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家园】学费(散文)

精品 【家园】学费(散文)


作者:古风雪 布衣,174.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54发表时间:2020-12-07 12:24:56
摘要:初三毕业的那个暑假特别长。

【家园】学费(散文) 初三毕业的那年,暑假特别得长。
   眼看家里的养的那两头猪快出栏了。母亲早上起来揽柴做饭,没有听见猪圈里的猪哼哼,就前去查看,猪平平地躺在粪尿肆意的稀泥地上,白白的肚子朝上,鼓得像个小土球。母亲顿时慌了神,大喊父亲来看。父亲撒了双黄胶鞋就朝猪圈这边来了。这是我一整年的学费呀!
   眼看两头猪都快不行了,父亲以为是昨晚给猪吃了什么东西起胀。便点了三根纸烟吸了几口,一支一支给猪插到嘴里,猪吸了几口就没了动静。父亲一看这个“土”办法不行就准备张罗着去找兽医。邻居的婆婆说:“我看,病成这个样子找兽医也不行了,还不如找个杀猪匠把猪杀了,卖的钱再买一只猪仔养起来,不至于血本无归。”邻居婆婆大概是刚才听到了母亲的惊喊就赶忙过来看看究竟。说话间,母亲独自抹起了眼泪:“也不知道猪是怎么死的,卖给别人,这不是害人家吗?”
   此时,天已大亮,夏季天本来就亮的早。太阳像个羞羞的姑娘,红着脸从东边探出了半个脑袋。左邻右舍的都来了,一堆人,多是女人,都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对母亲说:“蓉蓉她妈,做人不能太老实。”母亲用手背抹了抹眼角的泪痕对站在猪圈里的父亲说:“他爸,那你去把钟科找一下。”钟科是村里唯一的杀猪匠——屠夫,姓包。父亲扔掉了烟头,从猪圈的稀泥里走出来,跺了跺脚上的稀泥和猪粪就出了头(大)门。正好屠夫在村口大皂荚树下的磨盘上和几个老女人闲谝,无非就是他在杀猪宰羊时如何如何厉害,说得那些老妇女一愣一愣的,啧啧咂舌。
   包屠夫进来,看见猪圈里的猪气若游丝,赶紧回家去拿杀猪的工具,顺便准备把他的三轮车开来。“都快死了,还要动刀吗?”父亲说。“嘿!得补上一刀,不然猪肉将来是红色的,让人一看就知道是病死的。”屠夫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最后,两头猪卖了不到二百元。
   两头猪就这么没了,我上高中的学费算是泡汤了。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不用父母说,我就为自己的学费开始操心了。父亲也是比平日里,异常忙碌,一大早天还没亮就出去了,我每天早上只能迷迷糊糊地听见大门开了的咯吱声,晚上睡下后父亲才推着那辆老加重自行车姗姗地进了大门。一连几日我几乎没有见过父亲的面。
   入了伏没几天,天就开始燥热起来。连日里,也不曾下半点雨,地面仿佛被烤熟了一般,起了一层厚厚的土粉,踩在上面,软绵绵,像是踩在了一堆新鲜的牛粪上,脚底热乎乎的。太阳更像是个火球,使出了洪荒之力燃烧着。
   这个时节,知了从土里窜了出来,开始让火热的夏天变得更加喧嚣起来。母亲带着我和妹妹给田地里的玉米和辣椒施了肥,灌了水,就和村子里的一群妇女商量着去县城工地上找点活干。
   雍城县城是个不大的城市,却生活着近十万人,近年来城市建设的步伐逐渐加快,楼房如雨后竹笋般拔地而起。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母亲已经骑着自行车走了。我随意做了些饭,胡乱吃了些。妹妹拿来了一根长长的竹竿,我找到了一个装了化肥的袋子,准备捉知了壳(蝉蜕)换钱。村上有一位祖传手艺的老中医——姓张。我们村里人得病基本都是不上医院的,就让他去瞧。张医生平时会收一些村民自采的药材——地丁草,蛇蜕,蜈蚣,蝎子,还有就是蝉蜕。到了夏季,孩子们就去寻蝉蜕换些零花钱吃嘴,在村子里的小卖部买一些瓜子,糖果什么的。
   和我一起去寻知了壳的还有两个小伙伴——虎子和妞妞。妞妞和妹妹一起上小学,虎子是我的“死党”哥们,比我小几个月。我俩都初中毕业,虎子没有考上高中,等着秋后征兵时去报名当兵。
   虎子和妞妞已经在大门口喊我了,我也顾不上洗碗就和妹妹拿着工具跑出去了,说是工具其实就是竹竿和袋子。虎子也拿了一根竹竿,但没有妹妹的长,妞妞则挎着给牛拾掇草的攀笼。攀笼里躺着一个吃过罐头的玻璃瓶,铁皮盖子上扎了几个小孔。“哎,虎子这是干啥的?”虎子说:“万一逮到蝎子,蜈蚣就放里面,也捂不死,死了就不值钱了。”我赶忙让妹妹回去也寻了一个。
   第一天是在沟南。我们沿着纸白的土路,那些泛起的土粉,在脚下发出噗噗地呻吟,似乎已经厌倦了焦阳的炙烤,但又无能为力。瞬间被一股野风吹散在田间不见了踪影。脚过之处留下了一串杂乱的鞋印,黑色老绒布的布鞋面上爬满了焦土,跺几下又一溜烟的不见了。一路上,我们都幻想着今天的收获,妞妞说:“今天要把攀笼寻满,最好再抓几只蝎子什么的,下午就能多买一些好吃的,说不定还能买一包‘熊毅武’方便面哩!”我听了立即低下了头,也希望能多寻一些,这样就能多攒一些学费了。我们一路说一路笑,大约十分钟就站在了沟上面。
   沟是一条大沟,完全是天然形成的。因为在村子以南,故名沟南。从上望下去,下面小,上面大,活像个大喇叭。只有一条小路能下去,也只容一辆架子车通过。七八十年代沟底建过砖窑,已经荒废了很久很久,现在砖窑也只留下了一个残缺了一半的窑炉。现在的沟底是一大片葱葱郁郁,枝繁叶茂的桐树林,硕大的桐叶密密层层搧在沟底,如同一把巨伞,在沟底形成连绵不断的阴凉。林子里蝉鸣声此起彼伏,被这鬼斧神工的巨型喇叭无限的放大,直冲云霄。顺着杂草丛生的小路,我们一路小跑。站在沟底,晨起的骄阳放出数以万计的光箭,射穿了肥大而青翠的枝叶,在树林里留下了晶莹的光斑,像极了舞厅里的荧光灯。我们就是那些个舞者。蝉在地下生活了六七个春秋,乘着月色从土里钻出来,爬到树上,白天开始蜕变。它们会把壳留在树上,这是一种很好的药材。我们昂着脖子在树林里穿梭,发现了就用竹竿戳下来,时间久了脖子僵得难受,就弯下腰低着头搬开林子里的石块和土疙瘩,如果藏了蝎子或者蜈蚣,它们就会乱跑起来,我们随手折了两根树枝当筷子,夹了放罐头瓶里。要是被它们蛰到了,会疼上一夜,直到第二天鸡叫才好。
   正午时分,我们才收了工。林子里的蝉蜕被我们寻了个遍。今天运气不错。我和妹妹总共抓了二十条蝎子,十条蜈蚣,还有半袋子的蝉蜕。虎子他们收获和我差不多。我们顾不上回家就去了张医生家里,在那里我们差不多换了二十元钱。要知道当时母亲一天也就挣三十元钱。我一路上兴奋地踮着脚和妹妹往回走,路过门口老柿子树时,看见隔壁家的二蛋和狗子正在和“尿尿泥”玩,二蛋撅着沟子(屁股)在围好的土里尿。他的开裆裤使整个沟子都露了出来。我伸手在那白花花的两个沟蛋子上拍了一下,二蛋一个激灵就尿到了土外面,一脸惊愕地看着我,见我正喜滋滋地望着他笑。又把头转了过去,继续往土里尿,不理我了。
   回到家里,热爱文学的我,一边和面做饭,一边看《朱自清散文集》,妹妹则拿着我给的一元钱到小卖部去买好吃的了。平时我去走亲戚总会东找西找一些书来看,走时还不忘借上几本。想起学费还差得很多,我的心就无比难过,如果不能上学还不如死了算了。
   晚上,父母回来后,我把换来的钱拿给他们看,母亲久别失笑的脸上终于掀起了微笑,父亲一边吸着烟,一个劲地夸我和妹妹能干。
   一连几日,我们几个在村子里乱窜,把附近的几个林子,土崖,沟壑翻了个遍,能找到的东西越来越少,换的钱也由最初的十几元到几元钱。
   刚上八月,母亲就和父亲商量了一下,准备让我帮父亲去城里干活。父亲是个木匠,跟人在城里给家属楼安装门窗,当时的铝合金门窗还很少,大多数家属楼安的都是木制的门窗,这是计件算钱,装得多就挣得多。当时县城还没有高层,大多是六层楼房。我的任务就是把门窗由楼下背到楼上,然后协助父亲装好。父亲有时会教给我一些安装的技巧和方法。过了不到一周,我就学会了简单地独自安装一些小件。大大减轻了父亲的工作量,一天下来挣得比以前多了不少。
   那时候生活真的很艰难。每天村子里的鸡一叫,母亲就起来给我们做饭,早上吃的是削筋(面食),吃了干起活耐饱。吃完,我就跟着父亲去了县城。母亲收拾一下,也就出门了。家里只留下了妹妹,妹妹继续跟着妞妞和虎子去找蝉蜕,吃饭就去二婆家。
   到了中午,我就和父亲到工地的大灶上一人吃一碗扯面,揪着母亲昨天晚上烙的锅盔。母亲也是如此。
   后来,父亲的木活告一段落,我又跟着母亲到工地上干了数日。待到九月开学,我的学费已经凑得差不多了。
   报名的那几日,老天像是吃坏了肚子,阴雨连绵。母亲早早的起床,用一个大蛇皮袋子,装了一床被褥,又用一张大塑料纸裹了几圈。把昨晚烙好白面锅盔切成碗口大的三角块放进了袋子里。再从席边底下拿出攒了很久的一沓皱皱的纸币,塞给了父亲。父亲接过钱,放在了贴身的内衣口袋里,用手压了压,就忙着把被褥绑在了自行车的后座上了。父亲披了一件在生产队护林时用过的帆布雨披,旧的泛着淡绿色的白光,最先走到了雨下。我收拾好生活用品,挂在车头上。母亲说:“在学校,好好吃饭,不要疼省饭钱,把你那挑食的病改改……”母亲还要说啥看见我已经走进了雨里,嘴角动了动再没有出声,只是默默地看着。
   雨中,车轮在泥泞的土路上艰难的滚动着,父亲那件旧的发白的雨披在我的眼前若隐若现,我只能透过自行车后座上的被褥看到父亲的半个背影,或许是父亲离我远了,此时那半个背影却越发的瘦小了,瞬间我读懂了朱自清的《背影》,我的心里一沉,泪水扑哧扑哧地跌了下来。无情的雨线毫没有要变小的意思,冰冷地拍打着人脸,遇到热泪一起滑落在泥浆里,上了公路就好走多了,我受不了这种场面。我永远忘不了在那十几里路上落掉的泪。转眼间,过去了这么多年,我再也没有流过那么多的泪。
  

共 374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生动的叙述,厚重的内涵,回忆初三毕业的那年的暑假,一家人为了自己这个农家儿子的学费忙碌。养了两条猪病死了让家里更是雪上加霜,弟妹几个小孩上山去捉知了壳(蝉蜕)换钱,最后还是跟着父亲进城打工,待到九月开学自己的学费已经凑得差不多了。感人的文字,真实地反映了当年农村的贫困,再现了农民父母的勤劳和农民子弟的发奋,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时代特征。优美厚重的散文,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1208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20-12-07 12:26:42
  优美厚重的散文,回忆初三毕业的那年的暑假,一家人为了自己这个农家儿子的学费忙碌,真实地反映了当年农村的贫困,再现了农民父母的勤劳和农民子弟的发奋,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时代特征。感谢赐稿支持,欣赏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2 楼        文友:古风雪        2020-12-07 12:42:21
  感谢秋觅老师精彩的评论。每个时代都有着一段不可磨灭的特征,我们生活在当下,偶尔对过去的回首,是对生活的又一次思考。用文字来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才能留住精彩的人生瞬间。
3 楼        文友:秋觅        2020-12-08 20:43:57
  祝贺精品,欣赏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回复3 楼        文友:古风雪        2020-12-08 20:56:50
  谢谢
回复3 楼        文友:古风雪        2020-12-08 21:07:17
  谢谢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