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温暖的原点(散文)

精品 【流年】温暖的原点(散文)


作者:平淡是真 探花,13357.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65发表时间:2020-11-06 11:27:40


   深秋时节,一场连一场的大风、降温,让我们嗅到了初冬的味道。装点城市的树,不约而同地换上了从绿到黄渐变的颜色,风中,雨后,落叶或飞舞或静卧,带给人听觉视角上的双重认证,提醒我,该准备换季的衣服了。儿子树在异地上大学,当下特殊时期,自开学后,就一直被封在校园内。作为一名医学生,会有他必须面对的紧张学习,而我心疼之余,也只能是尽己所能地辅助他的后勤。
   生活再忙碌,可以为远方的孩子买上几件御寒的衣服,总是会带给我一些幸福感。一件加绒的黑色外套,搭配一件青色的卫衣,加上几件他平时穿着过冬的衣服,一起发快递给他。看到签收的消息提醒后,主动问,衣服合适吗?树说,还没试,刚下实验课。我说去吃饭吧。他说,额,今天解剖了青蛙,场面有些……不知道中午能吃下去吗?我说这是过心理关呢!他说,学医的都是要过的,没事。我说加油加油。他说,我知道的,不用担心。
   之前树周六日是没有课的,这个学期因为疫情的缘故,完全打乱了之前上课的节奏,有些上高四般连轴转的感觉。估计孩子们会发出感慨,我想回高中休息一下。
   最近老是做梦,梦到准备考试,我却记不住英语单词。考场上,看着试卷不知道咋写,干着急。于是找出几本书,放在枕边,临睡的时候不玩手机了,翻上几页看看。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是树当年上高中时的必读书,买了他没有看,我也忘了。一次看上两三章节,细细研磨他的文字内涵,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同时反思自己作为一个书写者,只是单纯一味的埋头书写,却忘记从阅读经典中汲取能量,是对所痴迷文学的懈怠。
   楼上的房子卖了,新邻居是一对年轻夫妻,带着一个三四岁的男孩。最初遇到,我们只是点头,并不说话。前不久,我上楼时,正好看到小男孩拿着一串糖葫芦,妈妈拎着菜跟在身后。我说,小孩子走不稳,最好不要拿着带竹签子的东西,别万一踩空了,会容易受伤。他妈妈边道谢,边拿过来糖葫芦。小男孩也不知道为什么,还是挺开心地在前面走。在拐弯处,突然一个没站稳,好悬摔倒。他妈妈赶紧扶了一下,然后对我说,万幸遇到你,要不该有多危险。
   我说,没事没事,培养孩子拎东西挺好的,就是在他适合拎什么,用一点点心思就好,你到家后,跟孩子说一下为什么不让他拿。他也会懂你的意思,以后也会保护自己的。她说,嗯嗯,确实是这样。
   之后,我们再见面,也会打打招呼,虽然还不知道人家叫什么,感觉上熟络很多。前几天,又遇到他们母子俩。小男孩主动过来叫阿姨好。我说,你好,你真棒!小男孩跑回妈妈身边,说妈妈我称呼阿姨了。他妈妈也夸奖他。看到这一幕,我突然意识到,其实,我们的孩子有时确实需要注意这方面的教育。
   从我自己来说,我一向不喜欢记人。很多父母那边的老邻居,除去特别熟悉的几家,其他的我总是对不上号。知道名字的,认得人的,总是搭配不到一起。母亲若和我走在一起,总是跟我介绍,这是谁,那是谁。我赶紧叫大姨,伯伯。每次回老家,更是如此。很多人看上去很眼熟,就是想不起来应该叫什么。老家是论辈分的,有些年长的,反而辈分小,有些年幼的,反而是辈分大。我们家在村子里,算辈分比较大的。古有俗语说,穷大辈,穷大辈。这意思也好理解,因为穷,生孩子晚,才会比同龄人辈分大。这几年因为这事那事的回去的次数多了,认识的人多了起来,即便是我还不认识的,人家也会主动说,我论着管你还叫姑奶奶呢!我则会不好意思起来。
   儿子树也是从不记人。他舅舅说了好多次,遇到树,树目不斜视的就骑车过去了。我说,他骑车不看人。邻居于他,也是楼上楼下常见的熟悉,其他的一概不认识了。遇到人,人家主动问他,他会回应。但人家若不说话,他肯定不说话。
   在学校时,树反而活络很多,他可以快速地记清楚老师办公室的位置,会把整个学校的方位放到心里。他和同学相处也很融洽,还有生活老师呀,食堂大妈呀,还有学校的年级主任呀,主管校长,招生老师都记得很清楚。家里的亲戚,比祖辈再远一些的,他肯定记不住了。每次回奶奶家,遇到谁,奶奶都有告诉他怎么称呼。他也对辈分很是困惑,三爷爷家的孙女比哥哥家的侄子还要大,但侄子得叫人家姑姑。姑姑家的女儿比姐姐家的外甥女小,但外甥女得叫人家小姨。
   可能走出校园,走到社会上,树才有时间,有精力,有机会去熟悉家族里的每一个人。树曾说过,这么多年,看到爸爸总是帮老家的亲戚办事,比如对办理一些业务做流程指导,对一些病患找一些对应的大夫,还有一些人,要住在家里或者在家里吃饭,他虽然记不清都是谁,但他会把这群人归拢给同一类:需要帮助的人。他说,将来他工作了,也可以和爸爸一起,帮助他们。我问,会不会嫌麻烦。他说,怎么会呢,都是亲戚或者乡亲,能帮就帮了。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我们在一个大家族中的位置,是始终不变的。
   父亲兄妹八人,他总行四,兄弟中行三。母亲兄妹三人,她一兄一妹。我们姐妹四个,我行三。我们姐妹各有一子。顺序为2134。公公兄妹六人,他行二。婆婆姐弟八人,她行二。夫君兄妹三人,他行二。树独生子,千囍婴儿。这样算起来,我们真的是一个不算小的大家族。一个人的幸福,都是植根于家族的幸福。
   我很庆幸,父母公婆,姐妹大伯哥小姑子,还有那些孩子们,与我来说,是以我家为原点的大家庭,是一个极为和睦的大家庭。凡事互相考虑,一起面对,为别人着想,想到每一个人,都会在内心里感觉幸福和温暖。也正因为此,我们并不惧怕遇到什么,而是都会向着更好的未来,一起努力加油!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些家庭,因着教育的疏忽,造成了孩子高飞,却对家族亲情疏离,宁愿独自过日子,也不愿意承担哪怕赡养父母的义务。总听说,家乡伴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地远走了。而对于我们每一个走出家乡的人来说,因为每一个亲人所守住的位置,以我们每一个人为原点,会衍生出新的家乡的定义。我们即便不能时刻相守在一起,但彼此挂牵的心,彼此相互温暖的爱,永远都在。
   近来父亲肠胃不适,树特意给我留言说,中药课上讲,薏苡仁就是我们常说的薏米,性寒而不伤胃,药性缓和,比大米小米的热量都高,对肠胃虚弱者来说,有利于肠胃吸收,很适合姥爷吃。生薏苡仁祛湿,炒制的薏苡仁健脾,姥爷适合炒制的。我与父亲复述树的话语,他的脸上满满的都是笑意。
   窗外一阵风吹来,树叶若雨纷飞,窗前晾晒的柿子来自于邻居的馈赠,橙黄的色调里,绘制出温暖的日子。

共 256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完这篇散文,感触颇多。文中的“我”与邻居的一次不经意间的接触,触动了一个家族的脉络。一一细数那些脉络的延续,一枝一叶间,相互的牵挂与嘘寒问暖中搭建的那座桥梁,就叫做亲情。如作者所说,亲情需要几辈人的真心去喂养才能牢不可破,这就是中国人延续下来的传统,“孝”。孝之一字,我们从小就学,从认识这个字到明白这个字所含意义的这个过程,就是搭建亲情这座桥梁的过程,搭建好了,如文中的老父亲,“他的脸上满满的都是笑意。”搭建不好,“家乡伴随时间的推移,逐渐的远走了。”其实,远走的是人,若心与家乡不远离,家乡就在身边,“温暖的原点”也就在身边,而近邻如乡亲,相处好了,就是又一个温暖的原点。很欣赏作者以点带面的这种写法,总能在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中,写出人间冷暖,写出人间大爱。一篇代入感极强的作品,朴实的文笔,如述家常的文理,却能带给读者思考的空间。佳作,流年欣赏并推荐阅读。【编辑:临风听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1112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临风听雪        2020-11-06 11:33:56
  真真,看着你一一分解家族之中的辈分,如你一样,直到现在,我站在家乡那条大马路上等大巴车,比我高出一个头的侄子们叫我姑姑,我竟想不起他们小时候的模样,也不知道他们属于我家族的那一个支脉,点头答应着,心里却是暖暖的,这可能就是你写的《温暖的原点》。
雪,本是人间清冷客
回复1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20-11-06 20:34:52
  谢谢姐姐的读懂,把我内心里想要书写的,解读得如此温暖,精准。抱抱亲爱的姐,将来咱们有机会见面,也是一种温暖的相遇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