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冬日暖阳时,走进沙湾古镇(散文)

精品 【丁香】冬日暖阳时,走进沙湾古镇(散文)


作者:柳絮依依 举人,4774.9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73发表时间:2020-11-15 15:07:19
摘要:藤蔓攀爬墙壁,旧砖房上年代久远的画,就那么自然地勾勒于青砖上。网丝隔离的窗下,两个调皮的儿童在爬墙,这温馨熟悉的画面勾起人们对童年的回忆,我们的童年已走得很远,可这是心底最温柔的一角。

【丁香】冬日暖阳时,走进沙湾古镇(散文) 和煦的风儿吹拂,温暖的阳光普照,我们刚走进建于宋代的沙湾古镇,就被一棵大榕树上的橘色小灯笼吸引。如巨伞的大榕树树叶青翠茂密,发达的根须像垂下的帘子,根须飘动间,那些写着“状元、探花、榜眼、进士”的小灯笼不停摆动,没想到第一次走进沙湾古镇,富有文化气息的一幕就这样展现在眼前。
   青石板路,石阶石巷,老屋宗祠,错落有致,古色古香,让人一下子回到慢时光的隧道。走在纵横交错的老巷,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透着古镇的文化气息。期待游览古老的大街小巷时,具有八百多年历史的岭南古镇将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沙湾古镇,人杰地灵。沙湾北村地处沙湾镇的西北部,东至东村,西到西村,南至南村安宁街市,北到福涌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的沙湾村名人荟萃,古老建筑具有岭南艺术特色。古老街道有“三街六市”的美誉,三街中的车陂街、元善街、新街很富裕,尤其东西走向的车陂街自古繁荣,位于三街之首,那里曾居住着很多大户人家。
   来到慧岩何公祠,这里是奉祀何氏留耕堂第二十二世何慧岩及以下列祖的家祠,坐北朝南的二进式古祠屋檐下,精美的灰雕和壁画具有岭南特色,趟栊门前的褐色屏门,精雕细刻着古朴典雅的花式和窗棂。阳光照射中,房间如披了一层薄纱,雕花的木窗下光影斑驳。
   始建于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的何氏大宗祠又叫沙湾留耕堂、厚本堂,古祠几经毁建,如今的古祠是清康熙年间扩建的,建祠造福后人的“留耕”,取义于“阴德远从宗族种,心田留与子孙耕”,寓意深厚。留耕堂布局严谨、年代久远、规模宏大、气势恢宏、造工精巧,保存完好的粤中宗祠是沙湾古镇地标性建筑,享有“岭南综合艺术之宫”的美誉。仰望祠堂檐角,流泻下来的阳光很温暖。也许我不能理解宗祠文化的悠久与厚重,那些保留下来的民俗民风饱含着他们对家族的热爱。有人说,在历史长河中,每一座宗族祠堂都是宗族的圣殿,维系着乡情和乡规。
   在灰砖雕中欣赏古建筑,不经意间就来到了何炳林院士纪念馆,这里又叫衍庆堂,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古老房屋青瓦灰砖,飞檐翘角,古朴肃静。走进大木门,就可参观何炳林院士献身中国科技、教育事业的生平事迹。何炳林归国后一直在南开大学工作,他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发的幕后功臣,中国离子交换树脂工业的开创者,他是“两弹一星”的重要功臣,被誉为“中国离子交换树脂之父”。
   沙湾鱼灯在古巷飞舞,狭窄的巷子两边老房子鳞次栉比,灰砖雕图腾技艺精湛,栩栩如生。撑着油纸伞,背靠旧砖房,在青石板路上留影,让人想起戴望舒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期待在雨巷徘徊,也要邂逅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
   藤蔓攀爬墙壁,旧砖房上年代久远的画,就那么自然地勾勒于青砖上。网丝隔离的窗下,两个调皮的儿童在爬墙,这温馨熟悉的画面勾起人们对童年的回忆,我们的童年已走得很远,可这是心底最温柔的一角。
   走在阳光下,蚝壳墙、蚝壳屋又是一道特别的景象。无数蚝壳排列于墙上,游人纷纷立在墙边拍照。当地百姓就地取材,用黄土、蒸熟的糯米、红糖等材料一层层堆砌,将蚝壳镶嵌在墙上,蚝壳墙防火防虫、隔音,硬度非常高,耐用度高。雨季时,蚝壳墙上的雨水顺着蚝壳缝顺速流走,保持室内干爽。流行于明清的蚝壳墙能防止台风袭击,冬暖夏凉,还具有装饰作用。如今蚝壳墙保留的不多,古镇历经几百年的风雨,希望留住这些智慧结晶。
   看到路边草丛的碑刻,就走近阅读其说明,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沙湾何、王、黎、李四姓族绅提议在乡中设立公局,作为乡务、议事的场所。保留的四块石碑有:禁牧耕牛告示碑、禁挖蚝壳告示碑、四姓公禁碑、白鸽票花会公禁碑,内容是为规范乡民的行为、要求保障耕地。禁挖蚝壳、禁止赌博等,明确了奖惩制度。这是当时仁让公局进行社会管理的佐证,再现了当时保护环境资源的措施。
   在巷口,见到宣传栏有“平凡英雄,榜样力量”“敬业奉献”“助人为乐”“番禺区好人选树活动成果”“孝老爱亲”等栏目,彰显了新时代、新风尚的面貌。难忘其中几句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乐善不倦,上善若水。止于至善,为善最乐”。
   离何炳林院士纪念馆不远,就是广东音乐纪念馆(三稔厅)。位于沙湾古镇的三稔厅,是广东音乐的发源地,广东音乐、粤剧、粤曲是珠江三角洲文化沃土中的三大艺术瑰宝,是我国民族文化和岭南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三稔厅馆内展示着建国后广东音乐的发展、广东音乐英才辈出、民间乐社的蓬勃发展等,结束语寄予了广东音乐的希望,希望广东音乐开出世界乐坛最绚丽多彩的花朵。沙湾这里音乐高手如云,他们吹、拉、弹、唱共同切磋,创作了广东音乐名曲《赛龙夺锦》《雨打芭蕉》《饿马摇铃》等,据说广东音乐名家何博众与“何氏三杰”何柳堂、何与年、何少霞等曾经在古镇。
   三稔厅外阳光明媚,红灯笼高挂,六顶红花轿立在厅前,下午三点,这里将举行岭南传统集体婚礼。据说六对新人是报名征集的,我们将见证一场“情定岭南,相聚沙湾”的集体婚礼。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岭南传统依六礼之制,再现粤礼文化之博大精深,我们在喜气洋洋中期盼集体婚礼的盛大举办。
   八音锣鼓是沙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师傅敲打小鼓、铜锣、木鱼等,多种乐器奏出轻快的节奏。中华文明渊源流长,在礼仪之邦,择大吉之时,六对新人在执礼老师、喜娘的簇拥下,依次进行红妆、洗尘、新人登堂之礼,然后进行挑红盖头、三拜仪式、合卺之礼,在喜庆吉祥的氛围中郑重许下爱情诺言,结为百年之好。“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希望新人们早生贵子,永远幸福!这是每个人的愿望。八音锣鼓响起,当六顶大红花轿载着新娘在新郎陪伴下走进古巷,人们追逐着轿夫及新人们的脚步,穿梭于古老街巷。多久没参加过中式传统婚礼了,那一幕幕场景都深深刻在脑海了,一位老乡说依然记得老家传统婚礼的哭嫁、讲茶等流程,和岭南的传统婚礼一样折射出浓浓的文化气息。具有仪式感的中式传统婚礼是传承,是发展,唤起了人们曾经的记忆,留住了乡愁。这是第二届沙湾古镇岭南中式婚礼举办日,在这婚俗文化月中,还有钻石婚、金婚、银婚、新婚燕尔的夫妻、热恋中的情侣报名打卡,周六和周日设有抓周礼、成人礼、圆锁礼等传统文化礼节,吸引游客和当地百姓纷纷前往观看,仿佛穿越到古代。
   在锣鼓声中走出悠长悠长的古巷,在喜庆中游览八百年沧桑的古镇,我被历史悠久的祠堂文化、宗族文化、农耕文化、建筑文化深深震撼。在音乐声中感受岭南浓浓的历史文化,让人回味悠长。愿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广东音乐之乡”“飘色之乡”“中国龙狮之乡”“广东省古村落之乡”之称的古镇更加富裕繁荣,愿岭南特色文化更加发扬光大!
  
   原创首发

共 270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冬日暖阳时节,在温暖阳光的沐浴中,走进了建于宋代的沙湾古镇。第一次走进沙湾古镇,一幕文化气息就映入眼帘:写着“状元、探花、榜眼、进士”的小灯笼随风摆动。青石板路,老屋宗祠,透着这座古镇的文化韵味。古老街道有“三街六市”,满目富足繁荣景色。慧岩何公祠,褐色屏门,典雅窗棂,光影斑驳。来到何炳林院士纪念馆,建于清朝嘉庆年间。何炳林院士献身中国科技、教育事业事迹展,他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发的幕后功臣,也是“两弹一星”的重要功臣,被誉为“中国离子交换树脂之父”。烘托出古镇为中国科技做出的贡献。沙湾鱼灯在古巷飞舞,老房子鳞次栉比,灰砖上雕图腾技艺精湛。在巷口,见到宣传栏排列,内容彰显新时代、新风貌。文章描写古镇风貌既统一完整,又如影视分镜头一帧一幕呈现。文章用移步换景法描述了沙湾古镇,景色描写细腻精致,语言饱含深情,行文流畅又引用恰当,使人身临其境,仿佛随同作者同游古镇一般,尤其是藤蔓爬墙,勾起无限回忆,是一篇非常有回味的游记。致敬作者,建议加精处理,并鼎力推荐文友赏阅。【丁香编辑:秦雨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1116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秦雨阳        2020-11-15 15:10:58
  依依老师的散文很有特色,笔法清晰,描写手法细腻,景色在笔下栩栩如生。感谢老师投稿丁香,问好老师!
一支笔曝光昨日泥香,几篇文絮叨无我烟雨
回复1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20-11-15 18:36:15
  前天突然接到通知,要参加采风活动,就只能赶写这篇草稿了,有不妥之处请修改。谢谢秦雨阳社长在百忙之中留评和鼓励!遥祝冬安!
2 楼        文友:凌雨涯        2020-11-15 15:34:19
  再读依姐文章,真心学习,依姐也是丁香的一姐。
冷漠无法品读
回复2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20-11-15 18:38:19
  惭愧!我只是个陪陪母亲、打打字、不懂世事及头发长见识短的姐姐。感恩相遇丁香、相遇江山!谢谢雨涯社长在百忙之中留评和鼓励!遥祝冬安!
3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20-11-15 16:25:13
  谢依依老师分享佳作,描写细腻,文笔精彩,观察能力强,所到之处,都有主次详略,有层次感,读文如身临其境。创作辛苦,敬茶!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回复3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20-11-15 18:41:31
  上周末,与美女老乡两天去了两个景区,逼着自己打字,因为还要参加采风活动。舍不得丢掉拍摄的素材,就匆匆写稿。谢谢晚秋枫叶社长在百忙之中留评和鼓励!遥祝冬安!
4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20-11-15 18:34:31
  谢谢秦雨阳社长精彩的编者按!敬茶!
花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灿烂,天自安排。
5 楼        文友:娇娇        2020-11-15 18:41:42
  古镇厚重的文化,衬托出一个多元的时代。奇迹诞生之地,美哉妙哉!
娇娇
回复5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20-11-15 18:45:21
  走在文化历史厚重的古镇,好像有穿越了的感觉,可惜不能妙笔生花写出美文。在这里的古巷穿行,确实是美哉!
回复5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20-11-15 18:50:44
  走在文化历史厚重的古镇,好像有穿越的感觉,可惜不能妙笔生花写出美文。走在这里的古巷,确实美哉!谢谢娇娇美女社长在百忙之中留评和鼓励!遥祝冬安!
6 楼        文友:娇娇        2020-11-15 18:45:59
  古镇,人杰地灵,沐浴在悠长悠长的记忆中。古镇,出人才的地方。
   感谢作者分享精致佳作,真棒!期待更多精彩!
   社长编按好棒!辛苦了!敬茶!
娇娇
回复6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20-11-15 18:51:36
  谢谢秦雨阳社长辛苦编辑!谢谢娇娇美女社长再次留评!
7 楼        文友:庄稼        2020-11-16 05:49:53
  欣赏老师佳作!游览地方景观,了解风土人情,敬慕知名人士,实为一大快乐。老师的文笔优美,描写细腻,有深度,有层次,意义非凡,跟随老师的脚步就能身临其境一样,使读者神游当地美景,意领文化熏陶,就是最美的享受。感谢依依老师!祝您平安快乐笔健文丰!
回复7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20-11-16 06:12:34
  近段时间岭南天气好,就在周末去了好几个地方,有自然风光,有名胜古迹,面对处处美景名胜,只想都拍进镜头,以后观赏。可惜有的人文景观看得匆忙,无从落笔。谢谢庄稼老师在百忙之中留评和鼓励!遥祝冬安!
8 楼        文友:梁苦生        2020-11-16 09:47:31
  移步换景,文章紧扣主题,使人在游览景色的同时学到相应的知识,这便是内行看门到道境界,致敬作者。
回复8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20-11-16 12:17:40
  我有时间就多看多练笔,作为文学草根只能这样。谢谢梁苦生老师在百忙之中留评和鼓励!敬茶!
9 楼        文友:娇娇        2020-11-17 10:41:32
  祝贺勤奋的依依姐姐,文章在次收获精华!真棒!点赞!
娇娇
回复9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20-11-17 11:17:03
  谢谢社长们和老师们编辑、申报和留评!祝娇娇美女社长学习进步!
10 楼        文友:娇娇        2020-11-17 10:42:25
  依依姐,丁香人的骄傲!
娇娇
回复10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20-11-17 11:17:56
  我只是抽空打点字,娇娇美女社长才是丁香人的骄傲,大家加油!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