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摆渡·冬】老家的天井(散文)

编辑推荐 【摆渡·冬】老家的天井(散文)


作者:若萦 秀才,2166.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95发表时间:2020-12-07 08:40:49

【摆渡·冬】老家的天井(散文) 对于小院,有人说,真正惦记难忘的是曾经拥有过,又渐渐失却的小院烟火。
   我仿佛听到了老家门外单车铃钟熟悉的声响,高声喊:“22号!”我老练地冲出天井,踮起小脚尖隔着不高的木门,接过邮递叔叔递进来的报纸,厚厚的,里面夹着杂志。每份报纸的左上角和杂志的右上角都写着“五经里22号”。那时候我还没有读小学,每天下午四五点,邮递叔叔都会这样派送报纸和杂志等邮件。
   其实,真正怀念五经里的老家,在于它那独特的建筑特色——天井。
   屋前有天井,屋中内还有天井。南方的天井就如北方的小院。一屋内外两天井,在肇庆、在老街五经里也少见。奶奶的父亲祖籍绍兴,居住建筑设计自然讲究徽派建筑风格。据说徽州男人大多出外经商,留在家里的大都是妇孺年幼之人,出于安全的缘故,才有如此巧妙的建筑。所以,整个宅子是封闭、保守的,惟有天井与天通、与地连。另外,天井的设计理念,与徽州经商的历史传统也有关联。按照风水理论,水乃财之源。商人讲究财源滚滚,忌讳财源外流。天井的设置,使屋前脊的雨水不流向屋外,而是顺水枧纳入天井到之内,这种设计称之为“四水到堂”或者“四水归明堂”,暗喻财不外溢的吉利之意。
   历史记载,千百年来,广东很多人原是来自中原大地南迁落户。所以,天井这成为了广府建筑保留的特色。这栋老宅是奶奶的父亲留下来给她三姐妹的,三姨婆阖家在广州定居,奶奶和五姨婆两家人都在这里居住。我和妹妹都在这里出生。小妹满月后不久,我们一家四口搬离老家,开始住进父亲单位分发的福利房了。那时,老婆太还在世,我最喜欢大伙们热热闹闹在屋前的大天井聊天谈笑。夜里,乘凉;节日里,大家一起赏月聚坐,乐也融融。里天井就在厨房与二进房(奶奶的住处)之间,两家人各自煮饭的时候,烟火气暖暖。
   “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据说,这是毛泽东少年时作的诗,写出了天井的童趣。那时,两个天井都有一个大水池,作为平时储水用。大天井的水池里面常有鱼,中秋节前后水里常漂着水柿子。我总爱趴在池边用小手指把水柿子往水下压下去,但水柿子马上一不溜湫就浮上来了。那时的我还不懂什么是“浮力”,总觉得挺有趣,乐不可支。大水池侧边还有一个低矮的小水池,方便日常买菜回来养即将食用的泥鳅、鱼、青蛙等。大天井骑楼下有个大燕窝,乳燕们常探出小脑袋,吱吱喳喳地叫,热闹极了。都说“喜宴”,屋檐有燕窝是“喜燕”,好兆头!说明这房子是福宅。燕窝下是街道广播箱,每天中午十二点和傍晚六点,准时打开广播,全家都爱坐在天井骑楼下听“南粤名嘴”张悦楷和林兆明“讲古仔”(讲故事)。正如汪曾祺回忆小院生活,不过八个字:“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打开大天井的木门,就是五经里的正道。那个年代,五经里是交通要道,行人来往不绝,车水马龙。我常坐在门口看车来人往。印象最深是每天都有很多盲人在门口经过,因为盲教院(盲人教育培训中心)就在五经里跟光明街交界处。他们都是杵着一根竹竿探路,结伴或独自行走。记得那时年少无知,常在门口跟着其他孩子对路过的盲人做些恶作剧。每次犯错后,我都马上躲进天井门后,怕闯祸被抓。现在想起来觉得真该挨揍,太可恶啦……长大后,时至现在,我特别关注“盲道”的建设,觉得社会对这些弱势群体的安全保障设施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五经里,前段是个小坡,还记得我曾跟着比我大两岁的三表叔拿着一根长铁钩勾着一个大铁圈,从路口往下跟着铁圈直冲到家门口,跑进大天井,开心极了……
   一九八六年,老婆太高寿离世,奶奶三姐妹面临遗产分割问题。由于三姨婆定居广州,奶奶和五姨婆在本地,后来达成共识,奶奶和三姨婆共同把大天井和前进屋卖了,留里天井和奶奶原住的二进里屋留给五姨婆,出入门口改后门,从兴贤里出入。当时卖价是人民币四万五千元,已算高价。根据协商所定,支付五姨婆五千元重建里屋,而奶奶和三姨婆余下四万除了交税等费用后再平分。奶奶那时开始搬到我家,与我们同住。老家从此就这样成了过去式,与我的童年一起永远沉入我的记忆深处。
   老家里外两个天井的青石板上都印下我童年的足迹。怀念老家,怀念老家的天井,就是怀念童年,怀念生命的起源。
   与现代高楼林立的水泥盒子不同,天井接地气又有生气,烟火气十足。世界很大适合奔走,但怎么也走不完。世间也有繁华可追求,但无论如何也无法把一切拥有。时光荏苒,岁月沧桑。现代都市生活久了,尘烟慢慢散尽,才发现千里万里的奔逐,名名利利的追求很累人。而心灵深处真正缅怀的,只有那淡淡的寻常烟火,才是生活最真实的味道。
  
   (原创首发)
  
  
  
  

共 187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很喜欢这篇散文。对于故乡或者童年的回忆,常常是我们的一种情结。这种情结又不是一种泛泛的怀念,而带有明确的具体指向。一件小物件,一种小吃,一片树林,一弯河水,一间小屋,都足以引起我们的心灵驻扎在那片土地上,而归根结底在于,那是我们生命的起源。天井,一种独江浙两广地域特色的建筑,成为作者思乡的意象。散文简洁介绍了天井的历史沿革、建筑特色以及相关的人文历史,重点叙述了天井给我带来的的童年乐趣,那种流淌的思乡情感从字里行间汩汩溢出。作者最后给出的结论是一种返璞归真,追求生命纯真本源的感悟,这对于人们淡泊名利,重归初心具有一定的价值引导作用。散文语言质朴,叙事清楚,描写贴切,引用恰当,是一篇具有一定美感的散文。感谢作者赐稿摆渡,推荐阅读。【摆渡物语编辑:沙漠孤月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沙漠孤月清        2020-12-07 08:41:46
  很好的散文,具有一定的感染力,欣赏!
回复1 楼        文友:若萦        2020-12-07 08:53:48
  万分感谢沙漠孤月清老师费神用心编评。遥握!冬安!
2 楼        文友:寂寞看风        2020-12-07 08:49:43
  天井,就是北方的小院,既是自己的小天地,也是家与外界接触的窗口,天井里的故事令人回味。回到城里,依然向往天井里的日子。
回复2 楼        文友:若萦        2020-12-07 08:56:51
  万分感谢寂寞看风老师关注,敬请多赐教。冬怡!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