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传奇小说 >> 【星月·远方】张原(小说)

编辑推荐 【星月·远方】张原(小说)


作者:荷锄叟 秀才,2377.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43发表时间:2020-12-02 15:26:05
摘要:原创首发。

【星月·远方】张原(小说) 民国二十六年十月十日,旧历九月初七,重阳节的前两天,张原也在梅花镇,只是并没有就到镇子里来,而是停驻在镇东南八里外的四德村。他是跟随团长吕正操一起来的,任国民革命军53军691团团参谋部少尉作战参谋。
   691团刚刚在半壁店与日军打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遭遇战,全歼鬼子一个小队。根据军部指令,连夜向西南撤离。等来到梅花镇的四德村时,团长吕正操突然下令:部队停止撤退,原地待命。原来,691团负责断后的两个连队被鬼子包围了。情况十分危急,吕团长当即召集参谋部,研究营救被围兄弟的方案。
   对团作战参谋张原来说,四德村,那简直是太熟悉不过了。
   四德村在梅花镇的东南边,“张记杂货铺”在梅花镇的最东头,每年夏天,杂货铺的二少爷张原都会跟着哥哥张太到村东的辘轳把壕坑玩水,跟小伙伴们摸鲫鱼,抓泥鳅,钓青蛙,追野鸭子……顺着汪洋沟一路下去,不知不觉就来到四德村村口。
   四德村比梅花镇小一些,汪洋沟也从这里经过,只是没有围墙。当年,引起张太张原哥俩兴趣的是“四德”这个村名的含义。“四德”,哪四德呢?后来上了中学,听同学梅花,也就是后来张太的媳妇,自己的嫂子说,梅花有“四德五福”。“四德”,初生蕊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五福”是指梅开五瓣,分别为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梅花嫂子是秀才的女儿,出生在梅树坡村,自己又叫梅花,再加上当时又说这些话的时候,她那认真、动情的样子,让张太张原深信无疑。原来四德村与梅花镇、梅树坡还真有一些渊源呢。
   黎明时分,正是一天里最黑暗的时刻,张原一身戎装,站在汪洋沟畔,瑟瑟的秋风掀起他的衣角,他扎着武装带,腰里斜挎着刚刚缴获来的王八盒子——那是他击毙鬼子小队长后,团长吕正操亲手奖励给他的战利品。汪洋沟里的流水依然如故,昼夜不断向东南流淌,沟边的芦苇依然那么茂密,白白的芦花,在夜色秋风里摇曳,西北方昏黑的夜幕上,清冷的星光与几盏昏黄的灯火相映,那里便是梅花镇,是张原的家,可今天的家里,没了父母和哥哥,只有梅花嫂子和小侄儿了。
   四年前,张原考上了天津南开大学土木工程系,眼看着就要毕业了,日本鬼子打过了山海关,没几日就打到华北平原腹地来。为了给患难中的中国留下一批人才,南开大学集体南迁湖南长沙,后来,又不得不转移到大后方的云南昆明,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张原没有随大学南迁,而是瞒着家人,跟几个热血青年一道参了军,加入了“西安事变”后改编的国民革命军53军691团,团长是曾经给张学良将军当过少校副官的吕正操。
   “卢沟桥事变”后,“张记杂货铺”的张老板,带着老大张太到白洋淀采买苇席,想着到天津顺便打听一下张原的消息,不成想,刚过保定府就遭遇了大队的日本兵,两人被打散了,从此再无音信。张原得到父兄失踪的消息,悲痛欲绝,但很快就修书一封寄往家乡梅花镇,告诉娘和梅花嫂子,自己一定会把父亲和哥哥找回来,一家人一定能团聚的。“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国之不存,民将焉附!张原心里非常清楚,在这个兵荒马乱的世道,能够保全家人性命,守护家园安宁,拯救民族于危亡的途径,只有参军,用自己手中的枪杆子,将侵略者赶出中国去。
   张原,这位身材高挑、一身正气、颇具文人气质的南开大学土木工程系的高材生,一下子就被团长吕正操看中,很快就提拔为团参谋部作战参谋,授予国军少尉军衔。
   张原一宿都没有合眼,家园近在咫尺,快马只需要十几分钟就能到达,可他却只能远望,不能靠近,这一夜他怎么能睡得着呢?何况,刚刚结束的参谋部会议上,团长大发雷霆,一把摔碎了喋喋不休催逼着撤退的电报机,怒吼着:“撤退撤退,人都不要了?传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离开村子半步!”随后,抓起马鞭子,亲自带着一队人马,杀进东方的夜幕里。张原预感到,也许就在今天,团里将有大动作了。
   东方渐渐泛起鱼肚白,启明星在东南方格外显眼,深秋的大地敞开宽广的胸膛,准备迎接又一个崭新的黎明。张原回过头来,望着波光粼粼的汪洋沟,望着西北方昏昏沉沉的天宇,望着影影绰绰的梅花镇,他想去看看梅花嫂子,看看小侄儿,可是……
   见到梅花嫂子怎么说?几个月过去,母亲去世了,父亲和哥哥依然杳无音讯,而且,在团部里每天听到的消息都是日本鬼子在四处烧杀掳掠,无辜的中国百姓家破人亡,还有就是国军无力抵抗,节节败退,然而上峰却依然每天几个电报催促691团撤退,撤退,撤退……退到哪里算一站呢?这些怎么能跟梅花嫂子说?谁又能保证一个手无寸铁的普通百姓,会在这狼烟四起的世上,有一个好的结果呢?
   天大亮了,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吕团长带回被鬼子包围的两个连队的弟兄,伤亡过半,损失惨重。
   紧紧追击的小鬼子是臭名昭著的板垣师团,他们一路打过来,基本上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几乎是长驱直入,因而更加不可一世。显然,这次他们吃了亏,于是,死死咬住这只胆敢反击自己的中国队伍,不顾一切地追了过来。
   接下来怎么办?还继续撤退吗?吕团长的这支东北军已经由关外撤到关内,又从华北撤到西北,西安事变以后,好不容易开赴抗日前线了,可还没跟日本人正经交上几次手,却损兵折将不说,尤其是上峰一直电令撤退,眼看就到太行山脚了,华北平原就这样拱手送给小鬼子不成?
   秋收过后,平原上的高杆庄稼收割净尽,冬小麦刚刚供出地皮,才一寸来高,嫩嫩绿绿的弱苗,还不能完全遮住大地那黄色的肌肤,赤条条的万里平畴,坦荡如砥,一望无际。
   这样的地形非常适宜大兵团作战,鬼子的飞机、坦克、炮车横冲直撞,风卷残云一般,由东北向西南压过来,国军只能零敲碎打,且战且退,有的连拼命奔逃都来不及,就被鬼子分割歼灭了。
   不能再退了!吕正操正在寻找战机。
   不能再退了!梅花镇就在眼前,再退,自己的家乡也就沦为敌占区了。张原的眼里噙满泪花。
   作战分析会上,张原把自己熟悉的梅花镇的地形做了详细的介绍:镇墙夯土筑成,青砖墁墙,厚实坚固,高不可攀,城门、城垛、敌台、角楼、堡垒完整,易守难攻;汪洋沟水深流长,环抱西、北、东三面,是天然的壕堑,难以逾越;据数丈之城,临不测之水,面开阔之野,足可一战。
   打!吕正操当即拍板。
   随后,下令部队立即开往梅花镇,由张原全面负责制定作战方案,指挥构筑防御工事,决心给来犯之敌予以迎头痛击。
   九月初八下午,张原布置完沿汪洋沟一线的第一道防御工事,登上镇东北的角楼,检查验收镇墙上的工事和火力配备。
   镇墙外,汪洋沟一线芦苇丛生,苇花飘拂;脚下的辘轳把壕坑,蜿蜒有致,水光潋滟。镇子里,屋舍俨然,瓦缝参差;大街上进进出出的都是国军的士兵;城墙下,最东头高台上的“张家杂货铺”的三间当街大北房的屋脊,在午后的阳光下,历历在目。——梅花嫂子,您在家吗?兄弟公务在身,还不能去看您,等我打完这一仗,先为父母哥哥报了仇再说!
   战斗在午夜打响了,枪炮声响了一夜。
   拂晓时分,一通猛烈的炮击之后,枪炮声戛然而止了。
   镇墙之外,汪洋沟畔,横七竖八地堆满了鬼子的尸体,足足有七八百具。汪洋沟不甚宽广,但水深流急,小鬼子就把自己士兵的尸体填进去,才突击到镇墙之下;镇墙太厚,太高,大炮轰不透,鬼子爬不上去,疯狂的鬼子兵居然用刺刀凿墙为蹬向上攀,以至于镇墙下面也摞起厚厚的尸体。然而,鬼子的援军还是源源不断地聚集过来,天亮以前,镇墙下面已经黑压压一片,把梅花镇团团包围。
   691团损失惨重,尤其是没有后续援军,也得不到后勤补给,几乎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吕团长被士兵拖出阵地,张原身负重伤,昏迷不醒,用担架抬出梅花镇。
   5000多名日本鬼子蜂拥而入,丧心病狂地烧杀抢掠了四天三夜,梅花镇变成一片废墟,顿成人间地狱。鬼子进镇的这一天是九月九日,重阳节。
   691团没有按照军部的指令南撤,而是向东北,敌人的后方而去。两天后,吕正操宣布正式脱离国民党,从而,华北平原上多了一支“人民自卫军”,冀中大地上树起了一面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的大旗!
   张原被炮弹掀了一个跟头,昏了过去,弹片击中他左腹部,肠子都流出来了,所幸未及要害。

共 327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小说塑造了一个在国难当头的关键时刻,一个放弃自己的前程,放弃自己的父母,只身投入到抗日成争中的英雄形象,表现了中华儿女在大是大非面前,以国为先的民族气概。张原只是大学的学生,但是当全国笼罩在日军的炮火中时,家不再,国也无宁日,于是,保国卫家最好的方式就是扛起枪杆子。虽然百战无一利,但张原依旧不屈于侵略者的淫威,宁死也要抗战到底。好文推荐赏读!【编辑:红尘一莲】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尘一莲        2020-12-02 15:27:12
  贾老师开始转型了,应该向你学习,期待更多精彩的小说。
回复1 楼        文友:荷锄叟        2020-12-02 16:32:46
  哪里转型了,就是想着玩玩,试试看,摸摸路。谢谢一莲!
2 楼        文友:荷锄叟        2020-12-02 16:31:20
  多谢一莲编辑,辛苦了!
原名,贾晔;笔名,叶中华;网名、新浪博客、微信公众号名,荷锄叟。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