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书香南北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书香】走在今天的南京路,回眸百年前的外滩(随笔)

编辑推荐 【书香】走在今天的南京路,回眸百年前的外滩(随笔)


作者:天山新江 白丁,6.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96发表时间:2020-11-19 10:55:19
摘要:上海人管逛南京路和外滩叫“白相”,白相是上海话“玩耍”的意思。在很长一段时间,白相南京路步行街和外滩是上海人摩登意识的启蒙。

【书香】走在今天的南京路,回眸百年前的外滩(随笔) 只要稍具现代世界地理眼光的人,都会把喜俏的目光投向上海。“上海!”叫起来响亮爽脆,感觉又摩登别致。虽然不像北京那样,背靠长城,面南而坐,端肃安稳。它更像一位俊秀洋气的青年,侧脸向东,面对着浩瀚无边的太平洋,在它的背后,则是一条奔腾九域的长江和一块沉睡太久的土地。
   上海,倘若用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几个大城市的标准去衡量,无疑,它起步很晚。晚到在中国卷轶浩繁的历史中,根本找不到它的影子。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上海还仅仅泛称为海盐县、娄县,到了唐代,才只是华亭县的一部分,是宋代人不加推敲地取了这个毫无吉庆寓意的名字之后,才让上海首次纳入了人们的视野。她虽然没有历史的沉淀,更没有上流社会的传承,但吴越人硬是凭藉着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气魄以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今天的上海,俯瞰周边、气吐万千、处势不凡。
   如今,走在上海老城区的大街小巷里的外地游人,无疑是“乡吾宁”拘谨而小心地走在广袤的“中国地图”上。今天老城区的道路还是按照一百多年前(1865年)上海工部局所通过的“关于对租界内所有的道路,采用“凡南北走向的街道以中国各省的名称命名,凡东西走向的街道以中国地方的城市名称命名”的方案,这种别具一格,不拘泥于本地传统土著的叫法,让上海人处世的格局和看问题的视野一下子开阔了许多。
   假如把上海一百七十多年之前的外滩看作是一副水墨丹青画的话,那么,在最初的素描中,外滩宛如像田园牧歌里所描述的:诗意一样的芦苇,丛生的荒滩和几条狹窄的羊肠小道,四周全是肆意流淌的河流,纵横的田野,偶尔有几间零星的农舍以及远方传来的几声狗吠。据说,经常会有外国人在周末的时候乘着小船,来到这一带打野鸡烧野味,因为这里是城外的一块滩田,故被人们称之为“外滩”。
   连上帝都没有想到,上海会因为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而因祸得福。从一八四二年起,这块沉睡了太久的土地,一夜之间因为“割地赔款,五口通商”而被划为了英国的租界,从此打破了千年的沉寂和安宁。所谓“五口通商”的其他四口,自然不及上海的地理之优越。市境处于黄浦江与吴淞江的合流点,扼长江门户,东向出驶,近可达沿海诸埠,远通东洋南洋西洋各国,西入长江、沿江省会襟带衣连,是故,当初京沪、沪杭甬、淞沪等铁路之兴建,皆以上海为起点。从那时候起,西方文明携裹着恶浊一起向外滩涌来,破败的中国也把更多的赌注投入其间,新的商店、旅馆、酒家、游乐场、银行、大厦、公寓、洋房,这边破土动工,那边落成剪彩,愈造愈摩登漂亮,上海以极快的速度,出现了能被地球每一个角落都听到的闹腾。
   浑浊的黄浦江上汽笛声声,霓虹灯夜夜闪烁,穿着西装革履的外国人与身著长袍马褂的中国商人摩肩接踵,四方土语与欧美语言交相斑驳,这一块肥沃的土地以最迅速的频率日月更替,各种激流在黄埔江撞合、喧哗、卷成了巨澜。
   外滩见证了从清朝道光年间到如今近一百多年的沧桑风雨,上海,或自愿或被胁迫的成为了远东第一大城市。外滩这条曾经是船夫与苦力踏出来的纤道,经过百余年的建设,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这些古典主义与现实主义并存的建筑,已成为了上海的象征。
   如今,南起延安东路,北至苏州河外的白渡桥,无论是极目远眺或是徜徉在其间,都会感受到一种刚健、雄浑、雍容、华贵的气势。一条弧形环绕的五十二幢风格迥异的古典复兴大楼,与隔江浦东陆家嘴的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上海中心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争雄斗艳,已经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不论从哪方面说,上海人毫不吝啬把她所有的繁华都凝结在了外滩以及黄浦江两岸。
   如果我们把外滩的变化浓缩成一部近代中国发展史的话,那么紧挨着外滩的南京路就是这部书上的最精致的装订线。上海,原本在出现租界以前是没有叫“路”的。有历史记载,明朝的时候,上海的道路称之为“巷”,而清代时上海的道路多被称之为“弄”、“街”、“巷”、“里”、“湾”、“栅”、“场”、“地”。路,是150年前鸦片战争留给中国人的耻辱。清朝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南京路开始修路,最初的名字叫“花园弄”,上海人根据其发音习惯称其为派克弄。清咸丰三年,花园弄开始作为外商马匹进出跑马场的通道,被当地人称为“大马路”。1865年,英国人为了纪念南京条约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利益,租界的执行官决定把花园弄命名为“南京路”。
   不同凡响的南京路,出生在多灾多难的中国,成长在云诡波谲的上海滩,横亘在中西交汇的黄浦江畔,历史注定她的身世就是一部大书。南京路内蕴丰富、色泽斑斓,它不仅具备了与世界上任何国家最美的建筑相媲美的能力,更是集世界的许多名城名街的特点于一身,南京路一向以繁荣著称。
   上海人管逛南京路和外滩叫“白相”,白相是上海话“玩耍”的意思。在很长一段时间,白相南京路步行街和外滩是上海人摩登意识的启蒙。一湾美到窒息的外滩,一条繁华似锦的南京路,每当夜幕降临,外滩和南京路人流如织,黄浦江两岸人潮涌动,凭栏远眺,江上的游轮汽笛声声,霓虹闪烁。整个外滩被一条银练般的黄浦江托起,一整排古罗马式亦或是古希腊式的建筑顶部和立面霓虹齐放,伴着各种百年老店的招牌络绎不绝地闪动着,一种“夜上海”的韵味布满了黄浦江南北,一段有关于商业霓虹的传奇也被幻化得淋漓尽致。
   今年中秋,在上海的孩子家里小住了几天,儿媳找了两位当地的亲戚陪我逛南京路和外滩。一个下午,我们从居住的南京东路宁波小区(因为孙女上中学的缘故,置换的学区房)的后门,贴着北京东路,经过有一百年历史的盐业银行、中一大楼以及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四明银行、原荣氏家族三新公司总部,不出几分钟,来到了风景宜人的苏州河边。
   世界上许多大都市几乎都会有一个标配,那就是拥有一条河流,伦敦有泰晤士河,巴黎有塞纳河,开罗有尼罗河,上海就是苏州河。苏州河因发源于苏州附近的松陵地区,古名“松江”,又因流域在古代吴国境内,故称之为“吴淞江”。苏州河在市区内,弯弯曲曲的流经普陀、闸北、虹口、黄埔区,在外滩白渡桥东侧与源于青浦朱家角的黄浦江(又名黄浦、浦江、春申江)相拥,然后向西北流至吴淞口,注入了长江,涌向了大海。
   十月的苏州河两岸长满了开着红花的美人蕉,一条崭新的天蓝色漫步小道格外醒目。散步的老者、嬉戏的儿童、慢跑的青年,在夕阳的映衬下构成了一幅迷人的生活画卷。沿着小道,经过四川路桥、乍浦路桥、须臾的功夫,便来到了有着许多浪漫故事的外百渡桥以及显赫一时的原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往右一拐,便进入到了被人称为“中华第一街”的南京路步行街。
   甫入步行街,仿佛视觉上一下子从二十一世纪坠入了一个陌生又熟悉的时空,步入了英国作家狄更斯笔下的英伦街景:并不算开阔的街道、高大的建筑、灰色调的围墙和百叶窗、尖尖的屋顶……首先撞入眼帘的是左手边一九零六年竣工的汇中饭店,这座外观上并不起眼的建筑,其六楼的美庐厅却见证了蒋介石和宋美龄一九二一年的订婚。往里走,经过保罗莉卡旗袍店、摩登红人、中俄商品商店、上海新世界大丸百货、好恒基名人购物中心、老字号亨达利钟表、文昌眼镜公司。东扩后的步行街更加漂亮也更加人性化,每隔几米远就会看到摆放的鲜花盆景和舒适的围栏座椅。再往前走,又看到了已有一百年历史的王开照相,虽然照相馆里依然古色古香,只是玻璃橱窗上的数码大相片取代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周旋、蝴蝶、阮玲玉、王人美等女明星的时髦微笑,瑞港钟表城、坎爷火锅、明牌珠宝与傣妹火锅交相辉映,渝信川菜和中华老字号上海特产隔壁相邻、冰激凌咖啡和老上海的记忆酸奶混放在一起、万盛园的鲜肉月饼现烤现卖,流沙的五香蚕豆饼令人馋涎欲滴……老凤祥银楼、周大福的金店向来往的顾客讲述着曾经辉煌的故事。创始于一八八二年的蔡同德堂药店仍然放不下身价似的注视着街上来往的人群,又看见了老庙黄金银楼,对面却是寸土寸金的曼克顿广场,可能是因为中秋与国庆的原因,每天晚上都会有嫦娥飞天的表演。真老大房的上海老酸奶,关东煮。又看到了百年之前风靡上海的永安百货、上海时装商店。以及曾经给年轻时候的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的第一食品商店,远远的看见了新世界城,老字号的上海第一百货……
   南京路步行街人流如织,魔幻般的广告时时都在变幻着不一样的故事,连空气中也弥漫着独特的上海酸奶与迭尔老冰棍的味道。走过燕云楼,一眼便看见了原上海帳子公司的繁体字的招牌.…看见了一块暗红色大理石屏,上面是江泽民主席亲笔题写的“南京路步行街”六个大字,南京西路到了……
   由于商海浮沉的原因,南京路上有不少经营了上百年、数十年的老店相继退出了,比如我们大家熟知的中华皮鞋店、老介福呢绒绸缎商店、五芳斋点心店、东海皮件店、新新美发……等等,如今,在原先的位置上,悬挂着新名字的商厦已经成为了步行街上最时尚的渊薮,早先的五脏六腑已经掏空了,空留一个个伤感的记忆。
   走在今天的南京路,一点也没有单调和疲劳的感觉,和我差不多大小的二位老人,精神矍铄,每到一个地方,总是操着一口纯熟的上海话,以一句“迪昔辰光格上海呀”开始,嘴巴好像撬破了芝麻门,珠光宝气一下子冲了出来,他们如数家珍地叙说着每一栋建筑的陈年旧事,其细节之生动,内容之丰富,让人听过之后,恍恍惚惚地跟着走进了故事的情节之中。
   上海,从开埠之日起一直走到今天,不断给人们留下了太多的惊奇和感叹,纵使世界发生着变化,人们的眼界不断地抬高,上海人总是带着一种让人放心的微笑和大气的姿态走在了时代的前列。曾经有一位如今颇有名气的余姚文人戏谑地说过,上海人的眼光远远超过闯劲,适应力远远超过开创力,有大家风度却没有大将风范,有鸟瞰世界的视野却没有纵横世界的气概。但我以为,上海的发展虽然是暴起的,早熟的,它没有博大精深的历史沉淀,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上流社会,但,其英气勃勃的俊爽豪迈,完全可以与世界各大都会格争雄长。
   这几天,或许是因为国庆与中秋撞到了一起的缘故,距离步行街咫尺之远的宁波小区,竟然感觉不到南京路步行街的喧嚣,从家住的三楼阳台上,每天黃昏都能听得到老“克勒”们吹奏萨克斯的声音。这种仿佛穿透了一个世纪饱满、圆润、深沉,如醉如痴的声音,常常引得人们禁不住把目光越过苏州河温暖而喜庆的灯火,步行街上摩肩擦踵的人头,向外滩方向望去,在灯火弥漫的幻影中,仿佛又窥见了了一百七十多年以前,清朝道光年间那一幅牧歌一般忧悒、清远的水墨丹青画。

共 419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上海,一座引领当下中国,乃至世界时尚和经济的龙头大都市,矗立于祖国的东方,矗立于黄浦江的身侧,“像一位俊秀洋气的青年,侧脸向东,面对着浩瀚无边的太平洋,在它的背后,则是一条奔腾九域的长江和一块沉睡太久的土地。”随笔《走在今天的南京路,回眸百年前的外滩》洋洋洒洒四千多字,正如标题一样,笔触之下,不仅仅有着上海今天的繁华和时尚,更有着上海跌宕沧桑的历史。笔者站在历史和民族大爱的高点,从上海名字的由来,到南京路,外滩,苏州河等闻名遐迩的地段,地名,均给出了有据可依的叙说,以及其名字背后厚重的历史底蕴。细读这篇作品,有如跟随一位学识丰富的老者游历于上海的一个个巷弄,有如倾听一位资历丰富的导游,讲述一座城的过往和今日,笔下有艳丽的风景,有厚重的历史,更有五彩的今天,结合往过,放眼当下,将一座世界化的城市,浓缩成为一篇四千多字的随笔,立体而真实,厚重而丰满,即使亲身游历上海,也未必能“看”到如此详实的景色。佳作,倾情推荐文友共赏。【编辑:雪凌文字】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凌文字        2020-11-19 10:57:40
  这是我读过的关于写上海的随笔文字中最爱的,也是我自认为最好的。没有刻意强调今天的繁华,但繁华自然浮现,更没有刻意强调历史的沧桑,但沧桑斑斑,大爱!
著文写诗,记录生活,更是记录人生!
2 楼        文友:雪凌文字        2020-11-19 10:58:52
  感谢致稿书香南北社团,问候冬安吉祥~!
著文写诗,记录生活,更是记录人生!
3 楼        文友:倦鸟        2020-11-19 18:45:27
  文采斐然啊。文字悠美,情感丰沛,大上海百年历史娓娓道来,好文,学习了。
4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0-11-19 19:03:28
  上学的时候,知道了南京路上好八连,八十年代去过上海,看到过宋庆龄故居,游过城隍庙、豫园,那时年轻,只感觉上海,车多,人多,高楼多,南京路上,公交没有人行快,拥挤,狭窄,口音五花八门,大多听不懂。几十年来再没去过上海,今天跟老师了解了一些上海的前世今生,特别欣慰。本文从古到今,从洋到国,从天缘到地理,历述上海的发展繁荣,以民众的眼光看上海,以细腻的笔调写南京路、外滩,剖析不一样的感受,不一样理解。文笔老练,结构紧凑,语言沉稳,意义明晰,叙述精准,既暗透繁华,又歌颂时代,不愧佳作,赞。欢迎精彩继续,共同建美书香,祝安。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