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不应忘却的回声(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不应忘却的回声(散文)


作者:康心 秀才,1612.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36发表时间:2020-11-12 15:08:05

我与他相遇相识,只是一个偶然的缘分。他笑容可掬,谈笑风生,一身对襟马褂,就像从古代里走出的人。他浑身的故事,我仿佛听到一种久远的回声。
   他是退休之人,已头发稀疏,但他退而不休,比上班族还要忙——采风、约聚、观光、品诗论文,还在电脑上笨拙地编写美篇,而且,认真赶稿。为了在5月13日这天发稿,他在前夜通宵达旦,五点多钟才弄好休息。
   听他的故事,让我这样自称为“年轻”的人也惭愧几分。
   我曾写过的绝句小说《鸿雁》,发表在《新青年》,而他却将那雕像的鸿雁代表十八个有志青年的名字讲给我听,让我看他们的照片,还讲他们当年的那些火热围垦填海的情境和不屈精神。他远投云端的眼神,仿佛在召唤一种远去的声音,缓缓地讲:“你知道吗?你的脚下,原是一片白浪滚滚,蚊蝇似轰炸机一样扑天盖地,就算我站在齐腰的海水里,还在拼命劳动。为阻挡侵袭,虽然浑身糊满泥巴,但水里,仍然不时泛起血红的流淌……”
   他说,那年,他刚刚十七岁。那就是他永恒的青春。
   他的记忆像是一种永不会遗忘的烙痕。他说起平沙镇的发展史,如数家珍。从上世纪中叶前的茫茫大海和岛屿,讲到考古出土的陶瓷和生产工具,他不无骄傲地说:“广东的青铜技术学界一直认为源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而平沙这件铸铜却产生于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甚至,平沙将军山葫芦坑石上,一幅三千多年前航海箭头的石刻岩画,他都能讲出当时人们是如何向海而生,在大洋深处淘取生存和生活的艰辛。我本不是珠海平沙人,从四川务工来到这里时,我曾小瞧这里的落后和贫穷。而此时,他给我讲平沙“十八雁”的故事,讲平沙糖厂、方便面厂、农具机械厂的辉煌历史,他的眼里放着奇异之光。他说,你知道吗?1971年,这里曾研制出世界第一台甘蔗联合种植机,曾送往北京展览并出国支援非洲国家建设。
   他居然还记得1989年国家副主席王震视察平沙的事。他的眼里满是感动和骄傲,全然没有那个艰苦岁月的伤悲和苦闷。他的骨头是硬的,心肠是柔软的,那是一种那个年代的人特有的精神。而今,他复述着,像是老牛反刍,回味,并同时深情倾听旧时光的回声。因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应该了解和知晓,这片土地也有生命,更有深情。
   他说他爱书如命。没有书架,就捡拾硬纸皮自制分隔的书架。他没读过大学,可是却有一千七百多本藏书,他读医学,读科学,读史学,读国学,读西方哲学等等,他的家庭也因爱书香而被评为广东省“优秀书香家庭”。
   平凡的生命,如何放出光彩?他叫许彩邦,一个广东省珠海市平沙镇里普通的名字。他面对浮光掠影的过去,一脸笑容,仿佛在说“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社区举办的文化讲堂上,他依然认真讲述和传承平沙文化,传承中华儿女特有的对自己国土的深深眷恋和敬重之情。
   谈吐间,一种不应被忘却的大地回声,在我心里与历史回应,与现在碰撞,与先人共鸣。或许,他的讲述,对我来说,是另一种“扶贫”。他是走进我内心的文化使者,落笔之时,不禁肃然起敬。
   我的耳边不由自主回响起诗人艾青的一句话:为什么我的眼睛饱含泪水,因为我爱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共 127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短小精干的人物速写。作品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刻画了广东省珠海市平沙镇里的一个普通人——许彩邦。许彩邦,身着一身对襟马褂,笑容可掬,谈笑风生,浑身都是故事。虽然已是退休之人,但他退而不休,甚至比上班族还要忙——采风、约聚、观光、品诗论文,乃至在电脑上笨拙地编写美篇。说起平沙镇的历史,他的眼里满是感动和骄傲。他爱书如命,骨头是硬的,但心肠却是柔软的,拥有那个时代的人所特有的精神风貌。而这一切,皆源于他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和敬重之情。作品撷取人物的几个生活侧面,以简练的白描手法,刻画了人物的外貌、语言,叙写了人物的人生经历、精神面貌,从而为读者呈现出了一位热爱家乡的文化使者形象,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物由衷的崇敬之情。一篇精彩的文字,流年推荐赏阅。【编辑:思绪飞扬淡墨痕】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思绪飞扬淡墨痕        2020-11-12 15:09:51
  匠心独运,笔法洗练,刻画人物细腻而生动。拜读学习,并问好作者。
思绪飞扬淡墨痕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