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老人必须要服老(随笔)
前不久,我和几位老友谈到了老人服不服老的问题。张老友说,曹操的《龟虽寿》中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大诗人陆游的诗中有“白发未除豪气在”“心如老骥常千里”,都描绘出了不服老的心境,就是要不服老才对。你睁起眼睛看嘛,60岁的健步如飞、70岁的鹤发童颜、80岁精神矍铄,能说他们老吗?李老友说,那些显得不老的人毕竟少数。人的老化是人生必经的过程,也是令人无奈的事情。人到了一定年纪,两鬓增添了白发 额头刻上了皱纹,口里的牙齿开始掉了,眼睛看手机开始拿得远了,看书报要带老花镜才能看清了,很多事情都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老的象征,是时光的无情与残酷,是人生的当然和必然,不服老就不行。
两位老友的看法,我赞成后者的看法,进入老年如果不服老就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事。在我的老友中,有位年近八旬的老人自恃身体好,骑自行车到处走,有一天却不幸摔倒骨折,在医院紧急治疗后,本该卧床休息,他觉得自己可以用辅助工具行走,一个人走回家,结果再次跌倒受伤,给自己造成了不该有的痛苦。我自己也是年过了八旬,认为视力好,不注意保护眼睛,天天玩电脑,最近却一下子视力差了,看电脑上的字模糊了,这也是不服老所造成的。
老人为什么不服老?我认为主要原因:一是有逞能的脾气性格,做事怕受到年龄带来的诸多限制,怕被别人看不起,身体状态不佳甚至患有疾病也逞能,本来已经是八、九十岁的老爷爷,还觉得自己硬朗,走路颤颤巍巍还不要人陪、不要人扶,说自己很好,啥事都能自理。二是高估自己的行动能力,对自己的活动能力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明明腿脚不好还骑自行车,视力不好还不戴老花镜:三是怕麻烦人,怕给子女和亲人增加负担,明明行动困难,却声称自己可以通过助行器或者拐杖行走,明明完全无法自己行走。却声称自己可以在别人的搀扶下行走,明明需要一定的辅助措施,嘴上却说不需要。四是想实现自己的心愿,完成未竟事业,不量力而行。五是不明白人必然会老是自然规律,不敢勇于接受逐渐衰老的事实,不懂得精力的衰退和身体的变化,就是老的来临。
找到了不服老的原因,我们就必须要服老。人如同一部持续运转的机器,到了老年,尽管看上去健康,但生理机能已经衰退,身体各个“部件”很容易因磨损出“故障”,精力肯定在减退,身体也在老化,这是谁都无法避免的。也就是说,老人精神上可以不服老,身体上则不能不服老,不能硬撑着,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身体的“实力”,对自己应该保持清醒,保持理智,面对现实,正视自然规律,不要害怕自己出现衰老的现象,努力让自己步入宁静、平和的境界,努力去适应自己逐渐衰老的身体,并通过适当的调整来延缓衰老。
说一千道一万,作为老人,我们必须服老,必须明白服老不是认输行为,而是一种智慧,是尝遍酸甜苦辣之后的一种淡定;是历尽悲欢离合之后的一种从容;是彻悟成败荣辱之后的一种豁达;是洞明是非真伪之后的一种平和。服老必须做到五要:一要勇于接受身体的变化,要有淡然豁达的心境,去对待和处理身体各部的改变,适应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二要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健康要慎之又慎。莫与他人较劲,更不能与自己年轻时相比。特别是不能做危险动作:不要大幅度地跳跃,不要长时间拎沉重的东西。一旦有身体不适,就及时就诊,有时偶然的疏忽,就会造成终生遗憾。三要与宁静和谐为伴,与洒脱自在为友,找到适合自己年龄段的生活方式,不要逞强,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身体上不能不服老,不管做什么都不可硬撑着锻炼要适度,一定要量力而行,饮食要健康,多吃五谷杂粮、蔬菜水果,少食油腻、煎炸食物。家庭事务操心一定要有度,不要管太多、管太宽,并要讲究方式方法。要修身养性,遇事要提得起放得下,不与人争论是是非非,更不要计较长短,这样才能定心养性、修炼出一个好身体。
总之,知老服老,就是要与宁静和谐为伴,与洒脱自在为友,这是一种成熟,更是一种潇洒,是重视人生的体现,并不是怕老,不是让人悲观沮丧,消极沉闷,无所事事,无所作为。 而是要以淡定、从容、坦然的心态承认老、面对老,以积极的心态接受老、对待老,从而拥有旷达高远的境界,把握自己,活在当下,从今天走向明天,老当益壮,自强不息,健康长寿,乐享晚年!

枫叶姐姐真梼!丁香有你在真好!敬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