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摆渡】小干部的大派头(随笔)
偶然陪家人看了两集电视剧,发现其中一个角色很有意思:八十年代初,一家门市部(就是现在的商店,但当年属于国营企业下属单位,负责人在管理上相当于行政机关的中层干部)的牛主任,管理着五六个职工。上级要求在职工中开展“互助组”活动:每位职工每月交一部分钱,类似于基金,今后无论谁有了困难,可以拿出来互相帮助。牛主任本想把大家召集在一起传达上级精神,忽然觉得那样不够重视,把一位大概是组长级别的职工单独叫过去,让她向其他职工布置这项工作。没想到那位“组长”不知是没领会好主任的意思,还是自己表达能力不行,要求其他职工每月将工资交由她保管,引起其它职工反感,一时间吵得热火朝天,最后还是主任“亲自”出马,平了事端。
前不久对这样的“领导”也深有体会。想起自己年轻时经历的一件事:我们办公室在楼道中间,我们科长在办公室东边斜对过,打印室在西边隔壁。有一天,科长打电话叫我去他办公室一趟,我以为有急事,马上过去,科长室还有一位陌生人,科长吩咐我到打印室去给他取几张纸过来。我一边去取,一边想:“这么简单的事,直接电话里告诉我不就行了,干嘛把我叫过来再返回去?”我取了纸回到科长室,却透过虚掩的门听到科长自鸣得意地对陌生人说:“一个小青年,不遛遛他们干啥,就得没事多指使……”牛主任的做派和心理,大抵和我们科长差不多吧。
日理万机的大领导,平时工作忙,日常琐事顾不过来,一些事情由下属代办,也无可厚非,有时一些大领导面对底层反而和颜悦色。但一个小部门的负责人,大体相当于古代不入品级的“吏”,与从政升官无关,影响反而尔更大。如果说非要把自己当成领导,在下属面前摆摆“官架子”一件小事也要让别人代办,顶多属于惹人生厌,但他们直接和群众打交道,面对群众也难免是一副生冷面孔,认为增加工作程序,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吃拿卡要,就是真正的官僚习气,应该严格杜绝。
“买卖不大,架子不小”。前不久盛传的某企业“白领”人员给“蓝领”工人发东西随手乱扔,就是刚刚跳出“龙门”的人马上变脸的表现,刚刚从底层群众“脱颖而出”,立刻对昔日同一战壕的兄弟满怀轻视,这样的人将来不会有太大成就。官僚主义的机关病越来越严重,是有一定的职场文化作为基础的,是社会文化中传统等级观念的体现。曾经听见一些同事亲口说过:“最敬畏那些不苟言笑,疾言厉色的的领导,那些啥事都亲力亲为的,看着好像平易近人,但没人害怕,谁会听话?”的确,身为“中层”,有时过于面慈心软,自以为平易近人换位思考,但的确有“下属”把你当成“软柿子”随意拿捏。就是这种基层的土壤,造成了"官僚主义"喊了这么多年屡禁不止。一些直接与老百姓打交道的小干部,兵头将尾,却生怕自己的威严得不到下属尊重,把刻意驱使别人给自己“当差”当成乐趣,毫无来由浪费别人的精力和时间,其实正是这种虚荣心在作怪。
其实,剧中的“牛主任”还是心眼不赖的,热心帮助丢钱的职工翻箱倒柜,甚至在身边没人的时候不顾“体面”钻到柜子里边;生活中的我们科长是一个“好人”,在同事遇到一些难题时也会帮忙东奔西走,劳费功夫。但长期“摆谱”成瘾的小官僚,最容易使上级政策在层层转述中被误读,凡事不想亲力亲为的作风,其实特别容易受人蒙蔽,在飘飘然的感觉中体会不到背后异样的目光。
小干部的大派头,应该坚决反对。
问好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