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书香南北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书香】刘老汉(散文)

编辑推荐 【书香】刘老汉(散文)


作者:宁夏旅行者 布衣,250.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349发表时间:2020-11-20 12:38:40
摘要:刘老汉出生在新中国刚成立之时,目睹了新中国的发展与变迁。并通过自己辛勤的劳作,由贫穷到富裕,最终实现小康的人生经历。。

【书香】刘老汉(散文) 刘老汉怎么也没有想到,在他七十岁生日那天,住上了宽敞明亮的两层小洋楼。
   一九四九年的初冬,天气异常的寒冷,入冬以来的雪已经下了好几场,第一次下的雪还没有完全的消融,又被后面的几场雪覆盖得严严实实,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
   当人们还沉浸在胜利建国的喜悦气氛中时,一个呱呱坠地的小男孩便降生在中庄村一个普通而又贫穷的刘姓农民家里。这户人家是村里典型的贫困户,三代单传,盼望有个传香火的,便是爷爷乃至父辈们的迫切愿望。三个姐姐最小的已经七岁了,因此,小男孩的到来爷爷甭提有多高兴了,逢人便说:“我这胖孙子赶上了新中国的好时候,这小子将来肯定有出息,希望他将来福大命大。”因此就给小孙子起了个名字叫“有福”,意思是有享不完的福,爷爷一天到晚笑得合不拢嘴。
   俗话说得好,“只愁生,不愁长。”转眼间,有福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一家人张罗着为她准备学习用品,尽管那个年代人们贫穷落后物资匮乏,但为了能让有福识得几个字,学习一点文化,父母想尽一切办法让他上学读书,几个姐姐就没有这样好的运气了,没跨进过一天校门。姐姐们从心底里羡慕弟弟,但是一想到有福是一家人的宝贝,将来是一家之主,家中的顶梁柱,也只能悄悄地埋在心底,默默地支持弟弟完成学业。
   春去秋来,光阴荏苒,杏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四年的光阴弹指一挥。这个夏天的末尾,有福四年级毕业,可是学习成绩并不像父母期望的那样,有福好像天生就对读书不感兴趣,除了认得几个字以外,其他好像跟不读书没有什么两样,父母也为此失望至极,本指望她将来能出人头地,可期望值越高失望值就越高,为此有福没少挨骂。班主任老师每次见到父亲,总是那句话:“你家有福不是块读书的料。”
   秋阳高照,又是一个开学的季节,各种色彩缤纷的蝴蝶在田间飞舞,蜜蜂在紫色的苜蓿花上嗡嗡地忙碌个不停。不过,人民的生活没有明显的改善。地里欠收,一年产的粮食不够维持一年,乡亲们不得不靠挖些野菜来充饥。这种年代读书的机会是何等的珍贵,父母也不想让他放弃读书。母亲照例拿自家老母鸡下的几颗蛋到集市上卖掉,再为有福买来学习用品。希望他能继续学业。可有福天生就不是个读书的料,别看他长得有模有样,心根本就不在读书上。读起书来好似少了一个脑子,就是听不明白。不过对农活倒是十分的上心。也许是土生土长在农村家里的原因,有福对农活一看就会,小小年纪,干起活来俨然一副小大人的样子。放学之后总是抢着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这让有福觉得身心愉快,他觉得自己像一颗自由的小鸟,一匹脱缰的野马,在自己喜欢的田野里自由飞翔、驰骋,没有任何约束,他终于明白,这就是他想要的生活,这才是真真属于他的天地。终于在上完了五年级的最后一学期,自然,他没能顺利考入中学,父亲对有福说:“我看你也不是读书的料,正好家里缺人手,你回来帮爸爸干农活吧。”
   夏末秋初,干旱炙热的气候席卷整个黄土高原,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斜斜地洒落一地,喜鹊在核桃树上叽叽喳喳的叫着,成群的麻雀时而飞起,时而落下,争啄着地上散落的粮食;几只母鸡在院子里悠闲的踱步,杨树上的知了拉响了长长的叫声,是在提醒人们秋日的时令,还是在练就一首优美的曲子。人与自然一片融洽和谐,有福感受着这从未有过轻松,再也不用写那老是搞不明白的方程式,不用背那难以理解的课文,让他们统统都见鬼去吧。尽管班里的班花苏珊因为学习好考上了初级中学,无形中和有福拉长了很大一段距离,心里还是会有一点隐隐的遗憾和失落。
   七十年代中期,正赶上文革还没有结束,农民的日子过得清贫劳苦,集体经济是农村主要的经济形势,薄田寡收,常有吃不饱断顿的时候。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子,有福跟着父亲学了各种农活技术,种地、砍柴样样不差。还想方设法帮家里减轻负担,经常独自一个人上山挖野菜,时间长了,哪种野菜有毒,哪种无毒,他都记得一概不差。
   人们都说农村生活是磨练人的天堂,几十年如一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仅让你有健康的体魄,还赋予你坚强的毅力,建设新中国,人人都情绪高涨,虽然贫穷,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却从未间断过。今年有福已经二十五岁了,到了该婚娶的年龄,父亲便张罗着邻村乡亲,亲戚朋友给有福物色对象,有福的相貌并不差,加上勤快老实,很快就被邻村姓王的人家相中了。经过媒妁之言,农村繁俗的礼节之后,在一片喜庆声中,与王姑娘喜结连理,婚后生活和许许多多的农村人一样,生儿育女,辛苦劳作。过着再普通不过的日子。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队里人都叫他“刘老汉”,也许是他有了儿子的时候,也许是去年的某个时候,总之,谁也说不清。
   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流席卷西北大地,刘老汉八岁的小儿子发起了高烧,队里的赤脚医生开的汤药喝了几天都不管用。孩子成天昏睡不醒,眼皮都不抬一下。一家人急得火烧火燎。妻子说:“咱们去县城看吧,那里肯定有医术高明的医生,不能这样干等啊,这要是有个三长两短让我怎么活。”说着就“呜呜”哭了起来。刘老汉二话没说,到队里借了一头驴,三下五除二套起驴车,和妻子马不停蹄地往三十里外的县城赶。刺骨的寒风如万把钢刀,仿佛能穿透人的身体。终于赶到了医院。“医生,快救救我娃。”一个穿白大褂的医生把一个东西套在耳朵上,在孩子的胸前听了听。说:“孩子得了肺炎,病得很重,为啥不早点来?要不去地区的大医院看吧,咱们这里条件差,怕耽误了孩子。”这话犹如晴天霹雳,刘老汉头嗡的一下,眼前一阵发黑,差点晕倒在地上。急忙用手扶住墙。长长的吸了一口气。对医生说:“医生,我们没钱到大医院看病,就在这儿看,您一定要想想办法,救救我娃。求您了。”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那好吧,我们尽力治疗,好不好,我们就不敢保证了。”医生说。一名护士马上给孩子鼻子上插上了管子,一根细针扎到孩子胳膊上还连着根橡胶管,一滴一滴的往孩子身上灌药水。刘老汉背着手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整整一夜没合眼。嘴角干裂了一层。头发毛墩墩的,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一天过去了,孩子仍然不见好转。第三天的黄昏的时候,孩子终于睁开了眼睛。刘老汉抢上前去,用他那又粗又黑的手紧紧捂住孩子的手,哭着说:“狗娃,你终于醒了,你可把爸爸吓死了。”妻子更是笑里带哭,抱紧孩子又是亲又是感谢老天。孩子的病康复了,可借来的七十多块钱成了刘老汉的心病。
   一九八三年的一天,家家户户迎来了承包责任制,刘老汉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每天天刚麻麻亮就起床,戴着一顶褐色的绒毡帽,左手提着一个木笼(一种用藤条编织的盛东西的篮子),右腋下夹一把铁锨,微微有点佝偻的背,嘴角叼着一个旱烟卷,不时地冒出一股白烟,分不清到底是烟还是呼出的气。黑圈胡上挂满了水珠,像刚淋过雨的蒿草。几声浓重的咳痰声划过农村清冷而空旷的天空。刘老汉又拾牛粪去了,这是他多年来不变的习惯。
   日子像年轮一样一圈圈的增大变老。而今,刘老汉膝下儿女已长大成人,最小的儿子也上初中。想想自己只读了五年级,没能当上国家干部,吃公家一碗饭,光耀祖宗。因此在儿女的教育上格外的上心,希望他们中间能有一个完成自己的心愿,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儿女身上。可小儿子的成绩总是稳稳地排在后面。自己干着急也是一点忙都帮不上。想到自己一生的期望不久就幻为泡影,他痛心,失望,成天不知疲劳地干活,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减轻她心中的苦闷,妻子也看出了丈夫的心思,时不时开导他说:“人的智商有高有低,能力有大有小,咋就这命,吃不了公家饭,难道还活不成了不是,这当农民的一层人没觉得有啥不好。”唠叨的时间长了,细细一想,妻子说的话虽然不好听但也有几分道理,自己不也是个农民吗?不是也好好的活着。
   尽管她始终想过上好日子,或者像城里人一样生活的愿望没断过,但也终究挣脱不了面前的现实。
   阳春三月,气候舒适,温润,夹杂着轻微的寒气,空气中飘散着泥土的气息,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象征着朝气蓬勃万物复苏,经过一个漫长冬天的蛰伏,人们精神饱满了许多,阳光照得人浑身舒畅,懒洋洋的。
   午饭过后,院子里走进来一个人,一身西服打扮,穿着一双运动鞋,咋一看,不像个土里刨吃的农民,刘老汉想,这人我又不认识,是谁呢?左想右想想不起来,这时候这个中年人说话了:“刘老哥,你不认识我了吗?我是咱乡里的干部马富川啊,我见过您的哦!”刘老汉惊喜地睁大眼睛:
   “您是.......?”
   “您是乡干部马富川?”
   “那么您今天来......?”
   “是这样的,刘老哥,现在国家富裕了,惠民政策多了,处处为咱老百姓着想,想让每个农民都过上好日子,这不,我是帮你老哥致富来了,呵呵。”一阵爽朗的笑声,顿时充满了整个农家小院,空气一下子都变得柔和了许多。
   “快,快屋里坐”刘老汉说。
   “那么,我想听听您怎么帮我致富啊!这可是我多年的梦想,您这话可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党和国家就是体贴老百姓,快说说。”
   刘老汉一脸迫不及待的样子。只见马干部不紧不慢地说道:“你呀,就是个急性子,且听我慢慢道来。今年国家有扶贫政策,可以扶持农民小额贷款用来发展致富,还不要利息。”
   “有这好事儿?”刘老汉半信半疑。
   “千真万确,老哥哥你看,就怕你不信,我连文件都带来了,你仔细瞧瞧。”刘老汉拿起文件如饥似渴从头至尾详详细细地念了两遍。
   “还真是不假啊!”
   “这回信了吧?”马富川说道。
   “信了信了。”
   “党和国家对我们太好了,你说咋干就咋干,我听您的。”于是马富川对刘老汉详详细细地讲解了一番,刘老汉立即召集来两个儿子共同商量了具体的计划。马干部先帮刘老汉申请到五万元的贷款,又帮刘老汉新建了牛棚,然后用这五万元购买了四头母牛,还为刘老汉免费培训了养牛知识,刘老汉心里充满了感激与干劲,虽然是年过花甲,仍然觉得自己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一个月之后,四头母牛顺利入住刘老汉家。刘老汉每天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母牛,给他们添草,饮水,梳理牛毛,还不停地和他唠叨一些家常,好像牛就是他的知心朋友,一有空闲,就到山里去给牛割新鲜的青草,把这四头母牛喂养得肥肥壮壮,牛好像也懂得了刘老汉的心思,从不给刘老汉出一点毛病。一年下来,四头母牛各添了一头小牛犊,这样刘老汉一共就有八头牛,刘老汉这心理甜蜜蜜的,甭提有多高兴咧。眼看自己的致富梦一步一步地越来越近,真是喜在心上,表现在行动上,那种愁闷的心情一扫而光,刘老汉打心底里感谢党,感谢政府,经常对孙子们说:“你们要知道感恩,长大了,要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孙子听的似懂非懂,只是“嗯、嗯”地应答着。
   光阴似箭,刘老汉养牛的日子恍然已过了八个春秋,刘老汉早已还完了五万元的贷款,手里经济宽裕了,日子富裕了。那种缺衣少穿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刘老汉成了村子里人羡慕的对象,走路再不用弯着腰,低着头,而是腰板挺的直直的,嘴里还哼着小曲。
   秋高气爽,金风玉露,又是一个秋天来临了,当地里最后几亩玉米收入粮仓,刘老汉心里有了一种冲动,想把自家的房子重新翻修,咱也像城里人一样住上洋房。于是,刘老汉就和两个儿子商量,一拍即合,说干就干,于是制定计划,备料,请人,画图纸,到最后的装修都计划的有条有理,在一家人配合下,经过两个月的苦干,一幢像样的小洋楼拔地而起,在这个小小的村子里分外的耀眼,雪白的瓷砖外墙,红色的楼顶,宽敞的卧室,画满枫叶的落地窗帘,软绵绵的席幕思床,带有花格小花纹的床单,一切都是刘老汉喜欢的模样,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让人心潮涌动。
   窗前,刘老汉堆着满脸靴皮似的笑容,吸着一根细长的旱烟卷,眼望着婆娑的树枝,美丽的田野,远处那郁郁葱葱的山峦,在夕阳的映衬下显得分外的的静美、详和。心里在想:“原来生活也可以如此美好,那南归的雁也一定找到了温暖的巢穴,苏珊也早已住上了这样的洋房了吧!”
   这一天,刘老汉刚好七十岁。
  

共 477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散文《刘老汉》是一篇讲述生在建国初期的有福,沧桑而斑驳的一生的故事。有福是一家三代单传的男孩子,自小家人对其寄予厚望,但有福却读书不得志,念完小学便早早回家帮助父母种地务农。但有福虽然不擅长读书,却是农活上的一把好手,成年后娶妻生子,种地养家,生儿育女,日子过得清单却也清闲平静。不过有福看着自己的孩子读书不行,不能完成自己未能完成的“端上公家的一碗饭”的心愿,为此甚是失望,好在有老伴儿的开导,最终宽慰不少。一个阳春三月午后,乡干部给有福,即后来被称呼的刘老汉带来了福音“国家无息贷款的扶贫政策。”刘老汉从此借着国家的好政策,赶上了扶贫大计的快速列车,八年时间,彻底改变了家庭条件,并与儿子一起,在村里盖起了小洋楼。那一年,刘老汉七十岁。作品着眼于一位黄土高原上及其平凡的百姓,笔触跟着时代的脚步,跟着刘老汉人生的起伏跌宕,直至因国家的政策而彻底脱贫致富,刘老汉是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受益人的有力代表,扶贫政策下,有千千万万的刘老汉已经或者正走在脱贫的路上。作品语言朴实,结合当地民风语言,乡土气息浓郁,紧贴时代主调,具有很强的正能量。佳作,推荐文友共赏。【编辑:雪凌文字】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凌文字        2020-11-20 12:40:53
  作品语言朴实,乡土文风读来温润如玉。感谢致稿江山书香社,问候冬安,笔硕。
著文写诗,记录生活,更是记录人生!
回复1 楼        文友:宁夏旅行者        2020-11-23 11:19:49
  谢谢老师!
2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0-11-20 20:52:15
  与共和国同龄的有福,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学文不怎么样,务农是把好手,可是几十年来,依然没见福来。直到遇上新时代,好政策,老来福至,过上好日子,住进小洋楼。作品以普通人的一生,反映了国家的发展,歌颂国家好政策。语言朴实,乡土气息浓厚,人物刻画到位,有正能量,是不错的一篇好小说。欢迎继续,精彩纷呈。
回复2 楼        文友:宁夏旅行者        2020-11-23 11:20:09
  谢谢老师!
3 楼        文友:宁夏旅行者        2020-11-23 11:10:37
  感谢各位老师!愿跟着文学前辈们不断学习,创新,进步!谢谢雪凌老师编辑!谢谢各位老师留言!
4 楼        文友:笑傲江湖侠        2020-11-25 10:47:20
  《刘老汉》一文反映了新时代在国家扶贫政策指引下,刘老汉过上好日子的社会生活,就其本质而言,可谓是一曲时代强音!健康向上,教育引领作用非常!语言质朴,却又给人感觉字字珠玑,文风自然流畅,如行云流水,毫无雕琢之感,一气呵成,笔力深厚。佳作,期待更好作品问世!
5 楼        文友:西贝木卯        2020-11-29 20:36:27
  老刘的经历,是很多同年代农村人的真实写照,该感谢这个国家!拜读,问候作者!
6 楼        文友:山音        2021-03-04 07:36:37
  文字朴实,构思灵巧,思想阳光,精彩之作。欣赏!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