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作品赏析 >> 【绿野征文“踏雪寻踪”】“老闺女”的初心和使命(剧本)

编辑推荐 【绿野征文“踏雪寻踪”】“老闺女”的初心和使命(剧本) ——主旋律题材小品


作者:龙江俊杰5999 举人,5446.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977发表时间:2020-12-29 07:21:11
摘要:作 者:杨明新

一、人物简介:
   1、市扶贫办领导:王长征。
   2、省报记者:路丽娜。
   3、乡镇包村领导:刘成。
   4、小杨:曙光村扶贫专干,大学生,基层挂职。
   5、张大娘:曙光村村民。
   6、老党员:曙光村党员,张大娘的爱人。
   7,包扶贫困村六年的沈书记,她设身处地,暖心暖肺,成了贫困老人的小棉袄,老人都亲切地叫她“老闺女”。
   二、故事梗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小品以全国“最美公务员”先进事迹改编。新年前夕,市扶贫办主任与省报记者、乡镇包村领导到曙光村走访,通过聊家常、听民声,访民情,了解到沈书记扎根贫困村6年,带领群众攻坚克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她不忘初心履使命,倾心为民勇攻坚,被曙光村的百姓亲切的称为“老闺女”,经过6年的艰苦奋斗,使省级贫困村旧貌换新颜,受到了上级领导和群众的高度肯定。她像一粒种子深深地埋在曙光村的土地,将扶贫事业扎根在龙江沃土,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践行了一个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忠诚、干净、担当,用实际行动演绎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赢得人民的掌声。
  
   三、剧本大纲:
  
   序幕
  
   背景音乐响起
   字幕: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习近平
  
   一
   (两个人上台)
   王主任:父老乡亲们,大家好。我是市扶贫办的王长征,又到每周的扶贫工作日,快过年了,今天我正好与省报记者、乡镇包乡领导,一起到曙光村走访,了解父老乡亲们的所需所求所想,能给他们做点事,我真的是胸口挂钥匙,开心。
   小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王主任,走在这曙光村新修的大道上真是好,越走越亮堂,一会您带我去的就是沈书记以前包扶的省级贫困村曙光村吗?
   王主任:对,就是沈书记包扶的哪个村。
   刘成:路记者,那您可要好好采访一下。沈书记被曙光村的老百姓亲切的称为“老闺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初心和使命,受到了老百姓的爱戴。
   王主任:“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这是习总书记的扶贫金句。沈书记带领她的乡亲们拔穷根,摘穷帽,焕新颜。她受到了乡亲们的爱戴,是一面旗帜,高高的飘扬在我市扶贫攻坚的最前沿。
   刘成:她的名字那么闪亮,获得了至高的荣誉,全国“最美公务员”,它是沈书记的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咱们进村,看看曙光村的新面貌,看看沈书记挚爱她的乡亲们。
   (插入沈书记获奖图片)
   二
   (小杨迎王主任和省报记者)
   小杨:各位领导,我是村里的扶贫专干小杨,听说您们要来,特意来迎接您们。
   王主任:您好,小杨,这位是省报新闻部的路记者,今天来这里采访。听说你也是大学生到基层锻炼的。
   小路:我是省报的小路,您好,小杨同志。
   小杨:是的,欢迎三位领导下基层。
   小路:我们这次记者走基层,采访主题就是脱贫攻坚的典型,学习一下沈书记的工作经验,看看曙光村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方面的做法。
   小杨:我们沈书记可真是党的好干部,连续3年驻村,
   6年坚守,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最美的答卷,无愧于全国“最美公务员”的荣誉称号。
   王主任:沈书记现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中组部、中宣部都号召党员干部学习她的好思想好作风好经验。小杨一会,你带我们入户,一起听听曙光村老百姓的心声。
   小路:随访。
   小杨:好的,领导,您们跟我来,就去村头第一家吧。
   (两人一起下台)
   (插入沈书记图片)
   三
   (近景,张大娘家、简单陈设)
   小杨:大娘,大爷,忙着那。
   张大娘:有啥事,小杨。
   小杨:这是咱们省里和市里、镇里的领导,特意来看您们来了。
   张大娘:是领导呀,快坐,快坐。
   老党员:老太婆,沏茶水。
   王主任:大娘,大爷,您们不要忙了,咱们是“一家人”,您老别那么客气!您二老身体挺好的。
   (大家围坐桌子喝茶。)
   张大娘:身体挺好的。
   老党员:一点病都没有。
   小路:大娘,我这刚一进村就听小杨介绍,说沈书记这几年为曙光村脱贫做了大量的工作,驻村扶贫工作这么有成效,你觉得她的初心是什么。
   张大娘:初心俺不懂,我就知道沈书记心眼儿可真好使了,俺们屯子都把她当做亲人,叫她“老闺女”。刚来的时候,俺们都说她一个女娃,是来镀金的吧,没有到她一干就是6年,3次轮岗都没走,可给老百姓可帮了大忙了。
   老党员:这不,俺家扣板掉了,老闺女知道了就带人过来帮俺修;俺家水泥地面起皮了,她找人帮俺抹。俺们村呀。谁家有困难了,只要老闺女听说了,她都去给想办法,一管到底,她可真是把俺们当成了她的亲人一样,她就像是这山上的丁香花,坚毅刚强,默默散发着清香。
   王主任:全心全意为曙光村人民服务,把百姓的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我想,这就是沈书记的初心吧。
   小路:您二老在给说说沈书记和乡亲们的事。
   张大娘:就连张信堂快不行的时候,嘴里还在念叨着老闺女呢。
   王主任:这是咋回事呢?
   张大娘:还不是因为那个老张头得脑梗后遗症卧床起不来了,老闺女三天两头跑去看他,嘱咐他们的儿女好好照顾。多次跑县里,从保险公司呀帮他报了5000块呢,又帮他办低保,在低保局又报了2000多的住院费。
   王主任:沈书记真是群众的贴心人。
   小路:您再给说说。
   老党员:为了给孙宝忠换假肢,老闺女跑断了腿,10000多元的假肢一分钱没花。为了给患白内障王志富两只眼睛做手术,老闺女磨破了嘴,结果顺利做了手术。为了给老房家那个聋哑的不会说话的房姑娘办户口,老闺女费劲了心,没想到那么难的她都帮着办成了。
   刘成:大家可感谢沈书记这个老闺女,没她,什么事也办不成。
   张大娘:她把俺们放在心里,俺们就把她举过头顶。
   老党员:她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对俺们的真情。
   刘成:路记者,沈书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她要为曙光村的老百姓谋幸福,为曙光村的科学发展谋振兴。她常说:我是村的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长,更是一名共产党员,组织上把我派到贫困村,就是让我帮大家解决困难、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的,我不能辜负组织上对我的信任和乡亲们对我的期盼呀,这就是她的使命,能帮大家办这些事,都是因为有党的好政策,所以呀,咱们都应该感谢咱们的党,感谢党的好政策!
   王主任: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沈书记就是曙光村迎着朝阳的那道曙光。
   小路:沈书记的工作干的踏踏实实,大娘大爷你们想对她说点什么?
   张大娘:老闺女啊,我们一直想你,牵挂着你,能把俺们老百姓的小事当成咱们最大的事去办啊。
   小路:老闺女获得了全国“最美公务员”,您们知道这件事。
   老党员:知道了,她好俺真高兴了,“老闺女”得奖了,俺们乐的都合不拢嘴。
   老党员:老闺女你为曙光赢得了荣誉。
   小路:想对老闺女说点什么知心的话。
   张大娘:“老闺女”不要那么累了,啥时回来给你炖大鹅。
   老党员:“老闺女”保重身体,常吃胃药,不然你的老胃病又该犯了。
   小路:据我了解,曙光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的很好。
   刘成:沈书记着力加强党支部建设,曙光村党支部成为我们乡镇基层坚强的战斗堡垒的示范点,创建了“党员+合作社+扶贫基地+农户”模式,由输血变造血,带领我们开发的大棚种植滑子蘑扶贫产业项目已落地结果,咱村有30多人在扶贫基地摘蘑菇、剪根增收,每年一人增收个三五千,光伏发电贫困户人均分红1200元,使曙光村焕发出生机和活力。现在村“两委”干部工作热情高了,党支部战斗力也加强了,村里的基础设施也彻底改善了。
   张大娘:扶贫攻坚就像攻城拔寨,俺们胜利了,俺们村29户59人全部脱贫,老闺女的脸被晒黑了,病倒了,俺们老百姓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老党员:现在路好了,灯亮了,水清了,危房改造了,环境越来越美丽,无论白天晚上文化广场都有大秧歌,没事晚上大家都出来遛弯。
   张大娘:现在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曙光村的生活比蜜甜。老闺女是俺们的打井人,她现在不在曙光工作了,但是俺们天天想她呀。
   王主任:大爷大娘,您家还有什么困难需要我们帮忙的吗?
   张大娘:没有了,没有了!有了咱党的好政策,有了你们这些好干部,俺心里可暖和了,这日子一天也比一天好了,俺可是知足了!
   王主任:大娘,把我的电话留给您吧,需要的时候可以给我打电话!
   张大娘:领导,你看,这是老闺女在村里时给俺们每家每户贴上的卡片,叫联系卡,不管白天黑天,大事小事,一个电话老闺女就到了!现在,小杨接了她的班。
   王主任:榜样引领时代,“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沈书记她对党的一腔热血、对事业的尽职尽责、对人民的无限深情,成为了今天全国“最美公务员”。
   小杨:使命呼唤担当,每次看到沈书记在曙光村工作的照片,我深受感动,那一低头的温柔、那与群众的紧紧相拥,那位群众擦去泪水的手,充满了满满的正能量,人民群众已将她作为依靠,这是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刘成:初心不改,使命在肩,我们都要学习沈书记最美奋斗之志,学习最美家国情怀,学习最美作风形象,把群众放在心上,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不断攻坚克难,不辜负人民群众的重托。
   (插入沈书记驻村工作图片)
   四
   (四个人面向观众站立,深情的说。)
   王主任:群众富不富,关键看干部。扶贫干部要真正沉下去,扑下身子到村里干。
   张大娘:能干事,干实事,干成事,“老闺女”你打通了服务俺们老百姓的最后一公里。。
   老党员:党员干部要把贫困群众当做自己的亲人,把贫困村当成自己的家,扶贫工作才扎实!
   小杨:我们一直在寻找身边的榜样,其实榜样一直就在我们身边,沈书记为群众解决大大小小百余个难题,以对党的绝对忠诚、对群众的深情厚谊、对事业的火热激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谱写了一曲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路上的动人篇章!
   刘成: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沈书记就是我们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
   小路:让我们一起为沈书记点赞,让我们一起为全国“最美公务员”喝彩,祝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祝人民幸福安康。
   沈书记手捧奖杯上场:乡亲们,身为省政府批准我们村我们为全省脱贫致富先进村。并且批准了我们的全面开展种植、养殖和生产加工一条龙事业的发展项目,还给我们调拨大批无息贷款,我们可以马上通知在外打工劳力回乡,守家在地,团团圆圆共同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
   合:对,这回我们再大干一场,建设我们自己的哈尔宾,我们北大荒的北京。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让我们不忘初心使命,甘当人民公仆,厚植为民情怀,脱贫奔小康的路上,我们的贫困群众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会少!
   (插入焦点访谈沈淼的画面)
  
   尾声
   背景音乐响起
   字幕: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习近平

共 465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故事梗概:新年前夕,市扶贫办主任与省报记者、乡镇包村领导到曙光村走访,通过聊家常、听民声,访民情,了解到沈书记扎根贫困村6年,带领群众攻坚克难,取得了显著成效。她不忘初心履使命,倾心为民勇攻坚,经过6年的艰苦奋斗,使省级贫困村旧貌换新颜,受到了上级领导和群众的高度肯定。她像一粒种子深深地埋在曙光村的土地,将扶贫事业扎根在龙江沃土,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践行了一个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忠诚、干净、担当,用实际行动演绎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赢得人民的掌声。语言凝炼,设计合理,形象生动,紧扣主题。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扶贫干部沈书记无私高大的先进形象昭然眼前。佳作推荐发表,问好,祝福创作愉快,冬日安祺。【编辑林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飘零        2020-12-29 17:41:38
  剧本叙述自然,结构严谨,中心突出,将一位扶贫干部沈书记无私高大的先进形象昭然眼前!欣赏!问好明新!欢迎投稿!
用心做事做人做文为人行善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