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我们的同与不同(散文)

编辑推荐 【柳岸】我们的同与不同(散文)


作者:沅水墨人 秀才,2977.8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73发表时间:2020-12-30 11:13:50

和他是一个镇的,不同街道居委会,小时候并不相识,读的不同小学。初中读一个学校时,认得的刘得全。仅仅认得,同年级不同班,没有交往过。
   他的个子不错,我矮于他。学校班级篮球比赛,他高而不打,也不看别人打。我喜欢看,也喜欢打。还参加跳高跳远比赛取得名次。他都不搞,天天最后一节课自由活动,运动场没有发现过他。由于不同班也就没有问他为什么不搞体育运动,暗自觉得可惜了好一块搞运动的料子。
   他那样不显山不显水,不晓得除了读书上课还搞么子。文革来到校园的时候,群起批评三家村批评反动路线批学校当权派和学术权威的时候,他是鱼不动水不跳的,大字报没有沾边。戴红卫兵袖章的时候,也没有看见他参加学校里任何一个学生组织。
   突然有一天街上看见他,感到石破天惊,他居然在镇上文攻武卫指挥部里成了一个背枪的。他是学校里唯一在镇上他背枪的,背的一支七九步枪。他这个十七八岁的学生和那些二三十多岁的工人商人背枪者俨然没有年龄鸿沟、职业鸿沟,俨然就是其中一员。他和他们背着枪刺一字长蛇阵出入在以前镇委会干部出入的地方协调和谐、融洽般配,身手威武,动作敏捷,哪像没有搞过体育活动的人,活脱脱像训练有素的军人。换了一个个儿。原来的文静稳健到哪里去了,实蛐蛐怎么变成了游刁子?我吃惊他由冷静转热情,由不爱集体活动的突然喜欢抛头露面,这个反差,我实在吃惊。
   原来他不是我脑壳里想像的那么百分之百循规蹈矩,原来我喜欢运动的还比他不喜欢运动的要循规蹈矩,原来他不动便罢一动就是大枪的干活并不循规蹈矩。爱动的我没有拿枪,脑壳里没有考虑过拿枪。如果拿枪,除非参军,这样成拿得心里安宁,另当别论。搞文革拿枪,就有所顾忌了。毛主席讲的要文斗不要武斗,我就只写大字报大标语的干活。搞这些呢,没有看见刘得全。
   后来我又有些惊奇了,以为他会像有的人大打出手大开杀戒。让人没有想到他是威风其外斯文其内,没有耀武扬威这里阻击那里抓人,连用枪押送人的事情也没有做过,就更加没有血案了。背了一年的枪,屁事没有,丁点麻烦没有。拳头耳光也没有实施一下。
   收缴枪支进行清算的时候,吃亏的恰恰是我不是他,脱不得糊的倒不是他拿枪的,是我拿笔的。工宣队进校,三个被关的学生我是其中一个,一长条木房,空出三间,一人一间里面呆着写检查,门口各有一个梭镖学生把守。上厕所,梭镖也跟着,一个星期后才抛出来。刘得全安然无恙。
  
   接下来的知青下放,我随大队伍去百里之遥,一个人插队落户到了一个生产队,后全家到了。刘得全就近下放只在十里开外,没有干很多重体力劳动,没有打很多饿肚,运气好。
   乡下干了五年招工起来,我是一个单位的国家职工,他是另外一个单位的集体职工。运气还不如他这个集体职工,我下岗后就完全和单位脱节了,自捞自吃了。他下岗后搞了一段又个体回到单位,是留守人员,照就吃单位。舒舒服服的,不做什么事拿着满工资。
   我看见他在留守期间做过的两件事情。一件是开追悼会,单位年年都有职工因老去世因病去世,他就和另外两个头头代表单位去给逝者开追悼会,表示关怀慰问。他做主持人,司仪,单位主头念悼文。我因是吃百客酒的碰到过两次是他做主持……
   一件是和有关人与职工的对接,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和有关人对接,是联系落实买主,他们在全县有很多的厂房码头需要出卖;和职工对接,是给职工分发卖单位厂房码头的钱……
   他把那些事情做得可谓滴水不漏,上面满意,可能给足了上面。下面满意,好像没有职工闹事现象发生。究竟有没有猫腻有没有黑洞,哪里说的清白。有许多单位头头是浑水摸鱼的,得了大头,财发的不小。莫看电视里好像揪出不少,具体摊到一个市,一个县,一个单位,是并不多的,安全着陆的要多。他当然不是一条大鱼,但是总是吃了油水的。这种普遍现象都能见怪不怪了。
  
   2016年,忽然发现市里买了房子的刘得全住到了镇上。问他,他只是租的这里,不爬楼,方便两口子在这里招呼他97岁的老娘。
   刘得全两口子孝心蛮好,守护年迈老娘同时,他也隔三差五来我这里坐哈子,每次不约半个钟头就转去,怕有什么万一。
   来这里没有什么别的讲,老百姓讲猪,秀才讲书。我们并非秀才也是讲的这一道。讲起青少年时代看过的书,他眉飞色舞,头头是道。讲的有的我看过,有的我没有看过,听他讲来津津有味。原来在阅读兴趣上,我们相同,都很喜欢文学书籍。文革以前的那些,他能买到的买过,能借到的借过。郭沫若、老舍,赵树理,周立波,欧阳山,梁斌,冯得英,李英儒,袁静,曲波,陆俊超……这些作家的东西他看了不少,还涉猎了部分古典文学、外国文学。在学校那时少于体育活动,可能就是争分夺秒看书去了。
   问他现在还看不看书,他说还看。问视力好不好,他说不戴眼罩子看得清楚。我60岁就开始戴眼罩子了。问他还买了一些什么书,他说何须买,在常德图书馆办了借书证,什么都能借到,各种期刊也可以借到。我却比以前买得更多了,好像要弥补以前的不足。
   几十年前我的语文老师张瑶在课堂上说到过《源泉》一书,几十年后在常德地摊买了,还没有看。就问他《源泉》好不好看,他说写得好。这样看来,衣食无忧的他基本上在阅读中打发日子。
   和他讲起诗词,他也头头是道,平仄,韵律,意境……他都懂。不由心里一动,就邀他参加我县的诗词协会,反正他以前也是这里的人。他不置可否,就没有勉强他了,不方便做的,不做也罢。
   他看见我这里有他没有看的书,就在这一年里借了十几次。后来不借书了,就骑张摩托,驮着我,到附近的寨子山、大马山、龙凤山、马头山、栖凤山、河洑山这一带转哈。一个多钟头后回去,不影响招呼他的老娘。
   刘得全在这地儿两年,他母亲99岁驾鹤西归,他两口子就回常德去了。

共 232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简短而又内容丰富的写人散文。作者善于简写,短短几千字却让读者看到了一个人的一生,成功之处在于,我们在字里行间早已洞悉作者心目中的刘得全:安静,沉稳,甚至是聪慧。且看作者的陈述,小小年纪,在学校念书,初始刘得全,他高个子却从不参加任何体育活动,甚至文革活动期间,他也不参加任何活动。那是,作者认为他是不显山不露水的,内敛。后来,看见他背枪出入,内心犹如惊雷,大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之感。然而,在文争武斗期间,他也没有任何“作为”,甚至是一个拳头耳光的实施都没有。知青下放,刘得全运气好,没有受苦,没有饿肚子。真的是运气吗?后参加工作,他把那些事情做得可谓滴水不漏,承上启下,上下满意。再后,作者与之有交集,书的桥梁纽带,作者惊叹:他啥都懂。他孝顺,为伺候老娘镇区租房,安然送走老娘后返回常德。文章结束了,但留给读者的启发和思考还没有结束。作者在叙述过程中,一直将作者自己与刘得全绑在一起,相互比较,正暗合了文章的主题。同在何处,不同在何处?作者只言片语陈述了刘得全的一生,我们看到的他是内敛而充满智慧的。欣赏学习,问候作者!【编辑:醉里清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醉里清风        2020-12-30 11:15:12
  作者的文章很平缓,很耐读,很有穿透力。欣赏学习,感谢赐稿柳岸,期待更多精彩!
2 楼        文友:醉里清风        2020-12-30 11:15:35
  问候作者,祝福常在!
3 楼        文友:迎冬寒梅        2020-12-30 21:00:06
  作者刻画了一个睿智、高情商、善良、孝顺、喜欢文学的刘得全。拜读作者精彩散文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