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写手奖励赛】童年往事(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写手奖励赛】童年往事(散文)


作者:傲寒 童生,557.0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46发表时间:2020-12-30 20:45:12

一九九九年的冬天,撕裂着我整个童年。
   那一年,我刚满八岁,记忆里的样子,已经模糊成一张褪色的老照片。但那个冬天的寒风,却异常清晰地吹在我余生的每一次回望里。
   我的童年是在一个非常贫穷的山村度过的,从小便和父亲相依为命。父亲是个憨实的农民,青年时在公社干活时右腿被石头砸成残疾,行动不便。家里仅靠两亩薄田维生,家境一直穷困潦倒,有时三餐不继。从记事起,我和父亲便借住在村大队的两间库房里,房子很破烂,但地理位置在村中心,土墙结构,石板屋顶,徒有四壁,但尚能遮风避雨。
   芒种刚过,没有一点征兆,村委会决定拍卖村大队库房的大红纸告示便贴在了村口磨坊的墙上。那时候我并不懂什么叫拍卖,但我从乡亲们的议论中猜到,我们栖身的库房要被卖掉了。
   那时候我开始明白一个道理,那便是上天并不会因为你的苦难无助而格外同情眷顾你。
   我记得拍卖是在初秋的一天傍晚时分开始的,沉寂的山村一下子沸腾起来,像赶集似的,村干部来了,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蜂拥而至,石板屋被挤得水泄不通。
   村干部在堂屋中间的一张漆黑的小桌子前落座,村民有的坐在凳子上,有的趴在粮袋上,有的站立着,有的干脆盘腿坐在地上。大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像是在等一场大戏上演。
   几个村干部互相对了个眼色,村长就拿起扩音喇叭开始讲话,大概的意思就是两千元起拍,价高者得。声音震耳发聩!
   我和父亲,一直蜷缩在角落里,显得和热闹的环境格格不入。
   我知道父亲此刻手上正紧紧攒着借来的皱巴巴的五百元钱,那是我在那个年纪见过最多的钱,五元面值厚厚一塌。我能想象的到当时父亲一瘸一拐地挨个亲戚家借钱乞求的样子。家贫如此,能借到五百元着实不易。
   有时候,人就是那样喜欢自欺欺人,明明知道结果,但仍然满怀着被上帝眷顾的幻想。
   我和父亲那时应该都幻想过,那借来的五百元钱或许能够保住那个徒有四壁的家。但听到村干部说两千元起拍后,我看到父亲攒着钱的那只手瞬间垂了下去,另一只手勉强托起下巴,像是听到被判了死刑的囚犯一样沮丧。
   那天晚上,我们生活了七年之久的石板屋里异常热闹。有人喊两千五,两千八,有人喊三千,三千六……五千,每一次加价,都引来围观村民一阵阵骚动。直到有人高喊六千,现场变得鸦雀无声。那个还在追捧万元户的年代,六千元确实够让村民咋舌了。
   我和父亲,像个局外人一样坐在角落里,如鲠在喉,如坐针毡。自始至终,父亲都一言未发。从那时起,我便明白了一个人要想在众人面前高嗓门的讲话,他就必须得有足够的资本。
   最后库房被六千元拍卖,对我们家来说简直是个天文数字!
   拍卖结束,大概是晚上九点钟,谁拍得这两间石板屋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村干部临走的时候朝着我们蜷缩的角落里丢了句:“房子已经卖给别人了,你们要尽快搬出去,给人家腾房。”村干部说话的样子,像极了法官的审判。我们如羔待宰,如鱼在砧,无可辩驳,无力反抗。
   当所有人离去后,父亲突然失声痛哭起来。那时他已经是不惑之年了,哭得捶胸顿足。我也跟着嚎啕大哭起来。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天下之大竟然容不下我和父亲这两个孱弱的生命,不觉悲从中来。就在那一刻,我童年的所有快乐便在这场农村举行的拍卖会上终结了。
   次日,从乡村小学放学回家。石板屋的大门已经换上了新锁,而门前晒场上杂乱地堆放着被拎出来的锅碗瓢盆,桌椅板凳,以及两床破烂不堪棉花外漏污迹斑斑的被褥。那一刻,像极了丧家之犬,无处可归。
   我呆坐在门凳上,眼泪如泉如注地流下来。一个本来没有母亲的孩子,如今又没有了家,人世的薄凉就这样第一次打在一个八岁男孩的心灵上,孤独而绝望。那时候有些怨恨世道,想骂上天不公。有些抱怨父亲,怪他无能,不能护我周全。
   父亲在天完全黑下来的时候,才一瘸一拐地回来。他眼睛红肿,布满血丝,拖着满身的疲惫和沮丧。父亲今天走了二十里山路,把那五百元钱还给人家了。父亲说以后你要是出息了一定不要忘了借钱给我们的人,人家在我们落难时愿意借钱,就算没有用上,照样是天大的恩情,滴水之恩,就该涌泉相报。
   那一晚,我和父亲在村里的一个好心人家里借宿。我睡在别人家温软的床上,和睡在冰天雪地一样,浑身冰冷,怎么捂也暖不热。
   此后几天,我又接连受几个亲戚接济,父亲早出晚归,总是见不着人。寄人篱下,怕被嫌弃,总是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八岁的年纪,已经开始懂得察言观色。
   大概一周后,邻里帮忙搭建的茅草屋落成了。搬进茅草屋的那天,我异常兴奋。因为我知道天大地大,我总算又有了栖身之所。
   茅草屋非常狭小,父亲进出需要弯着腰,里面只容得下一张床和两条板凳的空间,烂被褥往一个门板上一铺,我们就算搬进“新家”了。我记得搬进茅草屋的第一晚,我睡得无比安稳,比睡在别人家的席梦思上还要香甜。真是应了那句别人家的金窝银窝,确实不如自己家的狗窝。
   为了长远生计,父亲开始筹备盖房的事宜。农村盖房是个大工程,因为没有钱,我们家盖房前前后后花了3年时间。那时起,家在我的脑海里就已经不是抽象的温情港湾,而是实实在在的能给我遮风挡雨的墙木砖瓦。
   父亲白天挖地基、推土、打石头,残疾的大腿一度浮肿难行,晚上经常翻来覆去地疼痛呻吟,声声刺痛着我的心脏。贫穷和苦难,使我变得沉默寡言,极其敏感和自卑,但也暗暗发誓要和命运抗争。
   我白天上学,晚上躲在狭小的茅草屋里点着煤油灯写作业,直到深夜。周末下地干活,或是上山挖药。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整整三冬。
   记忆里,那几个冬天异常寒冷。没到立冬,大雪就漫天飞舞起来。本不结实的茅草屋几度被大雪压塌,又经过几度修葺。每到夜晚,凌厉的北风拍打着篷布纸,呼呼作响。冷风从四面八方的缝隙灌进来刺骨般寒冷。
   父亲夜里怕我冻着,经常把我的脚捂在胸口。即便如此,我的手脚和耳朵还是长满了冻疮,冷时疼痛,暖时瘙痒,每冬必犯,病根也就落下了。
   盖房那几年,异常艰难。很多邻里见我们父子可怜,都是无偿帮工。土墙打到一半高,农忙来了,邻里就各自忙自己地里的庄稼。庄稼收完,又赶回来接着帮工。墙好不容易打起来了,没有木料,被迫停下来。木料齐整了,瓦片又没着落,又停下来筹钱。
   那几年,家里异常拮据,但需要用钱的窟窿越来越大。父亲找人帮忙在信用社贷了款,地里打点谷物,都被扛到集上买了用来偿还利息。
   日子过得很紧巴,赶集时为了省两块钱车费走二十里山路。我经常利用寒暑假和周末时间,跟父亲一起上山挖药材补贴家用。逢年过节也吃不上一餐肉,买件新衣服更是奢望。但即使这样,我上学的钱愣是从牙缝里抠了出来。
   我们家的三间新瓦房,是在二零零三年初夏竣工的。虽然徒有四壁,我依然兴奋地在屋里上跳下窜了好一阵儿。那时候的快乐是那么简单,得个糖果都够高兴好一阵子。
   有时候,我们费尽心力得到的东西,或许仅是同命运抗争的战利品,并没有多大用处。新家建成后,并没有在里面住几年,我就到镇上读中学,住校了。再后来,去了县城读高中,去了省城读大学。毕业后,相继走向北上广深和全国各地,并走出国门。当时的新家现在已经成了长满蒿草和荆棘的老房子,被远远地留在深山里面。
   如今,我有了自己的家庭,在城市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有了可爱的孩子。有时候,我很想跟孩子诉说那些过往,但又觉得没有必要,因为感同身受这种东西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那种担惊受怕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但每当记忆浪潮漫卷而来时,我仍会怀念满载我童年欢乐的库房,曾护我三冬的茅草屋,以及父亲拼尽全力建成的三间瓦房。
   今年中秋,我陪父亲一起回了趟老家。父亲站在老房子前,久久凝望,像是在观摩他一生的杰作。我轻推柴门,记忆又像泄洪的闸门瞬间淹没在一九九九年的冬天。
  
   2020年冬于深圳

共 323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佳作。作者用非常深情而触动人的笔墨,回顾了自己在年少贫困所处家庭走过的那段刻骨铭心点点经历,这段经历的核心就是俩个字“贫困”。那时候,能有一个栖身的房子是作者与父亲的梦想,为了一所居所,父亲用他羸弱的双手在不停地努力,那份坚韧坚强和执着令人肃然起敬。作者的父亲是千千万万个农民里的一个,相信在那段贫穷的岁月里,像这样苦苦挣扎的人很多很多。让人感动的是,作品呈现的没有一点怨天尤人和颓废,而是满满正能量的自强不息。作品鲜明的一个创作手法是采用了对比,一是借住在村大队的两间库房被拍卖人情场面的那种冷漠,可是借了五百元钱的好心人以及后来父亲建房人们的帮助,也传递出来了人情的那份温暖;二是,过去和现在的对比,如今作者在城里有了房子,说明日子已经蒸蒸日上越来越好。可是作者铭记着这份曾经的苦难,心怀着一份无限的感恩。作品朴实自然生动,佳作力荐赏阅。【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20-12-30 20:46:32
  细细品味这篇文章,让小编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路遥的那篇小说《在困难的日子里》,这篇散文与之对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感谢作者带来的精彩,非常棒!创作辛苦了。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2 楼        文友:何叶        2020-12-30 21:06:47
  感谢帅哥投稿支持,文章写得真好!佳作!晓荷有你更精彩!
何叶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