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神舟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神舟·神采飞扬】李定国 (随笔)

编辑推荐 【神舟·神采飞扬】李定国 (随笔)


作者:红山林蛙 白丁,47.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68发表时间:2020-12-08 12:58:35

【神舟·神采飞扬】李定国 (随笔) (前言:李定国是张献忠的义子,南明永历朝的抗清主将,最后为国死节,作者一直对他很感兴趣,敬佩他的一生,也为他的命运叹惋,于是起了剖析其悲剧命运的念头。)
  
   李定国是张献忠的义子,张献忠死后,李定国又成为南明永历朝的柱国大将,死后传说成为滇缅一带的雨神。在明末清初那段历史中,以善战知兵而论,可称为翘楚。李定国临终时遗命其子:“任死荒徼,勿降也!”至死仍忠于南明。其时永历帝已被吴三桂害死,李定国仍旧坚持抗清。古人特别执着于忠义气节,有“三军可以夺其帅,匹夫不可以夺其志”之说,依此看李定国其志可嘉,其情可悯。可时乘运蹇,在乱世的漩涡中,任其有诸葛之才也无能为力。
   明末四杰中,郑成功名气最大,与满清仇恨最深,其父郑经虽然投降仍被处死,其母据传在扬州十日时,被乱军所污。张煌言和阎应元二公,在抗清的执着上为一时楷模,但二人名声不显,与李定国一样,南明那段轰轰烈烈的斗争中,三人的身影都被国姓爷的光环遮住了。按现代来看,四杰中只有郑成功对历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从荷兰殖民者手中夺回了被占领的台湾,这是历史上需要被永远记住的重要事件。其他三人虽然都在那场民族征服中,保持了忠贞坚定的气节,誓死捍卫汉家衣冠的代表南明小朝廷。但战争必然要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破坏,从尊重生命的角度讲是否值得,就值得商榷了。
   洪承畴随多尔衮入关时,向其建议:“今宜先遣官宣布王令,示以此行特期于灭贼,不屠人民,不焚庐舍,不谅财物之意。”清军占领江南后,洪承畴采取以抚为主、以剿为辅的策略,及一系列减轻百姓负担、刺激经济发展的措施。尽量避免过多的武装冲突和流血,为促使国家迅速统一和安定社会秩序起了积极作用。如招抚、举荐大批明朝降官,请求清政府蠲免钱粮、停征漕运税等,缓和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促进形成安定局面,使许多地方免遭兵火洗劫。
   清初之后的相对稳定,国家得到了发展,老百姓得到了安定,那些抗清义士的热血,从哪方面都显得过于悲凉。清朝的皇帝和北宋一样,是仅有的两个没有什么变态昏君的朝代。满族人拜孔子和关公,同样用四书五经治天下,将自己一样看做华夏子孙。金庸小说中,顺治告诉康熙那句“永不加赋”,实在是让人感慨万千。
   李定国的故事与重要人生,也应从1644年说起,那一年李自成灭了大明,大清铁骑入关,张献忠在四川建立了大西政权。宿命一说的阴魂贯穿了整个中国史,大明灭亡了,李自成与张献忠这两个明朝最大的敌人,也先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1645年李自成被害湖北通城九宫山,1646年张献忠也在川北不幸战死。同样巧合的是,皇太极死于1643年,1644年是顺治元年,这一切似乎都应合着除旧迎新之象。此时二十多岁的李定国,站到了抗清斗争的风口浪尖上。他文武双全、勇比关张、智如诸葛,而且意志坚定,可是命运却向他开了悲剧式的玩笑。
   在李定国的坚持下,大西农民军的首领孙可望,无奈地选择了联合南明抗清的发展战略。同样惊奇地是,李自成的侄儿李过,带领大顺农民军几十万余部,先接受了南明的招安,站到了抗清的最前线。可悲可笑的是,李过的老对手,清军的主力居然是左良玉死后降清的旧部。孙可望和李定国与南明议定联合细节时,李过已经身死,以大顺农民军为主力,掀起的第一次抗清高潮,在南明军事统师何腾蛟这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官员领导下失败了。何腾蛟为官清廉、肃秉忠义,最后宁死不屈、为国死节,虽没什么功绩,还是受到了包括清军将领在内所有人的敬仰。
   李定国与清的仇恨,应该主要来源于养父张献忠的死,这不同于与明的战争,那是农民与官僚地主之间的阶级战争,那是不可调合的矛盾。其后南明朝廷中,包括何腾蛟这种好人好官在内,都对受招安的农民军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排挤与陷害。南明的内斗,应该让蒋介石感慨有这么多理解他的同志,攘外必先安内啊,再说内斗很正常吗,清朝顺治不也正在与多尔衮这个权臣间争个你死我活吗。但肯定不一样,新生的清朝是年青健康的,肌体自我恢复再生能力太强了,内斗不影响他的发展。南明则不同,只是在一次次回光反照中苟延残喘,看看它名义上掌握的主要军事力量都是什么角色。左良玉集团在南明弘光朝,是最大的军阀,不听调也不听宣。南明小朝廷在向北防御清的时侯,在南京西部也修建了关寨防备左良玉。左良玉死后,其八十万部下由明军变成了清军,这大概是最后一枝大规模明朝正规军了。此后南明的军事主力就变成了郑家的海盗军团,大顺和大西的农民军,这些明朝体制的破坏者,最后成了继承明朝国柞的南明小朝廷的死忠份子。
   不在那个历史环境下,真的不能理解那时人的想法,打了20年老多手消失后,农民军余部和南明走到了一起。李定国在这个期间充分发挥他的军事才能,以他的军队为主力掀起了第二次抗清高潮。可是有孙可望这个野心家和搅屎棍,李定国失败了。不管他两蹶名王也好,还是后来的血战磨盘山,都是回天无力,胜了也阻挡不了清军前进的脚步。不知道张献忠怎样对待李定国的,看来父子感情很深,这让他与清斗争从不妥协。李定国与南明应该没有什么恩义基础,他的军队都是他自己攒的家底,永历帝还要靠他罩着呢。按我的想法,南明是汉家的代表,要在与清斗争中拿到大义,就只能保南明。张献忠复活过来会怎么想呢,自己的义子保了仇敌的子孙,应该会再被气死吧。张献忠对明的仇恨大,还是对清的仇恨大呢?按通常的想法,人应该恨老对手多一些,相互争斗纠缠了那么多年,不是可以轻易化解的。
   我始终理解不了李定国为什么不走另一条路?孙可望就没什么心理负担,坦坦然、愤愤然地投清了。人就算不忠君,但杀父之仇总要顾虑吧,孙可望可以这样做,那么李定国做了也未尝不可。另一方面,既然义父与大明都消失了,就选择一条对他个人来说光明的道路,不是很好很正确的选择吗。可是他将儒家的一切道德完美地演绎了一遍,这只能说是儒家对中华民族的影响太深了,李定国这样的完美主义者,抱着他理想的正义败走南荒。
   崇祯朝的战争主要集中在山陕一带,另一块阵地就是辽东,可以说整个北方都处在战火之下。北方人民饱受战争的蹂躏,当清军打过来,农民军向南逃跑后,北方人民就当了清的顺民。20年血战,北方人民打累了,剃头就剃头,换装就换装,爱怎么着怎么着吧。和平的南方不干了,那些正义的官绅和读书人跳了出来。张煌言与阎应元就在此时走上了历史前台,领导着大量不惜性命的群众,走上对抗清军炮火的城头。同样的20年过去了,南方的一代人也打累了。既被清军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吓破了胆,又被降顺人民的安定生活所吸引,最主要的习惯成自然,老百姓哪管得了那么多,反正不是我当皇帝。
   李定国还有孙可望、甚至李过等辈,应该是有抱负的年轻人,不想就这样平淡地过一生,北方没有反抗暴政的仗可打,那就到南方打一场维护民族不被异族统治的战争。如果他们的战斗百分百是正义的,那清末那些死读孔孟之书的遗老遗少们,又算什么呢,他们分不清满汉之防吗。1662年,这时只剩下了李定国和白文选还在折腾,白文选退缩了,选择了投降。李定国可能是一个死要面子的人,选定的路就不能再改,他此时也应该明白大势早去,只是为了坚持而坚持。不管怎么说,为了一个认定的正义事业,李定国用生命坚持到了尽头,从哪方面讲,都是个值得敬仰的人。
   我一年前就对李定国产生了兴趣,不仅仅是他的英勇善战,也因为正是他的坚持,才保住南明永历朝存在了十多年。这期间其他的抗清义军,全都无所作为,郑家退守台湾,张煌言始终在沿海骚扰,李来亨的夔东十三家困守孤山等死。李定国一死,其他三家也随之风流云散,可以说是李定国一人支起了南明抗清的大局。
   在伤心吊祭一个英雄的时候,总想为他说点什么,可是总是找不到论点,只有一股怨气郁闷于胸,还有一大堆的疑问。不久前我看了周浩晖的小说《恐怖谷》,书中李定国的末日故事贯穿始终,1662年云南边境的悲剧,再一次激起了我的兴趣,才终于完成了本篇的评说。

共 320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红山林蛙老师这篇杂文《李定国》扬扬洒洒,以明末清初为历史背景,以叙述浅谈李定国南明永历朝的抗清主将,作者敬之爱之,敬佩他忠义死节,也为之无力回天的悲剧命运而痛心惋惜。期间描述历史人物洪承畴代表的清政府官员采取以抚为主、以剿为辅的策略,及一系列减轻百姓负担,而那些抗清义士的热血,李定国的故事也注定悲凉,站到了抗清斗争的风口浪尖上,纵然文武双全、勇比关张、智如诸葛,而且意志坚定。李定国与清的仇恨,应该主要来源于养父张献忠的死,李定国与南明应该没有什么恩义基础,作者叹息李定国为什么不走另一条路,也许李定国是一个死要面子的人,选定的路就不能再改,李定国用生命坚持到了尽头,一人支起了南明抗清的大局。文章有叙述有叹息,有追问有论述,包括敬仰之心和惋惜之情,居多情绪杂烩,成就此文。问好作者,欢迎继续投稿支持,推荐大家阅读。【神舟编辑:即刻游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即刻游记        2020-12-08 13:04:12
  再次感谢红山林蛙老师投稿神舟,老师诗歌、小说、杂文都有涉猎,好文共赏!问候老师,热茶奉上!
心若不动,风又奈何?
回复1 楼        文友:红山林蛙        2020-12-08 13:13:07
  谢谢老师花大量时间校读,并修改文理不通的地方与错别字,如此敬业的精神令人感动,奉茶再拜,愿文字的美丽与你我同在
2 楼        文友:筠萍天下        2020-12-08 14:18:52
  林蛙老师旁征博引,考据大量历史资料,从政治、经济、人文以及具体历史事件中对李定国进行了深入分析,将一个历史人物的整个状态刻画出来。老师的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感谢老师支持神舟文学。
我的天下,我的江山
回复2 楼        文友:红山林蛙        2020-12-08 15:09:00
  谢谢老师的肯定与认同,小弟比不上兄台对文学创作的执着,兄台始终笔耕不缀,诗词文章小说均有涉猎,令人敬佩,更加欣赏兄台对理念与风骨的坚持,很有古士子的样子,问好奉茶。
3 楼        文友:峥嵘岁月        2020-12-08 16:26:31
  感谢红山林蛙老师积极投稿支持神舟!你的想象力丰富,知识渊博,是我学习的榜样!期待老师笔耕不辍再创佳作继续投稿展现神舟,问候老师!热茶敬上!
峥嵘岁月
回复3 楼        文友:红山林蛙        2020-12-08 17:24:52
  谢谢老师的期许,老师为文学的付出令人敬佩,问好奉茶,愿文字的美丽与你我同在
4 楼        文友:孙巨才        2020-12-08 18:39:50
  特别感谢红山林蛙老师投稿神舟文学社团,您的赐稿使我们感到荣幸,能够拜读您的文章是我们很好的学习机会。神舟文学社团期盼红山林蛙老师更多的精彩!祝红山林蛙老师心情愉快,身体健康,佳作连篇,创作丰收!
回复4 楼        文友:红山林蛙        2020-12-09 05:24:58
  谢谢老师的期许,赞美神舟为文学爱好者提供平台,问好老师,奉茶,愿文字的美丽与你我同在。
5 楼        文友:孙巨才        2020-12-08 18:54:16
  红山林蛙老师学识渊博,旁征博引,依据大量历史资料,从政治、经济、人文以及具体历史事件中对李定国进行了深入分析,将一个历史人物的整个形象刻画了出来。这篇杂文敬佩李定国忠义死节,也为之无力回天的悲剧命运而痛心地做了充分的解读。这篇文章很有文史资料价值,拜读赏析,热烈点赞!
回复5 楼        文友:红山林蛙        2020-12-09 05:27:50
  谢谢老师的赞美与肯定,我只是以自已的意思,评论一番李将军,不敢以文史研究者自居,文中史料我没有经过严格的考证,只是出于爱好写了此文,当不起老师的赞誉。问好老师,奉茶。谢谢
6 楼        文友:美蓉        2020-12-10 21:00:45
  李定国在异族入侵的面前,所有的恩怨和纷争都退居后位,异族的入侵就是汉民族的被奴役,这是民族的大义,不是个人的恩怨,所以孰重孰轻应该分得清,为了捍卫大汉民族的国祚,每一个儒家子弟都会考虑的问题。
笔名:陌上蓝铃。读书是精神的飞翔,是心灵的寄托。整日在书海中徜徉,见明道如坐春风,悠悠然寝馈其间。
回复6 楼        文友:红山林蛙        2020-12-11 05:38:12
  谢谢老师的点评和赏析,我很为李定国的命运感到惋惜,就凭己意去揣测李将军的内心世界,不免掺杂我的世界观。李将军死后,被当地人民尊为雨神,其一生所为令人钦佩,我曾经想了好几年,不知道如何剖析李定国。虽成此篇,亦是草草。谢谢老师的认真评论,问好奉茶。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