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摆渡·冬】核桃(散文)
一
今天在家里掰核桃吃,还是炒熟的。桃壳很容易弄碎。大部分的核桃都是中间一棱分两瓣,上面是凹凸不平的纹络,没有一个核桃的纹络是相同的。偶尔还看到三瓣核桃,有的三瓣基本平均,有的在其中的一半上分瓣。这样的是不是算核桃中的畸形?听说文玩核桃界,越是畸形越值钱。可是,人如果是畸形的话,会是什么样的待遇呢?
炒熟的核桃也是今年第一次吃,应该是热胀冷缩的原理。大部分都从核桃的棱中裂开一个口,很轻松地用手就可以掰开。以前都是吃生的,生的核桃就很难用手掰开了,现在有专门夹核桃的夹子。
记得小时候,着急吃的时候张嘴就咬,偶尔皮薄的真能咬开。大部分都得用锤子砸开,有一次砸核桃的时候,它圆溜溜地蹦到了门边,捡起来猛一抬头,看到门缝,我这小脑袋瓜灵机一动。右手拿着核桃,放在门缝;左手轻轻地关门,只听“啪”的一声,核桃就裂开了。从那之后,再也没有用锤子砸核桃,其实这样砸核桃,有时候不小心也会砸到手。那时候的门都是实木的,而且合页都是厚铁的;院子的街门基本上都是铁的。因此对门的损失不是很大。而且偶尔才能吃到核桃。哈哈!写到这里,我不禁哈哈大笑。有人看到这篇文章,千万不要试一试,因为现在的门大部分都不是实木的,复合木贴皮,轻轻用力你知道后果的。有钱人家还是用实木门,但是有钱人家估计不会这样吃核桃,会吃更高档的干果吧。
现代人都有这个常识,知道核桃仁里含丰富的卵磷脂是补脑的。核桃仁不单能补脑,中医认为核桃有补肾固精、温肺定喘、润肠通便、抗衰老的作用。
家家户户基本上都吃,核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钙、磷等多种微量元素。并且脂肪处于不饱和脂肪酸,核桃内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须的氨基酸。某一些物质可以促进大脑和智力的发育。给小孩子多吃点,希望孩子健康成长、聪明伶俐。给学生们多吃点儿,希望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多考两分。老人的大脑渐渐退化,更应该补一补。还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脂,并且润肠通便。
俗话说:以形补形,吃什么补什么吧。不过切勿盲目相信。哈哈!
我们没见过大脑的真面目,不过大脑的模型和图片,生物课上见过的。一个完整的核桃仁,就像人类的大脑一样,可以分成左右对称的两半,分别叫做左脑和右脑。核桃仁是凹凸不平的,大脑也是一点都不光滑,有的地方凸起来,有的地方凹下去,甚至还布满了皱褶。大自然真得非常的神奇啊!
核桃又称胡桃、羌桃,是胡桃科的植物。与扁桃(杏仁)、腰果、榛子并称为世界著名“四大干果”。与这些坚果相比核桃的价格相对于亲民。
据说,核桃是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带回来的植物。中国目前是核桃生产第一大国,我国很多地方都有种植,山西、云南、陕西、河北等,还有新疆的。核桃品种也很多,薄皮、厚皮、纸皮。还分夏、秋,野生、半野生等等。
现在生活好了。还有一种文玩核桃,把玩核桃的人越来越多。现在还有科学依据说,把玩核桃能够强身健体。其实应该是通过手的揉搓,促进手指末梢神经的血液循环,自然就会预防心血管疾病。一对普通的核桃,通过把玩,年深日久变得晶莹剔透,成了一件不错的艺术品。听说很多品种,还价格不菲呢!
这么普通的核桃,可是在那个年代,吃一个核桃简直就是一种奢望。那是我七、八岁时的一段往事。
二
“这些猴崽子,还没沤好呢,又来偷吃!”二姑父把孩子们哄跑。在这棵树干粗壮,枝繁叶茂的核桃树里,有一段心酸温暖的记忆。
那年暮春,一天上午,只见二姑父站在一辆三轮车上,手扶着一棵碗口大的树。孩子们跟着车辆在后面跑,自然少不了我。大人们有的开门瞧,看外面发生了什么事,这么热闹。
当车终于停下来,二姑父从车上跳下来。叫了几个邻居大叔,帮忙把树小心翼翼地搬了下来。这棵树的叶片是翠绿的羽状,顶端一片单叶最大,其下对称依次变小。我们都没有见过这种树,它和院子里的槐树、皂荚树的树叶都不同。
我好奇地伸手想拽一片树叶下来。二姑父立刻张开双臂护住,轻轻地打了一下我的小手。并且似乎有点严厉地说别拽。那架势就像老母鸡护住自己的宝宝一样。
这时二姑手里拉着我的小表哥从屋里出来。“哦,哦……”只听小表哥从喉咙里发出声音,就要挣脱二姑的手向外冲。“小傻子,小傻子出来了。快跑呀!”孩子们边喊边四散跑开了。
那是个狂风暴雨的傍晚。西匣子(收音机)里通知:台风来袭,强热带风暴袭击旅大(大连),风力可达十级以上,海面风力十二级以上,请大家注意安全,没有重要的事情不要出门。
“什么不要出门,爸爸不是去厂子了吗?”听着外面的狂风呼啸。我有点害怕拽着奶奶的手,撅着小嘴问。奶奶赶紧把我搂在怀里。摸摸我的头说:“静儿,不怕不怕。爸爸去厂里帮忙保护厂里边的财产了。”
那个时代,工厂里好像有一个口号:保护工厂里的财产安全,胜于一切。后来才知道我们院里,在工厂上班的男人都去了单位。
就在这个狂风骤雨的夜晚,二姑家最小的孩子,也是唯一的儿子——小宝高烧不退,二姑用了各种物理降温的方法,都没有用。最后看着孩子烧得不断抽搐。背起孩子,和大表姐,顶着狂风暴雨,躲着树枝断裂。横在马路中间,遇到经过的车辆就招手,大表姐也双手合十作揖。终于有一辆大货车停了下来,把他们送到医院。因为二姑夫当时也去了厂里。
等到手忙脚乱,好不容易把孩子送到医院的时候,医生问怎么送来得那么晚,孩子因为发高烧得了大脑炎。大夫说,孩子可能失去语言功能,智力差不多就是两三岁,暴躁的时候有伤人的倾向。大夫摇了摇头,没有解释更多。
原来这个病的症状结果很严重,病变累及在大脑,就会出现一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病变累及在左脑,就会出现语言功能障碍,并且严重的会出现失语、嗜睡、昏睡甚至植物人;病变累及在额叶或者颞叶,患者可以表现为癫痫发作,也可能会出现精神症状;病变累及小脑和脑干,可以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平衡障碍和共济失调,也可能会出现吞咽困难和饮水呛咳等等。
我的小表哥有点惨,一个八、九岁的男孩子。我清楚地记得他的症状是这个样子:他不单失去了语言功能,甚至智力在不断地下降,每天就在炕上、炕下跳来跳去,喉咙里发出“哦、哦、哦”的声音。这个年龄段的男孩子本来就是“讨狗嫌”的时期,他又因为想要什么,无法表达,变得异常烦躁不安,有时甚至又踢又打又闹又咬。
我和奶奶偶尔去看他的时候,只见他在炕上蹦来跳去,奶奶抬手招呼他说:“小宝,过来姥姥看看。”他似乎早已把我们忘了,根本不搭理我们。这时候,奶奶只能重重地叹一口气,偶尔会塞给姑姑一点钱。二姑夫就会坐在外地,“吧嗒、吧嗒”地抽旱烟。
小宝夏天基本上不穿衣服、裤子,因为二姑给他穿上,他就给撕扯烂了。也许这就是他对“热”的表达方式。就这样一丝不挂地在炕上跳来跳去。二姑叠好的衣服、被子,没有一会儿就乱七八糟。我可以想象,二姑每天在家里,不但要做家务,还要应付他,给他喂饭、洗澡。疲于奔命会累成什么样子。小宝还有四个姐姐,根本帮不上什么忙。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而且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只要姐姐们跟二姑亲近一点儿,小宝上去就咬姐姐,也不分哪里,也不知道轻重。姐姐们都有点怕他。
其实,二姑的身体也不太好,上学的时候就得了一种病。跟贫穷是有关系,孩子多的家里,几乎顿顿都是咸菜,做的炖菜、炒菜也是非常非常咸,这样就能少吃一点。一个冬天的中午,吃完饭后,上学差不多要迟到了,二姑撒腿就跑。北风呼啸,风灌到嗓子眼,得了这种齁病(邻居、小朋友还不厚道的叫她齁老板),病又治晚了,形成了肺气肿,这个病折磨了她一生。现在儿子又变成这样,估计她也没有功夫去表达自己的悲哀,我常常看到她浮肿的脸布满血丝,忙里忙外。她几乎不敢带儿子上街,真得非常害怕,邻居家的孩子见面就喊:“齁老板带着小疯子出来了,快跑呀!”大人们偶尔也窃窃私语。
茨威格是这样论述贫穷的:贫穷,不论是罪有应得还是命运不公,不论受穷的人是廉洁奉公还是人穷志短,别人见到总要掩鼻而过。是的,贫穷的气味是不好闻的,就像一间位于楼房底层的门窗,通向狭窄不通风的天井房间;就像不经常换洗的衣服那样,一定会散发出污浊难闻的气味。你自己就老是嗅到它,好像你我自身就是一滩臭水。可是二姑一家人不单穷,是贫病交加。这一家人就陷在这个死角里,日子不死不活地向前推进。
三
有一天,二姑夫下班回来,似乎有一点高兴。进门就喊:“孩子他妈,今天我有个挺有学问的工友说,吃核桃能营养大脑,最好一年四季长期吃。可是核桃好像挺贵的。不然哪天先让大姑娘去百货公司看一看。”可是二姑夫说完,似乎又摇了摇头。低头嘀咕着:“哎!就算有卖的,长期吃,估计咱们也吃不起。”说完之后,他好像想到了什么,眼睛瞬间亮了起来。拍了一下脑门说:“我有办法了!”
第二天周日休息,一大早上他就骑着自行车出门了。原来二姑夫在“新华书店”里泡了一天,用他那仅有的小学毕业的水平,翻遍了书店里关于核桃的全部书籍。你问,买本书回家看得了?小时候,我连小人书都小朋友之间东借西借,你说呢?报纸都是爸爸从单位抢回来的,单位好像一周整理一次报纸,我才有幸从报纸上剪下来喜欢的页面,比如明星、比如诗句、比如流行歌曲,贴在废旧的书页里。
扯远了,接着上面说二姑父,不知道在哪里,整了一颗核桃树回来。就种在他们家后窗外,每天都能看到它。自此以后,二姑父经常跑书店。我猜想:是去学习怎么莳弄这棵核桃树吧。
我写到这里,大脑里都没有核桃树开花的样子,只有绿色的果挂在树上的样子,我记得。尽管后来看过很多地方有核桃树,也从来没有去留意核桃开什么样的花。刚刚百度了一下,原来跟葡萄树、皂角树一样,开着一串一串黄绿色的小花。
有一天,我和奶奶又去二姑家,抬头看见窗外那棵核桃树,结着绿色的果实,沉甸甸的样子。我拽着二姑的衣襟问:“二姑,二姑这棵树结果了,能吃吗?”二姑摸摸我的头说:“我也不知道呀,你二姑夫去书店了。”我正抬头仰望着,似乎听到某一颗果“啪啪”裂开的声音。那个时候的小孩子,对任何食物都有一种渴望。
终于有一天,在我们家门外听到二姑夫兴奋的声音:“妈——妈,快开门!”二姑父进门后,只见他手里拎了一个细网的网兜,里面若隐若现装着圆溜溜的,咖啡色的东西。二姑父把里边的东西倒在炕上,望着奶奶说:“妈,咱们小宝有救了,这就是那棵树结的核桃。第一次结果,差不多有十斤。妈,你先尝尝。”
我和奶奶拿起一颗核桃看了半天,我立刻放嘴里咬了一下:“哎呦,这么硬咬不动啊?”
二姑父嘿嘿笑了两声,说:“妈,咱们家锤子在哪儿?”奶奶找出锤子,递给二姑父。他拿起一个核桃放在水泥地上,用锤子敲了一下“啪”地裂开了。
自然赐予我们核桃,却不会帮我们打开。
二姑父手捧着完整的核桃仁说:“妈,你看,书上说人的大脑就跟这个核桃仁差不多。”他边说边掰开,中间还有一个咖啡色的小片,我后来才知道这叫分心木,攒起来泡水喝,对补肾有一定的功效。
然后递给奶奶,继续说:“这左边、右边就像人的左脑、右脑一样。”奶奶接过核桃仁,顺手递给了我一半。我刚要放到嘴里,姑父说让你奶奶先吃。我看着奶奶,似乎是非常虔诚地放到了嘴里,慢慢品尝着。我也学着奶奶的样子放到嘴里,细细地嚼着,然后说:“姑父,挺好吃的,有一点香,有一点涩。”
姑父看着奶奶接着说:“妈妈,以后每年核桃成熟,我都会过来给你送一点,老人的大脑在逐渐地退化,也需要补一补,你不要老偷偷地给静儿吃。”我偷偷地抿嘴笑了一下。在这个过程中,奶奶一直没有说话,只是不住地点头。奶奶是否在想:它真的能够治好小宝的病吗?
这时我歪着头问:“姑父,你怎么知道这么多呀?它真能治好小宝哥哥的傻病吗?”我说完赶快捂了嘴,知道说错话了。
姑父摸了摸我的头说:“难怪你奶奶那么喜欢你,静儿就是聪明伶俐。”我眨着一双懵懂的大眼睛看着他。
姑父接着说:“姑父什么也不懂,可是为了你小宝哥哥,这些知识都是在书上看到的、学到的。书上说,多吃核桃能够营养大脑。”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接着问:“可是姑父,我看它在树上是绿色的呀,现在怎么变成这个颜色了?”姑父微微笑着说:“静儿,你简直就是十万个为什么。你那几个姐姐谁也没问这个问题。”
我抬头望着姑父,等着他给我答案呢。姑父拿起一个核桃,望着它说:“静儿,你过来看。核桃上是不是有很多坑坑洼洼的,它外面那层绿色的皮紧紧包裹着。书上说,绿色的皮有毒,它的汁液可能引起皮肤过敏,不过晒干了还是一味药材。有什么用途,姑父没记住。”我略有所思地“哦”了一声。
接着问:“那姑父是怎么把它的皮弄掉了呢?”姑父几乎笑出声音来。这也是小宝哥哥病了以后,我看到姑父真的笑了。
姑父捏了捏我的脸蛋儿说:“静儿,你不刨根问底,把所有的问题解决掉,是不会让姑父走的呀。”我拽着姑父的衣襟晃了晃。
姑父接着说:“我把树上的绿皮核桃全都摘了下来,堆在干燥的树阴下,上面盖上一层厚厚的干草、树叶和树枝,三到五天以后,里边绿色的皮就会自动裂开了,差不多有一半儿。然后就用木棍慢慢地敲打,基本上就会全部裂开了。最后姑父把这些核桃捡到一个小麻袋里,来回揉搓麻袋就很干净了。这个方法好像有一个名字:叫什么脱皮法,有两个字,姑父不认识。”后来我知道:那是传统的核桃脱皮方法,叫堆沤脱皮法。
我被姑父的描述迷到了。拍着小手欢快地说:“姑父姑父,下一次弄的时候带着我,我也要看。”姑父顺势把我拉到怀里,亲了一下我的小脸蛋儿。抬头看了一眼奶奶说:“妈,难怪你说静儿是你的开心果。”
这时,我看着奶奶找了一个小笸箩,把炕上的核桃一个一个地捡起来,放到里面。姑父站起来说:“妈,我先回去了。”
姑父走了以后。我再次问的一句:“奶奶,小宝哥哥吃了这些核桃,他的疯病真的能好吗?”奶奶摆弄着手里的东西,没有回我的话。
后来我们搬了家,只有过年过节的时候走动。在小宝哥哥二十七岁的时候,二姑终于因为常年的劳累,肺气肿恶化,撒手人寰。大表姐说,小宝哥哥抱着二姑的遗像,喉咙里非常清新地喊了一声:“妈。”那声“妈”似乎冲破屋顶,一口鲜血喷在遗像上,晕倒。从此卧病不起,三个月之后也走了。
从那以后,大家各忙各的,跟二姑家的人联系越来越少。可是每一次拿起核桃的时候,似乎总感觉,二姑还在,小宝哥哥的病已经好了。
人生就像一颗核桃,必须敲破它,才会显出它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