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那一年的灯笼(散文)

编辑推荐 【菊韵】那一年的灯笼(散文)


作者:田善江 白丁,6.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44发表时间:2020-11-09 13:31:35

【菊韵】那一年的灯笼(散文) 小时候,山里面尽管生活条件艰苦,年节过得却有滋有味十分热闹。小孩子最爱过年,倒不是单纯地为了穿新衣、吃好饭,更有趣的是从大年三十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每天吃过晚饭,便可以成群结队地提着灯笼,走东家窜西家地玩耍,碎娃们的衣兜里都装满了家家户户大人们分发的包谷花、炒黄豆以及糖板等等,一个个喜气洋洋神气十足,流着鼻涕的小脸上简直是笑开了花。
   我记事比较早,大约在四五岁时就加入年节耍灯笼的孩提队伍。我清楚地记得,我的第一个灯笼是何等的来之不易。
   当时,我家里只有一个铁丝骨架个头很大的灯笼,那是要在大门头上挂的,并且那灯笼个头非常大。大约是在腊月初的时候,我偷偷从装粮食的木柜里拿出来提过一回,极不趁手。
   于是我便使劲闹腾,要家里给我买一个小灯笼。那时公社所在地唐家河街已开了集市,三、六、九逢集时,自然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样样俱全,各式各样的灯笼是年关切近时很畅销的商品之一。
   可是要买灯笼需要有钱,家里能变钱的东西是很有限的,只有鸡蛋可以卖钱。于是我天天围着家里的那四只母鸡转,只要传出了它们“咯嗒嗒”的报蛋(老家将母鸡下蛋后的“咯嗒嗒”叫声称为“报蛋”)声,我就兴奋异常,急忙跑到鸡窝里去看。
   腊月,刺骨寒冷,母鸡们下蛋很少,它们有时候尽管也报蛋,但那只不过是争取改善伙食的计谋,并不是真的下了蛋。因此足足等了五六天,才攒下八颗鸡蛋。尽管我那时没有上学,还不会算账,但估摸着八颗鸡蛋换一个灯笼应该足够了,于是就使劲怂恿父亲去卖鸡蛋买灯笼。母亲见我买灯笼心切,同意父亲去卖鸡蛋,但叮咛要先称一斤煤油、一斤盐,剩下的钱才能买灯笼。
   那八颗鸡蛋在供销社里卖了六毛四分钱,称煤油用了三毛八,称盐又用了一毛七,只剩下了九分钱。父亲手里紧紧捏着供销社找回的那三枚硬币(一个五分的,两个二分的)和我去集市上那唯一的灯笼摊点买灯笼去了。可是一问价,最小的灯笼也要一毛五分钱,父亲再怎么讨价还价,我再怎么急得流眼泪,摊主都不愿意九分钱卖给我们一个。于是我痛哭流涕地跟着父亲离开了灯笼摊。
   “别哭了,回家咱自己做灯笼吧。”父亲安慰我说。我无可奈何,只好含泪点头同意。于是,父亲又领着我返回供销社去买糊灯笼所需的红纸、白纸。花六分钱买了一张红纸后,剩下的钱远不够买白纸了,所幸供销社营业员跟父亲认识,便让我们赊了一张白纸。
   糊灯笼的纸张算是有了,可是扎灯笼骨架还需要竹篾,我家没有竹子,更何谈竹篾呢?于是父亲只有硬着头皮去生产队里唯一有竹园的王忠会家讨要竹子。尽管王忠会极其爱惜竹园,平时不管是谁去讨要竹子,他都一概拒绝,但念及我会看病的父亲曾经扎针救了他小儿子一命的份上,破例允许我父亲去竹园里砍一根水竹。
   用那根水竹破开的竹篾,父亲总共扎了三个一般儿大小的灯笼骨架。母亲也忙着打糨糊、裁纸、剪灯花、糊灯笼。我在一旁也没闲着,用母亲剪完灯花剩下的红纸边角料也剪了几个七扭八歪的小灯花,贴在了一只灯笼上部原本留白的三角形框格里,使那只灯笼变成了“花不棱登”。
   眼巴巴等到了年三十,一吃毕年夜饭,我便心花怒放地像一只小鸟,冲出家门,提着那只“花不棱登”的灯笼跑到了院里。邻居马家两个比我大一些的孩子也提着灯笼跑到了我家院里。父母亲赶忙招呼招呼他们进屋,给他们发红薯糖拌包谷花做成的糖板吃,当然也要给我发糖板的。就在我们吃得兴高采烈时,远远地传来了一阵欢快的吱哇喊叫声。我们都知道,那是队里大姓王家那一群碎娃来了。于是,我和马家的那两个娃都提起灯笼,欢欢喜喜跑到院里,朝院西头那条小路翘首张望起来。
   天色太暗,看不见人,只看见一行灯笼飞也似地朝我家院里来了。我们三个碎娃连忙跑着去迎接那些远道而来的小伙伴们。可是刚跑出没有十来步,我就一个倒栽葱趴倒在地上,灯笼也滚出好远,燃起火了。一见灯笼烧了,我不顾自己摔倒的疼痛,伤心地哭了起来。我们不再去迎接王家的娃们,折身回了我家院里。见我的灯笼只剩下了黑乎乎的骨架子,母亲少不得要问个究竟。不待我回答,马家的那两个娃便抢着说:山娃子摔了一跤,灯笼着火了。母亲看着眼泪汪汪的我,一点也没有责怪我的意思,连说红火了好,来年日子也要红红火火了。
   俄顷,王家的那一行灯笼涌进了我家院里,一个个碎娃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更有几个扎着红头绳的碎女娃叽喳喳说个不停。父母亲按照惯例邀请他们进屋,大家又热热闹闹吃了一顿糖板。然后,我跟马家的那两个孩子,也加入了王家这帮碎娃的队伍,各自提着灯笼,欢快地又往马家去了,从马家出来后,又去林家……我自然是重提了另外一只灯笼。不过当晚母亲便把那只烧损的灯笼重新糊好了,正月初一晚上,我便又提上了那只重糊了的灯笼。
   此后,一直到正月十五,一到天黑,我们这帮碎娃便要提着灯笼,成群结队地走东家窜西家,吃了数不清的糖板、包谷花,甚至还有水果糖,也给家家户户带去了无尽的欢乐。当然,更快乐的,还是我们这些碎娃自己。
   不知从哪一年开始,老家的年节不再像从前那般热闹了,碎娃们也少见提灯笼耍的,更别提一溜带串地走东家窜西家……
   由于长年累月在外地讨生活,故乡已渐渐变作他乡。偶然回一趟老家,见到村子里的青壮年们,我不认识他们,他们也不认识我。
   但是,过年时候还是要回老家去的,虽然由于工作的原因,年三十多半是在单位度过,不过每年正月初三,雷打不动,我是一定要携着妻、儿一道回故乡。回去后,陪父母说说话、看看电视。说着说着便提起我那年初次耍灯笼时把灯笼“红火”了的事,我便问:灯笼还在吗?年逾古稀耳朵已有些背的母亲又让我大声说了一遍后,也不言语,就起身去了她房里。
   不一时,她竟拿着一个灯笼出来了,说:多年没人耍了,都旧了。
   我一看,正是那一年除夕因我摔倒烧得只剩下骨架后来重新糊好了的那只灯笼,不觉心中百感交集。便说:我今晚还想再耍一次灯笼。
   妻子瞪我一眼说:毛病!
   儿子也说:老爸,你都五十岁的人了,还耍啥灯笼啊?
   我未置可否,却又问起父母我儿时一块儿耍灯笼的伙伴们的近况来。一问方知他们中间有好几个已不在人世了,也有好几个到外乡投奔儿女去了,故乡竟然已没有一个儿时的伙伴了……
   入夜,我独自一个人提着那只旧灯笼,在院子里一会儿朝东走一会儿又朝西走,耳畔又隐约响起了数十年前那些小伙伴们欢快的叽喳声,眼前,又浮现出那一长行跳着舞的灯笼队伍……

共 260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那盏小小的灯笼,是童年内心深深的渴望,为了在除夕和新年里快乐的奔跑。那份期待是如此灼热。每天盯着母鸡看,就是为了能得到买盏小灯笼的钱。这些细致入微的刻画将一个幼小孩子的内心世界淋漓尽致的描述而来。而父母亲疼爱之下亲手做的灯笼伴随着童年长大,而始终成为最珍贵的收藏。一盏灯笼饱含了太多白深情与爱,点亮了人生。推荐欣赏【编辑:枫魂帝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金山        2020-11-09 15:15:09
  学习佳作,问好先生
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1 楼        文友:田善江        2020-11-09 16:17:05
  谢谢文友
2 楼        文友:枫魂帝星        2020-11-09 20:12:47
  小小灯笼照亮了童年的回忆,感谢您赐稿菊韵问好冬祺一
拈月为诗,清静做文
回复2 楼        文友:田善江        2020-11-10 11:32:06
  谢谢文友评论
3 楼        文友:葡萄芽儿        2020-11-16 18:34:59
  读完有种说不出的感动!赞!
回复3 楼        文友:田善江        2020-11-16 22:05:55
  谢谢点评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