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神舟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神舟•神采飞扬】古镇诗韵(散文)

精品 【神舟•神采飞扬】古镇诗韵(散文)


作者:詹海林 进士,11112.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082发表时间:2020-12-04 13:28:29
摘要:古镇诗韵,描写的是古今人物诗词和新诗创作的成就。

【神舟•神采飞扬】古镇诗韵(散文) 沙湾古镇,名闻海内,游人如织。始建于元朝的留耕堂、明清时代的各种古建筑如三稔厅、文昌塔、玉虚宫等无不令人赞赏。著名的广东音乐、沙湾飘色、沙湾醒狮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位于古镇西边的滴水岩森林公园,是一道天然屏障,常年山清泉秀、草木丰茂、繁花似锦、鸟声如歌,是沙湾古代先贤畅游的场所。这一切,如没有一条长长的河流环绕,也就不算什么。沙湾河,滋养了大地,赋予了古镇的繁华富庶,为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书写了不朽的篇章。
   当我独自一人行走在古镇的小巷里,令我倾心和沉醉的,却是飘荡在古镇细胞里的诗韵。它隐藏在历史的时空里,风过无痕,不是有心人,很难捕捉到。
   从中原望族到南方农民。沙湾人的祖先看中了这块靠山望江的土地,他们用经商赚到的银子,买下一片片沙田荒地,从刀耕火种开始,铲除了生长在土地上的张牙舞爪的荆棘和灌木,开垦出一亩亩良田,生产出稻米,把沙湾变成真正的鱼米之乡。
   笃信耕读传家的古镇大姓,开办书院、私塾,用公田的租金助力族中男丁读书,因此,历代出过很多举人进士,里头善于诗词的不少。有诗词作品传世的名人主要有明朝的王渐逵、韩上桂。清代的何文涵、何其干。当代的张采庵、革命烈士何筱静等等。
   在外地做官的人,笔端自有一股乡愁。辞官还乡的人,流露出淡然和豁达。参加革命工作的人,敢于以诗言志。诗人何筱静,古镇官巷里人,1921年出生,牺牲时才二十一岁,正值花样年华,她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国民党第七战区政治部工作。民国三十年那个血雨腥风的春天,发生了皖南事变,何筱静在粤北被捕,于狱中写下诗歌《囹歌》:
  
   这儿是需要个性的解放,
   但不是卑怯者的昏狂。
   这儿荡漾着但丁神曲底热浪,
   并不是秋夜里,古庙钟声的荒凉。
   沉重的狱门,关不住无人的原野,
   微风就是唯一的抚慰了。
   像南归的北雁,在高空中滑过。
   心儿是这么的轻快,安静与崇高啊!
  
   尽管身处险境,她在诗中依然表达了大无畏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作为受五四新文化影响的知识女子,何筱静的诗歌意象运用自然优美,通过“大雁”隐喻渴望自由的心愿。如果她不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肯定是新中国一个非常有成就的诗人。一朵花就这样的凋落,绝不是无声无息的,她的名字刻在一块革命先烈的纪念碑上,她的白骨被大地母亲紧紧地搂在怀里。她被无数的后人深深地崇敬,是今天幸福生活的缔造者。
   1904年出生于沙湾紫坭村的张采庵,年龄要比何筱静大十多岁,在诗词上造诣极深。年青时自印诗集《待焚集》,抗战时期来到香港,与柳亚子、陈荆鸿等诗人酬唱,引为知己。写出“检点新仇与旧仇,长桥晓月吊卢沟。酷怜战火灰文物,难托征鸿付绿邮。雪耻当掀南海浪,移家莫补贾生忧。献金好快登台去,不买欢娱买贼头”的抗日作品。解放后,他回到广州,做了印刷厂的工人。期间,担任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广州诗社副社长等职。编有《春树人家诗词钞》《梅月楼诗钞》等。在特殊年代,被下放回乡劳动,依然用他的一颗诗心,贴紧祖国的怀抱。他在九十年代初去世,而那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把我从粤东吹到珠江三角洲的水乡,可惜,我那时不懂诗,也无缘拜识这位番禺的大诗人。
   时光的小船再度溯流而上,则是清朝同治二年。面容清秀,留着三绺长须的沙湾举人何文涵,带着书童登舟赴京赶考。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的名字登上了皇榜,高中进士,与后来的两广总督张之洞同榜,消息传回沙湾,举族同贺!族人奔走相告,在何氏大宗祠前摆下庆功酒,为他贺喜。然而,性情淡泊的他,并不喜欢做官,他勉强作了数年京官之后,辞官回乡,过上了写诗讲学的日子。
   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他早早起床,检点诗囊,不知不觉中已经写了几百首,决定把诗集命名为《一壶吟稿》,一共三卷,刊发传世。
   2019年春天,我陪番禺文化学者慈竹前往省立中山图书馆古籍部,查阅沙湾名人遗稿,找到了何文涵的《一壶吟稿》。
   阅读沙湾本土诗人作品,竟有爱不释手的感觉!特摘抄两首吟咏:“村外青山郭外田,蛙鸣蛤吠闲春天。老人无睡愁长夜,怎耐声声到耳边。——《春夜枕上偶成》”。其二“卓午才醒饭后眠,旧书重理趁晴天。倾囊自惜余千卷,束阁于今已廿年。课女屡经勤检点,生男偏不喜钻研。平生我亦空遮眼,遥望儿孙手一编。——《秋日看女儿检书》”。诗意朴素无奇,写的都是寻常生活,却使人觉得亲切悦目。
   何文涵不喜与权贵交往,张之洞与他关系很好,他从不去省城看他。中法战争时,海疆戒严,张之洞请他组织团练保护番禺一带海防,知识分子的忠君爱国之心,让他觉得推辞不得,何况,侵略者来了,家乡也难以瓦全。于是振臂一呼,带出了一支团练队伍,日夜在江边巡逻。战争胜利后,因为训练团练有功,得到张之洞的保荐,皇上封他为五品官衔。作为诗人和地方士绅,何文涵的一生光耀祖宗,深受族人的追捧。
   另一位很牛的诗作者,是光绪二十七年举人何其干,堪称“诗痴”,一生写诗千余首。因他一辈子都生活在沙湾,所以诗作大多反映本土特色,著名的作品有《沙湾八景》。清朝的沙湾八景是:萝巅旭日、员峤晚钟、新村古渡、丹灶遗薪、瑶台渔唱、官巷归樵、天山诗社、峡口斜阳。
   萝巅旭日指的是沙湾的山峰青萝嶂,每一天日出时的美景。员峤是清朝年间位于山中的古寺,晨钟暮鼓,众鸟高飞,透出几分禅意。于今寺已不在,游人来到山中,总会觉得缺少了点什么。新村古渡,则是临近沙湾河的古渡口,到了光绪年间,只余“幽草涧边,野渡无人矣”。何其干有诗道“小立溪头思悄然,江村风景足流连。鱼虾上市多称便,鸡犬居民孰作先。烟树万家今绕郭,沧桑几度已成田。青葱桥外津通处,古木空余倚暮天。”他的诗怀古抚今,描写了古渡口的消失,只剩古树寂然挺立。许多人们认为理所当然存在的东西,却会随着生活的需要而改变。只有诗人的情怀,才会念念不忘。其余几景都好理解,那么,天山诗社怎么成了一景呢?原来,滴水岩有一位做官回来的族人前辈,在山中筑了一处草堂,邀请文人墨客到草堂吟诗作画,定期聚会,每到聚会日宾朋雅集,共享美酒丝竹之乐,他们把聚会命名为“天山诗社”,成为古镇风雅趣事。自然,诗人何其干也是其中之一,当社会贤达在选评“沙湾八景”之时,自然不愿漏掉诗社,所以堂而皇之当选八景之一。
   与何文涵、何其干的一生风平浪静不同,是明朝万历年间的进士韩上桂。他是沙湾古坝人。经历了万历、天启、崇祯三朝。韩上桂才思敏捷,诗文往往一挥而就,而且慷慨激昂,充满豪气!适逢国家多事之秋,习文之外,他还习武。一生著书十二卷,有《蘧庐稿》《城坳集》《雷州府志》等等。他二十多岁中举人,四十五岁才中进士。他喜好交游,与名士韩日缵、李孙宸、李待问、李云龙、黄宗羲交往。经常泛舟珠江、遍游名山、纵情诗酒,颇有王羲之兰亭雅集、苏东坡游赤壁的情怀。韩上桂的诗,多有那个时代的影子,如《长城》:“长城多饮马。往往自成群。满月翻弓影,连星动剑文。风高常落雁,山险直参云。旧隶程都尉,新从霍冠军。”在沙湾大族做官的人里,韩上桂见识非凡。担任京官期间,基本没有回乡,长年奔波王事。明未,内有烽烟四起的农民起义,外有清军步步紧逼,韩上桂位卑未敢忘忧国,为挽救明朝庭努力着。他被皇帝任命为永平通判,即是今天的河北卢龙,此地为通往辽东的咽喉之地,清军正在攻打辽东,他奉命督粮,精心筹划,如期运送粮草到军中,得到辽宁巡抚方一藻的赏识,保奏皇上升为建宁同知。直到李自成军队攻入北京,崇祯皇帝上煤山自缢,他得知后,绝食以死殉国,时年七十二岁,表现了文人气节。与韩上桂同个时代的番禺名人,屈大均才名远扬,宁可削发为僧,也不肯仕清。“牡丹花状元”黎遂球带领三千子弟兵抗清,阵亡战场,事迹可歌可泣。
   另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是王渐逵,沙湾三槐里人。在泰州做官的父亲病逝,随任的他当时才十岁,他在父亲好友的帮助下,扶柩回到了沙湾。拜于居住在增城的大儒湛若水门下,研读程朱理学,正德十二年,他十九岁考中进士,任刑部主事、浙江清吏司。对官员腐败和党争十分不满,又无力抗争,后来因母病辞官归乡。在广州结识王阳明,拜他为师。跟他父亲一样,他为官清廉,去世时,他的儿子借钱才安葬了他。他一生著述甚丰。有《双鱼诗草》《青萝文集》等。作为一代名儒。王渐逵的诗作厚重大气,偶诗于理,也颇多游历之作,如这首《晓望》:“芦渚荃汀闻罢钟,披衣凝望谩推篷。赤日已射珊瑚树,明星尚照芙蓉峰。帆影飒飒趁潮渡,众声活活抛鱼翁。此时独立长秋兴,况复雁凫生野丛。”王渐逵少年高中进士,却因为不肯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纵可饿死,也不肯鱼肉百姓,确是好官,令人肃然起敬!
   生活在人文历史深厚的番禺,频频出入沙湾古镇,是这块土地上的诗韵,让我感受到番禺是块福地,是值得托付人生的地方。我虽然是一个后来者,得读先贤们的遗韵,已深感幸运。古镇也吸引着众多诗人前来游览,碰撞出诗的情怀。
   2017年秋日某晚,因诗人阿桃歌的介绍,我与香港诗人秀实、招小波,以及大陆诗人阁前主人、楠木、小乐、大生等汇聚古镇紫竹居酒家,吟诵诗歌,举杯把盏,相聚甚欢。
   今年秋天,我的诗人朋友昔我、扬眉、洛琪、若水专程从很远的地方坐车过来古镇相聚,诗友们带来鲜花和茶叶送给我,扬眉还送我两只小鹦鹉,可惜有一天忘了关笼门,鸟儿飞走了。那天的相逢,留下诗意的记忆。我吟诗相赠:“来岁东风花万树,相邀拾韵白云边。”邀请诗人们明年夏天再来古镇看荷花,古镇西门的荷池每到夏天,荷花盛开,清香怡人。花与古建筑互相辉映,赋予了特别的内涵,十分隽永。
   古镇是诗人的古镇,她从来不薄待诗人,你只要怀着一颗虔诚的诗心前来,她一定会赠你浓浓的诗情。我一直仰慕着“天山诗社”的创举,在番禺某些诗社名存实亡的今天,诗人们更需要诗酒雅集,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抒写伟大的时代。希望类似的诗社能够创办起来,为古邑续写诗的华章。

共 398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通过这篇散文,读者不难发现,沙湾古镇的名,更多的在于,古今文人在诗词、艺术方面的成就,以及其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诸如:何筱静、张采庵、何文涵、何其干、韩上桂、王渐逵,等等。其人生际遇或许不同,但在诗歌、文学艺术方面,均有着非凡的成就。正因为有了上述成就,沙湾古镇才显得与众不同。【神舟编辑:天山】【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1205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峥嵘岁月        2020-12-04 15:59:40
  詹海林老师非凡的文笔功底值得赞赏!向老师学习了!感谢老师一如既往积极投稿支持神舟,期待老师多创佳作继续投稿展现神舟!问候老师!热茶敬上!
峥嵘岁月
2 楼        文友:篱边小筑        2020-12-05 06:58:49
  沙湾古镇是一块风水宝地,文人辈出,诗韵悠扬。通过海林老师的笔下重温,一个个鲜活又才情横溢的诗人浮现眼前。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赞赏老师的文笔功底,扎实深厚!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