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看点】家乡的亭(散文)

编辑推荐 【看点】家乡的亭(散文)


作者:明月松间照 秀才,1532.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74发表时间:2020-12-23 08:39:53

【看点】家乡的亭(散文)
   “亭”的本意是指古代设在路旁的供旅客停宿的公房,后来指盖在路旁或花园里供人乘凉、避雨、休息、观赏用的建筑物。亭子早在周朝就用于军事上,作为边塞的防御堡垒,距今已有的3000年的历史。古时候交通工具有限,一般百姓没有车马,出门远行全靠两脚步行,一旦遇到天气突变,刮风下雨,没有地方躲避。想到边关的防御工事比较简单容易建造,还可遮风挡雨,就照搬在荒野之地建起了凉亭,用于歇脚休息,避风躲雨。
   亭子是一种面积较小,四面通透无墙,只有顶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建筑。正如韩愈《诸亭》诗云:“莫教安四壁,面面看芙蓉。”这也是它与其他建筑最大的区别。因此显得空灵飘逸,人在亭中四面没有障碍。使得它与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具有了“天人合一”的特点,成了人与自然沟通的中介。由于亭子正身的椽子很少,它的起翘比其他建筑更为突出,起翘的飞檐,让亭子变得灵动起来,具有了一种浪漫感。亭的屋顶坡度也一般很大,有的亭子屋顶坡度达到了四、五十度,视觉冲击感强烈。亭子材料多以木材、石材、竹材及后来的钢筋混凝土为主。近些年来玻璃、金属、有机材料、张拉膜等也被人们引进到这种建筑上,使得亭子这种古老的建筑体系具有了现代的时尚感。亭子的形状有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扇形等,多建于园林、寺庙、风景区、名胜古迹处的山上、水旁、花间、桥上,供人们登临眺望、遮阳避雨、休憩观景或凭吊古迹。成为点缀园林景观的一种园林小品,让人们长途跋涉、汗流浃背之时,如同在沙漠中遇到一片绿洲,或是山间觅得一汪清泉,顿时欣喜起来。人就会坐在亭子中,凉风八面而来,感觉分外惬意。古时候亲戚朋友相互送别,一般送到亭子为限,体现了中国人重感情,讲礼义的品德,如《梁山伯与祝英台》里十八相送,已经成为人人皆知的美丽佳话。
   历史上的许多亭子都有各自的来历和故事。兰亭因王羲之《兰亭集序》而闻名天下,使得“兰亭”成为了一种包含书法、文学、士人文化于一体的文化意象集合体;被誉为“天下第一亭”的醉翁亭,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传世千古,让我们跟随“醉翁”的脚步细细品味亭子的艺术魅力。同时醉翁亭也是欧阳修的精神家园,他把政治上的失意,仕途的坎坷,内心的苦闷都寄情于醉翁亭中,消融于与当地百姓的欢笑之间,他亲近自然、与民同乐的同时获得了精神上的升华,也代表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共同心理。也使得“醉翁亭”不再只是一座亭子,而是升华为一种承载着他的思想,寄托着他的情感的文化意象;苏轼的《喜雨亭记》表达了人们久旱逢雨时的喜悦心情,体现出苏轼关爱百姓生活的情感;苏辙的《黄州快哉亭》阐明人生之快既不在于身边景物的优劣,也不在于遇与不遇的不同,而在于不以物伤性,何适而非快。亭子在辛弃疾的心中也是能给心灵带来温暖慰藉的家园,他借亭子来衬托自己客游他乡的陌生感、悲戚情;张岱的《湖心亭看雪》,表达了自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让湖心亭具有了人文情怀;汤显祖的《牡丹亭》,美丽浪漫的“牡丹亭”成为了才子佳人一见钟情、私定终身的场所,成为了封建礼教的对立面;亭子上的楹联、匾额、碑记等又让观赏者在品味的过程中,结合个人的理解与思考,产生出不同的感悟。
   家乡的每一个亭子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故事传说。小的时候,我的家乡许昌的亭子并不多,好像只有西湖公园里的一座德星亭,有三层楼那么高,站在最高层就可把公园里的美景一览无余。亭子周围种满了花草树木,有雍容华贵的牡丹园,也有一二百年的高大的银杏树、国槐等,因而那时也叫那时叫百花亭。也只是上了高中以后,才偶尔的在节假日期间去逛西湖公园时,走近那亭子,读读一层南面影壁墙上的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然后登上最高层放眼远眺周围。之后随便坐在长登上歇息歇息。后来对这亭子才有了更多的了解:德星亭是世人为纪念东汉末年先贤陈寔、荀淑而建,(陈寔是长葛古桥人,曾任太邱长,人称陈太邱,他为政清廉论事公正,深受人们崇敬。其子纪方元方才高望众,父子三人时号三君。荀淑是许昌市人,官至郎陵侯相,办事明断,时称神君。他的八个儿子都是才学出众,誉为八龙。陈荀二人志同道合交往甚密,有一天陈寔带这两个儿子及小孙驾车拜访荀淑,荀淑设宴款待,八子侍陪,两家欢乐至极。就在此时,朝中太史夜观天象说众德星相聚,“德星汇,五百里内有贤人聚”,那时京都洛阳距许昌380里,加上陈、荀以贤德闻名,于是人们就把天上的德星聚归应在他们两家身上。因而德星亭又称聚星亭。宋代人依据这个传说,在西湖原址建了一座别致的亭子,名德星亭,亦称聚星亭,内设陈、荀二贤画屏,成为许州一大名胜。亭子因为有了人文内涵,蕴含了人们的思想与情感,引来无数文人雅士在亭子上作诗题词、写文章,抒发感情,倾吐心声。亭子也因诗词、文章而闻名。历代名人对此亭颇为欣赏,写下了许多名篇佳句。北宋理学家朱熹居许作《聚星亭画屏赞》,称道陈寔“神岳钟英,文渊范懿,道广心平。”后有人写诗赞曰:“古贤高尚不争名,行止由来动杳冥,今日浪为千里客,看花渐上德星亭。”将小西湖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清乾隆年间进士,许州知州甄汝舟诗句里:“西湖堤畔旧湖亭,古迹犹传聚德星。”说的旧湖亭即德星亭。德星亭卷檐垂阁,飞金流彩,令人神往。
   宋仁嘉佑年间,以文学知名的当时观文殿大学士宋庠任许州知州时,乐于到小西湖游览。当时的小西湖,宽广百余亩,中有一条南北土堤,把湖面分隔成两半。湖的西半边较大,但底部被泥沙沉积,水浅而混浊,东半边水虽清澈,但面积较小。宋庠看着很不惬意,决心挖掉横堤,清除淤泥,扩展湖面。嘉佑五年(1060年)春,他借征调黄河民夫之机,增派民工数千,按他绘制的蓝图开挖,疏理了小西湖。湖中横堤一经挖掉,湖面广阔,清波荡漾,景色艳美,宋庠兴奋地赋诗赞道:“缘鸭东坡已可怜,更因云窦注新泉。凿开鱼岛忘情地,展尽江湖极目天。夕阳旧滩都浸月,遏空新树便留烟。使君直欲称渔叟,愿赐闲州不计年。”随后韩维(字持国,好古嗜学。曾两度为官许州,后又移家许州,小西湖成了他常游之地)在湖中建一亭,取宋庠“展尽江湖极目天”的诗意,同时也为宋庠曾扩展小西湖,特为新建亭子取名“展江亭”。每到春暖花开季节,韩维便带上仆从,备上饮宴的酒菜,摆于展江亭上,让仆人到小西湖的入口处,邀请读书人到亭上入席,以九人为止。人齐宴开,边饮酒边赋诗、对句,或讲故事,直玩到夕阳落山方尽兴。还常邀程颢、程颐、梅尧臣等一同来西湖游玩、把酒酣饮,赋诗唱和,展江亭成为他以诗会友之地。
   随后,欧阳修在湖中修建了船形的“欧阁”;苏轼在“欧阁”之西修建了“长啸亭”;苏辙在此建“读书亭”,虽茅檐草项,泥墙木窗,然简陋中更显优雅。苏辙时常安居其内,赋诗写书,读经低呤,凭窗揽湖,把酒赏月,乐趣无穷。故此亭又叫“知心亭”。苏辙“春深”诗中写道:“偶有茅檐潩水阴,近依城市浅非深。幽居每自比陈寔,古学何人贵汉林。邻父时来陪小饮,儿曹颇鲜续微呤。前年仅了春秋传,后有仁人知我心。”随后,许州小西湖声名鹊起,一时士子多从之游,遂建西湖书院,鼎继学者程颢、程颐来此讲学,授业解惑布道,小西湖成了“二程”讲学和游览消闲的场所,他们对如诗如画的西湖景色极感兴趣,甚至着迷,程颢写《咏西湖》诗表达这种意趣:“潩水桥连鸭子陂,楼台只在郡城西,烟波乍起心先快,岛屿将寻路欲迷。尽日无风横舴艋,有时经雨饮虹霓,如何咫尺尘埃地,能使游人意不齐。”后人感怀“二程”讲学成功,激励士子更加发愤读书,纪念程门立雪的故事。遂在西湖书院建造“立雪亭。”文人的这些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小西湖的文化内涵。明末李自成义军攻克许州时抱土积于城墙下而成,建了“拥翠亭”。
   2012年,市政府在对西湖公园升级改造中,特别注重挖掘开发西湖公园的历史人文内涵。以“宋时代文化为主线,三国文化为底蕴,多元文化辐射”的要求,兼容相关历史文化内涵,采用人物塑像、群雕、浮雕、画舫、廊亭、彩绘、诗词、楹联等形式,在聚星岛的德星亭、德星广场和红莲岛予以充分体现。将西湖公园北部的后假山增高一米多,新建两层展江亭,修缮加固位于后假山西南部苏轼、苏辙所建,有连廊相连的长啸亭、读书亭,再现了当年的历史风采。又在后假山东侧新建拥翠亭,与老东门形成对景。同时不仅在西湖莲舫北的浮雕广场东西两旁建有长亭,供人们在亭下休闲娱乐。还在西湖西岸建有四个方亭,亭旁还有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的老者垂钓的铜雕。
   在有山有水的园林里,为了丰富池面景观,人们往往会在水上建桥,宽处水面建曲桥,窄处水面建拱桥。为了营造水面上的一个突出的景观,池面小桥上还多建有亭,即称为桥亭,西湖公园还在苏堤桥、梅花堂南面、西湖莲舫东南等地段建了一些桥亭,桥亭内还设置有坐凳栏杆,让游人们欣赏富有自然气息的美妙景观的同时,驻足于桥亭处,既能防止日晒雨淋,又可在游玩之余作片刻的小憩。
   1995年市政府开始对春秋楼(又名大节亭,曾是关羽秉烛夜读《春秋》之所。因而又“称秉烛达旦处”。创建于元至元年间。历史上曾被称作关公宅、武安王庙、关王庙、“两院英风”庙、关夫子祠、关帝庙)等古建筑按照志书记载大规模地修复,恢复春秋楼“两院英风”的格局。西院内,修复照壁,重建山门,维修、彩绘春秋楼;楼内塑关公夜读《春秋》像,建关圣殿;东院,建问安亭,甘、糜二后宫等。相传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东征。经下邳之战,曹操俘获关羽及刘备的甘、糜二位夫人。为保护皇嫂安全,关羽暂且归附了曹操,来到许昌。曹操非常看重忠义仁勇的关羽,拜其为偏将军并赐府宅一处,让关羽和二位皇嫂同住。为了避嫌,关羽将宅院一分为二,自己住外院,皇嫂们居住在内院,遂留下“两院英风”的佳话。对于此事,清许州知州甄汝州还曾作诗一首:“秉烛中宵暂避嫌,宅分两院亦分权。依曹不久仍归汉,留得英风在颍川。”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重修武安王庙碑记》记载:“许学东有关武安王庙,创建自元至元年间……许敦义者捐金若干,重修增饰,计旧堂五间,中设仪像,外门三间,上悬题额。今为复廊五间,布置整齐……从人们发掘出来的碑刻来看,现存的春秋楼古建筑群,始建于元至元年间,距今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了。如今的春秋楼景区外院中轴线上依次有雉门、钟楼、鼓楼、春秋楼、刀楼、印楼、关圣殿等,内院有问安亭及甘、糜二夫人后宫,挂印封金堂等建筑。
   在家乡的灞陵公园内,有座三国时著名的亭子叫青梅亭,呈八角形,楠木立柱,灰瓦盖顶,飞檐翘角,雕栏四布,曹操亲书的“青梅亭”三字镶嵌在檐下额头上端,熠熠生辉,甚为壮观。曹操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亭内塑曹操、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的组像。虽然青梅亭的确切位置已无从考证,但青梅亭的兴建源于曹操和他的爱妻卞夫人。卞夫人特好青梅,可许昌都没有。曹操属下得知后,特地从安徽老家移来梅子树栽种在相府园林。青梅成熟时,不仅卞夫人吃得津津有味,还分给将士们吃。一次曹操问卞夫人:“小小青梅,何以让你那么开心?”卞夫人说:“青梅能使人口舌生津,望而止渴呀。”曹操听了记在心中。有一年,曹操率兵南征张绣。行军途中寻不到水喝,将士们口渴难耐,连路也走不动了。这时曹操突想起卞夫人“望梅止渴”之言,便扬鞭高喊:“前有梅林!”喊声立传全军,将士们听了,个个口生津液,如饮甘露,浑身是劲,一鼓作气打到南阳,取得了征伐张绣的胜利。曹操回许,感于“望梅止渴”的胜事,特令部下酿青梅酒犒赏三军,并在丞相府左宅院梅林中的一个高台上,建造了这座千古闻名的青梅亭。后人有诗赞曰:“绿满园林春已终,二人对坐论英雄。玉盘堆积青梅蒲,金樽飘香煮酒浓。尔今已逾千年过,世人难忘旧时亭。”
   灞凌公园内不仅建有曹操为关羽饯行的饯行亭,还有一座亭叫结义亭,亭下立着的结义石,刻着“慷慨一言成骨肉,艰难百战识君臣”的对联,诉说着一千多年前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的故事,让人们不由地追寻着“刘备之仁义,关羽之忠义,张飞之仗义忠义”的文化精神。
   天宝宫是一座规模宏伟的道教宫殿建筑群。始建于南宋理宗嘉熙四年(1240年),历代均有修葺。宫內建筑、碑碣具有重要历史、艺术价值。其中大元宝谕圣旨碑,为八思巴文,是研究元代宗教、文字、语言的珍贵文物。进门可见的拜亭是天宝宫内外观保存最完整和造型最别致的建筑。创建于民国初年,亭为仿古式三垂檐顶为六角的建筑,前檐下悬竖匾额,上镌“拜亭”两字,为书画家赵福祥先生所书。亭高约8米,正四方形,边长4.5米,四角为四根青石方柱,石柱以榫卯支撑,顶为四角方形,共三层,飞檐翘角,很是轻盈。石柱上还镌刻着两幅发人深省的楹联:一联是:只争来早与来迟;善恶到头终有报。另一联是:使尽无限机谋,为子为孙,临死去只落得一双空手,赴阴司始问子孙安在;用出多般巧诈,图名图利,到头来徒留下千载骂名,来地府方知名利皆空。石柱及其下方的柱基上有人物和花草鱼虫浮雕,由石固镇著名石工陈照祥所刻。前两柱浮雕是传说中的道家八大仙人,人称上八仙。后两柱雕刻的中八仙,即李铁拐、钟离汉、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构图精美,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异常精致,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共 912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亭(凉亭)是一种中国传统建筑,源于周代。多建于路旁,供行人休息、乘凉或观景用。亭一般为开敞性结构,没有围墙,顶部可分为六角、八角、圆形等多种形状。因为造型轻巧,选材不拘,布设灵活而被广泛应用在园林建筑之中。文章对作者家乡许昌古往今来的各种亭阁进行了扫描式概述,既展示了许昌城各种亭台的风姿,也展现了许昌城各种亭台的历史韵味。值得一读,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20-12-23 09:11:39
  家乡的亭装点了家乡的景,也丰富了作者的文章。欣赏了明月松间照老师。
   建议以后在投稿前多检查几遍,以防错字过多,影响文章的整体美。不要急于投稿。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2 楼        文友:陶桃        2020-12-23 21:25:53
  欣赏明月松间照老师佳作,增长很多知识,祝老师创作出更多的佳作分享,致敬!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