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香】药缘(散文)
人生苦短。奔忙四十载,恍然回顾,同行者谁?药也!离不开、甩不掉,日夜相伴、如影随行。我努力挣脱它的束缚,它却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将我牢牢控制在手心,若说有缘,也是孽缘。
同样是过日子,别人游山玩水,潇洒地赚,痛快地花;我三灾五难,游山腰无力,玩水腿抽筋,干啥啥不行,吃啥啥都剩。同样是吃,别人吃着煎炒烹炸涮,我吃的是丸散膏丹片。别人吃煎炒烹炸涮是为了健康、营养,为了享受快乐,提升生活品质,我吃丸散膏丹片只有一个原因——保命。
曾几何时,我也是个健康无忧的女子,不曾为身体着过半分急。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离不开药的呢?或许是女儿出生后的第一次通乳,抑或更早前的一次小手术,说不清,反正断断续续吃过来,已近二十年。用姐夫的话说,我一个人能养活一个小药店了。
记得初中时在学校住宿,冬天洗了头发,总喜欢站到外面去梳。东北冬天的室外温度要零下三十度左右,湿着头发出去,不过半分钟,头发就会冻得硬梆梆的。用梳子把冰碴一层一层梳下来,头发比夏天时干得还快。如今,想到那个温度,心上就哆嗦,别提湿着头发出去了。那时候精气是鲜活的,血液是奔涌的,就连寒冷的冬天,也是热气腾腾的,因为火力旺啊。
体弱多年,若说病在何处,还真查不出个所以然来。西医血液、彩超的各项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无一偏离。若说无病,又时常心慌气短,头晕目眩,这就是所谓的“大病不犯,小病不断”吧。究其根源,就是生活习惯不好,经常熬夜,不肯好好吃饭,终导致肝郁肾弱,气血两伤。
病了就要吃药,花花绿绿的冲剂、含片、胶囊,内服的、外用的,分门别类地在药箱中占据独一无二的位置,一个个擦拳磨掌、跃跃欲试,就等着我“翻牌子”。准确地说,是等着翻我的牌子。在病痛面前,它们是王者、是主宰,我才是奴才,是它们砧板上的一块槽头肉。
许是上半年陪女儿高考,夜夜晚睡伤了身;许是前阵子老公生病住院,我上了火;许是今年教小班,开学初太累,一个月未曾回家午睡;许是这些原因的共同作用,我又把自己变成了一块槽头肉,任病痛宰割。
积累许久的病象一旦爆发,便如潮水决堤,势不可挡。我被击垮,迅速萎靡下去,一周时间,瘦了两三斤。两三斤于胖人来说,不过九牛一毛,于我这个瘦子来说,却重于泰山。
本来就脾虚胃弱,病后饭量更是少得可怜。那天饿极了,才喝了25克的奶粉,再多一口胃都受不了,婴儿一般的食量。头昏脑涨,腿有千钧重,每走一步都要用尽全力。那种虚弱的感觉无法形容,没有切身体验的人亦无法感知,感同身受本就句客套话,除了亲人几个、知己二三,谁愿意替你感受这些呢?那天跟一体弱多病的朋友说起,她说她知道那种感觉,突然就眼眶微湿。没有半点矫情,理解本就是奢侈品,一句懂得足以让人涕零。
去看医生,医生说我已虚到极点,病症太多,无法兼顾,只能一项一项地调理。我试探着问医生,大概要吃多久的药。医生说:“别人都是按周计算,你要按月算了。”
药气氤氲,从口鼻到肠胃,甚至头发根又一次被药味占领。古人喜欢茶香、花香、酒香、书香、胭脂香,电视剧《王贵与安娜》里,娇气的城里姑娘安娜在乡村住久了,会发自内心地觉得“粪香”,却从未听人说过药香。药哪里有香气呢?即便是价值连城的药,也还是苦的。比如现在,厨房里同时熬着鸡汤和中药,中药的苦味弥漫各个房间,鸡汤的鲜味却全然不闻,被药味掩了个干净。
长期生病,让我对中药产生了兴趣,总喜欢对照自己的药方,熟悉每一味药的药性。二十年下来,病没养好,倒是认识了不少药材,常规中药的功效基本知道,还学了不少相关知识。比如夜交藤就是首乌藤,也就是鲁迅先生笔下“吃了可以成仙的”何首乌的藤茎。比如冬虫夏草不过是真菌孢子吸收了蛾子幼虫形成的虫与真菌的结合体,功效也没有传言那般神奇。有了这些知识做佐料,药似乎也不那么讨厌了。
不得不说,有些中药颜值很高的。红参是药中美女,有着玛瑙的颜色,没完全晒干的红参颜色更佳,一片片切开来,晶莹剔透,煞是好看。佛手则是药中的可爱担当,一枚枚细软的切片,就像婴儿肥嘟嘟的手掌。煎药时,“手掌”完全摊开,藏住下面的细碎草药,倒像是在躲猫猫,让人不忍把它拨开。麦冬像一根白生生的袖珍萝卜,虽不多汁,却也肥嫩。我第一次见到,就很喜欢,从药堆中拿了一根轻咬一口,哏嘤嘤的,还有微微的甜味,这让它在药中显得与众不同。当然,中药也不全然苦涩,若一副中药里幸运加了五味子或山楂,厚重的酸味便遮了一碗药汤的三分苦气,喝药时紧皱的眉头也能舒缓些。
多年与病为伴,急不得气不得,倒养成了一副好心态。我本不是喜欢生事的人,名利再重,也是身外之物;世事繁杂,与我相关的人就那么几个,简简单单最好不过。
然,生病总要麻烦人,在单位麻烦同事,在家里麻烦老公。婆婆这阵子腰痛难忍,每天要去医院针灸按摩。老公给我做好饭,就要急匆匆领婆婆去医院,按摩结束后,又要匆匆赶回来,给我熬补汤熬药。看着老公疲累的样子,即心疼又内疚,于心不忍又无可奈何。
吃了半个月药,虚弱的症状总算有所缓解。今天感觉饿了,一次吃了大半个烧饼,竟没觉得胀。我高兴得抱着老公笑个不停,这笑声是发自心底的雀跃,老公也开心得不得了。虽然还要吃很长一段时间的药,我已无比知足,起码我可以正常上班,起码我一天天健康起来了。要感谢医生的妙手,更要感谢那些苦口的良药,某种程度上说,药倒像知己,知我冷热,解我痛痒,在我苦痛时给我慰藉。
《礼记.大学》里说:“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修身是立世之道、生存之本,身不康体不健,生存都难,何谈立世、助人?人生诸多憾事,丢掉健康最为遗憾。
医身靠人,医心求己,每个人都是最好的心理医生,知道自己的症结所在,便知对症下药。正是那些病痛和苦口的良药,让我懂得了早就该懂的道理。一粥一饭皆有情,一草一木皆可爱。热腾腾的饭菜是一家人温暖的升腾;喧腾的花花草草展现着生命的张力;就连氤氲着苦气的药罐子,也回应着我对健康的追求。那么多年,我一直把生活定义为诗和远方,其实平实中也蕴藏着无限美好。
心在路上,路在脚下。诗和柴米油盐并不矛盾,用心生活,日子便可以过成诗;让每一寸光阴都有诗意,脚下就是远方。生命可以不发光,但不能没有热;人生可以无为,但不能虚度。
与药结缘二十余年,五味遍尝,苦痛无数。正是多年病痛,让我有了些许参悟;那些苦口良药,让人生多了一重体验。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能化作生命的动力。与药结缘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