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冬】秋之声(散文)
秋雨声里寒气逼人,这阵阵秋雨,带着声音来到俗世。而我在这秋日里亏欠它一封情书。后来,我在初冬的天气里,还给它一份深情。
一、降温之声
街道与小巷深处的黄,无法阻挡窗前的一树红叶。
不怪有“伤春悲秋”的慨叹,眼睁睁看着季节从榴花如火的夏走到寒意渐添的秋,心境变化,牵动一声秋思。
于白日里闲坐,沏上一壶茶,把毛笔拿出来,打算临摹李晓明的《疏荷流沙图》,顺带在信纸上写一写日记,刚巧写下:“寒声碎,一度秋凉。”虽无人相陪,无人相问,这一刻,仍觉妙意横生。
秋日的美,我早已不再用秋月婵娟、秋色连波来形容,我目之所及或是心之所及处,是秋的音符,带来一抹悸动。黄的花、绿的叶、乌的天……寻常之色、寻常之景,不再被抓住眼球。
而这个秋,会带着萧瑟的风,使我们加上衣服,感受到寒冷的声音。
经常会与小区长者聊天,去发现未知世界里无限的知识。忆起去年秋天,我们这些穷学生去昆明老街聚餐,偶遇一间画廊,画廊里刚好挂着这位画家闲趣偶得深秋落日图,总觉寂寥,看完便觉寒意袭来,凄冷空寂。这时候天气渐渐转凉,幸得画家相陪,与我们一道讲解他那些画的创作历程。这位画家肯定知道我们这些穷学生,不可能买得起他的画,但他还是愿意细心讲解,偌大的空间里,寒意也因此减少了几分。我们出来后依旧能听到瑟瑟风声,带着寒意,来到我的耳边。
但这份寒意并不刺骨,反而是带着些许温柔的气息,如画家的讲解悠扬绵长地来到耳边。乡里瓜果飘香、稻熟麦黄,在秋收时节,确实带着些许的温柔,这些果,由青转黄,独占秋色。这个秋,不再是榴花如火、海浪返潮的颜色了。而是暑热散去秋风起,带着些寒意,侵袭身体,扫落夏的炎热。因为降温之声的传递,不再惧怕出门时暴晒中暑,而是赏心悦目于山水田园之间,听着降温带来的秋声,相宜静好。
“寒声渐碎,一度秋凉。”这是我偶然抬头看窗外之景时得的句子。因为降温,因为风来,带走了夏的酷热,带走了招摇的叶儿,一声声的,带着我们走进秋声里,去品味,去欣赏。
二、叶落之声
在这个秋天,梧桐叶里竟然生出这一树芭蕉的愁绪。
秋声渐浓,必然与叶落有关。小区里种着满排的玉兰树,树高叶密,若有雨来,滴滴答答敲在叶上,也是一首美妙的曲子。
春夏之际,尚且有玉兰盛放,即使落了一片叶子,也不会太伤情,只需要静守玉兰盛放,已是一个夏的时光。随着季节一度走到秋,叶子泛黄,噼啪一声落了满地,我才意识到,已是一度秋深。这时候玉兰早已不是白的色彩。是发黑发黄的花瓣零落在泥土里,互助根须。玉兰的叶,大而厚,就招摇在枝头,随着秋的深入,慢慢坠下,有叶落归根之声,吸引我的全部心神。
每天早晨出门买菜,都会经过一条梧桐大道。这条道路两侧种满梧桐,夏季时绿得喜人,层层密密的叶子,像极了山峦的重叠、色彩的重叠,而秋季时,梧桐叶落,半黄半绿,像极了作画时颜色的接染,偶然有个虫洞又意趣尽在。梧桐和秋天甚是相配,一声梧叶一声秋,每一片梧桐叶飘落,带来的都是美妙乐曲。
叶落的声音已是随处可听。秋风乍起时,抚摸着叶儿、花儿,在枝头乱颤时,可听得叶落之声,如协奏曲一般错落有致、远近飘渺。再是自然掉落的一片片叶儿和花儿,舞一曲霓裳,掉落于凡尘,悠悠然的舞出弧度,再扎根泥土之中。不论何种方式,都带着秋的声音走入心底,无边无际。
这时候想起了乐器的精妙,白居易的《琵琶行》里的嘈杂之音和珠落玉盘之声,用来形容一曲琵琶的音乐之妙,是如此的恰切!而此时静坐的我,听片片秋叶落地,我要用怎样的乐曲高低错落、风格迥异来形容这落地之秋色、秋声。秋,已不再是单纯颜色上的变化加深,而是听觉上的享受。秋声,是叶儿轻轻飘落时,所经历的每一个步骤,就像奏乐时先调音一样,一步步,不急不缓,就那么刚刚好,这才是幻乐的诞生,令人迷醉。
三、雨落之声
韦处士用“秋色老和一溪烟”来形容雨落之情境是何等的玄妙,让人眼前晃过秋色、秋雨声。
今年的秋,来得有些奇怪,早间阴沉沉,下午阳光倾洒,傍晚寒风习习,夜半雨声淅淅沥沥。除却本科四年未尝在家乡过秋,其余年份,均在昭通这座小城里徘徊。四年未见,原来的秋,也算有了变化。
小雨淅淅沥沥时,如同仙乐飘飘,安神凝气;大雨潇潇洒洒时,如同被敲碎的万点寒玉,错落有致地洒落下来。秋,是多雨的季节,只觉阴云密布,未见天光乍破,雨说来就来,不讲一点情分,仿若吵架的夫妻一样。我跟随着雨的足迹,去观察花的踪影。桂花洒落一地金黄,只为雨的不留情面。只听得雨一声声催落满树花儿,便是秋已深沉。
春雨多情,夏雨急切,秋雨绵绵,冬雨刺骨。秋的雨,带着它独特的色彩和气节,来到身边。淅淅小雨,是人间多情总被无情恼。雨的缠绵之声,是歌女如泣如诉的曲调,是异乡人绵绵不尽的思乡之情,还是老人迟暮时时之晚矣的叹息之声。静听雨落,静赏秋声。
大抵蒋捷比我层次更高,一曲《虞美人·听雨》,便将雨落之声形容得淋漓尽致。他把听雨落之声分为了三个层次,少年时听雨,听的是无所烦忧、红烛深沉的轻盈之声;壮年时听雨,听的是独在异乡、孤雁哀鸣的飘零之声;老年时听雨,听的是两鬓苍苍、悲欢无情的大悟之声。蒋捷从时空每个角度把握了听雨的精髓,也带来了雨的愁情满怀之声。
秋,适合听雨,因为雨不再是“春雨贵如油”的满含期待,也不是“夏雨下数尺”的急切磅礴,更不是“冬雨作春寒”的江南气候,反而是“留得枯荷听雨声”幽清深静。秋的雨,有太多盛不下的情思,秋的声,是诉不尽的愁绪。
四、稻熟之声
辛弃疾的稻花香和蛙声起,是在赞美丰收年里收获的喜悦。
秋的声音藏在乡村里,那是无边无际稻熟之声。
每家一片稻田,区划分明,色彩不一,但都会从将将出穗到稻子低头。风吹稻浪之声,一阵阵随着眼底飘散开来,有细碎的声音从指间游走而过。
如果去细数,会发现稻谷的每一穗都是一串音符,而每一颗都是一个节点。它们交织在一起,每一颗都会在一定的时间奏出最美的乐曲,它们像极了娇羞的女子,一个个挨在一起,呢喃细语,在这些语言中聆听到秋天的声音。辛弃疾说:“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稻谷香是一首曲子,醇香悠久,文化厚重,还有稻田里的蛙声,两相协奏,又是全新的曲子。
声音会有魔力,一颗一粒都会在合适的位置,写就最美好的声音。连片的稻子,在未熟之时,是清扬婉兮的缠绵之音,在熟透之时,是音韵谐和的完整之音。每一个月份、每一个星期,又是全新的面孔,或是易安居士“倚门回首”不胜娇羞的声音。终于,在秋末冬初,把这一穗穗的稻谷收进仓库,唰唰唰的,全是稻谷在歌唱。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