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写手奖励赛】献给6070的歌·我们的老师(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写手奖励赛】献给6070的歌·我们的老师(散文)


作者:高令亚 秀才,1133.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47发表时间:2020-12-21 15:27:19


   在读书阶段,我们遇到过很多恩师。在成长的道路上,他们给了我们很多帮助,至今心存感激。
   中学时,我最难忘的是我的几何老师凌明芝。她是上海下放知青,在我们这儿教书才二十七八岁,三十岁结的婚。她上课用普通话,带有上海方言的味道,声音清脆又明亮。我很喜欢听她上课,总是不眨眼睛跟着她的举手投足。凌老师也喜欢我,因为我成绩好,听课认真,几乎每节课,她都提问我一两次。对我的回答常常很满意。
   凌老师人很漂亮,个头在一米七左右,眼睛大大的,很有神采。她衣着朴素整洁,落落大方。她的乌发成波浪型,脚下穿的是黑色尖头皮鞋,很好看。学生们都喜欢她。
   凌老师教学认真负责,平时没有什么业余爱好,花很多时间为我们改作业和试卷。她带出来的学生很优秀。
   她心地善良。我在初二时,一次肚子疼得厉害,一天没有吃饭。到了晚上,凌老师了解了情况后,竟然下了一碗鸡蛋汤面,端到我的面前。我当时还躺在床上,赶忙坐了起来。凌老师说:“别动,就坐在床上吃,不够,我再去盛。”端着那碗面,我落泪了。这是感动的泪水。这碗面是老师的爱心啊。后来,母亲来了,向凌老师表示感激。凌老师摆摆手,客气地说:“这不算什么,他也是我的学生嘛。”
   凌老师结婚后,仍住在学校里,而她的丈夫在苏州,每年来过几次,但也匆匆。后来,凌老师怀孕了,我和玉贵同学常常给她打井水,凌老师也会感谢我们。
   凌老师到底没有保住这个孩子,流产了,那段时间,凌老师很忧郁。不久,她就调离学校,随丈夫去了苏州。至今没有音信。时间已经过去近四十年了。
   刘老师是我中学时的班主任,他是师范毕业,恢复高考时参加高考,上了师范的。他和我是同乡。刘老师到仁和初中上班时,我刚好进入初中学习。在上学的路上,我经常遇到刘老师,那时,我们都是靠步行。
   刘老师脾气好,人年轻又帅气,教我们时才二十三四岁。他上课,语言逻辑性强,声音高亢,讲解生动、透彻,问题分析有条有道。他代过我数学和物理。三年初中,我一直把他当作偶像,就连他的字体,我也模仿得很像。
   我家庭困难,他就想方设法帮助我。有时从食堂里打份菜送给我,我很感动。刘老师特别关注我的学习。有段时间,我和几个同学玩得多了,成绩下降很快。刘老师发现苗头不对,就找我谈心,狠狠地批评了我。从此,我更加努力了,成绩又上升了。
   初三是关键时期,他教物理。每天晚上上自习,他始终陪伴我们。停电了,我们就点亮煤油灯,挑灯夜战。每张桌子上一盏灯,几十盏灯将教室照得明亮而温暖。煤油灯烟味很重,散发烟尘。我们第二天醒来,鼻孔里都是黑灰,衣服上有很浓的烟味。而刘老师陪着我们自习,当然也是如此。
   刘老师待人亲切温和,从不打骂学生。但他不放纵学生,对学生管得紧。他喜欢笑。
   刘老师理科成绩好,在学校挑大梁。那时,乡中学真正科班出身的教师不多,有许多是民办教师。民师水平毕竟有限,与正式教师无法比。刘老师代数学,一年后,缺物理教师,又改教物理。他到蚌埠教院进修物理,回来后代初三物理,后来,又改代数学。刘老师说:“没办法,一切听从学校安排。”他做得很好,领导也信任他。后来,刘老师升任教导主任,又晋升副校长。他负责学校教学工作,学校教学质量一直处于全县前茅。
   那年(1984年)中考,学校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考中专。中考结束后,刘老师问我:“考得怎么样?”我轻轻地回答:“没有考好,估计只能考200多分。”那时,中考总分450分。考200多分肯定没戏。我当时就感觉到刘老师很失望。刘老师接着说了句:“那今年完了,中专光头了。”这次中考,我发挥确实失常,自觉得考不上了,就等下一年复习了。没有想到,我中专过线。没有让老师失望。
   我师范毕业后,分到了母校,这样,我和刘老师又成了同事。刘老师从不以老资格待我,对我很和蔼。他经常和我下象棋,教我棋艺。
   我调离到藕塘后,我们常常见面。
   还有一位朱老师,我更要感谢他。那年中考后,凤阳师范学校来我县面试,学校通知我去县教委。我是一个人去的。面试时需出示准考证,而我忘了带准考证。这可急坏了我,没有准考证不给面试。回去讨,肯定来不及,那时班车很少。打电话找人送来,要等下午的车,也来不及,人家面试老师,面试结束后就回去了。我当时才十五六岁,头脑也不够灵活,光急无策。我出了教委大门,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心中特别焦虑和害怕,急得想哭。就在无助之际,我忽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他就是朱老师。我激动地跑到朱老师跟前,喊了朱老师。朱老师一楞,也发现了我。我将面试的情况告诉了他。朱老师犹豫了一下,然后说:“别急,我带你到县教委查准考证存根不就行了。”老师毕竟是老师,智高一筹。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朱老师带我走进教委,请求查准考证存根。面试任务很快完成。这次如果没有朱老师,那么,后果会很严重。我能否顺利上师范,很难说。
   那时,民办教师多,他们在中国教育史上是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的。
   在我读小学和初中时,我的老师有很多就是民办教师。我虽然没有过民办教师的经历,但对他们的酸甜苦辣有所理解,毕竟我的很多老师原先就是民办教师,因此,我多多少少了解他们的一些状况。民办教师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贡献是巨大的。我们60,70后,大部分是在他们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即使退出了历史舞台,我们也不该忘记他们对我们的教育之恩,不该忘记他们曾经为基础教育做出的奉献和牺牲。
   当教师必须有文化,所以能当上民办教师的大部分是初中或高中毕业生,尤其是老三届初中、高中生居多。他们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有的确实有水平,但处在文革时期,没有机会上大学,只好在家务农,后来,村子里办学,他们就被推荐为民办教师,一边教学,一边从事生产劳动,因为,大集体时代实行的是工分制,他们要挣工分养家糊口的。恢复了高考制度后,他们有的参加高考,上了大学,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有的是初中毕业生,文化水平相对来说较浅,可是,农村识字的并不多,像这些有文化的凤毛麟角,所以,村里办学还是聘请他们当了老师。民办教师是经过村里推荐,公社认可,地方教办同意后才认可的。民办教师有证书。他们每月享受国家补贴的生活费用,一开始就几元钱,后来十几元,相比较于公办教师来说,确实少得多。在经济困难的那个年代,公办教师工资也不过二三十块钱,不过,他们有各种各样的供应票,像粮票、布票、油票、肉票等,而这些,民办教师没有。
   在我刚刚读小学时,我们一个大队就有几所小学校,大徐小学、小徐小学、小吴小学、庙陈小学,我们村子也在阳山头(村南一个荒地)盖了一所小学。据我所知,在这些学校教书的,公办教师只有一两个,其余的都是民办教师。
   民办教师对农村基础教育的贡献很大。当时农村贫困,许多家庭父母一个字不识,无法教自己的孩子识文断字。自村子办了学校以后,大部分的孩子在上学的年龄还是被送到了学校读书的。有的孩子十二三岁才进学校读书。家里孩子多,杂事多,大一些的孩子就在家里帮大人做些活,小一点的孩子放放牛。有的家长也不重视孩子读书,尤其一些女孩子,因为家长重男轻女思想严重,没有上过学,就成了文盲。
   在大集体时代,民办教师教书很认真,也很辛苦。他们不计较补贴的微薄。记得我们阳山头学校,只有一个韩老师任教。三间草屋子,泥墙草顶,教室里支的是泥台子,孩子们自带板凳。黑板是用水泥泥在墙上的,漆上了黑漆。有了课本、粉笔、黑板,有了老师,这就是一所小学校了,条件的艰苦可想而知的。韩老师办公室很简陋,一张旧桌子,一把椅子,桌子上堆着学生的作业本。他吃喝住也是在家里。教室不够,我们一年级和三年级的孩子就在一个教室里,韩老师教过一年级后,布置好作业,再教三年级学生。我上了师范后,才知道,这叫复式教学。就这样,我在这里一直读完一、二年级,三、四年级转到小徐小学,五年级又到大徐小学,可谓转战南北。好在各个学校离我家都不是很远,最远的大徐小学也不过三里路的样子。
   在80年代初期,我们这儿的农村开始了单干,家家有了自己的土地。民办教师不是国家正式教师,所以,他们在农村也分了田地。那时,国家给他们的补贴很少,养不起一家老小,所以,他们就一边种地,一边教书。说实话,这时候老师们也是分身无术啊。种田要赶季节,特别是到大忙季节,农村忙得不可开交。午季要割麦子,栽秧,犁田耙地,还要种旱粮作物;秋季割稻子,种小麦和点油菜,田里活很多,很重。自承包土地以后,农民种田积极性高涨,精耕细作,施肥耘草,使得农作物产量激增。家家吃穿不用愁,还有了余粮卖,渐渐走上了富裕之路。民办教师们只靠国家给的一点补贴养家,犹如杯水车薪,无济于事,于是,他们的精力也分担在家里的农活上了。白天忙教学,放学闲空和晚上回家还要做农活,常常搞得筋疲力尽,可是也没有办法。这样一来,他们在教学上精力就很有限,不说耽误教学,这是不够客观的。“误了庄稼是一季子,可误了学生是一辈子”,话虽这么说,但是,民办教师的家庭也要生活啊,老师们感到很无奈。不过,我们的大部分民办教师并没有因此而误了工作,仍然克服困难,在三尺讲台上努力教学。只是辛苦了在家劳动的爱人和父母了。
   我是在乡中学读完初中三年的。那时,我们中学还有很多的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记得有个胡老师,初一代我们数学课。我很佩服他,数学功底深,问题在他手里,很快就会解决。据老师们说,他当年参加中考,已经远远超过中专分数线的,只是因为他自小患有小儿麻痹症,腿有残疾,没有被录取,很是可惜。那时,我一遇到数学难题,就去请教他。他当时在学校代课,工资很少,只能勉强维持生活罢了。后来,我毕业后分到母校教书,发现胡老师已经离开了学校,可能按照当时的政策被辞退了。至于胡老师后来的情况,我也不得而知。
   在我刚上初中时,有幸遇到了一个代课老师——王老师。他只念完初二,后来自学了英语,到仁和初中代我们英语课。那时,懂英语的老师很少,特别是农村中学。以前英语考试不算分数,我们那年中考,英语占50分,而中考总分才450分,英语分数占的比例应该不小了。甭看王老师其它科目不行,但他的英语在当时水平是可以的。他平时刻苦自学许国璋英语,边教边学,认真负责。英语板书流畅,口语流利,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效果很好。那年中考,我的英语成绩还不错。没有王老师的精心教学,也就没有我的今天,至今我在内心里很感激他。同样的,我到母校任教时,王老师那点工资无法养家,只得辞去代课教师,到别处谋职业了。
   在仁和学校工作期间,我的一些老师原先是民办教师的,陆续通过考试成为了公办教师,还有的考上了凤阳师范民师班,在那里进修学习。对此,我也为他们高兴,毕竟在教育教学上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终于有了“正果”。
   民办教师是中国教育史上一类特殊的群体。他们对教育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重。我们不该忘记他们在教育上的功绩!
  

共 439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满含深情地记述了曾教过我的多位老师。在那个物质缺乏的年代,无论是公办老师,还是民办老师,他们都竭尽全力为教育做出了很多贡献,即使待遇极低的民办教师,他们在认真为学生上好课的同时,还要起早贪黑去田里劳作养家糊口。但他们从未埋怨过什么,而是一如既往为基层的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着。有的民办老师即便做了多年的民办老师,最终也没转成公办老师,学生们永远是不会忘记他们的各位恩师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感谢那些曾经教过我们的各位恩师,他们对于我们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曾为我们付出很多汗水的老师们,有的已不在人世,有的已退休多年,但他们对教育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我们更不能忘记他们。此文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各位恩师的思念和无比敬仰之情。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我晓荷社团的大力支持,晓荷有您更精彩。佳作力荐赏读,欢迎继续投稿!【编辑:张爱珍】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张爱珍        2020-12-21 15:33:13
  学习、拜读老师佳作,力荐赏读,欢迎继续投稿!
2 楼        文友:张爱珍        2020-12-21 15:34:08
  祝冬至节快乐,遥祝安康!
3 楼        文友:高令亚        2020-12-22 20:55:25
  感谢张老师编辑和点评,辛苦了。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想太累。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