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写手奖励赛】双槐树遗址断想(散文)

精品 【晓荷*写手奖励赛】双槐树遗址断想(散文)


作者:当阳山人 举人,3860.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85发表时间:2020-11-30 23:10:24

当我把审视的目光转向历史遗址时,附近双槐树遗址的发现和发掘毫无疑问成为我叩问的一个焦点。对于地方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以及“河洛古国”的拟命名,我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表现得过于亢奋,而是期待更进一步的发现。对于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我一直怀有一颗敬畏的心,向往着,思索着,深爱着。毕竟,这里承载着中华文化五千多年辉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古老的黄河和伊洛河在这里交汇,从古到今,这里一直流淌着灿烂的河洛文明。一次偶然的发现,这里厚厚的黄土地下竟然掩埋着一座古代城邑。虽然只是一个雏形,但已经让一些人欣喜若狂了。有人建议以“河洛古国”来命名,似乎没有一个“高大上”的名字,既不足以彰显这个远古聚落的重要价值,也不足以吸引更多的目光聚焦这里。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考古发掘不再是单纯的研究历史,而开始迎合现实的需要。古为今用,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成为考古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河洛古国”的横空出世,成为这里开发旅游发展经济的热点和噱头,想想就让人浑身燥热。熟悉的地方,偶然的发现,竟然埋藏着一个波澜壮阔的“河洛古国”,这样的考古发现,生生要把中华文明的历史前移数千年,震惊之余,我不知道如何选择,怀疑还是相信?
   在沸沸扬扬了许多天之后,我终于有机会身临其境,进入双槐树遗址发掘现场,一睹数千年前远古聚落的风采。双槐树遗址位于伊洛河与黄河交汇处南岸不远处的高台地上。从沿河公路折向南沿陡坡向上,窄狭的道路两边长满了低矮青葱的树木,偶尔露了几孔依山而凿的窑洞,黑洞洞的,像一只只幽幽的眼睛,守护着一旁荒废的院落和坍塌的房屋。这里和其他荒废的农村一样,村子里剩下的大多是老弱病残幼。以前,我曾经几次徒步经过这个地方,曾经的荒山野岭和孤坟野地,除了耕种的农民,很少有人涉足这里。
   历时6年余,现场还在挖掘,没有对外开放。在向导的带领下,我们才得以顺利地进入,沿着长长的围栏,走向陈列馆。旁边的露天基坑里,有不少的人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或俯身挖土,或侧身清理,或蹲坐一边聊天。
   陈列馆位于遗址现场的西边。进入陈列馆,看了十几分钟声情并茂的宣传片,沿侧门进入展厅。展厅东墙边的地面上堆放着破瓮碎、残陶缺缸等,而一些修补出来的完整陶器、器物则陈列在西边封闭的玻璃罩里,还有一些石刀、骨针、纺轮等远古时期的遗物。每一块陶片瓦块,似乎都在无声地诠释远古人类生活、居住、狩猎和殡葬等活动场景。每一件物品仿佛要复活几千年前的记忆,丰富我有限的想象力。但如果没有解说员的讲解,我实在看不出来这些东西有什么独特的文化价值。遗憾的是,这里出土的重量级文物——中国最早的骨质蚕雕艺术品现存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我们在这里只能从图片中一睹它的风采,头昂,尾翘,背隆,一条正在吐丝的家蚕形象栩栩如生。
   从陈列馆出来,我们跟随解说员来到最早发掘的遗址现场,这个地方已经被严严实实地遮挡起来。巨大的基坑呈现出来的是一幅宏大的远古人居图,远古的历史揭开了一块层层神秘的面纱,清晰地呈献在我们面前。跟随解说员,我们小心翼翼地亦步亦趋,生怕一不小心破坏了这里的宝藏。散落在发掘坑内的是大大小小的房址,前前后后的墙基,深深浅浅的墓穴,高高低低的窑址,奇奇怪怪的祭祀坑等,一处处遗迹旧址裸裎,一件件残陶碎器犹在,几处人和动物的骸骨宛然。四周的矮墙上依稀可辨不同历史年代的泥土痕迹。一个个物证向世人诉说这里曾经发生的林林总总。一处处遗址又向世人昭示它们背后所蕴含的思想与文化,比如墓葬的形制、房屋的大小等所体现的森严的等级观念,仰观天象、俯察地理的天人合一的生存法则等。像附近的大河遗址、二里头遗址和仰韶遗址等远古人类生活聚落一样,这里积淀了悠久的中华文明,这里凝固了丰厚的河洛文化,这里阐释了黄河流域的沧桑巨变。置身于特定的历史氛围中,一个远古时期的人类生活画面慢慢在我的脑海中清晰呈现……
   在黄河岸边的台地上,人们住自己建造的房屋,吃自己种植的谷米,穿自己纺织的衣物,品自己酿造的美酒,享用自己养殖的畜禽,玩自己雕琢的玉器,自给自足,怡然自乐。他们使用自己打磨的工具,在阳光下愉快地劳作;他们吹着自己制作的竹笛,在月光下欢快地舞蹈。这种不失优雅与品位的原始的高品质生活,似乎与史料所描述的氏族社会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大相径庭。
   我不知道双槐树遗址的考古发现,能否奠定“河洛古国”的文化地位,又能否最终成为人类从蒙昧迈向文明的一道门槛。但是,这里的发掘成果如大量仰韶时期的陶器残片、卜筮器物等,特别是骨质玉蚕器,毕竟在双槐树这个地理坐标上迈出了戏剧性的一步。也许,从这一步开始,这里既可以厘清一个辉煌的历史,还可以瞻望一个大有作为的未来。走着,看着,听着,想着,不知不觉间,太阳已经西斜。偌大的双槐树遗址显得有点儿落寞,淡淡的暮霭像一层薄纱慢慢地遮掩下来。荒原上稀疏的树木拉出长长的影子,像是历史为这里打下了一个又一个大大的惊叹号。
   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毫无疑问的是,这里是5000多年前仰韶文化中晚期的巨型聚落遗址。至于这里的远古聚落是否具有都邑性质,以及“河洛古国”是否名副其实,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挖掘和研究。如果贪大喜功,急于求成,弄出一个“假大空”的噱头,不知道会不会又是“少年曹操墓”的黑色幽默。值得玩味的是,对于这里的发现和论证,我也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有人质疑陶器摆拍出的“北斗九星”(据说挖出来的是10个陶器)是按图索骥,也有人质疑挖掘出的三道城墙的都邑型制是刻舟求剑。关于历史与文化,我们不要妄加揣测或主观臆想,一切让实物说话,实事求是。至于这里最终的历史定位,不妨“让子弹飞一会儿”。
   这里又会有什么样的重大发现,又将昭示什么样的历史真像,我们拭目以待。但勿庸置疑的是,这里发掘的最有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是迄今为至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骨质蚕雕艺术品。这也是迄今发现的仰韶时期与养蚕及丝绸起源相关联的、比较直观的实物资料。这对于寻找丝绸之源、探求中华民族的农桑文明,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毕竟,这里有黄帝沉璧的传说,有伏羲“仰观天象、俯察地理”的河图洛书的传说,有隋唐兴洛仓遗址等。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这里瓜瓞绵绵,源远流长。
   站在高台上,倚槛临风,眺望黄河。黄河,不仅是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更是维系炎黄子孙枝繁叶茂的根脉。熠熠闪烁的水面,粼粼的波纹,厚厚的沙滩,摇曳的蒲柳芦苇,以及忽起忽落的野鸭白鹭,构成了一幅空旷悠远的素描画。特别是在这落日熔金的黄昏时分,这样一幅画面自然给人带来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通古达今,上天入地。渐渐的,我的心中也流淌着一条长河,从亘古的过去流到现在,也流向遥远的未来。
   夕阳衔山,通红的火球燃烧出一天当中最辉煌、最艳丽的景色。静静的水面上,层次分明的縠纹尽显妖娆和魔力。历史正如黄河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了,但这片土地还在,这片土地上繁衍传承的人们还在,如同这里的庄稼和树木年复一年顽强地生存、蓬勃地发展。
  

共 285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从作者的开篇叙述中可以看出,双槐树遗址的发现和发掘的确是令当地人亢奋的的大事件。而作为这样的考古发掘,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很多地方只不过是为了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以及旅游发展经济的热点和噱头,这不能不说令人有些堵心。而像作者这样的人,能从历史遗址带来对人类历史深层次的探索和思考真的难能可贵,这是对历史的还原也是对历史的敬重。而后文叙述中,作者详细披露了身临其境进入双槐树遗址发掘现场一睹数千年前远古聚落的风采的过程。不可否认,作者的思想是睿智的,文笔是老道的,否则不会将这个过程阐述得如此形象生动而且富有深刻的内涵,使这篇作品如此的厚重。在作者夹叙夹议的过程中,我们仿佛透过文字身临其境,跟随作者走了一圈双槐树遗址。我们在现实与历史的轮换中在思索,在惊叹,如此真切地感受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瓜瓞绵绵源远流长。文章具有史学参考价值和文学艺术美感享受,一篇佳作,力荐赏阅!【编辑:叶华君】【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1201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20-11-30 23:12:06
  一句话,这篇文章小编觉得非常好。因为解读水平有限,或许只能参悟一二了。问好作者,感谢带来的精彩佳作,创作辛苦了!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2 楼        文友:何叶        2020-12-08 13:48:24
  恭喜当阳老师,晓荷有你更精彩!
何叶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