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情感小说 >> 【丁香•最美丁香】大山里的人家 (小说)

编辑推荐 【丁香•最美丁香】大山里的人家 (小说)


作者:白治双 白丁,27.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60发表时间:2020-11-20 20:13:13

【丁香•最美丁香】大山里的人家 (小说) (一)
   五十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虽说外乱已清,可内乱依然尚未平息;人们在欢呼雀跃之时,心中难免还会生出一丝担忧,生怕自己的生命受到波及。这也不能怪他们,几年的抗日战争,让他们见证了日军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这些事虽然已经过去,可给他们心中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为此只要有一丝风吹草动,杨志一家人就会担惊受怕,为了结束这种心理上的煎熬,杨志下定决心找一僻静之地,最好是能与世隔绝,只要有命在,其他都无所谓;就这样他带着一家三口,跋山涉水,在没有任何交通工具的前提下,一路走,总算走到了一处让杨志颇为满意的安生之所。这个沟深山高,人烟稀少,没有任何经济开发之地,想必不会有什么动乱发生,在杨志看来,无论是兵是匪,抢地盘也不会抢到这深山老林来。
   这地方住户不多,多为李家,因此这地被取名李家村。村里住户本就不多,还住的比较稀疏,几乎一个山头也就一两户,最多不超出三户人家;村内见有生人来,充满惊讶与好奇,有几名中年人壮着胆子,上去盘拉,一问缘由,才知杨志一家三人跟他们一样都是为了躲避战乱,才会来到此地,他们已经跟外界少有联系,一听杨志是从延安那边来的,对他们三人更是充满了热情,村里人你一言我一语,传了开来,一听有外来人,仿佛有重大事件发生,不一会李文民院子外就聚集了十来号人,不为别的,就因为杨志住在李文民家,他们就想听听有关于外面的消息。杨志得知众人来意,面露微笑,被众人围坐在中央,缓缓开口,杉杉道来,在坐的众人听得目瞪口呆,在最后得知新中国正式成立了,日本被赶了出去,在听的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纷纷将目光投向杨志,见杨志目光坚定,他们一下子沸腾了起来。十几号人脸上洋溢着平时少见地喜悦,交头接耳,开始谈论起有关日本侵华战争来。
   就这样眼看天色不早,大伙才意犹未尽离去,杨志暂且在李文民家住了下来,晚上杨志从李文民口中得知,原来他们这里的人也都是从外地逃难来到此地,也就五六年,村内李姓居多,另有其他两姓,分别是张、姬两姓。
   由于杨志刚到此地,身上也没几个钱,为自己凿上两孔土窑洞,自己总不能一直住在李文民家,吃人家住人家,多难为情。李文民看杨志闷闷不乐,心里猜到一二,就有意提道:“在另一山头刚好有两孔土窑,无人居住,你们一家不嫌弃,可以暂且搬过去,等日子稳定,好过了,再凿两孔新窑洞。”杨志一听,所有不快一扫而空,对李文民连连道谢,又过了一晚,隔日天刚亮,他就跟随李文民来到那两孔土窑面前,觉得没有安全隐患,花了两分钱,买了麻纸,熬了点浆糊,把窗子给糊了一遍,又叫自己的老婆乔小青把里面简单打扫一番,这便成了他们的新家。
   (二)
   杨志一家虽有落脚地,可还得要有田地,不然在这深山沟里,不得活活往死饿。想到这,杨志决定明天就跟村里人打问一下哪里有铁匠铺,自己买把镢头和锄头,还有一些生活用品一共下来花了不到八元,可这几乎让杨志花完了老底。回到家跟李文民打了个招呼,在他家柳树上砍伐两个柳树棍,回去将镢头上好,就到山头上,这块山头上住的也就他一户人家,好一点的田地,早已被村里人开垦,只有一些不起眼且凹凸不平的荒野地,没有人开垦过;杨志手举镢头,一镢头下去,镢头入地没三分,自己吃力往出拨,等将镢头拨出地面,自己脸上都流出了汗,再一看那掏过的地,上面的草还是草,杨志气的不行,一屁股坐在那荒野地上,将头往怀里一抱,眼泪哗哗的从他眼眶流了下来,滴在地上。就这样足足过了半个钟头,杨志平复了下心情,站起来,一口涂抹吐在手心,两手一搓,深吸一口气,镢头举过头顶,开始卖力掏起来。
   晚上时分回到家里,小儿子杨平早已呼呼大睡,而妻子乔小青坐在窑外等着自己回来;远远地乔小青见有个人影向这边走来,赶忙站起来,来到那人面前,将杨志手中的镢头接了过去,杨志早已累得不行,也没力气跟乔小青搭上两句话,乔小青看着自己的男人,脸上嘴里身上全是土,那手不时抖动,有点心疼,可又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安慰他,只好将他身上的灰土给拍打了一下,杨志回到窑里,乔小青刚给他打好洗脸水,这时候杨志已经倒在炕上睡了过去。
   乔小青将擦脸布摆了摆,轻轻帮杨志揩了下脸,一看杨志的手,乔小青不由地难过起来,这手早已是血肉模糊,全是血泡,有破的,还有刚生起的。
   这一睡就到了第二天,天刚亮,杨志爬了起来,手上隐隐作痛,他没顾得上那么多,今天无论如何,也要将那一片的地给掏完,也好种上几把洋芋,冬天也好有个吃上的。乔小青这个时候已经将饭菜给他做好,只等他醒来,杨志走到锅台前,那盆里就有几粒米,米上面有两片菜花花,而篮子里还有一块窝窝头,杨志看了一眼窝窝头,又转向自己的妻子乔小青。“吃吧!娃的我给留着了,你是一家之主,倒下去你让我娘俩咋办?这窝窝头吃下去,就会有力气”乔小青仿佛早已知道杨志心里想什么。
   见妻子这般贤惠,杨志心里高兴,暗暗发誓自己再苦再累也不能让娘俩受罪,这条路是自己选的,他就要勇敢的走下去。
   (三)
   杨平,杨志的儿子,今年八岁,小小年纪,刚到李家村时还欢天喜地,活蹦乱跳,可几天下来他也有点倦了,吵闹着要回延安去,乔小青安慰几句,见不顶事,将扫帚把子往手里一捏,就要打过去。杨平见状,一缩往后炕墙角一靠,哇哇大哭,乔小青又心软了下来,忙道:“娃儿不哭,妈给你弄饭吃,吃了咱们去找你父亲好不好”。杨平止住哭泣,用小手抹去泪水,坐起来走到乔小青面前,抱住乔小青,撒起娇来。
   饭后,乔小青给杨志把饭用瓦罐打包好,上面用纱布一蒙,提在手中,另一手拉着儿子杨平的手,向后山走去。
   这时候的杨志,已经将地掏过一片,身上早已汗流浃背,手上虽然还疼,可血泡再没起来几个,明显的有死肉生成,杨志对此满不在乎,他看着掏过的地,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感,这就是一个人的成果啊。
   杨志刚坐下来,将一根烟卷好,还没点着火,只见乔小青拉着儿子向他走来,他只好暂且将卷好的烟放入兜里,刚要坐起来,乔小青已经来到他面前。
   “坐着,给把脸揩下,把饭吃了”乔小青将洗脸布递给杨志。
   杨志会心一笑,接过洗脸布,揩了下脸,又用布子把手揩了揩,把杨平拉到自己面前亲了亲。
   “怎么愁眉苦脸,一副不高兴的样子,告诉爸爸谁惹你不高兴了?”杨志一副溺爱地对杨平说道。
   “你还这样惯他,都八岁了,还不懂事”乔小青瞪了一眼杨志。
   “你看你,孩子这不还小吗?才八岁,就陪我俩走了这么长的路,来到这李家村,难免会不习惯,撒撒娇也正常”杨志满不在乎说道。
   “爸爸,这里一点都不好玩,我们回延安好不好?”杨平嘟起小嘴,看着杨志。
   “傻儿子,慢慢就习惯了,再说我们现在想回去也回不去了,爸爸身上的钱都花完了。”杨平似懂非懂,也就不再提这事。
   杨志坐了一会,休息的也差不多,这才开始吃起饭来,杨志在吃饭,乔小青拿起镢头开始掏起地来,不过刚没掏两下,手心就打起了两个黑血泡,疼得“哎呀”叫了一声。杨志连忙将手中的瓦罐放下,来到乔小青面前,帮她吹了吹。
   “你看你,都不听我的话,让你别干,你还不听”杨志假装生气。
   “慢慢就习惯了,这可是你说的,你看村里那个婆姨不干农活,既然我跟你在一起,就得学会吃苦”委屈你了,杨志只好对乔小青说了这一句,从她手中接过镢头,把卷烟从兜里掏出,点着深深吸了一口,长出一口气,将烟卷熄灭,开始掏了起来。
   乔小青看着杨志,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
   (四)
   日子就这样过了四年,杨志一家的生活基本稳定下来,这四年乔小青学会了不少,抿格边,搓麻绳,纳鞋帮子。杨志这四年硬生生地将自己的田地扩展到了十三亩。
   头一年,地少也没收入,种得也就刚够一家人吃喝开销,第二年收入还算可以,这第三年和第四年收入下来就算乐观了。
   四年下来杨平已经十二岁,懂事了不少,就是没读过书,一是杨志和乔小青本就不识几个字,也没时间教他,二是村里人没个教书先生,这时间久了,在人们心中把知识已经抛得一干二净,除了务农,其他对他们来说都不当一回事。
   杨平在十二岁,已经把农民该掌握的技术,都掌握到了,掏地,犁地,什么时候该种什么种子都记得一清二楚。村里人对这个小家伙也是赞不绝口,有的人已经开始给他张罗看附近有谁家女子往出给。
   对于这种事,杨志不仅不制止,反而觉得这是村里人看得起他杨志,也是对他儿子杨平的认可。身为农民,其一生无非就是种田,结婚生子,有吃有住,有香火延续。
   杨平虽然对结婚两个字,还有些不懂,不过跟他相差无几的几个小伙子身边都多了一个人,这是个女人,他们称呼那个女人是自己的老婆,就跟父亲称呼自己的妈妈一样。杨平知道,用不了多久,自己身边也会多出一个女人来。
   果不其然,第二年杨平就娶了姬家坬的姑娘,姬祥,姬祥年龄要比杨平大上一岁,长得眉清目秀,头上扎个小辫子,长得不高,一米五都不到,这也难怪,像他们这个年龄,还是长个头的时候,可由于生活原因,他们都极不情愿,又不得不娶和不嫁。
   这一年,新中国成立步入六十年代。杨平结婚了,给女方的聘礼很简,也就一升糜子,一斗豆子,就这样把一个年纪轻轻的女娃娃娶过了门;杨志把村里人叫在一起,买了四五斤猪肉,美美的吃了一顿。第二天村里男子汉帮杨志开始为杨平凿起新窑洞来。
   就这样你一镢头,他一铁掀,过了五六天,两口崭新的土窑洞,被凿好了,木匠早已将门窗做好,就等着窑洞凿好,给安上去。
   (五)
   杨平跟姬祥结婚一年之后,就有了第一个孩子,两个本就是孩子的人,哪能懂得去照顾一个孩子,都是出于本能的在照顾,孩子一哭就搅得杨平心烦,睡不着觉,他没好气的怨姬祥不会哄娃娃,姬祥只能默默承受,不敢多言;只能一直把孩子放在自己的乳头上,孩子吸半天才吸出一口奶水来,可把姬祥给疼得直咬牙;自己营养跟不上去,孩子那会有奶水吃,可要是能吃饱,她也不会被父亲早早的嫁出去,姬祥没有怨言那是不可能的,可她却没怪过命,因为对于她来说根本不知道命是什么?对于当时农民来说几乎人人都是同一个命,那便是“苦”。好在还有乔小青在时不时帮他们照看一下,不然两个人真的要找地方哭上一哭。
   可乔小青也只能抽空来帮自己的儿媳照顾一下孙子,此时已经开始实施农民工分制,种地都在一起,一家有几个人出山劳动就会有相应的分值,所以为了记工分,由不得你不出山劳动,只有出去劳动,才能有相应的分数。到了年底,大家就凭这些工分分粮、分柴、分油,有时也分几十元的余粮款。
   起初这样的工分制,还很受农民欢迎,可时间一久,就有些人不情愿,觉得有人看似出山,可没出多少力,再加上沾亲带故的原因,评分也就会出现不公平现象,久而久之,这种矛盾日益加剧,吵闹已经成为家常便饭,偶尔还会出现打架事件。这样的记分搞得邻里邻居都像仇人一样,再也没有往日的和气。
   他们都像防贼一样防着身边的每个人,也都狡猾地偷着各自的懒,这样一年下来,岂会有个好收成。
   这样的日子,让人人开始自卫起来,他们怕饿,更怕劳动,他们不想劳动,可又想吃上一口饱饭,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他们心里有气无处撒,只能拿身边人当自己的出气筒,看谁好欺负就合伙去欺负谁。杨志一家人本就心善,不敢怒更不敢言,自然成为了众人的出气筒,看似天天出山,可一年下来领到的东西远没有那些光说不干的人多。
   这样的记分自然不能长久下去,可却不知道何时是个头。
   为了记工分,姬祥成为了生孩子的工具,有时候隔一年就生一个,更有甚者一年一个,至于孩子怎么养活,全看孩子生命力顽强不顽强,大人都有时候会忍饥挨饿,孩子岂会有奶吃。孩子接连而至,姬祥不想生,可也没办法,他们没有相应的措施,有了只能生。
   (六)
   生活就这样继续着,对于农民来说“他们每个人都艰难的挣扎着。”
   这一过就是十年,围在杨平身边的孩子都已经有六个,本就不大的窑洞显得格外拥挤起来。
   不过这都不是个事,杨大和杨二已经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也帮他们上山,两个小孩看似小,可都很懂事,一个十岁,一个八岁,两个小孩子一天加起来给记六分。
   杨家这样算下来大大小小就有十口人,十口人能出山劳动的不到五人,姬祥有时候背着孩子也会去田地帮忙,她这样挣得工分自然也少。这样一年下来所领到东西,自然不够他们开销,只能借了还,还了借,勉强维持生计。
   1972年,对于杨家乃至半个陕北来说,都是永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年天大旱,一直到了七月天空才下起雨来,八月就来了大冻。

共 813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篇小说《大山里的人家》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前后,一群百姓为寻求平安活命,拖家带口来到这深沟大山,人们相依为命,温暖而生,凿窑拓荒,在苦难中求生存,最终走上了奋斗改变的路。这是一段中国农村发展史的写照,这是一曲勤劳朴实中国农民不向困难低头的乐章。杨志一家三口来到陌生的深沟大山——李家村,凿窑,开荒,勤劳耕作,解决温饱,后来又香火延续,成为十口人家。大山里的人们也经历了:自己垦荒种地,集体种地记工分,遇荒年,遭年馑,逃出大山,到延安找亲戚借粮食求活命。八十年代后,春风吹进了大山,杨志老了,儿子杨平也到了不惑之年。九十年代初,杨龙当上了大队记,家里有了黑白电视机,杨平从中看出问题,及时中止了杨龙滑向歧路的脚步,唤醒了他带领全村人奋斗的决心。小说叙述平实,人物形象立体,情节完整连贯,忠实生活,很有些无虚构小说之美感。编者心里十分喜欢,大力推荐阅读。【丁香编辑:秦雨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秦雨阳        2020-11-20 20:18:41
  这篇小说写出了中国农村发展史的大跨度,语言朴实有美感,叙述流畅有精彩。我很喜欢这种无虚构小说,问好老师,编发迟缓了请见谅!为联系方便,可加我微信:13909105456
文学是讲实话道实情的学问,用最美文字表达心声。
回复1 楼        文友:白治双        2020-11-21 12:21:01
  精品推荐没?
2 楼        文友:闰土        2020-11-20 20:44:37
  小说写出了情,写出了意,把杨家苦难真正写活了,特别对杨志、杨平描写的十分感人。小说长而有绪,层层递进,写到杨平当了村书记后等等的情节,很好。读后令人回味无穷,好小说,拜读学习。
3 楼        文友:凌雨涯        2020-11-20 22:57:05
  跟随作者的文章,我感受到了那个大时代的气息,欢迎老师投稿丁香,敬茶。
冷漠无法品读
4 楼        文友:白治双        2020-11-21 07:24:36
  精品,嘿嘿
文学的没落,来自于一帮自以为是,不敢直视现实,溜须拍马,乌合之众也
5 楼        文友:娇娇        2020-11-22 16:26:22
  厚重的故事描写,大山里生活经历,一篇佳作,问好作者朋友!祝您创作愉快!
娇娇
回复5 楼        文友:白治双        2020-11-22 17:31:28
  感谢阅读
6 楼        文友:娇娇        2020-11-22 16:27:01
  社长辛苦了,好棒的编按!敬茶!
娇娇
7 楼        文友:凌雨涯        2020-11-27 23:18:32
  欢迎老师来到美丽的丁香园做客,可以加我微信34855382,方便沟通。
冷漠无法品读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