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摆渡】感同身受(随笔)
在每一次阅读写作课,除了常规的堂上阅读训练和写作指引外,我总想跟孩子们分享一些能触动和感悟他们幼小心灵的故事。
市面上写作培训班很多,开设语文的培训班很少。因为语文科目的学习,除了掌握基础知识以外,关键是知识的积累。当下的培训机构的生存机会来自于家长迫切应对应试教育的需求。家长的标准是直观而赤裸的,只看成绩。从事语文教育的老师都知道,语文教学不是立竿见影的科目。家长不能短时间看到效果,不满意。所以,语文辅导真的不是普通老师乐意做的。而我开设的是“阅读写作”辅导班,内容包括基础知识趣味固本、阅读训练和单元写作同步练习。
这周的阅读写作课是关于记叙文场景描写与细节描写,理解和领悟文章中心思想方面的内容。其中有一篇阅读训练,《玉米饼里加了糖》,主要讲述了为玉米饼而自卑的我在老师的教育下改变了想法,认识到了母爱的伟大。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母亲都会以不同方式表达对我们的爱。孩子们在做阅读训练,我同时也在阅读,看着看着这篇文章,我已泪流满面。我偷偷擦拭泪水。我开始评讲这篇文章的时候,几个孩子一直在嬉戏,我很不满。我问他们觉得有什么好笑?他们分别说:“玉米饼为什么要加糖?”
“玉米饼本来就要加糖?”
“玉米饼好吃吗?”
我几乎想恼怒,但压着内心的气愤,沉住气对他们说:“我刚才也跟你们一起阅读,但读着读着,我哭了。”
一个男孩惊讶地说:“有吗?我怎么没看到?”我耐下性子跟他们一段一段地解读全文。他们开始安静了下来。接着,我哽咽地跟他们分享我自己的故事……
我孩童时,曾有过文中一样的经历。我们读书的年代,学校每年都会带我们郊游,例如小学到七星岩野炊,去龟顶山西江畔的白沙滩和鼎湖的砚洲烧烤;初中曾坐船去德庆悦城龙母祖庙、封开大斑石和小桂林、梧州游;高中曾坐船到南海西樵山和番禺莲花山游。记得那是我第一次随学校组织去七星岩郊游。那天,我爸跟往常一样早早起来做早餐,他熟练地用面粉加葱花煎成薄饼,特意煎多了一块,用袋子装好交给我郊游吃。然而,当我回到班里,坐在车上,同学们都从书包里取出各种各样的饮料和零食。我没有出声,只是用手紧紧地捂着书包口。当大家都拿出东西开心地吃的时候,而天生不爱吃葱的我,偷偷地坐在一个角落里,小心翼翼地把葱一颗颗地弄掉,再吃这块凉了带着葱味的煎饼,心里真不是滋味……我完全理解和感受到这篇《玉米饼里加了糖》文中作者内心的真实别扭的自尊。
曾看过央视的一个采访:贵州山里的孩子在吃泡面,记者说老吃这个不好,孩子母亲说:“不老吃,每年过生日给孩子吃一次。”这就是“活着”吧,然而那些不苟且的人根本理解不了。我想,我不能怪责孩子们的无动于衷。对于这些孩子,他们需要生活这大课堂的历练,需要岁月这大磨盘的磨练,才得以成长。记得有位作家曾经说过:“其实比起接受新事物,更多的是接受自己,人在成长路上总会有为别扭的自尊心痛哭的时刻,但是总会慢慢变强大的。”生活的历练和岁月的沉淀会让你终有一天懂得真正的生活是什么?什么叫爱。没有相同的经历,就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