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花】芦溪,是个难忘的地方(散文)
和这里的热情澎湃一样,我把几乎是十几年的岁月,和这里红色的土地、红色的记忆混在一起,在这里升华,在这里记取。
一九八零年,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县直机关抽调了很多干部,到芦溪去下乡,我也被抽到了,做为县委工作队的一员,我被分配驻村在秀芦大队,这一年我刚十九虚岁。
命运就这样载着我与芦溪结缘,记得当时秀芦大队的支部书记叫陈文进,大队长叫陈振益,副大队长叫陈会计。
我在秀芦大队一驻就是几个月,后来任务完成后,县委组织部又把我们召回到原单位工作。
然而,命运却在一九八五年,又一次把我的记忆撒向芦溪,而这一次却是单位选派我到这个公社驻点,一驻就是将近十年,我在这里发动种生姜,发动种晒烟,包括收购。
这一年,我参加了福建省高等教育考试,考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也就是大学的中文专业,命运却在这里悄悄地发生了变化。
因为一场的打擂对歌,也因为这一年董文华唱的《十五的月亮》、《望星空》这两首歌,芦溪又在我的人生旅程中与我发生了质的转变。
在芦溪中学的篮球场上,在乡政府的篮球场上和乒乓球场上,到处留下我们青春的倩影,争强好胜的喝采声。
芦溪有一条很清澈的江,这江水总是清澈见底的,哗哗的流水似乎在告诉我,在这里发生的一切,将被镌刻和铭记进历史的,而在这里所发生的一切,又是那么的难忘,那么的铭心刻骨。
与这里的人一样,这里的人是很豪爽的,但却不缺乏人文,也可以说人文是厚重的,这里乡风醇厚,很重视教育,从我知道的数据中,恢复高考以后考上清华大学的就有两个,考上中国人民大学的就有一个。
芦溪后来改镇了,和我的故乡霞寨镇仅一山之隔,山水相连,唇齿相依,美丽的双尖山,一面就在霞寨镇,而另一面就在芦溪镇,而也是从这里,发源流淌出两条河流,一条就是芦溪江水,一条就是我家乡那条故乡的小河。
芦溪的江水汇入了广东的韩江,而我故乡的小河经过了长途的跋涉,却汇入了九龙江。
九龙江最后在龙海合流后汇进了厦门的大海。
所以厦门也就成了很美丽的海滨城市。
如今,我的女儿厦门大学毕业后也在厦门工作已经有十多个年头了,岁月如梭,穿梭着往事,也编织着岁月的记忆,但是,芦溪的这块土地,所敞开的记忆,却是恒久而不能忘怀的,这里有我很多的朋友,很多当年在乒乓球场地上、在篮球场上抛洒汗水、切搓球艺的朋友,当年呀,我们可都还是一个很爱争强好胜的年轻小伙子呀,热血沸腾,意气风发,充满理想。
然而,几十年过去了,我们也渐渐变老了,我的好多朋友都相继退休了,我们大部分都晋升到爷爷奶奶的辈份了,如今,我的女儿都已经三十五虚岁了,我的小外孙女,都已经在厦门读上小学一年级了,这岁月催人老,往事也真的像一杯酒,越发沉久,越发浓郁和香甜。
在我年轻的那个岁月,“芦溪晒烟、芦溪红酒、芦溪咸菜”是很出名的,名闻遐迩,也成为了芦溪的名牌特产,三张名片。
也不知道多少次,我却沉醉在红酒中,不能自拔,多少次,梦呓中总醉意翩翩地重复着那其实已经是喝醉了却说:“我还没有醉”的话。
和这里的土地一样,这里的人是豪爽,热情的,而且待人却特别的忠实和真诚。
虽为乡间大镇,但这里却人文奇迹般地雕刻出很多往事,如今的芦溪呀,变化也很大,道路宽敞,山光水色依然明媚如画,“村村通”工程的启动,现在村与村都通上水泥路了,芦溪通往县城,芦溪通往永定湖坑的水泥路,也很宽敞明亮,可以说,今天的芦溪镇,交通网络已经四通八达,是一个很值得游玩和观赏的旅游胜地,这里有樱花谷、绳武楼等著名景区,昔日的芦溪与今日的芦溪相比,已今非昔比,鸟枪换炮了。
“徜徉故里想芦溪,四顾家园旧影栖。往日情怀犹润脑,如今感悟尚侵肌。春风荡尽灵山笑,夏雨清明阔路妮。傻梦常欢追故逝,酣眠最喜吐今迷。”前几天,老朋友叶阿林突然打电话叫我寄两根二胡琴弦和一个二胡码子给他,他说要把那年轻时的那根二胡修缮一下,重新装上琴线,他想拉拉二胡了,叶阿林如今也退休了,年轻时是我的乐友、篮球、乒乓球友,喝酒也常常在一起,叶阿林的字也写得挺漂亮的,可以说多重爱好我们都是浓缩在一起的,所以我很快就应允他,也跟他寄了进去了。
下一次芦溪之行,我就可以在叶阿林的家里拉拉那根我年轻时候也曾经拉过的二胡了,这根二胡,跟着我们实际年龄一起增长,也应该增加了不少余音吧?
愿我们的有生之年,能随着芦溪江水的明媚,永远锁进我们的记忆里,与日月常青。
2020.11.26.
写于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