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姐弟情(散文)
我在家排行老大,从小就被弟弟妹妹们叫做“大姐”,接受了爹妈有关“领头羊”的教育,做事情的时候总想着给弟弟妹妹做榜样。在众多的弟弟妹妹中,我最喜欢自己的小弟弟龙龙。可是这个小弟弟天生就是劳苦命,出生于1962年,是我们家乡自然灾害最严重的一年,一出生就没有母乳吃,因为母亲患了严重的伤寒病,九死一生的母亲自顾不暇,哪里有奶水喂养龙龙。为了养活小弟弟龙龙,九岁的我俨然担起了母亲的重担,我把面粉用铁锅炒熟,然后用开水搅拌成糊状,放上少许白砂糖,一口一口地喂养小弟弟。龙龙从小就好像是饿死鬼托生的,一顿饭能吃小半碗面糊糊。吃完面糊糊累得满头大汗,一会儿就睡着了。
趁着小弟睡觉的时候,我会将换下来的尿布洗干净,晾晒在院里,满院子都是小弟弟的尿布,跟万国旗似的。洗完尿布,我还要做全家人的饭,那饭菜很简单,就是小米干饭和炒土豆丝。全家人一起吃这样的饭菜,一天两顿饭都是这样的饭菜,很少改善伙食。就这样在当时也是被邻居家羡慕的吃食,邻居们都吃野菜玉米饼子,见不到金灿灿的小米。我们家的小米是从父亲种的一颗一颗的谷子里面碾出来的,那谷子是父亲一滴滴的汗水换来的,别人家没有这么能干的父亲,所以别人家没有小米吃。我家一年四季都有小米饭吃,这里需要特别提醒一下是小米饭,不是小米粥,这样的米饭是很耐饥的,而且有营养。噢,对了,龙龙出生不久,父亲就把小米子磨成面,用米糊糊喂养他了,他从小就是米糊糊喂养大的,所以成年以后,他对小米的味道格外熟悉、格外亲切,感觉那就是最初来人世间的原始的味道。
龙龙虽然出生在困难时期,但是他身体素质比较好,从小很少闹毛病,我和父亲就好像养小猪仔一样,把他养大了。我出门挖野菜,捡煤核,割青草,后面总是跟着个小尾巴,这个小尾巴就是龙龙。龙龙总是喜欢跟我在一起,他自己说:“龙龙要跟着大姐,我是大姐的跟屁虫,大姐你去那里,我必须跟着你。”
开学了,我每天要去中学读书,龙龙总是粘着大姐我,说:“大姐,我自己在家没意思,我好寂寞啊,大姐你就带上我上学吧,我不捣乱,乖乖听话。”可是我却说:“老师不同意,我们不能违反学校的规定,学生上学不许带小孩。”弟弟恳求我说:“大姐背着龙龙围着咱家房子转一圈,我就不跟着大姐上学了。”于是我满足了弟弟这个小小的要求,背着弟弟围着自己家的房子转一圈。弟弟很守信,他乖乖地在院子里玩了,不再缠磨大姐了。是的,在我的心目中,小弟弟就好像是自己的孩子。可是命运总是要把最亲近的人分开。在十七岁的时候,我不得不离开了家,到遥远的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去当兵团战士,中国的孝道教育我们说:“父母在,不远游。”但是当时我离开家去遥远的草原,本身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顺,因为那时候,父亲已经是竭尽全力也养不活全家人了。父亲说:“我就好像是一头老黄牛,家庭负担就好像是一架很重的车,你们都是坐车的,只有我一个人拉车,我实在拉不动了,你们别说帮忙拉车,能下车自己走,我就谢天谢地了。”听了父亲的话,我十分难过,一边是心疼父亲,一边是埋怨自己没本事。为了孝顺父母我鼓足了勇气,也是为了热血青年的那份理想,我从家里拿出户口本,报名去生产建设兵团。其实能够自己养活自己一直以来是我的期盼。那一刻起,命运就决定了我不可能伺候父母亲的身前身后了。我用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的行为,向父母尽孝了,从此远离父母,以至于父母最后离开人世,我都不在跟前伺候。这是后事,放下不提。
单说那时候小弟弟一天一天地长大了,家里没有爱学习的姐姐带头了,他上学读书后却不能认真学习。现在想起来,我离开家,对于我的个人前途来说,也许是一件好事,它决定我走上了个人奋斗的道路;但是对于家庭来说,我的离开是家庭的一大损失,我是一只积极向上的带头羊,我学习好,善于发现机会表现自己的价值,同时能够带领弟弟妹妹共同上进。我在家的时候,每个周末都督促弟弟妹妹学习,他们不懂的地方,我可以辅导他们,给他们讲解难题。而二妹妹留城以后,没有起到一只头羊的作用,她只是一只老母鸡,一心保护着弟弟妹妹,却不知道好好读书,带领弟弟妹妹做有文化的劳动者,原因是她自己学习成绩比较落后,她起了一个负面的作用,这一点她自己竟然不感觉。
当大姐我再一次回到这个原生家庭的时候,几乎不认识小弟弟了,小弟弟已经长成一位英俊的少年了,他个头长高了,嗓音变得沙哑,胡子毛茸茸的,眼睛里流露出些许叛逆和倔强,学习成绩不尽人意。大姐我试图与他沟通,但是小弟弟对人生和社会有了自己的认识和想法,我的话,他已经听不进去了。
我是考上大学要去南方读书的,顺路回家看看,看看父母和弟弟妹妹。当时我最牵挂的人,不是父母,不是姐妹,而是自己一手带大的小弟弟。我和小弟弟相差八岁,对于我们两个人的经历来说整差一代人,弟弟无法理解,姐姐为什么要离家那么远,一会儿是遥远的北疆;一会儿是更遥远的福建前线。难道只有那里才有大姐喜欢的事业?他对我说:“大姐,你能留在家里陪着我长大吗?”我对弟弟说:“不行,我有重要的事情要做,必须离开家,离开你,龙龙,你要好好读书,将来也去南方读书。”小弟弟似懂非懂地说:“大姐,我长大了,也要离家远远的,我不喜欢这个家,这个家太陈旧了,父母的思想陈旧,家里的经济贫穷落后,家里所有的物质都是老旧的……”
这一次姐弟分离,我心中充满了忧郁,我仍旧不舍得小弟弟,但是没有一条规定说,上大学可以带着小弟弟,为此我还是把小弟弟放在父母身边,我一个人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家。这已经是第二次和小弟弟分离了,我心中十分惆怅,因为我感觉父亲和母亲没有教育好弟弟的能力,他们的文化水平和价值观都不被弟弟接受,弟弟身上有一股桀骜不驯的东西,是父母亲驾驭不了的。说白了,弟弟是一匹千里马,而父母亲都不是伯乐。
我第三次离开小弟弟的时候,我是一路走一路哭的,是心中是忐忑不安的,那感觉近乎生死离别,现在回忆起来,我依旧很心痛。那时候,小弟弟正在读初中,学习不是很好,遇到很多人生的困惑和不公平的待遇。小弟弟因为没有后门、没有熟人,学习成绩不是很突出,父母亲又没有特权,所以被分在慢班。学校给快班安排最好的教师,最有能力的班主任,而给慢班安排的都是最差劲的教师。小弟弟太年轻了,他无法接受自己的命运,对此待遇愤愤不平,但是他没有办法改变这种局面。慢班的班主任老师根本管不住班级的纪律,于是指定小弟龙龙做班里的纪律委员,弟弟年纪小不懂事,就用他的拳头管理班里的纪律,谁要是不遵守课堂纪律,龙龙就将其狠揍一顿。虽然暂时管理好了班级的纪律,但是这种用暴力管理班级的方法,却得罪了班级的落后群体,那些落后的学生酝酿着要“以牙还牙、好好收拾”龙龙,这分明是饮鸩止渴。为此,我很担心,担心弟弟吃亏,也担心弟弟闯祸。
这时候,正赶上我回家结婚,我的婚姻是裸婚。双方父母都没有给我们婚后赖以生存生活物质,而我们的收入少得可怜,别说是买房子,连租房子都没办法,只在工厂一间单身宿舍居住。我心里想:“等我有了自己的房子,再接弟弟来我的小家庭一起生活。”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我的如意算盘被一个偶然事件击得粉碎。小弟弟在一次和人发生口角中,失手打……对于小弟弟的遭遇,我也很内疚,我想:如果将弟弟带到我身边和我一起生活,那也许会避免这件事情的发生,可是我没有能力这么做。
1981年,我克服了许多困难,和二妹一起去了一次内蒙古的那家煤矿,探望我们的小弟弟,那次我们给弟弟带去了许多吃的东西和一点钱,和弟弟一起说了很多如今社会的变化,我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鼓励弟弟好好劳动争取早日回家,弟弟那时候身体不太好,经常咳嗽,可能是井下劳动粉尘太大的缘故吧。我很担心,如果弟弟将来回来以后没有好身体怎么办呢?后来弟弟调动到东北的一家农场,那里生活条件好一些,农业生产劳动的环境好一点,起码可以天天见到太阳,心情会好一点儿,于是弟弟的身体逐渐好了起来。
这时候,我也从河南调动到沿海城市烟台,做了教师工作,因为工作需要,我写了几本教材,在轻工出版社出版发行,于是我把书寄给弟弟,我没有指望弟弟能看懂那些会计书籍,我只是想叫弟弟知道这些书是姐姐写成的。也许弟弟会由此受到启发,好好读书或试着写作,这样他的生活就会有点儿色彩,不至于太灰暗。那时候,我只要看见和弟弟年龄相仿的男孩子,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弟弟。在别人上学读书,自由自在地享受生活快乐的时候,我亲爱的小弟弟却心里押着沉重的石头,在失去自由的条件下做重体力劳动。这世界这命运对弟弟太不厚道了,我为弟弟感到惋惜和心痛。
小弟弟是一个正直的男孩,他在那样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在那种险象横生、和坏人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他能够洁身自好,没有沾染上那个群体的坏毛病,已经是十分不易了。他还坚持在那些黑暗的日子里读了很多文学作品。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巴尔扎克的人家喜剧等等,这些文学作品给与他的不仅仅是文化层次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他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成熟和转变。于是小弟弟回归社会的时候,很快在亲人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遇到了他生命中的那一个“她”。然后结婚生子,过起了正常人的生活。
生活稳定了,人心自由了,小弟弟开始试着进行文学创作,先后写了小说《爱情与肉夹馍》《摆地摊的老黄》《感恩有你》《探底》《食堂的长条桌》等,散文有《爸爸讲故事》《梦见父亲》《落叶》《夜读感悟》《回忆录》等等。这些作品分别发表在《烟台晚报》《当代文学海外版》《楚风》《参花》等刊物上。还有部分发表在江山文学网站上。小弟弟的小说和散文,都非常接地气,因为它们来源于生活的底层,取材于弟弟的生活和工作中,小弟弟将这些现实中的故事,进行了艺术提升,写的惟妙惟肖,这都得益于他读书比较多。
目前小弟弟已经快60岁的,他还在一家大型超市工作,他挣钱不多,但是可以养家糊口,而且在业余时间还读书和写作,这叫我这当姐姐的十分欣慰,我有时候想:我的小弟弟命运多舛,遭遇了很多不幸,但是他还能够乐观进取,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这都是因为他爱好读书的结果,他脾气耿直,性格直爽,没有坏心眼儿,老天会眷顾他的,我感觉他就好像草原上的一匹骏马,命运对他来说,就是永远奔跑着,奔跑着……向着未来奔跑……
2楚风作家杂志1720154020@qq.com
3信阳文学1400432323@qq.com
4散文选刊原创版sanwenxuankan2008@vip.163.com
5飞天512047735@qq.com
6红豆hongdouxs1972@163.com
7浙江散文13947948@qq.com
8当代人小说ddrshishuo@sina.com
9.17732171343@163.com
10当代人散文ddryuedu@sina.com
11诗歌ddrshishuo@sina.com
12艺术河北ddryuedu@sina.com
17732171343@163.com
qlwbrwql@163.com(齐鲁晚报人文齐鲁栏目)
海燕月刊大连
2楚风作家杂志1720154020@qq.com
3信阳文学1400432323@qq.com
4散文选刊原创版sanwenxuankan2008@vip.163.com
5飞天512047735@qq.com
6红豆hongdouxs1972@163.com
7浙江散文13947948@qq.com
8当代人小说ddrshishuo@sina.com
9.17732171343@163.com
10当代人散文ddryuedu@sina.com
11诗歌ddrshishuo@sina.com
12艺术河北ddryuedu@sina.com
17732171343@163.com
qlwbrwql@163.com(齐鲁晚报人文齐鲁栏目)
海燕月刊大连

2楚风作家杂志1720154020@qq.com
3信阳文学1400432323@qq.com
4散文选刊原创版sanwenxuankan2008@vip.163.com
5飞天512047735@qq.com
6红豆hongdouxs1972@163.com
7浙江散文13947948@qq.com
8当代人小说ddrshishuo@sina.com
9.17732171343@163.com
10当代人散文ddryuedu@sina.com
11诗歌ddrshishuo@sina.com
12艺术河北ddryuedu@sina.com
17732171343@163.com
qlwbrwql@163.com(齐鲁晚报人文齐鲁栏目)
海燕月刊大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