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五斗夜话(传奇小说)
夜黑如墨,深邃的天空见不到一点星光。五斗寨巡山的更夫,左手提着灯笼,右手不时地用木棒敲打左腋下夾的竹筒。梆,梆梆梆……竹筒在敲击下发出沉闷的声音,在空旷寂寥的山野中传得很远很远。
密密的树丛中两个人影一掠而过。二人黑头套、黑衣、黑裤。黑暗中,可以看见他们身边寒光乍现。这是他们手中冷兵器的光闪。一人手里握刀,九环屠龙刀。一人手里握刺,双刃分水刺。
二人很快隐入夜色。
五斗寨忠义堂内。
江湖大侠杨啸正和五斗寨主孟天成,秉烛夜谈。孟天成的儿子孟廷玉坐在一边静听着父亲与杨啸谈话。从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祯皇帝自尽、吴三桂降清,到多尔衮率军入关、大顺军山海关兵败、李自成弃守北京,杨啸都一一道来。
孟天成直听得眉头紧锁,不由问道:“李自成的大顺皇帝,才建立的大顺朝,还有几十万人马,莫非就这样完结了?”
杨啸叹了口气说道:“唉,孟寨主,数日前,我在叙府遇到一位江湖朋友,他曾是大顺军一个偏将,他告诉我,因进京后,见军纪涣散,对刘宗敏、牛金星的所作所为,也心存不满,后来他就脱离了大顺军,最近才回到家乡叙府。他仔细告诉我,李自成退出北京后,本应迅速向西,往山西陕西急退,趁清军在北京滞留时,抓紧时间休整,但李自成没有避开清军锐气,反而让大顺军与清军连连大战,一败再败,造成君臣猜忌,致使李岩带军逃离,不久后,大将刘宗敏、田见秀等相继战死,能上战场的只剩李过和刘体纯,而军心已涣散,在清军追击下,李自成,怕只能是位短命皇帝,难逃此厄运了。”
听杨啸说到此,孟天成不由沉默了一会,又问道:“带军逃走的李岩,可是河南杞县李公子,红娘子的夫君?”
杨啸道:“正是。”
孟天成道:“李公子因何要逃离?他们如今又在何处?你可知晓?”
杨啸沉吟了片刻,开口道:“大顺军北京兵败后,清军来势凶猛。江湖上传闻说,是李岩向李自成进言分兵,愿带自己的河南子弟兵,前往河南号召民众起来抗击清军,并奏请李自成拨兵二万,让他带进河南。还提出请李自成率大顺军余部,迅速退守潼关,稳固陕西,让陕西、河南两处互相策应,以逸待劳,再视机而动,与清军周旋下去。”
孟天成道:“李岩所言,实为上策。”
杨啸点头道:“是呀,兵书上讲,水无常形,兵无常势。孙子所言,知不可战而退者胜。打仗时,见机行事,避其锋、击其怠,游击为战,弱者可用。可惜,李自成没有采纳,反心起疑心,似要加害李岩。李岩他们只能脱离大顺军避祸了。听那偏将朋友讲,有人看见一支人马进入黔北,我猜测,他们极大可能入川黔,不定潜入了川南。”
孟天成:“他们上千人马,难道不担心明朝官府吗?”
杨啸:“四川的明朝官府都被张献忠打怕了,李岩他们,如进入四川,不会遇到什么麻烦,况且,地方官兵未必敢阻击他们这支队伍。只是清军多尔衮恐怕不用多久,就会派人马攻入川黔滇……”
杨啸话未说完,见孟天成对他使了个眼色,坐在一旁一直没开口的孟廷玉低声道:“有人。”一个闪身,他已经出了忠义堂。孟天成和杨啸也同时跃起,飞掠而出。
忠义堂外。夜色中,只见树影幢幢,晚风习习。已不见了孟廷玉的身影。
伫立在茫茫夜色中,晚风阵阵轻拂着孟天成、杨啸二人。
孟天成道:“刚才你说话时,我已知有人潜入寨内,就给了廷玉一个暗号,心里还想着李岩他们的事情。”
杨啸道:“目前尚说不准,李岩他们现在何处?我随后打算継续自晏阳始,沿叙永、古蔺、江安等地查访过去,看能否得到他们的行动踪迹。”
孟天成没有说话,转过头去,看了一眼黑暗的夜空,道:“廷玉回来了。”听风辨音,这是孟天成的绝技。顺着风,他能分辩出百丈开外的脚步声。几十年来,他从小跟父辈们习武、狩猎,在山野中伏击野猪和岩羊,长年累月练就了这样的独特工夫。果然,孟廷玉很快回到了忠义堂前。孟廷玉深吸了一口气,向父亲说:“来人已遁下山,孩儿看到二个黑影,迅跑急追,仍未赶上,看来他们轻功甚好。”
三人回到忠义堂。
孟天成和杨啸又继续开始他们的谈话。
五斗寨的孟氏家族,是来自云南少数民族苗族一个分支的后裔,古称僰人。相传僰人的先祖,就是后来三国时期,诸葛亮率军南征,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七擒七纵收服的——孟获。月换星移,历朝历代,僰人在无数次的战乱和饥荒中,人口日渐衰微,至元朝时,仅剩两千余人口生存下来,在云南的深山密林中过着刀耕火种的日子。明朝年间,云南战乱不止,为免战祸殃及族人,这支僰人又流离迁徙到了川南,来到了博望群山之中,在这里休养生息,农耕、打猎,已逾百年。时光荏苒,岁月流逝。一代一代的僰人群居于此,博望山也在人们口中被叫为“僰王山”。
僰王山对面的仙峰山脉,数峰连绵,其中一峰形如斗笠,人称:五顶篷。在此峰的半山腰,生成一环山浅丘坝子,可种植玉米、茶叶等农作物,但山上泉水稀少,坝内仅有两三处细流,缺乏水的浇灌,每亩地收成一季不过五斗,故此地名谓之:五斗坝。僰人到此后沿山势用石头垒起寨墙,修筑了五斗寨,所有的僰人男女老幼都居于寨内。五斗寨隔山遥望,有一奇峰,古称凌霄城。此峰峰顶平坦,南北东西,方园约数百亩平坡地,天然长满着大大小小的树竹籐蔓,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平头山。平头山凌霄城,高耸云天,有一道山脊与五斗坝相连,四周皆是悬崖绝壁,陡峭异常,十分险峻,山脊连接五斗坝处,筑有一道石拱门,门拱厚达五尺,门洞逼仄,只容一人能横身穿过,出得洞来,通往五斗坝的山脊上,一条小路宽不足两尺,两旁陡坡生长着茂密的灌木草丛,陡坡下皆是万丈深渊。
好个凌霄城,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五斗寨的僰人,在凌霄城用石块树木楠竹,修建仓房,蓄存粮食、兵器等生活用品。
孟天成担任五斗寨主至今已有三十年。孟天成的历代先祖直到他父亲都是僰人首领。五斗寨,孟天成当然也是寨主。自二十岁起,孟天成就从因病的父亲手中接掌了寨主。
青年孟天成在燕阳的一次比武时认识了当地的武林世家,武家庄庄主武人,一来二往,武人杰非常欣赏孟天成。后来武人杰将独女武婉云许配嫁给了孟天成。武婉云育有一男一女,儿子孟廷玉、女儿孟笑梅。孟天成和武婉云夫妻二人视女儿为掌上明珠,兄长孟廷玉对妹妹孟笑梅也十分呵护。从小习武,舞刀弄剑,孟笑梅练成了一身好武艺,尤其是她的一对鸳鸯剑已经出神入化。芳龄十七的孟笑梅生得清俊秀丽,亭亭玉立。每日清晨,孟笑梅都会到忠义堂前草坪练习拳法、剑术。
此时,第一声雄鸡报晓的啼声在五斗寨内响起,很快,许多的雄鸡一起鸣叫起来。看看快燃尽的蜡烛,杨啸站起身:“孟寨主,不觉得我们已谈了一个通宵,打扰您了。”
孟天成笑道:“得线报,我知杨大侠来到燕阳,特嘱廷玉前来相邀,就是想打听李岩他们的消息,如果能见到他,我想请他们的人马到五斗寨来由李岩主持寨内一切。”
杨啸:“孟寨主,济人危难,胸襟开阔,我如见到李岩,定将寨主好意告诉他。”
忠义堂外,晨曦微露。
“爹……”一声娇柔的声音飘进忠义堂。
孟天成眉开眼笑地对杨啸说道:“是小女来了。”
走出忠义堂,杨啸看到一位姑娘白色紧身衣靠,腰扎丝绸缎带,脚穿紫色皂靴,头上青丝飘逸,梳发结紫带缠绕,正款款移步向忠义堂走来。
真好一位俊俏的姑娘:明眸皓齿、柳眉入鬓、鼻如悬胆、唇红似樱、面若盛开的桃花。只见她,左手握剑鞘,鸳鸯双剑合壁;右手拿香帕,幽香一股浮动。姑娘走上台阶,在孟天成面前站住,笑吟吟地说道:“爹爹您与哥哥都在这儿,这位是……”
孟天成微笑道:“快拜见杨大侠,这是小女笑梅。”
杨啸道:“孟寨主,孟姑娘面前,岂能如此称呼?我痴长几岁,叫声杨大哥即可。”
望了杨啸一眼,孟笑梅脸上泛起微红,朱唇轻启,道:“见过杨大哥,小女子,这里有礼了。”
杨啸笑道:“孟姑娘取得好名字,‘飞雪凌寒时,迎春俏梅笑。’”
孟笑梅略显羞涩地低了一下头,面颊绯红。
孟天成连声大笑:“哈哈,女儿练过剑了?”
孟笑梅:“还没有。听母亲说爹爹您和哥哥还有位客人在这里,我就先过来拜见爹爹请安。”
孟天成:“那,你练剑,我与你哥陪客人去凌霄城转转。”
杨啸:“孟寨主,可否让我先见识见识姑娘的剑法?”
孟天成:“好。大侠也使剑,还请大侠多多指教小女。”
来到草坪,孟笑梅右手轻轻拔出剑,把左手中的剑鞘放在草坪上,然后目视前方,稍稍屏息凝神,突然右手一抖,一道白光,鸳鸯剑已是一分为二,双手各执一把。紧接着一招双龙出水,嗖嗖嗖,剑似蛟龙,剑剑紧扣,只见剑光闪闪,上下翻飞,犹如一条白练,涌出一股冷冷的剑气,天女散花般围着孟笑梅飞舞。忽见剑光一收,孟笑梅身体后仰,腾空而起,一个倒卷朱帘,向后空翻,凌空双剑分刺向左右,接着大鹏展翅,朝前几个空翻,双脚落地,双手合剑,放在胸口,收剑入鞘。几招鸳鸯剑,孟笑梅使得招法凌厉,一气呵成。
杨啸喝彩道:“好好好!姑娘果然使得好剑法,好剑法。”
孟廷玉笑着也鼓起掌来。
孟天成微微点头,用慈爱的眼光看着女儿孟笑梅,面露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