1 楼        文友:默白一丁        2020-10-28 16:58:03
  谢谢
2 楼        文友:唐柳        2020-10-28 08:49:28
  书,教给我们思考,教给我们智慧,教给我们有滋有味地生活。愿和赵哥一起读书,并以此,在精神上富有一点,在情操上高尚一点,在意志上坚强一点。
携文字之精华,震男儿之雄风
回复2 楼        文友:默白一丁        2020-10-28 17:00:02
  谢谢兄弟抬爱!
3 楼        文友:丝柳        2020-10-28 09:50:20
  爱书之人
   总能写出点什么
   生活的点滴在心中
   也在书中
   娓娓道来的语句
   伴着冬日暖阳
   真的让人感觉舒适。
回复3 楼        文友:默白一丁        2020-10-28 16:59:25
  书是快乐的话题,书也是勾起痛苦的话题
4 楼        文友:七色槿        2020-10-28 20:20:00
  我们都是在阅读别人的作品中,找到对文学的感觉和理解的。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