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摆渡】雪的品质(散文)
雪带着祈盼,从天而降。一夜之间,苍凉的陕北大地顿时冰雪滔滔,朋友圈的雪照更是千奇百怪,似乎要用美丽的拼图来煮沸季节的寒冷。黎明爬上了山头时,江山如画的意境闯入人们的眼帘。纯白无暇的雪花挂满沟壑纵横的陕北大地,犹如少儿的哭泣与微笑,是那么的纯真无邪。
这是天赐的诗赋与黄土地情怀的良好祝愿!
遥想两千多年以前的战国时代,商鞅变法的总体构思在雪花的催促下盛开;再看迈过阴山雪谷的铁蹄,把繁荣昌盛的大唐帝国推向历史的巅峰;近听驱逐鞑虏的旋律,奏响还看今朝的豪情壮志。
因为这是雪的骨气与奋发图强的高度结合!
雪虽然是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它不改本色,倔强的从历史中走来。
因为这是雪的语言与内心深处的直白倾诉。
雪花喜欢冬的静态,也只有冬的冷静符合它的个性。与“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携手共舞,舞出高贵与典雅的品质,舞出凋敝中的缕缕清香。“雪中松柏愈青青”的坚毅,一次次与雪联盟,谱写圣洁与理想的色彩,绘就不卑不亢的山河魂魄。
因为这是雪的品格与魅力所决定的!
雪,终究拗不过春风热情的接待。在一次次的鸟语花香中消于无形,融入大地的心脏。看,垅上良田里的小麦,你追我赶,把春风惹逗的开怀大笑。沁透在麦枝的水分,不断的点头招手,感谢冬雪的无私奉献与知遇之恩。听,爬满黄土高原的植被,你争我抢,有声有色的讲述着自身的发展历程……
先是沙棘开了口:“我在植物界的抗旱力数一数二,给点水分我就能存活繁衍。”“我只要点阳光,就可以装扮春的容貌。”山桃花紧跟着说到。站在山桃旁边的细柳不甘示弱:“我根扎的深,个头也是林木中的佼佼者。”一棵参天白杨正欲开口时,被松树及时的制止了。“假如没有冬雪,会有我们的春天吗?”松树的反问,让刚才还慷慨激昂的植被低下了头颅,眼神久久的凝视着大地深处。
因为这是雪的心愿与大地职责的交汇!
雪踩过的地方不留足迹,但是,在雪上踩过的脚印,依旧丰富着时光的故事。
公元207年冬的一场大雪中留下几行醒目的马蹄印,伴随着马蹄印的延伸,中国古代智慧人物的典型代表——诸葛亮隆重登场。如今,岁月已过去了一千八百年,诸葛亮身上所发生的传奇故事,依旧脍炙人口,妇孺皆知。时间进入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翻越一座座大雪山,跨过一条条大雪谷。如今,红军的故事依旧激励着现时代的中国人民。当1978年的钟声就要接近尾声时,北京城在一场小雪的覆盖下,把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的梦想化为现实,精米细肉飞入寻常百姓家。由此,踏开了中国人民伟大征程中最坚实的一步。
因为这是雪的机遇与历史潮流的相逢!
雪,看起来平淡无奇,它所包含的故事却又波澜壮阔。
宋太宗命令开封府尹给城中百姓送衣服和木炭时,“雪中送炭”成了友谊的见证,也见证着爱意的浓度。车胤与孙康结束白天的劳作,一个借着萤火虫的光亮读书,一个蹲在雪地里读书。从此,“囊萤映雪”成为刻苦学习的象征,也激励着一代代有志向的人,虚心学习,刻苦钻研!文成公主嫁入雪域高原后,藏族文化与汉文化水乳交融,再也没有断绝过。“南杨北赵”的林海雪原里,杨靖宇与赵尚志英勇的周旋于数十万敌人的内部,等于为中国内地腾出了一只手,进而打败侵略者,解放全中国,最后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因为这是雪的胸怀与人类理想的深度融合!
雪,翻过了珠穆朗玛峰,来到了阿尔卑斯山脉,丝绸之路的脉搏由东向西,从古至今,把一曲曲动人心魄的音律留在历史的天空,任凭时光打磨,风雨侵蚀。时至今日,这些音色依旧斑斓,旋律依旧澎湃。
雪,落地无声,入土无根。却以它特有的品质与方式,贯穿历史的天空,涤荡后来人的心灵。
(百度搜索为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